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城鱟粿

棉城鱟粿

棉城鱟粿,潮陽市的城區的傳統小食。

簡介

棉城鱟粿棉城鱟粿

傳統小食。棉城為潮陽市的城區。先民以本地農副特產甘薯粉,和以大米及海鱟的肉和汁為主料製作而成。

鱟粿是粉粿中的精品,早在康熙年間(1662-1722年)就用以奉客。近代以來餡料更為講究,有的加上香菇、鰈脯、花生一起調製,氣味更香甜可口。回鄉華僑、港澳鄉親常專點品嘗。

製法

是將大米煮成稀粥冷卻,加入薯粉,鱟肉和汁,攪勻粘合,盛入蟠桃型的陶模內,再放上鮮蝦和豬肉碎,蒸熟後脫去粿模,放進花生油或豬油鍋里,用文火浸炸至外表呈淺金黃色即成。吃時再蘸以辣椒醬摻醬油的醬料。其特點是外皮酥脆,內里熱透嫩滑,並具鮮、辣、香、鹹。

名字由來

為什麼它叫“鱟粿”呢?原來有兩種說法。

先從“鱟”說起。鱟是在海里生活的甲殼類節肢動物,體呈圓形,尾堅硬,形似鞭劍。鱟粿也呈圓形,恰切地說,圓形的一邊有凸出似桃狀(平面),也就是很似帶尾的鱟肉,所以叫“鱟粿”。這是從形似一的說法。

民間傳說:縣城有一人家,家姑年邁無牙,不便咀嚼食物,以致消化不良,肚常“生風”。民間本來有制醃“鱟鮭”的愛好,因鱟肉無腥味,能助消化、祛風,成為老年人佐餐之需。這家人的媳婦,對家姑雖然盡心體貼,制了鱟鮭供家姑佐餐,可是家姑不會咀嚼粥飯,仍不能如常進餐,日見消瘦。媳婦心裡又疼又急,怎么辦呀?要是有一種適合她老人家吃的小食就好了!她想呀想,試呀試,終於製成了一種象粿一樣的小食品。家姑一嘗,哎呀!這粿稠軟而不沾粘,竟可咀嚼,覺得分外香甜可口;吞咽下去,到肚裡還是熱乎乎的,很是舒服;進食後,不僅不會“脹風”,而且消化正常。由於消化正常,身體很快康復了。家姑問媳婦:“這是什麼粿?”媳婦因為粿里摻了鱟汁,就答:“鱟粿。”——鱟粿的名稱就從此叫開了。

廣東小吃一覽

廣東小吃屬嶺南風味,多來源於民間,大都被流傳下來而成為傳統名食。現時的廣東小吃和點心有區別,小吃品是專指那些街邊小店經營的米、面小型食品,製作較簡樸;點心是茶樓、早茶的繁多品種,以及星期美點等,特點是:花式品種較多,造型精細。
葷素雪糕
娥姐粉果
豬雜粥
冰菜
豉汁蒸鳳爪
小鳳餅
韭菜餜
煎芋餅
魚翅餃
落湯糍
薯粉糕
雞頸板
燉狗
潮州腐乳餅
金箔乾蒸
佛公餅
佛山柱候醬
得心齋醞扎豬蹄
冒節子肥腸粉
蝦餃皇
甜湯
香甜馬拉糕
朴枳粿
尖米丸
魚餃
沙茶粿
甘筍蒸餅
豬骨煲
廣州石鍋魚
米果食
湯丸王
潮州錢仔米果
廣式腊味煲仔飯
面薄湯
潮州粿條
姜奶
燴番薯
延壽堂藥糕
粒粒脆
綠茵白兔餃
潮陽蛋卷
姜蔥雞
魚頭窩
炒糕粿
甜丸卵
棉城鱟粿
發財就手
杏花樓山楂奶皮卷
九記路邊雞
清水鯇圓
西樵大餅
蘸仔鴨
普寧面線
合水西瓜
蓼花
貴嶼油餅
魚生
牛腩蓮藕煲
白粥
酵粿
溪口香蕉
和味炒田螺
砸粽
汾寧白糖棉花糕
脆皮咕嚕肉
味窖板
仙城束沙
蘿蔔板
鼎湖山茶餅
簸箕炊
薯粉粿
缽仔禾蟲
冬瓜蠱
石馬番豆
鱟餜
蘿蔔燉牛腩
水晶肉
沙灣姜撞奶
糯米甜糟
糕餅
丹灶慈菇
風味龍虱
榮華麻香酥
里水霸王鴨
捶肉丸
蒸蓮藕粉
田艾板
刀切糍
羅村竹筍
象形拼盤
溜鍋板
潮州春餅
桃粿
里水金絲蝦
達埠魚丸
潮州薄餅
合水粉葛
宵米
珍珠腸粉
白雲鳳爪
樹葉餅
百侯薄餅
豆糕粿
燒鵝
金瓜芋泥
本地雞
肇慶裹蒸
薄皮鮮蝦餃
老火靚湯
裹蒸粽
番薯糖水
蜂巢芋角
菊花魚生
雷州狗肉煲
蓮藕餅
白切狗
甜薯羹
沙灣白餅
醋溜魚
潮汕朥糕
廣東粽子
白糖倫教糕
蝦米筍粿
肉粥
鼠曲粿
荷包飯
強力寶肉脯
鹹煎餅
燜狗肉
炒粿條
五果湯
佛山九層糕
草粿
無米粿
菊花糕
安鋪雞飯
荷葉飯
牛丸粉
蜜汁叉燒
粿汁
瀨粉
蟹黃灌湯餃
籠仔飯
兩英番薯粥
荷葉糯米雞
水晶蝦餃
清平雞
糯米雞
南乳肉
廣式月餅
客家釀豆腐
老媽宮粽球
普寧豆乾
魚露
桌球餜
東莞臘腸
老火湯
廣州涼粉
皮蛋瘦肉粥
蚝皇蒸鳳爪
潮汕滷水鵝掌
釀豆腐
白切雞
卷煎
芋味三絕
鴨母捻
雪蛤膏
龜苓膏
艇仔粥
和味牛雜蘿蔔
雙皮奶
乾炒牛河
倫教糕
潮汕蚝烙
春餅
鹽焗雞
白雲豬手
蠶蛹
煎堆
馬蹄糕
酥皮蓮蓉包
蘿蔔糕
芋泥
腸粉
狀元及第粥
水晶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