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尼采(上下卷)》又稱《尼采-上下卷》。本書是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闡述哲學家尼采的著作。作者用六經注我和我注六經的方式揭示了尼採在哲學史上的特殊地位,同時也為自己的哲學思想作了重大的發展。可供各大專院校作為教材使用,也可供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作為參考用書使用。
概述
尼采是十九世紀後期著名的德國哲學家,人們從不同的立場出發,用不同的觀點和方法去研究和評論尼采,往往得出截然不同的看法和結論。而尼采格言式的文體和詩一般的語言,也常使人難以把捉他的真實思想。尼采死後由他的妹妹編輯出版的遺著和著述,更是充斥著她個人的曲解……尼采是遭人誤解最深的思想家!近百年來對他的思想內涵眾說紛紜、褒貶不一,從二十世紀初期起,尼采就對中國新文化產生巨大的影響,從王國維到魯迅都曾為他的學說所傾倒,至今仍有許多青年為之入迷。上帝死了嗎?傳統的道德只是“一種有用的錯誤”?是“權力意志”造成了納粹對猶太人的大屠殺嗎?科學知識有哪些局限性?人類的進化是已經完成了還是剛剛開始?所有這些問題都是尼采的哲學提出來的。尼采對於我們現今的時代有著不可低估的重要性、他對人類的心理、道德、宗教及權力均頗有洞察力:他預見了存在主義.精神分析學、符號論和後現代主義。這些都清晰地寫在他的文章里。本書是海德格爾的重要著作。在上卷中,作者按哲學門類探討了尼采的主要思想;在下卷中,作者探討了尼采的形上學與歐洲的虛無主義。
尼采的政治思想
我的哲學旨在維護一個等級的制度,而不在維護一個個人主義的道德。——《權力意志》(強力意志又翻譯為權力意志)
尼采對國家是頗有微詞
國家和“大政治”尼采對國家是頗有微詞的,他也自稱為“最後一個反政治的德國人”,“國家……在那裡所有的人都失去了自我……所有人的慢性自殺被稱為‘生活’。”。他對其母國—德國在普法戰爭後呈現的那種自大、德國至上的氣氛尤為不滿,“德意志所到之處,就敗壞了那裡的文化。”。他的批評主要是建立於他對文化的關心上:“文化與國家……是對立的……所有偉大的文化時代都是政治衰落的時代:凡是在文化上是偉大的永遠都是非政治的,甚至是反政治的。”他較欣賞普法戰爭中戰敗的法國而不是德國的原因就在於此。尼采反對那種標榜國家和民族利益至上的價值觀,他視之為“小政治”(klinenpolitik),相對於此,尼采期盼的是關心以那個等級的人領導國家的“大政治(groβerpolitik)”,“搞小政治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下個世紀將會為我們帶來為支配地球而產生的戰爭—搞大政治的衝動。”
人的等級之分
平等、民主與社會主義尼采再三強調人的等級之分,這些想法可謂他倫理思想的寫照。因此他也反對民主政治,尼采認為民主思想乃是根源自基督教,“民主運動是基督教運動的繼承人。”這背後又有弱者想把強者的價值也拉平的心態作祟。但尼采對社會主義也無好感,因為他在其中發現太多報復心:“在今天的暴民中我最恨誰?社會主義的暴民,他們是下等人們的使徒,他們損害工人的本能、快感及對其渺小生存滿足感,他們使工人嫉妒、教他們復仇。”理想的社會制度尼采曾在《反基督》一書中,粗略的道出他所認為理想的社會制度。他把社會階級分成三等:第一等是最有精神力量的菁英份子,創造價值,由他們擔任統治者的角色。第二等人是意志或性格堅強的人,他們聽命於第一階級,負責維護社會秩序及執法。等三等人是最多數的平庸大眾,滿足於他們平凡的生活。尼采也強調對於建立一個理想的社會而言這三種階級都是不可或缺的。他也不贊成以強凌弱,他認為高等人善待比他低等的人是應該的。「事實上,如果要有例外的人,平凡的人是首先就需要的必然:高等文化依存於其上。例外的人應該對待平凡者比他自己和同等級者更溫柔,這不是出自內心的禮貌—這根本是他的義務。」,這種「例外的人」甚至可以用「具有基督心靈的羅馬凱撒」來形容。至於如何實行這種社會制度?尼采對於這個問題則沒有答覆。
沒有真理只有解釋
沒有真理,只有解釋。——《權力意志》481
真理
尼采的知識論思想是將世界視為一個文本,真理則是對這個文本所做出的解釋,即使是科學理論亦然。所以他才說:“沒有真理,只有解釋。”尼采否認有不需經過解釋的知識存在,因為完全未被解釋過的也是無意義的:“如果撇開一切觀點,豈有一個世界能剩下!”理論上解釋是可以無限的。但不同觀點間的比較並非就是毫無意義的,“我們越能用較多的眼睛,不同的眼睛,去觀察事物,我們對此事物的‘概念’,我們的‘客觀性’就越完整。”“因此尼采也鼓勵各種思想的競爭,“一個人如果永遠都只是個學生,那么他就對他的老師做了最壞的報答。”
限制
尼采對於追求純粹客觀的“真理”的可能性感到懷疑,像他指出人們會為了滿足安全感而求知:“所謂已知,是指我們已經習慣一般的狀況,不再對之感到驚訝。任何我們所習慣的規則、任何我們置身其中時會感到安適之物—是什麼呢?我們求知的需要不就是這已知的需要嗎?……難道不可能是恐懼的直覺責成我們去求知嗎?”還有歷史背景的干擾,“缺乏歷史感是所有哲學家的家族缺陷。”以及感官的束縛,“我們不能繞過我們自己的角落去看,想知道還有什麼其他種類的理智和觀點是一無望的好奇心;例如也許有某種生物可以體驗時間倒流。”這與莊子無“正味”、“正色”的思想有雷同之處。
虛無主義
虛無主義意味著什麼?最高價值自己貶值、目的缺乏、為什麼找不到答案。——《權力意志》38
意義
尼采自稱為“歐洲最徹底的虛無主義者”,但他的學說脈絡可說是沿著超脫虛無主義而來。尼采認為所謂價值、觀念、真理都僅僅是人為的解釋,世界本身並沒有形而上的真理及終極的價值或意義。虛無主義否定了一切目的性,尼采認為柏拉圖描述的理型世界、基督教所說的天國、世界擁有必然的道德秩序等都只是人類的產物,並無終極的客觀性。尼采以”上帝已死“作為虛無主義來臨的象徵,這也成為後來許多存在主義哲學家,如海德格爾、沙特、卡繆等人的哲學起點。
價值重估
尼采認為虛無主義有兩種:消極、病態的虛無主義和積極的虛無主義。消極的虛無主義有柏拉圖主義、基督教、和叔本華的哲學等。積極的虛無主義則是將失去終極價值的危機視為能夠創立新價值的契機。尼采相信,即使虛無主義來臨,人們也能借著價值重估重建新價值,以獲得生存下去的理由。尼采也強調,若我們要成為自由精神,就有必要革除對某種確定永恆價值的渴望。因為”對於某種無條件的肯定和否定的需要,乃是一種產生於脆弱的需要。“
點評
是對尼采思想的最佳詮釋
關於尼采思想的介紹,無論是一流哲學家的創造性詮釋,還是二流哲學家的客觀性梳理,都是太多太多了,然而,在哲學界卻依舊有人認為,海氏的這套書,是對尼采思想的最佳詮釋。個人在讀過雅斯貝斯、托馬斯·曼、德列茲、茨威格等哲學家和文學家對尼采的介紹後,感覺最吸引的還是這個版本的尼采,甚至連尼采的原著,都未必如這個解釋更吸引人。
本書確實是純粹的哲學著作
本書作者並沒有花多少筆墨在尼采的個人私生活上,或者在他的精神方面大肆渲染,譁眾取寵。更沒有去著力為尼采與納粹政治之間的關係進行抨擊或者辯護。想來本書作者也知道,政治是一時的,而思想的魅力,則總是能夠超越一時的政治或心理文化上的偏見的。所以,本書確實是純粹的哲學著作。
探討的問題與當代緊密結合
本書雖然探討的是純粹的思想問題,卻也是與我們這個時代的幾個非常重要的思想、文化問題緊密結合起來的。比如虛無主義問題,美學問題,認識的相對化的問題等等,通過將尼采置入我們當代的根本問題中,尼采思想所顯現出的非同一般的吸引力和生命力,也就能夠在我們跟隨著作者進行直接思想的體驗中得到了充分的顯露。
以一種整體主題的概貌呈現出來
本書的尼采的思想,被濃縮為五個主題,從而讓尼采零散的思想,變得系統起來,這當然難免會給人一種簡化尼采思想的危險,德希達就批評海德格爾解釋唯讀出了一個尼采,而尼采的著作中卻存在著多個尼采,但是即使是這樣,也不能否認,系統性在突出主題和思想力度方面,還是非常有效的一種方法,就正如民主一樣,雖然存在著諸多弊病,但同樣也是目前的一種可能是最好的方法。而且,本書作者在將主題凝練的過程中,並沒有犯還原主義的錯誤,試圖將尼采的思想僅僅歸結為意志或超人,而是將他的思想以一種整體主題的概貌呈現在我們面前,因此,我們也許並不應該完全按照後現代的激進思想家那么來苛求海德格爾。
揭示了尼采一個隱密關係
本書的介紹,揭示了尼采與整個西方形上學傳統的隱密關係,這在以前那些詮釋家來說,是沒有注意到的。由於本書作者意識到了尼采與西方傳統哲學,尤其是他明確反對的柏拉圖的思想的內在關聯,所以為進一步克服西方形上學傳統,克服西方文化固有的缺陷,創造了一個新的契機,應該說,海德格爾的詮釋,成為了西方人文傳統和形上學傳統的一個轉折點。
尼采的思想更加奪目的光輝
恐怕也是讓一般對哲學和思想感興趣的人最感興趣的是,雖然海氏行文晦澀,且一向不願意清晰表露自己的心聲,但在本文中,海氏似乎受了尼采的影響,非常清晰地表露著那種與世俗日常理智不斷爭辯和鬥爭的哲人品格,而且,在海氏的詮釋中,尼采的那種唯美的英雄主義,不斷尋求自我超越的積極的人生境界,得到了最好的保留,而另一方面,海德格爾又用一種理性的態度,詮釋(修飾?)了尼采中那種瘋狂的箴言,把它們放在整體的語境中來理解,為了我們重新塑造了一個值得我們尊敬、值得我們反思的尼采的思想形象。通過海德格爾,尼采的思想顯露出比以往更加奪目的光輝!
讀者評議
思想奇葩
尼采的思想不僅是現代主義的奠基石,還是現代社會必不可少的思想來源,因為上帝死了,因此人就成了沒有信仰的人了,這樣就沒有了自信的基石。因此與這種思想相比,尼采的思想就成為了尼采本人的代言人,所以具有這種才能的人就成了尼采。尼采不僅可以遇到一些支持者,還會有些反對者,因此尼采不僅面目全非,還被批的焦頭爛額,因此尼采是可悲的,但是有是幸運的,因為他的思想向來被作為思想奇葩來對待。
理解不代表體會
心情不好,調節的方法向來都是看書,這次看的是佛經和西方現代哲學。《金剛經》、《壇經》、《尼采》(海德格爾的作品)、《自識與反思》(倪粱康的作品),每天都換著反覆看。很多東西看過不代表理解,理解不代表體會,這次的經歷卻讓我有了許多新的體會。中國的哲學思想和西方早期哲學思想都設定了一個彼岸。比如《金剛經》全稱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金剛是最堅硬的,般若可以理解為大智慧,而波羅蜜就是到達彼岸,整個意思就很明了了,而全書也是圍繞這個意思展開的。其實《心經》、《壇經》、《法華經》等,無論是般若部、本緣部還是法華部,都是講如何成佛,就是如何成為永恆的不生不滅的佛的法身。這和我們熟悉的古希臘哲學中討論的“物自體”何其相似乃爾!尼采深刻地指出,製造這種彼岸,乃是理性的虛構和情感的需要,我們時常說的所謂“透過現象看本質”其實就是這種觀念。現實變化莫測,人們難以把握,所以找了個彼岸的東西來自我安慰,其結果必然是虛無主義。尼采指出,從柏拉圖“理念論”開始形上學就是一部虛無主義的發展史,我現在深有體會,而且認為這個結論同樣適用於中國哲學。可能這個說得太學究氣了,回到具體的這個事例。我後來曾問她,是否愛過我,來世我們能在一起嗎?她告訴我,很真心地愛過我,今生無緣,來世一定做我的新娘。其實,我們都知道所謂的來世根本就是自欺欺人,和“物自體”一樣。正因如此,祥林嫂才會問“我”靈魂的有無,才會在現實不斷碰壁後瘋掉——那是一種自我的虛無。體會越多,就越欽佩西方哲學。並不是妄自菲薄,中國哲學往後都沒有什麼發展,依舊停留在和古希臘類似的階段。而西方哲人們卻不斷向前,再向前。西方現代哲學發生了一個重大轉向,就是從所謂“本體論”向“認識論”的轉化,二十世紀最令人稱道的成就之一量子力學,其諸多基本觀點竟與之有太多的暗合。量子力學中,海森堡的測不準原理說,在粒子的動量組合(位置與動量)中,我們對粒子的位置知道的越清楚,粒子的動量就越不確定;反之亦然,我們對粒子的動量知道的越清楚,粒子的位置就越不確定。而並非我們無法精確測量到粒子的動量或位置,只是不能同時確定而已。也就是說:在量子力學中,粒子不會有特定的位置和動量,這就是我們把原子周圍的電子叫電子云的原因。在粒子的能量組合(能量與時間)中,如果我們對粒子的能量越清楚,我們越是無法預測粒子在這個能量狀態下能存在多長時間;反之亦然,我們越是知道粒子在某種狀態下能存在多長時間,我們就越是不能確定粒子有多大的能量。而並非我們測不出粒子的能量或壽命。就是說,所謂“真實”(人們在這其中包含了準確、永恆、可掌握等意味)在量子世界是不可能的。真是精彩!量子力學還有許許多多精彩的理論,我們這裡不多討論了。回到前面,哲學和自然科學畢竟不能相互替代。現代哲學中,胡塞爾開創的現象學運動影響極其深遠。回到現象本身就是他們的目標。胡塞爾用“懸擱”的辦法,把“怪力亂神”的“物自體”統統給括了進來,以現象直觀為基本出發點來思考,發人深省。現象是變化的,不易掌握的,但這就是真實,這就是我現在最大的體會。直面現象本身,坦然面對一切,是這些天來西方現代哲學給我最大的啟示。
沒有海德格爾解說尼采可能還在一片黑暗中
海德格爾的尼采雖然被認為是被海德格爾解釋的尼采,並非尼采的真相,但我相信在海德格爾那裡尼采的深刻性展示出來。如果缺少海德格爾對尼采基於整個哲學史的解說,尼采可能還在一片黑暗中。在海德格爾那裡,尼採用顛倒的方式完成了形上學的歷史,與柏拉圖構成整個形上學的歷史的兩極。而尼采仍然是一個形上學的哲學家。尼采對於虛無主義的批判以及重構哲學世界的努力掀起了現代哲學的浪潮。而海德格爾對於虛無主義的分析表明形上學與虛無主義的先天親緣,從而宣告形上學必然帶來的虛無化的精神傾向。同時揭露出西方哲學傳統的危害性,為重新思考哲學或者建立新的哲學的可能或者哲學的消亡做出奠基。為了不再將尼采誤解,閱讀尼采時可以看看海德格爾的尼采分析。
尼采其人及其基本哲學思想
尼采
英文名FriedriehNietzsche(1844—1900)這個在中國廣為人知而又知之不多的人物,有著他獨特的生活經歷和思想特點。他是大學教授,然而他否定其他兢兢業業從事教育的教授工作;他是哲學家,但他異常起勁地反對出現在他以前的諸家哲學。他高喊出一個驚世駭俗的口號:重新估定一切價值!不僅在東方,就是在西方哲學史上,尼采向來就是一個有爭論的人物。尼采哲學是資本主義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他以獨特的方式預示了現代西方社會中深刻的精神危機。
壟斷資產階級的要求和願望
尼采的思想反映了當時正在形成的壟斷資產階級的要求和願望。他譴責自由資產階級,稱他們為因循守舊、苟且偷生的庸人,認為必須否定受理性主義、基督教以及人道主義的影響而日趨沒落的西方文明,提倡主觀戰鬥精神和對生活的肯定態度,強調進化即是權力意志實現其自身的過程,人生的目的就在於發揮權力,擴張自我。鼓吹超人哲學,認為“超人”才是歷史的創造者,他有權奴役民眾,而普通人只是“超人”實現自己權力意志的工具。他反對民主、社會主義和婦女解放運動,甚至譴責醫生拯救病人是一種犯罪。主張藝術是權力意志的一種表現形式,而藝術家就是高度擴張自我、表現自我的人。
都把尼采看作為他們開拓了道路的人
但尼采也確乎提出過新的思想。當弗洛伊德正在醞釀他的精神分析學的時候,他吃驚地發現,尼采早已道出了他的基本思想。雅斯貝爾斯、海德格爾和一切存在主義者都把尼采看作為他們開拓了道路的人。許多西方作者也極受其影響。尼采的學說預示了西方社會進入了價值觀念根本變化的時代,因此,可以說不了解尼采,就不可能了解我們這個世紀的西方哲學思潮、文藝思潮和社會思潮。
尼采人生哲學的出發點
尼採在開始提出“超人”概念時,超人還僅僅是他對於未來人的一種理想。在他看來,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存在“超人”,“超人”尚有待於誕生。那些先後來到查拉圖斯特拉的山洞的高貴客人們算得上是人類的佼佼者了,但他們還只不過是用來製造“超人”的磚瓦。尼采提出“超人”的理想,如他所說,意志完成其“改造”人類的使命,拯救人類使之免於退化。在這裡,他把超人看作是現實的人不斷自我超越的過程。這是尼采的超人學說中具有積極意義的因素。但是到後來尼采開始把“超人”的稱號封給所謂“上等人”。即所謂“人是非動物和超動物,上等人是非人和超人。”由此他便成了社會等級制度的狂熱鼓吹者,這表現了他的階級狹隘性。尼采“超人”說的兩重性常為後人所誤解和利用,一部分人看到了“超人”所體現出來的人的自我超越性,從人生價值和意義的高度來完善自己,發展自己。而另一部分人則看到“超人”作為上等人、高貴者的面孔,以此來為法西斯主義和種族歧視主義服務。然而,後者並非尼采的本來用意,尼采固然提出了人的等級學說,但他只是把這作為手段,作為達到超人的途徑而非目的。尼采的人生哲學的核心是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問題。儘管他指出的人生道路不完全正確,但他畢竟為人們尋找人生的意義提供了一種新的人生視角。這對於我們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設不無啟發意義。
李小龍與尼采
尼采的哲學是驚世駭俗的哲學,尼采也是一個驚世駭俗的人。但他的驚世駭俗只是因為他的哲學,而就他本人的人生經歷而言毫無驚世駭俗之處:他寫過不少書,做過大學教授,僅此而已,卻沒有實現他的權力意志,沒有成為他所鼓吹的“超人”,沒有使“普通人”成為他的奴役。其實古今中外的哲學家大多都是紙上談兵的“空想家”,他們的哲學都是從許多現象思考推理而來的,真正能親身實踐去證明它們的並不多。那些有名有威望的哲學家的哲學思想固然有他正確和獨到的一面,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片面、不足和漏洞。大家都說哲學是科學,但我覺得哲學只能算半科學,況且很實在的物理化學科學在時間的驗證下也會發現許多大大小小的謬誤,何況哲學這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學科。尼采的哲學有他激進有價值的一面:主張張揚個性,擴張自我,大呼上帝死了,極力反對基督教道德對人的靈魂的束縛與壓迫,要求我們重估一切價值,賦予生命新的更真實的價值。他的思想解放了很多人,鼓舞了很多人,讓許多人認識到自我的重要性,並直接導致了後來“存在主義”哲學。但是他的學說又存在嚴重的漏洞,並且走向了一個極端。他否定了一切舊的道德和思想,他提倡張揚自我,卻又反對民主,反對婦女解放運動,他的權力意志和超人學說帶有嚴重的社會階級性以致被法西斯主義所利用。以上這些並不是對尼采的否定,他是一位偉大的哲學家,他的哲學影響了很多人,李小龍便是其中一個,也是其中最出色的一個。當從小爭強好勝的李小龍讀到尼采的書薩特的書時激動地覺得這些書簡直就是為他寫的。李小龍的截拳道哲學中一部分來自尼采——重視自我,認識自我,追求自由解放自我,突破傳統不為現有的理論與形式與束縛,而李小龍本人也真正體現了“意志”與“超人”。李小龍對傳統武術的否定無異於尼采的“上帝死了”,也因此遭到了眾多武師的不滿;李小龍對武術的狂熱追求和實踐,為電影的不懈奮鬥讓成了世界矚目的“超人”。李小龍尼采哲學的吸納並非機械地照搬,如果他永遠成為不了偉大的武術家。李小龍接受了尼采反傳統注重自我的思想,將他反對傳統道德束縛合理運用為突破傳統武術形式的束縛,不違抗自然規律,如水能順應任何容器一樣自然自由地表達自我。李小龍並沒有尼采那種主宰他人主宰世界的“超人”意識,李的權利意志(權利意志只是一個形而上的名詞,請正確理解)也只是用於自我的突破,做到以無限為在限,他不會像尼采那樣認為是少數超人創造了人類歷史。總之,李小龍的哲學深受尼采的影響,並且比尼采哲學更科學更合理,並以自己的實踐驗證了他的哲學的正確性。從這個意義上講,李小龍比尼采更尼采。
世界經典哲學類書籍
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是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是社會意識的具體存在和表現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質、共性或絕對、終極的形而上者為形式,以確立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為內容的社會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