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今天,當人們談到現代物理學時,首先就想到原子武器,人人都認識到這些武器對現代世界政治結構的巨大影響,並且都心悅誠服地承認物理學對一般政治形勢的影響比以往任何時期都要大,但是,現代物理學的政治方面真的是它的最重要的方面嗎?當世界上的政治結構已變得適應於新技術的種種可能性時,現代物理學還將留下什麼影響呢?為了回答這些問題,應當記住,每個工具都帶有用來創造它的那種精神,因為每個國家和每個政治集團,不管它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傳統如何,都必須以某種方式關心這種新武器,所以,現代物理學的精神必將滲透到許多人的心靈之中,並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和老傳統聯繫起來,現代科學的這個特殊部門對各種強有力的老傳統進行衝擊的結果將是什麼呢?世界上已經發展了現代科學的那些地區,長時期來,主要興趣是在實用的活動方面,在工業和與這種活動的內外條件的合理分析相結合的工程學方面,這些地區的人覺得應付這些新觀念是頗為容易的,因為他們已經有充分時間慢慢地、逐漸地來適應現代科學的思想方法,在世界的其他地區,這些觀念將同本地文化的宗教基礎和哲學基礎發生衝突,因為現代物理學的成果確實觸及實在、空間和時間這樣一些基本概念,所以,這種衝突可能引起全新的、難以預料的發展,在現代科學和舊思想方法之間這次決戰的特徵之一,就在於它完全是國際性的,在這次思想交流中,老傳統的一方在世界不同地區是不同的,而它的對方則在任何地區都是一樣的,因此,這次思想交流的結果將傳播到發生論戰的全部地區。
海森堡《物理學和哲學》[書摘]
原子的概念比十七世紀現代科學的開端要早得多;它起源於古希臘的哲學,在希臘哲學初期,它還是留基伯(Leucippus)和德謨克利特(Democritus)所傳授的唯物主義的中心概念。
首次提出物質的最小的、不可分割的、最終的單位的觀念,是和作為希臘哲學初期的標誌的關於物質、存在和生成等概念的刻苦鑽研相聯繫的。這時期開始於公元前六世紀,首先是由米利都學派的創始人泰勒斯(Thales)開端的,亞里士多德認為“水是萬物的質料因”這個命題就是泰勒斯首創的。這個命題,雖然在我們看來感到很奇怪,但卻如尼采(Nietzsche)所指出,表達了哲學的三個基本觀念。第一,提出萬物的質料因問題;第二,要求對這個問題作出合理的回答,而不求助於神話和神秘主義;第三,假設最終必能把萬物還原為一個本原。泰勒斯的命題是關於基本實體觀念的第一個表述,他認為所有其他東西都是基本實體的暫時形式。在那個時代所說“實體”一詞,當然不是單純在質料的意義上解釋的,如我們今天常常描述它的那樣。那時,生命被認為是與這種“實體”相聯繫或者是這種“實體”所固有的,並且,亞里士多德認為“萬物都充滿著神”這一命題也是泰勒斯提出的。但是,泰勒斯還(pp25)是提出了萬物的質料因這樣一個問題,並且不難構想,他最初是因氣象學的考察形成他的觀點的。我們知道,在萬物之中,水能夠取多種多樣的形狀:它在冬天能取冰和雪的形狀,它能變為蒸汽,它能形成雲霧。在河流形成三角洲的地方水似乎轉化成為土地,水也能從土地中噴出。水是生命的條件。由此可見,假如說有那么一種基本實體,很自然地會首先想到水。
在將原子物理學中的現代觀點和希臘哲學作了類比之後,我們必須補充一個警告,即對這種類比不應有所誤解。乍看起來,似乎希臘哲學家由於某種天才直覺而得到了與我們現代相同或很相似的結論,而我們的結論卻是經過幾個世紀的實驗和數學方面的艱苦勞動才得到的。對我們的類比的這種解釋無論如何是一種完全的誤解。在現代科學和希臘哲學之間有著巨大的差別,那就是現代科學的經驗主義態度。自從伽利略和牛頓的時代以來,現代科學就已奠基於對自然的詳細研究之上,奠基於這樣一個假設之上,這就是:只有已被實驗證實的或至少能被實驗證實的陳述才是容許作出的。為了研究細節並在連續不斷的變化中找到經久不變的定律,人們可用一個實驗在自然中隔離出若干事件,這種(pp36)觀念希臘哲學家是沒有想到過的。由此可見,現代科學在一開始就立足於一個比古代哲學更謹慎同時也更鞏固得多的基礎之上。因此,現代物理學的陳述在某種意義上比希臘哲學更嚴肅得多。
在公元前四、五世紀希臘科學文化全盛時期後的兩千年內,與早期那些問題不同類型的一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占據了人類的心靈。在希臘文化的頭幾個世紀,最強大的推動力是來自我們在其中生存並為我們所感覺的世界的真正實在。這種實在充滿了生命,並且沒有充分的理由強調物質與精神、或者肉體與靈魂的區別。...(柏拉圖洞穴比喻)...與真理的這種直接聯繫,或者我們可以用基督教徒的話說,與上帝的直接聯繫,是一種新的實在。這種實在已開始比我們的感官所感知的世界這一實在變得更強了。與上帝的直接聯繫是在人類的靈魂中,而不是在世界上發生的,自柏拉圖以來的兩千年內,這是比任何其他事情更費人思考的問題。在這個時期內,哲學家的眼睛是朝著人類的靈魂和它與上帝的關係,朝著倫(pp38)理學問題,朝著天啟的解釋,而不是朝著外部世界。只有到了義大利文藝復興時代,才能看出人類精神的一種緩慢的變化,它最後復活了自然的興趣。
世界經典哲學類書籍
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是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是社會意識的具體存在和表現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質、共性或絕對、終極的形而上者為形式,以確立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為內容的社會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