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1917年在維也納出版。英國倫敦喬治·艾倫和昂溫公司1922年出版了一個較為標準的英文本,譯為 Introductory Lectures on Psychoanalysis。高覺敷根據英文本譯的《精神分析引論》。商務印書館1930年出版。1984年修訂再版。 本書的原始形式為弗洛伊德於1915~1916年和1916~1917年兩個冬季學期在維也納精神病院的演講,成書後分為3個部分:過失心理學、夢、神經症通論,共28講。弗洛伊德假定他的聽眾絕沒有任何關於精神分析的專門知識,所以講得淺顯易懂,1917年出版後被認為是標準的精神分析教科書和入門讀物,對精神分析的普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然而儘管全書基本上屬於敘述的形式,簡明而通俗,但仍不失為弗洛伊德系統表達其精神分析理論的代表作之一。它基本上概括了弗洛伊德三部經典著作:《夢的釋義》 、《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學》和《性慾三論》中的精華,其基本目的也正是為了把這些精神分析的思想傳播給讀者。因而本書並沒有涉及多少新的理論發展,也未能對精神分析在正常人以及社會生活中的套用作過多的解釋。
1933年弗洛伊德為本書寫了一個續編,即《精神分析引論新編》 (Neue Folge der Verlesungen zur Einführung in die Psychoanalyse)。同年由紐約諾頓公司出版。高覺敷根據英譯本譯成中文(商務印書館1936年初版,1987年修訂版)。本書仍以敘述的形式並仍按原來的順序分為7講(29~35)。前兩講對夢的理論作了修正和發展。以後幾講分別談“心理人格解剖”、“焦慮與本能生活”、“婦女心理學”、“解釋、套用與展望”和“人生哲學”。最後兩講是作者對全書(包括《精神分析引論》)的總結,也是對其精神分析理論的總結。
內容
本書是弗洛伊德1915—1917年兩個冬季在維也納大學講授精神分析理論的三部分講稿,因而全書也分為過失心理學、夢和神經病通論三編。在前兩部分,他假定聽者沒有精神分析學的知識,因而從入門講起。第三部分討論了比較複雜的問題,即神經病的精神分析和治療。
在《精神分析引論》中,弗洛伊德詳細地闡述了精神分析理論的方法和依賴的原理,同時意識到精神分析法在治療精神病方面所面臨的困難。弗洛伊德說,精神分析有兩個信條足以觸怒全人類:其一是和人們的理性成見相反,其二是和人們的道德觀念衝突。這些成見戒律是人類社會長期積澱形成的產物,具有極強的勢力,要打破它們,確非易事。
在第一編第一講中,弗洛伊德就指出,精神分析不同於別的醫藥方法,它是治療神經錯亂的一種方法,主要靠談話。對自我的分析和研究是精神分析的入門。他提出了精神分析的兩個基本命題:第一,心理過程主要是潛意識的,意識的心理過程是整個心靈的分離部分,他由此否定了傳統的觀點:“心理的即意識的”;第二,性的衝動,無論是廣義的,還是狹義的,都是神經病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並且性的衝動對人類最高的文化的、藝術的和社會的成就做出了最大的貢獻。
弗洛伊德認為,過失常常被當作微不足道的心理現象,它的起因是由於機體的或心理的原因而引起的注意的擾亂。其實,過失如舌誤、筆誤等是有意義的,在它的背後隱藏著某種“意向”或“傾向”。過失是由兩種傾向同時引起的的結果。一種是干涉的傾向,另一種是被干涉的傾向。如在把“開會”說成“散會”這個舌誤中,“要開會”是被干涉的傾向,“散會”是干涉的傾向。干涉的傾向是由於某種原因被藏在心底不願說出的,不易被認出的傾向。對干涉的傾向的壓制是造成舌誤的不可缺少的條件。當然,並非所有過失都有意義,但對過失的意義的研究可以使人們深入到對潛意識的心理活動的認識。
弗洛伊德認為,與過失一樣,夢也是健康人所具有的、被忽視的心理現象。夢也是有意義的,夢的研究不但是研究神經病的最好的準備,而且,夢本身也是一種神經病的症候。夢有顯義和隱義兩種。記得的、可以說出來的夢是夢的顯義,被偽裝了的、由釋夢的工作所揭示出來的是夢的隱義。記得的夢並不是真的,只是一個化了裝的代替物,我們順著這個代替物所引起的觀念,就可以知道夢者原來的思想,將隱藏在夢內的潛意識內容帶入意識中。夢的隱義常常是被壓抑的,他通過種種偽裝才能在夢中表現出來。兒童的夢未經化裝,其顯義和隱義一致。由此看來,夢是欲望的滿足。
本書第三部分討論神經病,弗洛伊德指出,神經病的症候背後都有意向,症候是有意義的,與病人的內心生活有密切的關係。他討論了神經病症候的意義,症候和潛意識欲望的關係;討論了心理歷程中潛意識、前意識和意識問題;討論了精神分析學對性的認識,性的衝動與精神病、文化的關係;討論了性本能和自我本能的關係,它們各自的特點;討論了神經病治療中的一些技術問題等等。
作者
弗洛伊德生於摩拉維亞現屬捷克,4歲時隨父母移居維也納。他上中學時就對達爾文的科學理論很感興趣,1873年入維也納大學學醫,1881年獲醫學博士學位。由他創立的精神分析心理學理論在當代心理學和思想文化界有很大的影響。1938年,希特勒德國占領了奧地利,弗洛伊德因是猶太人被迫離開維也納,前往英國避難,1939年在英國去世。
評價
在本書中,弗洛伊德用淺顯的語言和豐富的事例說明了精神分析的一般理論和方法,使比較複雜的內容容易理解,這是一個優點。
精神分析學派的創立和發展是人類科學史上的大事。在本書所講的內容中有許多合理的引人入勝之處。當然,也有不少局限和錯誤之處,有些在精神分析的發展中逐漸得到克服,有些是引起爭論的問題,如在精神分析學內部,象阿德勒、榮格等人對弗洛的伊德的性本能說有尖銳的批評。在弗洛伊德用以性本能說明宗教、道德和文化的起源和發展的學說中,很多觀點失之偏頗。對此,在閱讀時特別要加以具體分析。
世界經典哲學類書籍
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是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是社會意識的具體存在和表現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質、共性或絕對、終極的形而上者為形式,以確立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為內容的社會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