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考察《聖教論》四章內容,可以看出論主喬茶波陀是在努力構建一個新的吠檀多理論體系(這裡所謂“新”是說與其前輩論師對奧義書的解釋不一樣)。這個體系基本上包括本體論、認識論、方法論、範疇論、解脫論或目的論等內容。本書專門為《蛙氏奧義》作註解,闡釋了奧義書哲學。作者對奧義書哲學和佛家大乘學說有獨到的研究,在本書中提出了一系列新見解,構建了一個新的多哲學體系。
目錄
譯序聖教論(蛙氏奧義頌)
聖教章第一
虛妄章第二
不二章第三
炭滅章第四
附錄
蛙氏奧義
術語表(中文與梵文對照)
書摘
虛妄章第二本章提要:本章共有38個頌。論主喬荼波陀在第一章中構建了自己的哲學體系,論證了“唯一(第四位om唵)”是絕對的真實,其餘皆非真實——絕對無分別不二論。在這第二章中,他詳細地舉例來發揮這一理論:(一)經驗世界,無論其為物質的或精神的,都是如夢如幻,虛妄不真。(二)批判包括吠檀多有分別不二論在內的形形色色的其他哲學流派的錯誤執著(我執和法執)。(三)闡述二梵原理,論證“上梵”是真實的、絕對的;“下梵”是虛妄的、相對的。在至上之梵中,分別與無分別,同歸寂滅;二與不二,皆人一如。所以,分別是虛妄,無分別才是真實;有二是無明,不二才是智慧。(四)充分利用佛教的哲學範疇來詮釋吠檀多絕對無分別不二論;儘管不能說喬荼波陀把佛教的不二論和吠檀多的不二論完全等同起來,但後者塗有一層厚厚的佛教不二論的油彩,是顯而易見的。(五)歌頌絕對無分別不二論的殊勝功能:息滅戲論,離貪嗔痴;讚賞悟知此理的吠檀多智者和實踐這一理論的瑜伽苦行者;鼓吹割斷世間塵緣,厭棄現實人生,遁人山林,靜坐禪思,但求個人心
靈的超越和解脫。
1.夢裡所見一切有,
智者說言是虛妄;
諸有生起於內在,
故受封閉因制約。
釋:“一切有”的“有”是指“存在”或“境界”。夢中看到的一切存在或境界,智者斷言,皆是虛妄非真。頌中後兩句指出夢境所以是虛妄的原因:一是“內在”故,謂夢境處於意識之內,產生於意識:或者說,夢境是內在意識製造的。二是“封閉因”。封閉,作者沒有作確切的說明,但根據下文,特別是第四章第33頌:“夢裡一切法皆妄,肉體內在顯現故;在此封閉狀態中,如何得見諸實在?”這似乎是指肉體和精神的障礙;或者說,肉體是封閉或禁錮精神的桎梏,使精神得不到自由和解脫。夢之產生,正是由於精神(內在意識)處於肉體構成的內封閉狀態之中。頌中第三句的“諸有”義同第一句的“一切有”——一切存在、境界、場所,等等;但它的中心意義是特指夢境而言。
世界經典哲學類書籍
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是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是社會意識的具體存在和表現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質、共性或絕對、終極的形而上者為形式,以確立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為內容的社會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