《簡論上帝、人及其心靈健康》

《簡論上帝、人及其心靈健康》

《簡論上帝、人及其心靈健康》分為兩卷和兩個附錄,第一卷為“論上帝”,第二卷為“論人和屬於人的東西”,附錄一為“論實體、自然、上帝”,附錄二為“論人的心靈。第一卷有十章內容,對上帝的存在、上帝是什麼、上帝的作用等問題進行了論述;第二卷有二十八章內容,闡明了他關於人的境況的看法,對人如何受被動感情的影響、人的理性的御用以及用什麼方法能夠達到人的康樂和最完善的自由等問題進行了闡述。

基本信息

編制過程

《簡論上帝、人及其心靈健康》《簡論上帝、人及其心靈健康》

關於《簡論上帝、人及其心靈健康》這部著作各部分的確切著述年代,是為注釋家紛爭頗多的一個問題。由於確定這部著作是一個講稿,它的正文部分,比較可信的推測,當開始寫作於Spinoza的密友和學生集團已經形成之後,有人定為1658年左右。關於被插入第一卷第二章以後的兩個《對話》,絕大多數注釋家認為至少第一個對話是全書以前很早的作品,從而是Spinoza思想最早的萌芽,它的著述年代最早的估計推溯到1651年以前,並認為是研究Spinoza思想形成的重要材料。第二個對話的著述年代,甚至內容真偽各家意見不一,一般認為有可能在全書之後。但是也有認為這兩個對話是一個不可分的整體,同樣寫成於全書之後,以全書的內容為它們的內容的前提,是Spinoza本人所附加,以闡明正文的思想的。

書籍目錄

C.Gebhardt撰寫的倍內狄托·斯賓諾莎著《簡論上帝、人及其心靈健康》(兩卷並附錄)一書摘要
第一卷論上帝
第一章論上帝存在
第二章上帝是什麼
悟性、愛戀、理性與貪慾之間的對話
依拉斯謨和戴奧費洛之間的對話
第三章論上帝是萬物之因
第四章論上帝的必然的作用
第五章論上帝的天命
第六章論上帝的命定
第七章論不屬於上帝的屬性
第八章論產生的自然
第九章論被產生的自然
第十章論什麼是善、惡
第二卷論人和屬於人的東西
序論
第一章論意見、作仰、認識
第二章什麼是意見、信仰和清楚的認識
第三章被動感情的起源,由意見產生的被動感情
第四章論由信仰產生的善、惡,並論人的善、惡
第五章論愛戀
第六章論憎恨
第七章論歡樂與悲戚
第八章論推崇與輕蔑
第九章論希望與恐懼
第十章論悔恨與懊惱
第十一章論嘲笑與戲弄
第十二章論榮耀
第十三章恥辰與無恥
第十四章論好感、感激與負義
第十五章論真實與謬誤
第十六章論意志
第十七章論意志與欲望的區別
第十八章論以上各種論點的效用
第十九章論我們的快樂
第二十章佐證前章所論
第二十一章論理性
第二十二章論真實認識,論重生等
第二十三章論心靈的不朽
第二十四章論上帝對人的愛戀
第二十五章論魔鬼
第二十六章論真正的自由
附錄
2160論實體、自然、上帝
2161論人的心靈

前言簡介

Spinoza在世時只出版了兩部著作:
1.《以幾何學方式論證的笛卡爾哲學原理》第一、二卷,附錄:形上學名義通釋(1663);
2.《神學一政治學原論》(1670)。1677年2月,Spinoza去世,他在去世前作了安排,預囑把他的遺稿在他死後交付給他的密友JanRienwerts。JanRienwerts者,是阿姆斯特丹的一個出版家。經過幾個生前友人的輯錄和籌措,1677年11月出版了Spinoza遺集,稱為《內容目次見序文後所錄,B.d.S.遺集》。這集《遺集》沒有出版地點,集前有一個序,也沒有作者姓名。在序文以後,按次收錄了以下五部著作:
1. 《倫理學》
2.《政治原論》;
3.《論悟性的修養》;
4. 《書翰集》
5.《希伯來文法》。

作者簡介

斯賓諾莎斯賓諾莎

斯賓諾莎,荷蘭哲學家。後改名為貝內迪特·斯賓諾莎(BenedictusSpinoza)西方近代哲學史重要的歐陸理性主義者,與法國的笛卡爾和德國的萊布尼茨齊名。

精彩書摘

愛戀:兄弟啊,我看到,我的存在和我的完善完全依靠於你的完善;你所認識的對象的完善是你的完善,而我的完善又來自你的完善,因此我請你告訴我,你曾否認識一個東西,它是至高無上地完善的,也就是說,它不可能為任何別的東西所限制,並且我也包含在它以內?
悟性:就我來說,我總是就自然的整全來看自然,看到它是無限的,至高無上地完善的;你,如果你對這點懷疑,不妨問理性,她會告訴你。
理性:這一點之為真理,我毫無懷疑,因為如果我們要去限制自然,我們就必得用——這是荒謬的事——一個烏有去限制它。我們避免了這個荒謬,肯定它是一個永恆的一體,是由它自身而存在的、無限的、全能的,等等,也就是說那無限的自然和它所包含的一切;而它的否定我們則稱為烏有。
貪慾:這誠然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談!一體和殊別竟能合而為一,我在自然中隨處見到這個殊別。因為:這是怎么回事?我看到思想的和廣袤的實體毫無共同之處,一個限制另一個。 
如果在這兩個實體之外你又設定第三個實體,後者是在一切方面完善的,那你就使你自己陷入顯明的矛盾。

世界經典哲學類書籍

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是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是社會意識的具體存在和表現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質、共性或絕對、終極的形而上者為形式,以確立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為內容的社會科學。

《性心理學》
《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理想國》
《西方哲學史》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權力意志》
《新工具》
《純粹理性批判》
《文明論概略》
《勸學篇》
《倫理學》
《耶穌傳》
《時間簡史》
《邏輯哲學論》
《精神現象學》
《物性論》
《感覺的分析》
《精神分析引論》
《基督何許人也——基督抹煞論》
《科學的社會功能》
《人有人的用處》
《科學史》
《人類理智新論》
《邏輯學》
《哲學研究》
《新系統及其說明》
《道德情操論》
《實踐理性批判》
《美學》
《判斷力批判》
《基督教的本質》
《薄伽梵歌》
《倫理學中的形式主義與質料的價值倫理學》
《物種起源》
《物理學》
《範疇篇》
《人類理解研究》
《培根論說文集》
《知性改進論》
《全部知識學的基礎》
《小邏輯》
《自然哲學》

《人類的由來》
《人性論》
《人是機器》
《法哲學原理》
《狄德羅哲學選集》
《野性的思維》
《哲學史教程》
《科學與近代世界》
《人類的知識》
《精神分析引論新編》
《自然宗教對話錄》
《基督教並不神秘》
《科學中華而不實的作風》
《一年有半,續一年有半》
《時間與自由意志》
《哲學辭典》
《歷史理性批判文集》
《蘇魯支語錄》
《文化科學和自然科學》
《十六、十七世紀科學、技術和哲學史》
《科學哲學的興起》
《靈魂論及其他》
《斯賓諾莎書信集》
《實驗心理學史》
《最後的沉思》
《純粹現象學通論》
《近代心理學歷史導引》
《佛教邏輯》
《神聖人生論》
《邏輯與知識》
《論原因、本原與太一》
《形上學導論》
《詩學》
《健全的思想》
《自然的體系》
《袖珍神學》
《對萊布尼茨哲學的敘述、分析和批判》
《尼耳斯·玻爾哲學文選》
《歷史與階級意識》
《多元的宇宙》
《談談方法》
《歐洲科學的危機與超越論的現象學》
《路標》
《心的概念》
《計算機與人腦》
《十七世紀英格蘭的科學、技術與社會》
《卡布斯教誨錄》
《薄伽梵歌論》
《尼各馬可倫理學》
《論老年論友誼論責任》
《實用主義》
《我的哲學的發展》
《拓撲心理學原理》
《在通向語言的途中》
《科學社會學》
《埃克哈特大師文集》
《邏輯大全》
《簡論上帝、人及其心靈健康》
《宗教的本質》
《論靈魂》
《科學的價值》
《內時間意識現象學》
《藝術即經驗》
《宗教與科學》
《感覺與可感物》
《行為的結構》
《真理與方法》
《阿維斯塔》
《善的研究》
《人類知識原理》
《倫理學體系》
《科學與方法》
《第一哲學(上下卷)》
《物理學理論的目的與結構》
《思維方式》
《發生認識論原理》
《愛因斯坦文集》
《數學、科學和認識論》
《先驗唯心論體系》
《哲學的改造》
《十八世紀科學、技術和哲學史》
《亞里士多德的三段論》
《哲學和自然之鏡》
《動物志》
《論學者的使命人的使命》
《天象論》
《倫理學的兩個基本問題》
《數理哲學導論
《耶穌傳(第一、二卷)》
《美學史》
《原始思維》
《面向思的事情》
《普通認識論》
《萊布尼茨與克拉克論戰書信集》
《對萊布尼茨哲學的批評性解釋》
《物理學和哲學》
《尼采(上下卷)》
《思想錄》
《道德原則研究》
《自我的超越性》
《實驗醫學研究導論》
《巴曼尼得斯篇》
《人類理解論》
《笛卡爾哲學原理》
《人生的親證》
《認識與謬誤》
《哲學史講演錄》
《聖教論》
《哲學作為嚴格的科學》
《人類知識起源論》
《回憶蘇格拉底》
《心的分析》
《任何一種能夠作為科學出現的未來形上學導論》
《科學與假設》
《宗教經驗之種種》
《聲音與現象》
《蘇格拉底的申辯》
《論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問題》
《論有學識的無知》
《保衛馬克思》
《藝術的起源》
《泛神論要義》
《算術基礎》
《給塞倫娜的信》
《結構主義》
《事實、虛構和預測》
《游敘弗倫》
《軀體的智慧》
《動物四篇》
《邏輯學講義》
《宇宙論》
《第一哲學沉思集——反駁和答辯》
《邏輯與演繹科學方法論導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