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瑪儀[伊斯蘭教宗教人物]

伊斯瑪儀[伊斯蘭教宗教人物]
伊斯瑪儀[伊斯蘭教宗教人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伊斯瑪儀是先知易卜拉欣之長子。《古蘭經》中12次提到其名,多與眾先知並提,主要說明他們均系在先知穆罕默德之前曾接受過安拉“啟示”和“引導”的使者(如4:163,6:86),是獨一的真主的崇拜者(2:133),是“堅忍的”、得到真主恩惠的“善人”(21:85、86)。集中表述伊斯瑪儀身份和品德的經文是第19章第54~55節;“你當記念在這部經典里提及的伊斯瑪儀,他確是重然諾的,他是使者,又是先知。

基本信息

古蘭經中的資料

古蘭經》中記載的古代先知之一。一譯“易司馬儀”(الإسماعيلي)。阿拉伯語音譯。《舊約全書》稱“以實瑪利”(Ishmael)。先知易卜拉欣之長子,為哈吉爾(Hajar,《舊約全書》稱“夏甲”)所生。

他以拜功和天課命令他的家屬,他在他的主那裡是可喜的。”

有關事跡

關於其事跡,《古蘭經》中記述有二:

①在其父易卜拉欣遵從主命決心宰子獻祭時,他毫不猶豫,欣然從命,以其對安拉的忠誠和對父親的孝順,表現了大無畏的氣概。後因獲準以羊代替,他遂得以脫身(37:102~110)。此即伊斯蘭教宰牲節的由來。因此節之意義在於紀念和學習古代先知的忠孝精神,故中國部分地區的穆斯林亦稱之為“忠孝節”。

②與其父易卜拉欣同為麥加天房的奠基人(2:127),並曾奉安拉(الله)之命同其父一起為朝覲者清掃天房(2:125)。此系對朝覲由來的追溯。伊斯瑪儀被阿拉伯人尊奉為祖先,其故事在穆斯林中廣為流傳。今朝覲中的許多禮儀,如在米那的射石打鬼和宰牲,在賽法與麥爾臥兩丘之間的奔走,飲用宰姆宰姆泉水等,均源於伊斯瑪儀及其父母在麥加時的活動。《古蘭經》講述易卜拉欣及其於伊斯瑪儀的故事,具有啟迪他們的後裔溫故而知新的意義和作用。

伊斯瑪儀聖人的故事

先知易卜拉欣帶著妻子撒拉和使女哈吉爾趕著羊群,拖著細軟行囊離開了埃及。他們經過長途跋涉來到了巴勒斯坦。

撒拉年紀大了,不可能生兒育女。她不忍心看著自己年事漸高的丈夫沒有子嗣。於是,她便暗示丈夫,表示願意將侍女哈吉爾婚配給易布拉欣。哈吉爾是一個誠實、溫順的姑娘,她和撒拉一直相處得很好。所以撒拉希望哈吉爾能為丈夫生下一男半女,以解除易卜拉欣膝下寂寥之苦。易卜拉欣欣然接受了妻子的建議,和哈吉爾結了婚。

哈吉爾不久便生下了一個男孩。易卜拉欣給這個男孩起名叫伊斯瑪儀。

但是,好景不長。沒過多久,撒拉太太不願再看到哈吉爾和伊斯瑪儀在自己家裡。

正當易卜拉欣左右為難的時候,他得到了安拉的啟示,便答應了撤拉的要求。一家三口騎著駱駝向東南方向走去,他們走啊,走啊,最後終於來到了麥加山谷。

易卜拉欣不住地為哈吉爾母子祈禱:“我們的養育之主,我讓子孫後代居住在這不毛之地的深谷,但願人心嚮往他們吧!願你賜予他們果實吧!他們會衷心感激你的恩惠。”

滲滲泉

哈吉爾帶著伊斯瑪儀留在渺無人煙的深谷里。在這荒涼的野地,連一顆小草也沒有,哈吉爾母子怎么活下去呀!

伊斯瑪儀哭得口乾舌燥,哭聲越來越小,呼吸越來越微弱。哈吉爾預感到兒子就要離開人世了。正在這十分危急的時刻,只見伊斯瑪儀雙手揮動,兩足蹬踹,在沙地上蹬出了一個小小的沙坑。再蹬,沙下顯現出一塊不大不小的石子。小伊斯瑪儀蹬來蹬去,突然間,從石子下面流出了一股泉水。泉水清澈,在沙地上緩慢地流淌。

哈吉爾看到從兒子的腳下冒出一股甘泉,真是喜出望外。她渾身好像增添了無窮的力氣,一下子站了起來。一邊將伊斯瑪儀抱起,一邊讚美安拉的恩賜。哈吉爾高興極了,因為她們母子得到了珍貴的泉水,生命有救了。

這股泉水就是滲滲泉。直到今天,朝覲者們來到克爾白,還都爭先恐後地走到泉水池邊汲水品嘗。

建造克爾白

易布拉欣得到了安拉的啟示建造克爾白。決心完成真主交給自己的使命。

易布拉欣趕到麥加,父子倆久別重逢,親熱擁抱,互相問好。當伊斯瑪儀問到父親來此有何大事時,易布拉欣說明了來意,要求兒子和他一起建造天房。伊斯瑪儀說:“遵從您的安排。”

父子倆不知勞累,渾身是勁。易布拉欣輕輕地舉起了石頭,伊斯瑪儀飛快地供給泥漿。他倆懷著虔誠、歡快的心情建造著天房。

牆砌起來了,越砌越高。父親無法再往上砌了,便讓兒子搬來了一塊大黑石墊在腳下。最後,易布拉欣和伊斯瑪儀完成了安拉的命令,天房建造好了。

這座房子成為世世代代穆斯林嚮往的聖地。

犧牲獻主

天房建成了,易布拉欣父子以為真主完成了一件偉大的工程而欣慰。夜裡,他夢見真主命令他親手宰殺自己的獨養兒子易斯瑪儀做祭獻,以考驗他對真主的忠誠。次日清晨他拿著刀子帶者兒子來到米那山谷,對易斯瑪儀說明原委,兒子毅然地說:“爸爸,你按真主的命令做吧。”求你把刀子磨快一些,下手堅決一些,我會忍受一切的。”當易布拉欣舉刀動手時,安拉及時派大仙迦百利勒牽來一隻天堂的黑頭綿羊,作代替品。易斯瑪儀忠孝齊天,義感人神的表現,為穆斯林樹立了千秋豐碑。

聖經的記載

《聖經》記載亞伯拉罕(易卜拉欣)向上帝獻祭的時候,是獻以撒為祭,而《古蘭經》記載為以實馬利(伊斯瑪儀),因此,阿拉伯人與以色列人爭奪聖地,也是為此,他們打仗不是為領土問題而是信仰問題。同時,上帝在撒拉(亞伯拉罕之妻)不生育時向亞伯拉罕應許過,撒拉要生一個兒子給亞伯拉罕,這個兒子才是亞伯拉罕的後裔(信仰上的後裔),“神對亞伯拉罕說,你不必為這童子(以實馬利)和你的使女(夏甲:以實馬利之母埃及人夏甲)憂愁。凡撒拉對你說的話,你都該聽從。因為從以撒生的,才要稱為你的後裔”(聖經.舊約創世記21章12節)。

《古蘭經》記載,猶太教、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的教徒同為“有經典之人”,是主在不同時期派遣的不同使者所創立的,均為尊主獨一的宗教。但阿拉伯人認為《聖經》與《拉木德》早已被篡改,並非原先降下時的內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