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尼耳斯·玻爾哲學文選》基本上涵蓋了玻爾一生所撰的哲學論文,其大多數都是根據在各種場合下發表的演講修訂而成。這些文章從立意到屬稿到修改到最後問世,都有一些有趣的過程和轉折。玻爾哲學的中心思想就是“互補性”這一概念。後人把這種思想稱為“互補原理”,但是玻爾本人很少用“原理”一詞,他總是更謙虛地使用“互補性”和“互補關係”等說法。編著情況
《尼耳斯·玻爾哲學文選》“基本上”涵蓋了玻爾一生所撰的哲學論文,其大多數都是根據在各種場合下發表的演講修訂而成。這些文章從立意到屬稿到修改到最後問世,都有一些有趣的過程和轉折;不了解這些發展情況,將影響人們對這些文章內容的理解。
在這方面,讀者可以參閱《尼耳斯·玻爾集》中已出版的第五、六、七卷和即將出版的第十卷。
那幾卷中也含有一些本書未選的作品。
書籍目錄
第一卷 原子理論和自然的描述
作者原序
1961年重印本序
緒論
量子理論和力學
量子公設和原子理論的晚近發展
作用量子和自然的描述
原子理論和描述自然所依據的基本原理
第二卷 原子物理學和人類知識(1932-1957年)
原序
引言
光和生命(1932年8月在哥本哈根國際光療學會議開幕式上的演講,刊於Nature,131,421(1933)。)
生物學和原子物理學(1937年10月在波洛尼亞紀念路·伽瓦尼的物理學和生物學會議上的演講。)
自然哲學和人類文化(在哥本哈根人類學和人種學國際會議上的演講,1938年8月在愛耳辛諾的克倫堡宮中的一次會議上發表,刊於Nature,143,268(1930)
就原子物理學中的認識論問題和愛因斯坦進行的商榷(為《阿耳伯特·愛因斯坦:哲學家一科學家》一書而作,“當代哲學叢書”,Inc.Evanston,Illinois,Vol.7,p.199)。
知識的統一性(1954年10月在紐約紀念哥倫比亞大學二百周年的一次集會上的演講,刊於《知識的統一性》一書,DoubledayandCo.NewYork,1955,p.47。)
原子和人類知識(1955年10月在哥本哈根丹麥王國科學院的一次會議上的演講。)
物理科學和生命問題(脫稿於1957年,根據1949年2月在哥本哈根丹麥醫學會召開的一次紀念斯提諾的集會上的演講改寫而成。)
第三卷 原子物理學和人類知識論文續編(1958-1962年)
原編者序
量子物理學和哲學--因果性和互補性(為R.科里班斯基所編《世紀中葉的哲學》一書而作PhilosophyintheMid-Century,LaNuovaItaliaEditrice,Florence,1958)。
人類知識的統一性(1960年10月,應歐洲文化基金會(LaFondationEurop6ennedelacultlife)的邀請在哥本哈根的一次會議上發表的演講。)
各門科學間的聯繫(1960年8月,在哥本哈根國際製藥學會議上的演講。)
再論光和生命(1962年6月,在科隆實驗遺傳學研究所的開幕式上的演講,未完成稿。)
1958年度盧瑟福紀念演講--關於原子核科學的奠基人和以他的工作為基礎的若干發展的一些回憶(1958年11月在倫敦物理學會的一次集會上的演講,1961年完成增訂稿。原載《物理學會會刊》(ProceedingsofPhysicalSociety),78,1961。)
量子力學的創立(為《沃爾納·海森伯和當代物理學》一書而作,WernerHeisenbergunddiePhysikunseret’Zeit,VerlagViewegLmdS0hn,Braunschweig,1961。)
索耳威會議和量子物理學的發展(1961年10月在布魯塞爾第十二屆索耳威會議上的演講。載於《量子場論》一書,LaTheorieQuantiquedesChamps,IntersciencePublishers,NewYork,1962。)
附錄
尼耳斯·玻爾年譜簡編
精彩書摘
第二卷 原子物理學和人類知識(1932-1957年)
光和生命(1932)作為一個只限於研究無生物體的屬性的物理學家,我在接受盛情的邀請來在這樣一個科學家的集會上發表演說時是不無躊躇的。今天,諸位科學家會聚一堂,為的是推進我們關於光在治療疾病上的有益效果的知識。對於這一門美好的、對人類福利如此重要的科學,我實在不能有所貢獻。我最多只能談談純無機的光現象;這種現象多少年來特別吸引了物理學家們的注意,其最大原因就在於光是我們的主要觀察工具這一事實。然而,我曾經想到,藉此機會通過這樣一次談話來接觸一個問題也許是有興趣的,那就是:在較狹窄的物理學領域中得到的結果,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影響我們對於生物在自然科學大廈中所占地位的看法?儘管生命之謎有著很微妙的性質,這一問題卻在科學的每一發展階段中都出現過;科學解釋的本義,就在於將比較複雜的現象分析為比較簡單的現象。在目前,使得老問題又獲得了新興趣的,是對自然現象進行力學描述的根本局限性;這種局限性是由原子理論的最近發展揭示出來的。這一發展恰恰就起源於光和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的較深入的研究;這種相互作用表現了一些特色,它們不滿足一向認為一種物理解釋所必須滿足的要求。正如我將盡力闡明的,物理學家們為了掌握這一情況而作的努力,在某些方面頗像生物學家們向來就多多少少直覺地對生命特徵所抱的態度。但是,我願意同時強調一下,只有在這種形式的方面,光和生命才顯現一種類似性。光,這或許是一切物理現象中最不複雜的一種;生命,它卻表現著一種科學分析所難以捉摸的多樣性。
按照物理學的觀點,光可以定義為在隔著一個距離的物體間進行的能量傳遞。如所周知,這種效應在電磁理論中得到了一種簡單解釋,而電磁理論則可以看成為了緩和超距作用與近距作用之間的矛盾而對經典力學作出的一種合理的引申。按照這種理論,光被描述為耦合著的電振盪和磁振盪,它和通常的無線電波之間的區別,只在於振盪頻率較高和波長較短而已。光的傳播,在實際上可說是直線的;當用肉眼或適當儀器來確定物體位置時,就是以這種直線傳播為根據的。而事實上,光的直線傳播完全依賴於光的波長遠小於所涉及的物體線度及儀器線度這一事實。同時,光傳播中的波動特點,不但是我們說明色現象的基礎,而且它對於光學現象的任何精密分析來說也是不可缺少的——在光譜學中,色現象曾經提供了有關物質結構的十分重要的報導。作為上述這種光學現象的一個典型例子,我只要舉出干涉圖樣就可以了;當光可以從光源沿著兩條不同的路程傳播到一個屏上時,這種干涉圖樣就會出現。這裡我們發現:在屏上,在兩個波列的周相一致的那些點上,也就是說,在兩個光束中的電振盪、磁振盪具有相同方向的那些點上,兩個光束所將分別引起的那些效果是加強的;在這種振盪具有相反方向而兩個波列又被稱為具有異周相的那些點上,二光束的效果減弱甚至可以消失。這種干涉圖樣給光傳播的波動圖景提供了如此徹底的驗證,以致這種圖景不能看成通常意義下的假說,而應該看成所觀察現象的恰當解釋。
作者簡介
尼爾斯·亨利克·戴維·玻爾(NielsHenrikDavidBohr,1885年10月7日~1962年11月18日)),丹麥物理學家。他通過引入量子化條件,提出了玻爾模型來解釋氫原子光譜,提出互補原理和哥本哈根詮釋來解釋量子力學,對二十世紀物理學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玻爾為丹麥物理學家,哥本哈根學派的創始人。哥本哈根大學科學碩士和哲學博士(PhD),丹麥皇家科學院院士,曾獲丹麥皇家科學文學院金質獎章,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和劍橋大學名譽博士學位,諾貝爾物理學獎。
世界經典哲學類書籍
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是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是社會意識的具體存在和表現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質、共性或絕對、終極的形而上者為形式,以確立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為內容的社會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