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上學導論》

《形上學導論》

《形上學導論》作者海德格爾是西方哲學史上一位有獨創性的、影響廣泛的思想家。《形上學導論》是1935年夏季學期作者在弗賴堡大學以同樣的題目講過的課,現經充分潤色予以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形上學導論》圖片《形上學導論》圖片

《形上學導論》是1935年夏季學期作者在弗賴堡大學以同樣的題目講過的課,現經充分潤色予以出版。為求完美,在沒有改變內容的情況下,簡化了冗長的句式,把一貫到底的文本作了諸多的分段,刪去了重複的話語,補正了疏漏,澄清了含混。圓括弧中的文字是在修改潤色的同時添寫的,方括弧中的文字是隨後年代增加的注釋。要正確地思考講課的標題中的“形上學”這一名稱具有什麼樣的意義以及出自什麼樣的根由,讀者首先必須充分體會透此課的全境。

《形上學導論》是海德格爾的重要著作之一。海德格爾在《形上學導論》中把“存在的問題”當作形上學的基本主題來進行追問,認為形上學應該追問的是“在”,而不是“在者”。為此,他追溯了"在"的語法和語源。並從歷史的角度對各種哲學流派進行了研討。海德格爾一生都是在講形上學。因而他講形上學常有深刻的分析,描述,甚至批評。也常有人主要因其批評竟認為需要蔑視形上學。

編輯推薦

《形上學導論》封面圖片《形上學導論》封面圖片

《形上學導論》是1935年夏季學期作者在弗賴堡大學以同樣的題目講過的課,現經充分潤色予以出版。為求完美,在沒有改變內容的情況下,簡化了冗長的句式,把一貫到底的文本作了諸多的分段,刪去了重複的話語,補正了疏漏,澄清了含混。圓括弧中的文字是在修改潤色的同時添寫的,方括弧中的文字是隨後年代增加的注釋。要正確地思考講課的標題中的“形上學”這一名稱具有什麼樣的意義以及出自什麼樣的根由,讀者首先必須充分體會透此課的全境。

目錄

前言
ⅰ、形上學的基本問題
ⅱ、追溯“在”這個詞的語法和語源
 1、“在”這個詞的語法
 2、“在”這個詞的詞源學
ⅲ、追問在的本質問題
ⅳ、對在的限制
 1、在與形成
 2、在與表象
 3、在與思
 4、在與應當

作者簡介

海德格爾圖片海德格爾圖片

海德格爾(MartinHeidegger,一八八九——一九六六),早年在弗萊堡大學研讀神學和哲學,一九二三年任馬堡大學哲學教授。一九二八年,接替他的老師、現象學創始人胡塞爾任弗萊堡大學哲學講座教授。
海德格爾是西方哲學史上一位有獨創性的、影響廣泛的思想家。他的最重要的著作是《存在與時間》(一九二六),由於此書,海德格爾被視為現象學學派的發展者、存在主義哲學的創始人。《存在與時間》的“目的就是要具體地探討存在的意義的問題”,而且,他一生中最關心的問題就是存在與存在者的區別。他關於存在與時間意義的探討,他對藝術理論和技術性的沉思,他的語言格局理論,以及他對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和康德的真理和邏輯模式的徹底矯正等等,對當代西方各種學說都產生了影響。可以稱他為“存在的追問者”、“存在的放牧者”、“詩人哲學家”,也可以稱他為“思想的供奉者”、“思想的神秘主宰者”,或“思想中的思想者”,或用海德格爾自己所稱的“途中的思想家”等等一個普通的平常的人,而不僅僅是一個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 書評人石勇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曾經承認:存在主義的終點正是宗教的起點。在已經達到“對岸”的宗教徒看來,“存在主義者”正是那些既不能回到當初的出發點,也不能游到對岸,而只能在湍急的河水裡掙扎的人們。
作為最深刻的一種人本主義思想,存在主義抓住了一點:人的悲劇的最終根源在於他存在本體論上的悲劇———存在與存在者的分裂。正是這一點使得精神分析理論在弗洛伊德學說之後,走上了與存在主義和宗教融合的道路。榮格、蘭克、貝克爾、弗洛姆、萊恩等操持精神分析“手術刀”的西方人不約而同地對在遙遠的東方出沒的禪宗思想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
在海德格爾看來,現象學不是科學,它不必硬讓自己去承擔起那些與專門科學有關的主題。現象學是一種本源科學,因而,現象學提倡“向著事情本身”,就應該被理解為是對自己提出了這樣一個要求,即:要求自己達到對自身的源始的理解。就現象學而言,生活本應該是所謂的“事情本身”。現象學不應成為人所杜撰出來的一種世界觀。在海德格爾看來,打著科學招牌的世界觀無疑是一種謬誤的生活,它本應通過真正的生活和徹底地、忠實地實行這種真正的生活而獲得新生。謬誤就是一種危險,在這種危險里,提出和進入“先驗問題”都由於“科學的構成形式”而受到了限制。海德格爾把這種危險稱為“科學觀念的無批判的絕對化”。在他看來,自稱為科學的現象學雖然在尋求一種“直接的給予性”。而實際上,就現象學自身說來,這種“直接給予性”是無法直接給出的。現象學的這種科學性實際上遮蔽了現實的涌動著的生活,而一切“直接的給予性”,包括了現象學的問題範圍都首先是在那種無論什麼方式的生活本身的行動過程中給出的。在這裡,哲學要尋找的再也不是笛卡爾和胡塞爾那種意義上的一個絕對確定的點——無論是起點還是終點,而是要指向一個具體的境況,一個我們每一個人都能經驗到的境況,這是以科學理論的態度不可通達的。過去,科學的理論態度在認識上有一種優先的地位,而現在不然,這種態度的優先地位成了問題。因為,在這種理論態度中,生活中的那些具體的、日常最親切的東西反而變成了不可理解的。在科學的表達中,那活生生的,涌動著的生活“不知怎么的”就被僵化了。現象學若要成為真正的本源的科學——即真正的哲學,就應直面那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最親切的,最生動的生活本身,去把握生活中那些最源始的、具體的東西。現象學的還原論,還原到最後就直接面對著那些活生生的、具體的東西,即生活本身。在海德格爾看來,現象學所要把握的不應該是自我,也不應該是所謂純粹意識,而只有生活。現象學的“現象”、“顯現”,就是這生活。只有生活才是“自我顯現”的,才是“自足性”的和“具有意義性”的東西。

在海德格爾對於現象學的這樣一種批判性的解說中,已然包含了對於整個西方哲學傳統具有的所謂科學的理性化的理論態度的批判和拒斥。在他看來,整個西方哲學之所以在追問存在的歷史上走了那么多的彎路和歧路,在於對“生活”這個最源始的、最根本的東西採取了一種錯誤的理論態度,而遺忘了它。海德格爾對於哲學之基礎的這樣一種“非科學化”、“非理論化”、“生活化”的追求,在他以後的思想歷程中,成為一種幾乎是貫徹始終的基本態度。

世界經典哲學類書籍

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是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是社會意識的具體存在和表現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質、共性或絕對、終極的形而上者為形式,以確立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為內容的社會科學。

《性心理學》
《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理想國》
《西方哲學史》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權力意志》
《新工具》
《純粹理性批判》
《文明論概略》
《勸學篇》
《倫理學》
《耶穌傳》
《時間簡史》
《邏輯哲學論》
《精神現象學》
《物性論》
《感覺的分析》
《精神分析引論》
《基督何許人也——基督抹煞論》
《科學的社會功能》
《人有人的用處》
《科學史》
《人類理智新論》
《邏輯學》
《哲學研究》
《新系統及其說明》
《道德情操論》
《實踐理性批判》
《美學》
《判斷力批判》
《基督教的本質》
《薄伽梵歌》
《倫理學中的形式主義與質料的價值倫理學》
《物種起源》
《物理學》
《範疇篇》
《人類理解研究》
《培根論說文集》
《知性改進論》
《全部知識學的基礎》
《小邏輯》
《自然哲學》

《人類的由來》
《人性論》
《人是機器》
《法哲學原理》
《狄德羅哲學選集》
《野性的思維》
《哲學史教程》
《科學與近代世界》
《人類的知識》
《精神分析引論新編》
《自然宗教對話錄》
《基督教並不神秘》
《科學中華而不實的作風》
《一年有半,續一年有半》
《時間與自由意志》
《哲學辭典》
《歷史理性批判文集》
《蘇魯支語錄》
《文化科學和自然科學》
《十六、十七世紀科學、技術和哲學史》
《科學哲學的興起》
《靈魂論及其他》
《斯賓諾莎書信集》
《實驗心理學史》
《最後的沉思》
《純粹現象學通論》
《近代心理學歷史導引》
《佛教邏輯》
《神聖人生論》
《邏輯與知識》
《論原因、本原與太一》
《形上學導論》
《詩學》
《健全的思想》
《自然的體系》
《袖珍神學》
《對萊布尼茨哲學的敘述、分析和批判》
《尼耳斯·玻爾哲學文選》
《歷史與階級意識》
《多元的宇宙》
《談談方法》
《歐洲科學的危機與超越論的現象學》
《路標》
《心的概念》
《計算機與人腦》
《十七世紀英格蘭的科學、技術與社會》
《卡布斯教誨錄》
《薄伽梵歌論》
《尼各馬可倫理學》
《論老年論友誼論責任》
《實用主義》
《我的哲學的發展》
《拓撲心理學原理》
《在通向語言的途中》
《科學社會學》
《埃克哈特大師文集》
《邏輯大全》
《簡論上帝、人及其心靈健康》
《宗教的本質》
《論靈魂》
《科學的價值》
《內時間意識現象學》
《藝術即經驗》
《宗教與科學》
《感覺與可感物》
《行為的結構》
《真理與方法》
《阿維斯塔》
《善的研究》
《人類知識原理》
《倫理學體系》
《科學與方法》
《第一哲學(上下卷)》
《物理學理論的目的與結構》
《思維方式》
《發生認識論原理》
《愛因斯坦文集》
《數學、科學和認識論》
《先驗唯心論體系》
《哲學的改造》
《十八世紀科學、技術和哲學史》
《亞里士多德的三段論》
《哲學和自然之鏡》
《動物志》
《論學者的使命人的使命》
《天象論》
《倫理學的兩個基本問題》
《數理哲學導論
《耶穌傳(第一、二卷)》
《美學史》
《原始思維》
《面向思的事情》
《普通認識論》
《萊布尼茨與克拉克論戰書信集》
《對萊布尼茨哲學的批評性解釋》
《物理學和哲學》
《尼采(上下卷)》
《思想錄》
《道德原則研究》
《自我的超越性》
《實驗醫學研究導論》
《巴曼尼得斯篇》
《人類理解論》
《笛卡爾哲學原理》
《人生的親證》
《認識與謬誤》
《哲學史講演錄》
《聖教論》
《哲學作為嚴格的科學》
《人類知識起源論》
《回憶蘇格拉底》
《心的分析》
《任何一種能夠作為科學出現的未來形上學導論》
《科學與假設》
《宗教經驗之種種》
《聲音與現象》
《蘇格拉底的申辯》
《論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問題》
《論有學識的無知》
《保衛馬克思》
《藝術的起源》
《泛神論要義》
《算術基礎》
《給塞倫娜的信》
《結構主義》
《事實、虛構和預測》
《游敘弗倫》
《軀體的智慧》
《動物四篇》
《邏輯學講義》
《宇宙論》
《第一哲學沉思集——反駁和答辯》
《邏輯與演繹科學方法論導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