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清遠民間傳統小吃刀切糍,是用搓透的粘米糰切成條,然後放入煮沸的鵝湯 內,熟後再放芹菜、蕪茜、雪豆等,既有鵝香又夠溜滑,是當地人一大喜愛。我小時候經常吃,只是現在長大了吃得機會很少了,挺饞~~~
民間習俗
清遠民間的“刀切糍”,做法是用黏米粉和成團,擀成塊用刀切成麵條形,配以上湯煮熟。每逢過年過節,家家戶戶都製作食用。
民間傳說
說起“刀切糍”,還有一段有趣的傳說呢。
話說當年清乾隆皇帝微服下江南,這一日來到清遠飛來寺遊玩,覽大雄寶殿,觀飛泉瀑布,蹬十九福地,探歸猿古洞,瞰禺峽風光,不由大讚當年舜帝二子選址夠眼光,又贊前賢蘇學士筆桿了得,“天開清遠峽,地轉凝碧灣”兩句詩把禺峽風光概括盡了。高興之餘,乾隆問及清遠風土人情,地方特產。侍從張太監便找來當地居民陳某,陳某一一作答。
說話間,乾隆飢腸轆轆,於是對張太監說要吃麵條。張太監遞給陳某二兩碎銀:“我家主人要吃麵條,請快去做兩碗麵條來。”
這下可急壞了陳某。你說為何?眾所周知,清遠人一貫以米飯為主,輔以番薯芋頭等雜糧,去哪裡找麵條呢若不做這生意嘛,又太可惜,二兩銀可買兩擔米,這到嘴邊的肉怎能輕易丟呢!他一邊承諾,一邊快步回家與妻子商量。陳妻也精靈,只見她眉頭一皺,計上心來。立即叫丈夫燒水殺鵝,自己則快手快腳和起一團“面”來。不一會兒,兩大碗“麵條”燒好,夫妻倆趕緊送到乾隆主僕二人的面前。只見乾隆飢不擇食,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
突然,乾隆發問:“你這麵條為何與北京的‘刀削麵’大不相同?”
陳某以為被乾隆看出了破綻,誠惶誠恐地說:“這,這個是刀……”。
機靈的陳妻立即接上話道:“客官,這是清遠‘刀削麵’,味道怎么樣?”
“好極了,比北京的‘刀削麵’好吃。”乾隆高興說。
陳某如釋重負,趕忙對客人說:“其實,我們當地人叫‘刀切糍’,並不叫‘刀削麵’,是用黏米粉做成的,再用鵝湯等上湯煮熟,加芫荽、香蔥等配料即可吃了。”
“‘刀切糍’味道好,名字也好。”乾隆一再讚賞。事後,人們才知道該主僕二人其實是乾隆與張太監。
從此,清遠(尤其清新民間)各地都流行吃“刀切糍”。
做法
食材明細
水磨粘米粉250克
水200克
瘦肉100克
紅蔥頭3個
小蔥1棵
香菜2棵
花生油適量
鹽適量
製作步驟
1鍋里先燒開水,然後把1/3粉放進去煮熟,煮的時候用筷子不斷攪拌.
2然後把熟粉放到其餘的粉裡頭,拿筷子弄均勻,然後趁熱用手把粉揉好.
3粉團和好後加幾滴油進去,把粉重新和一下.
4案板上撒點乾粉,把粉團分成幾小塊,取一塊搓圓用手壓扁,用刀切成四塊,每塊切成條片裝.
5每切滿一層撒一點乾粉以防粘在一起.
6熱鍋下下許花生油,把蔥頭和蔥白放下去爆香.
7然後把事先切了調好味的瘦肉倒進去和蔥一起炒.
8肉炒好後加進適量的清水.蓋上蓋子把肉湯煮開.
9湯開了以後,把做好的粉條撒進湯里,用鍋鏟翻一下,蓋上蓋子煮5分鐘.
10湯粉開了後,加一小碗冷水進去,鏟子翻均勻,繼續煮開,撒上蔥花和香菜就可以了。
廣東小吃一覽
廣東小吃屬嶺南風味,多來源於民間,大都被流傳下來而成為傳統名食。現時的廣東小吃和點心有區別,小吃品是專指那些街邊小店經營的米、面小型食品,製作較簡樸;點心是茶樓、早茶的繁多品種,以及星期美點等,特點是:花式品種較多,造型精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