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與可感物》

《感覺與可感物》

《漢譯名著:感覺與可感物》是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內容提要《漢譯名著:感覺與可感物》寫了:上世紀中葉,奧斯汀曾與賴爾並列為牛津哲學的主導人物。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感覺與可感物》《感覺與可感物》

本書是劍橋學派最重要的語言哲學家奧斯汀(JohnLangshawAustin)為數不多的重要著述之一,是作者針對邏輯語言學領軍人物艾耶爾的駁論。全書共分十一章。作者從艾耶爾等人的錯誤入手,逐一對其加以駁斥。本書中文版是我國當今最重要哲學家陳嘉映教授2001年譯出的。譯稿完成後,陳嘉映教授曾以此稿在華東師範大學和首都師範大學多次開設專題講座,以中英文對勘的形式講授此書。此次出版,也擬採用中英文對照的形式,可以成為高校哲學系的專業教材。

作者逝世後

他逝世後一段時間裡,其影響有增無減。此後,他的影響逐漸降低,不過,“日常語言學派”的一些主張和方法,仍然廣有傳人,並且程度不同地被其他傾向的哲學家接受。奧斯汀的工作中,始終受到重視的是他關於記述式言語和施行式言語的研究;施太格繆勒那部廣有影響的《當代哲學主流》,給了這個題目不少篇幅,此外幾乎沒有談到奧斯汀的其他工作。我覺得這是件憾事,在我看,奧斯汀的哲學思想中還有很多寶藏未得到開發,他提出的很多問題,可以引導我們更深地運思。我打算和年輕學者合作,把他的三本書都譯出來,楊玉成譯《如何以言行事》,方旭東譯《哲學論文集》,我來譯這本《感覺與可感物》。目錄瓦諾克前言一二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索引附錄:《感覺與可感物》讀後作者介紹作者:(英國)J.L.奧斯汀譯者:陳嘉映文摘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好像把海市蜃樓看作是乾渴難當筋啵力盡的旅行者因心智狂亂而臆想出來的景象(幻覺),另一些人認為那是大氣折射的結果:地平線以下的景觀被投射到了地平線上方(錯覺)。(你可能記得,艾耶爾把它看作幻覺,儘管他把它和其它所有事例都引作錯覺的事例。他不是說看似有綠洲的地方並無綠洲,而是直截了當說“它並不存在”。)“錯覺論證”對錯覺和幻覺不加區分,並積極利用此點,我認為,緣故如下。只要提議說展示出來吸引我們的那些事例是錯覺,那么,(從這個詞的日常用法來看)這就意味著有某種我們的確感知到的東西。而悄悄著手把這些事例叫作幻覺,就塞進了一種很不一樣的意味:這是憑空想像出來的東西,不真實的東西,或反正是“非物質的”東西。這兩種意味合在一起,可以不知不覺間暗示,在所引的事例中我們的確感知到某種東西,但這是某種非物質的東西;這種暗示,即使還算不上結論,也肯定處心積慮推擠我們一把,恰恰向感覺與料理論家要我們接受的立場推擠得更近一點兒。關於錯覺和幻覺間的區別以及不可攪渾兩者的理由,且說到這裡——雖然蠻可以再說很多。現在讓我們簡要查看一下艾耶爾列出的其他一些事例。例如反射。無疑,你若適當地安置一些鏡子,就能夠用它們製造出錯覺。然而,事情像他意味的那樣,凡在鏡子中看見東西都是錯覺嗎?顯然不是。因為在鏡子中看東西是完全正常的事,再熟悉不過,通常根本談不上有誰會被矇騙。無疑,你要是個從來沒有見過鏡子的嬰兒或土人,站到鏡子前,你可能相當困惑,甚至出現視覺混亂。但我們其他人因此就該在這裡談論錯覺嗎?
 

世界經典哲學類書籍

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是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是社會意識的具體存在和表現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質、共性或絕對、終極的形而上者為形式,以確立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為內容的社會科學。

《性心理學》
《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理想國》
《西方哲學史》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權力意志》
《新工具》
《純粹理性批判》
《文明論概略》
《勸學篇》
《倫理學》
《耶穌傳》
《時間簡史》
《邏輯哲學論》
《精神現象學》
《物性論》
《感覺的分析》
《精神分析引論》
《基督何許人也——基督抹煞論》
《科學的社會功能》
《人有人的用處》
《科學史》
《人類理智新論》
《邏輯學》
《哲學研究》
《新系統及其說明》
《道德情操論》
《實踐理性批判》
《美學》
《判斷力批判》
《基督教的本質》
《薄伽梵歌》
《倫理學中的形式主義與質料的價值倫理學》
《物種起源》
《物理學》
《範疇篇》
《人類理解研究》
《培根論說文集》
《知性改進論》
《全部知識學的基礎》
《小邏輯》
《自然哲學》

《人類的由來》
《人性論》
《人是機器》
《法哲學原理》
《狄德羅哲學選集》
《野性的思維》
《哲學史教程》
《科學與近代世界》
《人類的知識》
《精神分析引論新編》
《自然宗教對話錄》
《基督教並不神秘》
《科學中華而不實的作風》
《一年有半,續一年有半》
《時間與自由意志》
《哲學辭典》
《歷史理性批判文集》
《蘇魯支語錄》
《文化科學和自然科學》
《十六、十七世紀科學、技術和哲學史》
《科學哲學的興起》
《靈魂論及其他》
《斯賓諾莎書信集》
《實驗心理學史》
《最後的沉思》
《純粹現象學通論》
《近代心理學歷史導引》
《佛教邏輯》
《神聖人生論》
《邏輯與知識》
《論原因、本原與太一》
《形上學導論》
《詩學》
《健全的思想》
《自然的體系》
《袖珍神學》
《對萊布尼茨哲學的敘述、分析和批判》
《尼耳斯·玻爾哲學文選》
《歷史與階級意識》
《多元的宇宙》
《談談方法》
《歐洲科學的危機與超越論的現象學》
《路標》
《心的概念》
《計算機與人腦》
《十七世紀英格蘭的科學、技術與社會》
《卡布斯教誨錄》
《薄伽梵歌論》
《尼各馬可倫理學》
《論老年論友誼論責任》
《實用主義》
《我的哲學的發展》
《拓撲心理學原理》
《在通向語言的途中》
《科學社會學》
《埃克哈特大師文集》
《邏輯大全》
《簡論上帝、人及其心靈健康》
《宗教的本質》
《論靈魂》
《科學的價值》
《內時間意識現象學》
《藝術即經驗》
《宗教與科學》
《感覺與可感物》
《行為的結構》
《真理與方法》
《阿維斯塔》
《善的研究》
《人類知識原理》
《倫理學體系》
《科學與方法》
《第一哲學(上下卷)》
《物理學理論的目的與結構》
《思維方式》
《發生認識論原理》
《愛因斯坦文集》
《數學、科學和認識論》
《先驗唯心論體系》
《哲學的改造》
《十八世紀科學、技術和哲學史》
《亞里士多德的三段論》
《哲學和自然之鏡》
《動物志》
《論學者的使命人的使命》
《天象論》
《倫理學的兩個基本問題》
《數理哲學導論
《耶穌傳(第一、二卷)》
《美學史》
《原始思維》
《面向思的事情》
《普通認識論》
《萊布尼茨與克拉克論戰書信集》
《對萊布尼茨哲學的批評性解釋》
《物理學和哲學》
《尼采(上下卷)》
《思想錄》
《道德原則研究》
《自我的超越性》
《實驗醫學研究導論》
《巴曼尼得斯篇》
《人類理解論》
《笛卡爾哲學原理》
《人生的親證》
《認識與謬誤》
《哲學史講演錄》
《聖教論》
《哲學作為嚴格的科學》
《人類知識起源論》
《回憶蘇格拉底》
《心的分析》
《任何一種能夠作為科學出現的未來形上學導論》
《科學與假設》
《宗教經驗之種種》
《聲音與現象》
《蘇格拉底的申辯》
《論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問題》
《論有學識的無知》
《保衛馬克思》
《藝術的起源》
《泛神論要義》
《算術基礎》
《給塞倫娜的信》
《結構主義》
《事實、虛構和預測》
《游敘弗倫》
《軀體的智慧》
《動物四篇》
《邏輯學講義》
《宇宙論》
《第一哲學沉思集——反駁和答辯》
《邏輯與演繹科學方法論導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