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書名:《春溫三字訣》
作者:張子培
撰寫時間:1861
出版年代:清朝
圖書簡介
《春溫三字訣》 實際上論述以風溫為主,其書以簡馭繁,抓住要領,共三言五十六句,簡煉精要地論述了溫病定義及性質,溫病初起、中期及後期各階段的治療要點及主治方藥。
書籍內容
提出溫病概念
首先,他提出“何謂溫?溫是熱。”認為溫即是熱,而與傷寒之為寒名實殊異;如此認識,方能名正言順,不至混治。
闡述溫病症狀及治療
其次,論溫病之初起宜以辛涼解表,可用麻杏石甘湯或銀翅散、桑菊飲等方,而忌用辛溫之劑。及至中期,以其已傷津液,故可分別使用白虎湯清熱救津,或承氣湯急下存陰。若邪入包絡而譫語神昏,則宜分別選用紫雪、清宮、至寶丹及安宮牛黃丸等,以芳香解穢,清輕透絡。至溫病後期,則氣陰損傷,治宜甘寒滋潤,如復脈湯去薑桂大棗及竹葉石膏湯去半夏之類,酌宜運用。
文句不多,然確抓住了溫病的辨治要領及關鍵環節,而深得其核心與精髓,以此觸類旁通,則治溫可以迎刃而解。所以他概括說:“諸方不止治一溫病,而治溫病者亦不止此數方已也。然能由此數方對面、旁面、側面而會通焉,則謂數方為萬病之權輿可也。”這也就是舉一反三的意思。
作者簡介
張汝珍,字子培,清末鹹豐、同治間成都人,以字行。父張鴻翥,字達之,“道光間成都四大名醫之首”。子培先習舉子業,後改習岐黃術,精於醫,尤長於溫病治療。
寫作動機
(1)作者鑒於溫病之名目愈多,其診治之法愈益紛亂,故力主簡化溫病病證名目,針對其主要病機及傳變環節加以施治,而避免紛歧。
(2)其次,又鑒於世人以治寒之法治溫,致誤人性命,不可勝數,“予目擊心傷,此所以有《三字訣》之作也。”這便是他寫作此書的動機。
書籍評價
備受歡迎
由於此書短小精要,音韻鏗鏘,讀來朗朗上口,易於記誦,而復能抓住溫病辨治精髓與要領。是以於鹹豐十一年(1861)寫成,並於同年刻印之後,即備受讀者歡迎,並深得方家讚許。
多次翻印,廣為流傳
後又經袖海山房、上海錦章書局、商務印書館、成都義生堂等相繼梓印,並先後被收入《陳修園醫書》四十種、四十八種、七十種、七十二種以及《中西醫粹》等醫學叢書而廣為流傳。
張驥與《春溫三字訣方歌》
1933年,成都著名醫家張驥又將此書收入其所編《三字經台編》中,並對其中選用諸方編為《春溫三字訣方歌》七言歌訣,同加梓行。數十年間,廣為流傳刊布,遍於蜀中及全國,對溫病學說的普及和推廣起到了巨大作用。同時,這也是四川醫籍中現存最早的一部溫病專著,並且是其中影響較大,流傳最為久遠的一部成功之作。
古代中醫基本典籍(二)
祖國傳統醫學典籍是中國科技遺產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分,中醫藥典籍又是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之一,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進一步認識和開發利用中醫藥典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