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作者:(古希臘)亞里士多德 譯者:吳壽彭《動物志》寫到:我館歷來重視移譯世界各國學術名著。從20世紀50年代起,更致力於翻譯出版馬克思主義誕生以前的古典學術著作,同時適當介紹當代具有定評的各派代表作品。我們確信只有用人類創造的全部知識財富來豐富自己的頭腦,才能夠建成現代化的社會主義社會。這些書籍所蘊藏的思想財富和學術價值,為學人所熟知,毋需贅述。這些譯本過去以單行本印行,難見系統,彙編為叢書,才能相得益彰,蔚為大觀,既便於研讀查考,又利於文化積累。為此,我們從1981年著手分輯刊行,至2004年已先後分十輯印行名著400餘種。現繼續編印第十一輯。到2010年底出版至460種。今後在積累單本著作的基礎上仍將陸續以名著版印行。希望海內外讀書界、著譯界給我們批評、建議,幫助我們把這套叢書出得更好。[1]
圖書目錄
卷一章一構成動物的各個部分,簡單組織與複合構造。品種與類屬動物形態,習慣與性格的差異
章二營養器官與排泄器官
章三雄性與雌性器官。觸覺
章四動物體內之水分;血與血管
章五胎生,卵生,蛆生之別。專司行動的器官,足,鰭與翼
章六動物以有血無血為大別,再分為鳥,魚,蛇,鯨,介殼,甲殼,軟
體等類。於動物構造而論,應先述胎生四腳動物中的人這品種
章七人體各部分:頭顱與其合縫
章八面與額
章九眼與眉
章十眼
章十一耳、鼻與舌
章十二頸項與胸部。乳房
章十三腹部與臍。陰私部分
章十四陰私部分(續)。軀體外表各部分的位置
章十五軀幹與四肢
章十六腦。肺與氣管。食道與胃
章十七心與其他內臟
卷二
章一四肢與其活動:距骨。關於牛、象、駱駝等肢體各部分的形態。“邁底戈拉”。動物的易齒
章二犬齒
章三馬齒與人齒
章四人的智齒
章五象齒
章六象舌
章七口腔。埃及河馬
章八猿,猴
章九猴(續)
章十鱷
章十一避役
章十二鳥的解剖。鶇雞
章十三魚的解剖。海豚
章十四蛇與海蛇。持舟
章十五胎生動物的主要門類,以及它們的內臟:比較解剖。[鹿喉舌間的蛆]。膽囊
章十六腎與膀胱
章十七心與肝。獸類的消化系統:反芻類的胃;象胃及其他獸胃。魚鳥的消化系統:膝囊、胃、腸、盲囊等。蛇的解剖動物器官的再生實例
卷三
章一生殖器官:魚、鳥與蛇;胎生動物
章二血管——辛內息斯與第奧根尼的記載
章三(續上章)——朴呂布的記載。血管的實況;大血管(靜脈)
章四(續上章)掛脈(動脈)
章五肌腱
章六纖維與血凝
章七骨
章八軟骨
章九角。指(趾)甲、爪與蹄
章十毛髮與皮膚
章十一毛髮與皮膚(續);禿髮與白髮
章十二羽翮。季節和水土對於鳥羽與獸毛顏色的影響
章十三內臟諸膜:骨膜與腦膜
章十四網膜
章十五膀胱
章十六肌肉
章十七軟脂與硬脂
章十八眼內瞳子
章十九血液;各門類動物的血液;雌雄體血液之異
章二十髓。乳
章二十一乳(續)。埃比羅的牛羊;凝乳素與乳製品
章二十二動物的種子(精液)
卷四
章一無血動物的幾個門類:烏賊與船蛸
章二軟甲類:蝦、蟹
章三(續上章)軟甲類的內部器官
章四介殼類:蝸、螺、蜮、蜒、貝、蛤、蟶等。生活於介殼中的軟甲動物一寄居蟹
章五海膽
章六海鞘;水母(海蔗與海葵)
章七節體動物(蟲豸)。海中幾種奇異生物
章八感覺:鼴鼠的眼。魚類的聽覺、嗅覺與味覺。無血動物的感覺
章九聲響,聲音與言語:魚、鳥、獸,以及人類聲感的級進實況
章十睡與醒;魚類的睡眠。夢;人最易入夢
章十一性別;兩性生殖與單性生殖。鰻鱔的性別問題。幾種中性魚
卷五
章一生殖:自發生成與親屬繁殖
章二交配:鳥與胎生四腳類
章三卵生四腳類的交配
章四蛇與其他長型動物的交配
章五魚——內卵生與外卵生魚——的交配。[鷓鴣的感而成孕]
章六軟體動物(章魚、烏賊、魷魚)的交配
章七甲殼動物的交配
章八蟲類的交配。交配季節:翠鳥
章九鳥、蟲、魚的交配季節
章十魚的交配季節(續)
章十一魚的交配季節(續)
章十二軟體動物與介殼動物的交配季節
章十三野鳥與家禽的交配季節
章十四人與群獸成熟年齡的生理徵象。雌雄性的鳴聲。交配年齡與交配季節
章十五紫骨螺、法螺、貽貝、蠣、蛤等介殼動物的繁殖。[星魚]與寄居蟹
章十六自發生成的水母與海綿的種屬及生態
章十七甲殼動物的產卵與孵卵習性
章十八軟體動物的繁殖情況。烏賊卵的孵化
章十九蟲類的繁殖:發生與變態:自發生成者以蠕蟲與孑孓等為例;親屬繁殖者以蜂、蝶、蛾等為例。怪異生物:雪中蠐螬;爐火飛蟲與滅火蠑螈。蜉蝣
章二十姬蜂的繁殖方法
章二十一關於蜜蜂生殖的不同理論;蜂群情況
章二十二蜜蜂的種別;生活與繁殖情況。各種蜂蜜
章二十三胡蜂的繁殖
章二十四大野蜂的繁殖
章二十五蟻的繁殖
章二十六蠍的繁殖
章二十七蜘的繁殖
章二十八螽蝗的繁殖
章二十九螽蝗的繁殖(續)
章三十蟬的兩品種與其繁殖
……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附錄
世界經典哲學類書籍
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是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是社會意識的具體存在和表現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質、共性或絕對、終極的形而上者為形式,以確立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為內容的社會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