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簡介
德國古典哲學家F.W.J.謝林先驗哲學的代表著作。寫成於1799年冬,發表於1800年5月。中譯本由商務印書館1977年出版,譯者梁志學、石泉。在本書中,謝林把主觀東西作為在先的和絕對的出發點,推演出客觀東西,即以理智達到自然,闡明了作為先驗哲學組成部分的理論哲學、實踐哲學、目的論和藝術哲學等理論思想。全書包括1篇導論和6個章節。
在導論中探討了這門哲學的概念、劃分和官能,說明主觀東西是第一位的;提出美感直觀是最高官能。
圖書簡評
謝林的《先驗唯心論體系》這部德國古典唯心論代表作,既體現了謝林的進步方面所達到的高度,也包括了預示著他轉向反動的保守方面。在譯述這部著作的時候,我們覺得有必要談談這位哲學家的思想演變過程,這對讀者了解本書,或許有所幫助。
一個完全改充、甚至倒轉了那種不僅支配普通生活、而且還支配絕大部分科學的世界觀的體系,即使其原理經過了極其嚴重的證明,也會在那些能夠感到或真正看出其證明的明晰性的人們當中不斷遭到非議。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只能在於這個體系沒有能力擺脫大堆具體問題。無謂忙碌的想像力直接根據那樣一種已被改變的觀點,從全部經驗財富里引申出這些問題來,遂使判斷發生的迷誤和紊亂。
內容簡介
第1章論證自我意識的活動是一切知識的最高原理,自我通過這種活動,使自己成為自己的對象。
第2章說明正象自我意識的觀念活動與現實活動互為存在前提一樣,研究前一種活動的理論哲學與研究後一種活動的實踐哲學也互為存在前提。
第3章論述理論哲學。謝林認為,自我意識的觀念活動是主觀與客觀的對立不斷解決又不斷產生的認識活動,它經歷了原始直觀、創造性直觀和反思三個級次。在每個級次中,範疇都不是單純統攝感性材料的觀念形式,而是解決先後出現的對立的行動方式。但經過反思,先驗的抽象思維能力已不再能作理論解釋,而必須用駕馭客觀世界的意志超越自身。
第4章論述實踐哲學。謝林認為,自我意識的現實活動,是意志對自我不斷變為客觀的東西、理想與現實的對立不斷解決又不斷產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們不管怎么自由表演,怎么目的明確,總是以無規律而有意識的行動達到有規律而無意識的結果。其所以如此,是因為必然性作為天意把人們的一切行動都引導到了唯一的共同目標上。
第5章論述目的論。謝林認為,自然界無論作為整體來看,還是就其各個產物來看,都既顯現為有意識地創造出來的產物,又顯現為最高目的機械過程的產物,即自然界既是合目的的,又不能用合目的性加以解釋。因此,目的論就成了理論哲學和實踐哲學的聯結點。
第6章論述藝術哲學。謝林認為,有意識活動與無意識活動的會合,無意識地創造著現實世界,有意識地創造著美感世界。而這種會合作為自我意識發展史中的各個階段的絕對綜合,是不能用概念來理解或言傳的,只能用理智加以直觀。理智直觀在訴諸直接經驗時就變成了偶發的美感直觀,它被認為是消除一切矛盾、引導全部的人達到絕對同一性的唯一途徑。因此,只有藝術天才的創造活動才能打開返歸絕對同一性的至聖所。
本書在德國古典哲學的發展中起過重要作用。
世界經典哲學類書籍
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是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是社會意識的具體存在和表現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質、共性或絕對、終極的形而上者為形式,以確立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為內容的社會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