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歷史
求是溯源
求是書院1897年,清光緒二十三年,求是書院(浙江大學前身)在浙江杭州建立,是中國近代史上效法西方學制最早創辦的幾所新式高等學校之一。
1901年,清朝政府迫於外界形勢,不得不擬議實施“新政”,同年11月,浙江巡撫廖壽豐奏改求是書院為求是大學堂。
1903年12月,浙江大學堂遵《奏定學堂章程》改為浙江高等學堂。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北洋政府將浙江高等學堂更名為浙江高等學校。
1927年,國民政府通過北伐戰爭攻克杭州,在原校址成立國立第三中山大學,校名系國民黨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定。學校下設文理、工、勞農三個學院,其中工學院由浙江公立工業專門學校改組而成、勞農學院由浙江公立農業專門學校改組而成。
國立浙江大學
1928年4月1日,學校定名為浙江大學。
1928年7月1日起,校名前被國民政府冠以“國立”二字,全稱國立浙江大學,簡稱浙江大學,下設文理、工、農三個學院。浙江大學西遷辦學紀念碑
探求崛起
西遷辦學時期1936年4月,蔣介石任命竺可楨為浙江大學校長,並答應了竺可楨提出的“財源須源源接濟,用人校長有全權,不受國民黨之干涉”的任職條件。
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1937年8月13日,中日淞滬會戰打響,戰火很快波及浙江。浙江大學在蔣介石的指示下,在竺可楨老校長的帶領下,從1937年11月開始,由杭州向中國內地步行西遷,先後經浙、贛、湘、粵、桂、黔等六省,行程近2600多公里,於1940年初,到達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並在遵義、湄潭、永興等地堅持辦學長達七年之久,史稱“浙大西遷”。遵義湄潭也因此成為了浙大人心目中永恆的聖地和浙江大學的第二故鄉。
西遷辦學時期,浙江大學曾集聚了竺可楨、蘇步青、陳建功、王淦昌、盧鶴紱、束星北、談家楨、貝時璋等一批在國內外頗具盛名的科學巨人;同一時期,浙江大學還培養出後來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和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葉篤正、谷超豪和程開甲。這些都是浙江大學西遷辦學時期的代表性人物。
在中國著名氣象學家、地理學家竺可楨老校長的領導下,浙江大學歷經艱辛,篳路藍縷,在西遷辦學期間崛起為中華民國最高學府之一,被英國著名科學史家李約瑟稱譽為“東方劍橋”,是中國科學教育史上的一次壯舉和一個奇蹟,史稱“文軍長征”。竺可楨老校長因其歷史貢獻,成為了浙大校史中最偉大的人,並為浙大確立了“求是”校訓和文言文《浙江大學校歌》。由此,浙江大學迎來了浙大百年發展史中的第一個黃金時期,也是最輝煌的時期。復員回杭
1945年10月,龍泉分校師生啟程回杭,11月在杭複課,師範學院在羅苑,其餘在大學路校本部。
1946年5月7日起,在遵義的師生分批返杭,6月1日起遵義浙大總校結束,改為留守處。1946年9月,師生全部抵達杭州。復員後的首要工作是修整校舍,重建校園。同年增設醫學院。
1947年7月21日,校務會議決定將修復和新建的教學樓及宿舍樓冠以地方先賢和浙大西遷地名,以資紀念。
至1948年3月,已發展成設有文、理、工、農、醫、法、師範7個學院,25個學系,9個研究所和1個研究室,教職工624人,學生2121人,總面積為6000餘畝(包括農場、林場),其中大學路約占地400畝,華家池1100畝的著名綜合性大學。
1949年5月3日,杭州宣布解放,國民黨對國立浙江大學的領導由此宣告結束。6月6日,解放軍杭州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決定對國立浙江大學實行軍事接管,並派出軍代表林乎加、副軍代表劉亦夫到校進行接管。1945年9月3日,中華民國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
1949年6月6日,解放軍杭州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決定對浙江大學實行軍事接管,並派出軍代表林乎加、副軍代表劉亦夫到校進行接管。
調整發展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50年10月,校名前所冠的“國立”二字被新中國政府去掉。
1952年,正值中蘇關係蜜月期,新中國仿照蘇聯的高等教育模式,對全國高等學校進行院系調整,綜合性的浙江大學按照蘇聯模式被拆分成了多所單科性大學,部分系科併入省外兄弟院校,其中留在杭州的院系拆分成了四所大學——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浙江醫科大學(四校於1998年再次融為一體)。
浙江大學的師範學院的全部和文學院、理學院留在杭州的部分等成立浙江師範學院,1958年更名為杭州大學。
浙江大學的農學院單獨分出成立浙江農學院,1960年更名為浙江農業大學。浙江大學歷史沿革
浙江大學的醫學院等成立浙江醫學院,1960年更名為浙江醫科大學。
浙江大學的工學院則繼續留守本校,浙大暫時從綜合性大學變成了多科性的工科大學。
1957年,經高等教育部批覆,浙江大學開始恢復理科專業,同年重建了數學系、物理系。
1958年,浙江大學重建了化學系。
1960年,浙江大學重建了地質系。浙江大學由此成為了全國工科大學中第一個重建理科的大學,重新走上了理工結合的辦學道路,由工科大學逐漸發展為以工為主的理工科大學。
1963年9月12日,浙江大學成為了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
1978年,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勝利召開,為浙江大學的復興,提供了非常寶貴的歷史機遇。從此,浙江大學獲得了非常廣闊的發展空間,進入了復興的歷史新時期。
1978年3月25日,中國科學院和浙江省革委會向國務院報告,決定同意將浙江大學歸屬中國科學院和浙江省委雙重領導,以中國科學院為主。
1979年2月8日,中國科學院黨組任命著名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錢三強兼任浙江大學校長。1980年11月25日,經國務院批覆,浙江大學由中國科學院領導改為教育部和浙江省委雙重領導,以教育部為主,仍然是全國重點高校。
1988年2月,浙江大學在路甬祥老校長的領導下,走上了飛速發展的道路,路甬祥老校長也因此成為了浙大校史中地位僅次於竺可楨的校長,並為浙大確立了“創新”校訓。由此,“求是創新”被固定為浙大的校訓。
爭創一流
1989年1月28日,經國家教委批覆,浙江大學和清華大學成為了兩所浙大老校長路甬祥綜合改革試點院校。綜合改革的總體目標:爭取到2000年之前,把浙江大學建設成為以工為主、理工結合、設有文管、教育質量和教學研究水平穩定地全面地居於全國大學前列,在國際上有重大影響的綜合性理工科大學。由此,浙江大學迎來了浙大百年發展史中的第二個黃金時期,邁出了復興的第一步。1995年,浙江大學成為首批7所列入國家“211工程”建設計畫的全國重點大學之一。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浙江醫科大學也分別成為實力雄厚、特色鮮明,居於全國同類大學前列,在海外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全國重點大學,並分別通過了“211工程”部門預審和重點建設項目立項論證。四所學校對浙江省乃至全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都作出了重要貢獻。
新浙江大學
1998年9月15日,鑒於蘇聯高等教育模式的弊端越來越明顯,以及中國對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需要,經國務院批覆,曾經從浙江大學分離出去的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浙江醫科大學回歸浙大母體,共同組建了新的浙江大學。至此,自1952年院系調整以來所形成的四校分治的局面結束了。浙江大學由此停止了對蘇聯模式的使用,恢復了1952年之前的學科設定,重新成為了綜合性大學,再次走上了飛速發展的道路,並邁上了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新征程。由此,浙江大學迎來了浙大百年發展史中的第三個黃金時期,邁出了復興的第二步。
1999年,浙江大學成為首批9所列入國家“985工程”建設計畫的全國重點大學之一。
2007年1月21日,浙江大學恢復了1952年院系調整時停辦的航空航天系,該系隸屬於新成立的航空航天學院。
2009年上半年,浙江大學實行了學部制,全校調整為七大學部——人文學部、社會科學學部、理學部、工學部、信息學部、農業生命環境學部、醫藥學部。在浙大圖書館,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與學子交談
2009年10月9日,中國的九校聯盟(C9)啟動,浙江大學成為聯盟成員之一。
2012年6月10日,浙江大學成立了海洋學院,學院由海洋科學系、海洋工程學系、海洋信息學系和海洋經濟管理系組成,隸屬於工學部,位於浙大新成立的舟山校區。
2013年5月15日,浙江大學與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就建立聯合學院事宜簽署了“浙江大學——帝國理工聯合學院合作諒解備忘錄”,浙江大學成為中國首個在世界名校建立海外校區的高校。
2014年5月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講到:“辦好中國的世界一流大學,必須有中國特色。世界上不會有第二個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劍橋,但會有第一個北大、清華、浙大、復旦、南大等中國著名學府。”由此,浙江大學立志紮根中國大地,堅定不移地推進“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建設。
2017年9月,浙江大學入選國家“雙一流”A類(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2018年4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印發《關於高等學校開展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工作的意見》及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名單,浙江大學獲準開展學位授權自主審核。
教育教學
師資力量
截至2017年底,學校有教職工8657人(其中:專任教師3611人),教師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2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20人、文科資深教授9人、國家“千人計畫”入選者(含青年項目)237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入選者(含青年學者)101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29人。團隊名稱 | 帶頭人 | 批准時間 |
---|---|---|
工程圖學教學團隊 | 陸國棟 | 2007 |
化學基礎課程教學團隊 | 王彥廣 | 2007 |
數學建模方法與實踐教學團隊 | 楊啟帆 | 2008 |
生命科學導論教學團隊 | 2008 | |
大學英語教學團隊 | 何蓮珍 | 2008 |
外科學教學團隊 | 鄭樹森 | 2008 |
中國現當代文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 吳秀明 | 2009 |
生物系統工程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團隊 | 應義斌 | 2009 |
程式設計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 陳越 | 2009 |
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專業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 岑可法 | 2009 |
機械製造基礎實踐教學團隊 | 潘曉弘 | 2010 |
電類專業基礎課程教學團隊 | 韋巍 | 2010 |
生理科學實驗課程教學團隊 | 來茂德/夏強 | 2010 |
院系概況
截至2018年5月,浙大設有7個學部、36個專業學院(系)、1個工程師學院、2箇中外合作辦學學院、7家附屬醫院,開辦141個本科專業,其學科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藝術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等十二個門類。專業名錄 | 所屬學院 |
---|---|
漢語言文學、古典文獻學、編輯出版學歷史學、哲學、文物與博物館學 | 人文學院 |
新聞學、廣播電視學、廣告學、漢語國際教育 | 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 |
俄語、日語 | 外國語言文化與國際交流學院 |
英語、翻譯、俄語、日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 | 外國語言文化與國際交流學院 |
經濟學、金融學、財政學、國際經濟與貿易 | 經濟學院 |
教育學、公共事業管理 | 教育學院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會計學、工商管理 | 管理學院 |
行政管理、土地資源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信息資源管理、政治學與行政學、國際政治、社會學、農林經濟管理 | 公共管理學院 |
法學 | 光華法學院 |
數學與套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統計學 | 數學科學學院 |
物理學 | 物理學系 |
心理學、套用心理學(含心理諮詢方向) | 心理與行為科學系 |
生物科學、生物技術、生態學 | 生命科學學院 |
環境科學、資源環境科學、環境工程 | 環境與資源學院 |
化學 | 化學系 |
地球信息科學與技術、地理信息科學、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大氣科學、地質學 | 地球科學學院 |
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車輛工程、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 能源工程學院 |
化學工程與工藝、製藥工程、生物工程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 | 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 |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 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系 |
機械工程、機械電子工程、工業工程 | 機械工程學院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建築學(5年)、城鄉規劃(5年)、土木工程、水利水電工程、交通工程 | 建築工程學院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電氣)、電子信息工程 | 電氣工程學院 |
工程力學、飛行器設計與工程 | 航空航天學院 |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 | 能源工程學院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信息安全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 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 |
信息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 |
自動化(控制) | 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 |
生物醫學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 | 生物醫學工程與儀器科學學院 |
金融數學班、管理大數據班、智慧型機器人班 | 竺可楨學院 |
機械工程、電子與計算機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土木工程 | ZJU-UIUC聯合學院 |
數字媒體技術、工業設計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
臨床醫學(8年本博連讀) | 醫學院 |
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海洋工程與技術、海洋科學 | 海洋學院 |
農業資源與環境 | 環境與資源學院 |
農學、園藝、植物保護、茶學、套用生物科學、園林 | 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 |
動物科學、動物醫學 | 動物科學學院 |
食品科學與工程、農業工程 | 生物系統工程與食品科學學院 |
運動訓練體育教育 | 教育學院 |
書法學、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 | 人文學院 |
產品設計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
口腔醫學、臨床醫學、臨床醫學(兒科方向)、臨床醫學(5年)、預防醫學(5年) | 醫學院 |
藥學、藥物製劑 | 藥學院 |
生物醫學、生物信息學 | ZJU-UoE聯合學院 |
名稱 | 級別 | 地址 |
---|---|---|
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 三級甲等 | 杭州 |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 | 三級甲等 | 杭州 |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 | 三級甲等 | 杭州 |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四醫院 | 三級甲等 | 義烏 |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 | 三級甲等 | 杭州 |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 | 三級甲等 | 杭州 |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 | 三級甲等 | 杭州 學科 |
學科體系
綜述截至2017年12月,浙大擁有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274個(含自主增設54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54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309個(含自主增設56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62個;博士專業學位類別4種,碩士專業學位類別27種;有14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1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和10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7個農業部重點學科,50個浙江省一流學科,18個學科入選國家一流建設學科,居全國高校第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57個。
1、學位授予點
博士/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哲學、理論經濟學、套用經濟學、法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心理學、體育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考古學、中國史、世界史、數學、物理學、化學、海洋科學、地質學、生物學、生態學、力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建築學、土木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農業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軟體工程、網路空間安全、作物學、園藝學、農業資源與環境、植物保護、畜牧學、獸醫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藥學、護理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農林經濟管理、公共管理、藝術學理論、設計學
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大氣科學、船舶與海洋工程、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
博士專業學位:教育、工程、臨床醫學、口腔醫學
碩士專業學位:金融、稅務、國際商務、法律、社會工作、教育、體育、漢語國際教育、套用心理、翻譯、新聞與傳播、文物與博物館、建築學、工程、城市規劃、農業、獸醫、風景園林、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衛生、藥學、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會計、工程管理、藝術
2、重點學科
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數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園藝學、化學、電氣工程、農業資源利用、機械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植物保護、光學工程、土木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
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凝聚態物理、通信與信息系統、作物遺傳育種、腫瘤學、教育史、植物學、計算機套用技術、特種經濟動物飼養、套用心理學、生物物理學、化學工程、內科學(傳染病)、中國古典文獻學、生態學、農業機械化工程、兒科學、理論物理、固體力學、環境工程、外科學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外國哲學、政治經濟學、計算機軟體與理論、生物化工、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婦產科學、眼科學、藥物分析學、農業經濟管理
國家一流建設學科:化學、生物學、生態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農業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軟體工程、園藝學、植物保護、基礎醫學、藥學、管理科學與工程、農林經濟管理
3、博士後流動站
博士後流動站:理論經濟學、套用經濟學、法學、教育學、心理學、體育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數學、中國史、物理學、考古學、世界史、化學、地質學、生物學、生態學、力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建築學、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農業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作物學、園藝學、軟體工程、農業資源與環境、生物工程、植物保護、畜牧學、獸醫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藥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農林經濟管理、公共管理、哲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網路空間安全
學科排名
據ESI公布的數據,截至2018年3月,浙大18個學科進入世界學術機構前1%,7個學科進入ESI前100位,均居全國高校第二;8個學科進入前1‰,5個學科進入ESI前50位,均居全國高校第一。
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浙大共有39個一級學科被評為A類學科,其中A+等級學科11個,A等級學科11個,A-等級學科17個。
- 重點學科
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4個) | 數學 | 化學 | 機械工程 | 光學工程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電氣工程 | |
土木工程 | 生物醫學工程 | 園藝學 | 農業資源利用 | |
植物保護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 | ﹉﹉﹉﹉﹉﹉ | |
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1個) | 憲法學與行政法學 | 教育史 | 套用心理學 | 中國古典文獻學 |
理論物理 | 凝聚態物理 | 植物學 | 生物物理學 | |
生態學 | 固體力學 | 通信與信息系統 | 計算機套用技術 | |
化學工程 | 農業機械化工程 | 環境工程 | 作物遺傳育種 | |
特種經濟動物飼養 | 內科學(傳染病) | 兒科學 | 外科學(普外) | |
腫瘤學 | ﹉﹉﹉﹉﹉﹉ | ﹉﹉﹉﹉﹉ | ﹉﹉﹉﹉﹉ | |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0個) | 外國哲學 | 政治經濟學 | 計算機軟體與理論 | 生物化工 |
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 |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 婦產科學 | 眼科學 | |
藥物分析學 | 農業經濟管理 | ﹉﹉﹉﹉﹉ | ﹉﹉﹉﹉﹉ | |
學位授予 | ||||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54個) | 哲學 | 理論經濟學 |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心理學 | 體育學 | ||
中國語言文學 | 外國語言文學 | 新聞傳播學 | 考古學 | |
世界史 | 物理學 | 化學 | ||
地質學 | 網路空間安全 | |||
光學工程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 電氣工程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
信息與通信工程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建築學 | |
土木工程 | 護理學 | 化學工程與技術 | ||
環境科學與工程 | 生物醫學工程 | 食品科學與工程 | ||
農林經濟管理 | 公共管理 | 軟體工程 | 作物學 | |
園藝學 | 農業資源與環境 | 植物保護 | 畜牧學 | |
獸醫學 | 基礎醫學 | 口腔醫學 | ||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 ﹉﹉﹉﹉ | ﹉﹉﹉﹉ | ||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60個) | 哲學 | |||
數學 | 化學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
心理學 | 體育學 | 中國語言文學 | ||
考古學 | 中國史 | 世界史 | 新聞傳播學 | |
物理學 | 地質學 | |||
大氣科學 | 生態學 | |||
光學工程 | 電氣工程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土木工程 | |
建築學 | 化學工程與技術 | 船舶與海洋工程 | 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 | |
生物醫學工程 | 環境科學與工程 | 食品科學與工程 | ||
農業資源與環境 | 畜牧學 | 作物學 | ||
基礎醫學 | 口腔醫學 | 園藝學 | ||
農林經濟管理 | 公共管理 | |||
植物保護 | 獸醫學 | 設計學 | 工商管理 | |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 護理學 | 網路空間安全 | 信息與通信工程 |
流動站名稱 | 學院 | 覆蓋學科 |
數學系 | 基礎數學套用數學運籌與控制計算數學數理統計生物數學 | |
物理學 | 物理系 | 理論物理凝聚態物理光學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電漿物理無線電物理材料學材料物理與化學光學工程光通信技術物理電子學 |
化學工程與技術 | 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系 | |
化學系 | ||
環境與資源學院 | 土壤學 | |
科學技術研究院 | 細胞生物學 |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 計算機套用計算機軟體與理論計算機系統結構工業設計 |
化學 | 化學系 | |
教育學院 | 教育史教育學原理比較教育高等教育學課程與教學論教育技術學 | |
外語語言文化與國際交流學院 | ||
心理與行為科學系 | 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 |
公共管理學院 | 教育經濟與管理 | |
中國語言文學 | 人文學院 | 文藝學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
外語語言文化與國際交流學院 |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外國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 | |
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 | 新聞學 |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管理學院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經濟學院 | ||
公共管理學院 | 行政管理 | |
農林經濟管理 | 管理學院 | 農業經濟管理林業經濟管理 |
公共管理學院 | 土地資源管理 | |
農業資源與環境 | 環境與資源學院 | 土壤學植物營養學農業遙感與信息技術水資源利用與保護環境修復與資源再生 |
公共管理學院 | 土地資源管理 |
生命科學學院 | ||
化學系 | 化學生物學 | |
醫學院 | 神經生物學細胞生物學 | |
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 |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生物物理學生物信息學 | |
動物科學學院 | 發育生物學 | |
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系 | 生物化工 | |
海洋科學與工程學系 | 構造地質學、礦物岩石礦床、地球化學 | |
科學技術研究院 | 細胞生物學發育生物學 | |
作物學 | 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 | 作物遺傳育種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 |
生命科學學院 | ||
園藝學 | 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 | 蔬菜學果樹學茶學觀賞園藝學 |
植物保護 | 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 | 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植物病理學農藥學環境生物學 |
畜牧學 | 動物科學學院 | 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學特種經濟動物飼養科學水產科學 |
生命科學學院 | ||
航空航天學院 | 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工程力學固體力學流體力學飛行器設計 | |
建築工程學院 | ||
海洋科學與工程學系 | ||
機械工程學系 |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機械設計及理論 | |
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系 |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系統工程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 | |
海洋科學與工程學系 | 機械電子工程 | |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 能源工程學系 | 工程熱物理熱能工程動力機械及工程流體機械及工程製冷及低溫工程能源環境工程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 | 材料學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加工工程 |
電氣工程 | 電氣工程學院 | 電機與電器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電工理論與新技術航天電氣及控制電力工程管理與信息化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信息與電子工程學系 | 電路與系統物理電子學微電子學固體電子學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
電氣工程學院 |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電路與系統 |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 | 材料物理與化學 |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系 |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系統工程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 |
電氣工程學院 |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 |
光學工程 | 光電信息工程學系 | 光學工程 |
物理系 | 光學工程光通信技術 | |
農業工程 | 生物系統工程與食品科學學院 | 農業機械化工程農業生物與能源工程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農業水土工程生物系統工程 |
環境科學與工程 | 環境與資源學院 | 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學 |
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系 | 化學工程 | |
生物醫學工程 | 生物醫學工程與儀器科學學院 | 生物醫學工程 |
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系 | 生物化工 | |
儀器科學與技術 | 生物醫學工程與儀器科學學院 | 儀器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技術及儀器 |
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系 |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 | |
臨床醫學 | 醫學院 | 內科學兒科學神經病學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皮膚病與性病學影像醫學與核醫學臨床檢驗診斷學護理學外科學婦產科學眼科學耳鼻咽喉科學腫瘤學麻醉學急診醫學 |
土木工程 | 建築工程學院 | 結構工程岩土工程防災減災和防護工程市政工程橋樑與隧道工程 |
信息與通信工程 | 信息與電子工程學系 | 信息與通信工程 |
理論經濟學 | 經濟學院 | 政治經濟學國際貿易學西方經濟學世界經濟產業經濟學法律經濟學勞動經濟學經濟思想史經濟史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國民經濟學財政學金融學區域經濟學統計學 |
公共管理學院 | ||
光華法學院 | ||
心理學 | 心理與行為科學系 | 基礎心理學套用心理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
中國史 | 人文學院 | 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考古學及博物館學歷史地理學專門史 |
光華法學院 | ||
地質學 | 地球科學系 | 構造地質學礦物岩石礦床地球化學 |
海洋科學與工程學系 | 構造地質學、礦物岩石礦床、地球化學 | |
食品科學與工程 | 生物系統工程與食品科學學院 | 食品科學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糧食油脂及蛋白質工程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食品安全 |
藥學 | 藥學院 | 藥物分析學藥理學藥劑學藥物化學生藥學生化藥學中藥學製藥工程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生物技術 |
醫學院 | 藥理學 | |
工商管理 | 管理學院 | 企業管理技術經濟及管理旅遊管理會計學 |
經濟學院 | 企業管理 | |
公共管理學院 | 行政管理 | |
心理與行為科學系 | 基礎心理學 | |
基礎醫學 | 醫學院 | 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免疫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病原生物學 |
藥學院 | 藥理學 | |
口腔醫學 | 醫學院 | 口腔基礎醫學口腔臨床醫學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 | 材料學材料物理與化學 | |
哲學 | 人文學院 |
經濟學院 | 國際貿易學產業經濟學勞動經濟學金融學區域經濟學 | |
光華法學院 | 法學理論憲法與行政法學法律史學民商法經濟法訴訟法刑法學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 |
公共管理 | 公共管理學院 | 公共管理行政管理教育經濟與管理社會保障土地資源管理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科研部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建築工程學院 | 結構工程岩土工程水工結構工程港口海岸與近海工程 | |
海洋科學與工程學系 | 港口海岸與近海工程 ;海洋建築物與環境 | |
獸醫學 | 動物科學學院 | 預防獸醫學臨床獸醫學基礎獸醫學 |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 醫學院 | 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病原生物學 |
外國語言文學 | 外語語言文化與國際交流學院 |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外國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英語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 |
生物工程 | 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系 | 生物化工 |
軟體工程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 計算機軟體與理論 |
人才培養
竺可楨學院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成立於2000年5月,是以竺可楨老校長之名命名,為浙江大學優秀本科學生實施“特別培養”的榮譽學院,其前身為創辦於1984年的原浙江大學(工科)混合班。
學生進入竺可楨學院後,不分專業,先在文、理、工三大類平台上進行通識課程和基礎課程的前期培養。在第二學年,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確認主修專業,並進入後期培養階段,同時實行本科生專業導師制。
2006年起,為優秀本科學生專門制定了“本科生教育特別培養基本框架”,學生既可以按各專業普通通道進行後期培養,亦可以按照長學制及雙專業、雙學位等多通道多規格發展途徑進行後期培養;學院在後期培養階段,重點構建了多通道、多規格、模組化專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專門制定了“本科生教育特別培養基本框架”,為優秀本科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和發展途徑;學生既可以按各專業普通通道進行後期培養,亦可以按照長學制(如巴德年醫學八年本碩博連讀、教育學本碩(博)連讀、法學本碩(博)連讀、管理學本碩(博)連讀)直接進入研究生培養,以及雙專業、雙學位(如計算機+X、生物+X、外語+X、X+信息、X+管理、X+法學、X+經貿)等多通道多規格發展途徑進行後期培養。
竺可楨學院除設有文、理、工三大類平台外,還設有創新與創業管理強化班、公共管理強化班、工程教育高級班三個專業外輔修方式的交叉複合型本科人才培養平台。
竺可楨學院吸取中國國外著名大學榮譽學院的辦學經驗,選聘各學院的學科帶頭人、兩院院士、長江學者、政府基金獎勵學者、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十大我最喜愛的老師”、“教書育人標兵”等一批學識淵博、思想活躍、經驗豐富、對教學工作滿腔熱情的教師承擔教學任務。
同時,竺可楨學院為學生提供眾多跨文化的交流機會和國際化的實踐機會,資助和派遣優秀本科學生前往歐、美、澳、亞洲等國家和香港地區進行為期1周至1年的交流學習。
本科生培養
1、質量工程
截至2018年5月,浙大有國家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8個,國家級工科基礎課程教學基地4個,國家級戰略產業人才培養基地3個,國家雙創示範基地1個,國家動畫教學研究基地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4個,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1個,國家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3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4個,國家級精品課程47門,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50門,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16門,國家精品線上開放課程9門,國家級特色專業35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3個。
國家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數學、化學、心理學、生物學、基礎醫學、歷史學、中國語言文學、物理學
國家級工科基礎課程教學基地:工程圖學、化學、力學、物理學
國家級戰略產業人才培養基地:生命科學與技術、積體電路、示範性軟體學院
國家雙創示範基地:浙江大學國家雙創示範基地
國家動畫教學研究基地:浙江大學國家動畫教學研究基地
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化學、生物學、力學、工程訓練、機械工程、農業生物學、電工電子、能源與動力、機電類專業、環境與資源、計算機技術與工程、化工類、土建類、醫學
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浙江大學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東方鍋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廈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杭州矽力傑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杭州中糧包裝有限公司、上海鍋爐廠有限公司、台達能源技術(上海)有限公司、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亞德諾半導體技術(上海)有限公司、浙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浙江盾安機電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電力公司、浙江網新恆天軟體有限公司、浙江銀輪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中控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國家級精品課程:嵌入式系統、電力電子技術、套用光學、生物物料學、套用統計學、綜合化學實驗、環境微生物學、計算機輔助工業設計、生理科學實驗、外科學、藥物分析、電子商務系統結構及套用、生理學、園藝產品貯運學、憲法學、並行計算與多核程式設計、軟體工程、個體經濟學、動物營養學、植物保護學、整合與創新設計、病理學、信息安全管理、公共經濟學、電力電子技術、定量生理學、婦產科學、工程訓練(金工)、機械製圖及CAD基礎、農業政策學、信號分析與處理、政治學基礎、當代科技哲學、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高分子物理、套用計算機圖形學、用戶體驗與產品創新設計、熱工實驗、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計算機遊戲程式設計、化工設計、環境生物學、生物入侵與生物安全、基礎醫學整合課程、技術創新管理、微積分、藥物分析
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學理論與設計、植物生理學、工程訓練(金工)、高分子化學、化工設計、熱工實驗、工程熱力學、3S技術與精細農業、動物營養學、植物保護學、遺傳學、外科學、C程式設計基礎及實驗、計算機遊戲程式設計、電力電子技術、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大學英語、當代科技哲學、電子技術基礎、婦產科學、高分子物理、工程圖學、機械製圖及CAD基礎、行政法學、憲法學、環境生物學、生物入侵與生物安全、環境微生物學、環境化學、嵌入式系統、軟體工程、作業系統、用戶體驗與產品創新設計、生命科學導論、植物學、生物生產機器人、數學建模、個體經濟學、物理學與人類文明、信號分析與處理、藥物分析、套用光學、傳染病學、生理科學實驗、網路行銷、生理學等
國家級特色專業:新聞學、軟體工程(設3個專業方向)、信息與通信工程、動物科學、農林經濟管理、電子信息工程、數字媒體技術、農業資源與環境、臨床醫學、工業設計、生物醫學工程、建築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環境科學、漢語言文學、數學與套用數學、機械電子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生物科學、自動化、教育學、物理學、機械工程及自動化、信息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環境工程、國際經濟與貿易、土木工程、植物保護、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生物系統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
國家級教學團隊:工程圖學教學團隊、化學基礎課程教學團隊、數學建模方法與實踐教學團隊、生命科學導論教學團隊、大學英語教學團隊、外科學教學團隊、中國現當代文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生物系統工程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團隊、程式設計系列課程教學團隊、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專業系列課程教學團隊、機械製造基礎實踐教學團隊、電類專業基礎課程教學團隊、生理科學實驗課程教學團隊
2、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在2018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比中,由浙大主持的11項教學成果獲第八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其中一等獎2項,二等獎9項。
在2014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比中,由浙大主持的11項教學成果獲第七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10項。
在2010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比中,由浙大主持的11項教學成果獲第六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10項。
在2005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比中,由浙大主持的15項教學成果獲第五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其中一等獎2項,二等獎13項。
在2001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比中,由浙大主持的10項教學成果獲第四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其中二等獎10項。
研究生培養
從1999年至2017年9月,浙大共授予博士學位20565人,授予碩士學位90587人。
截至2017年12月,浙大共有48篇博士學位論文入選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93篇入選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獎。
為建立健全浙江大學研究生獎助制度,強化資助育人功能,浙大先後制定了《浙江大學研究生學費管理辦法(試行)》、《浙江大學研究生學業獎學金管理辦法(試行)》、《浙江大學研究生資助管理辦法(試行)》、《浙江大學非全日制研究生獎學金實施辦法(試行)》。
學術研究
創新單元
自然科學創新單元截至2018年5月,浙大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0個,國家工程實驗室8個,國家專業實驗室4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個,國家2011協同創新中心2個,國際科技合作重點科研機構(聯合研發中心)5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3個,農業部、衛生部、食藥監局、中醫藥局實驗室19個,浙江省重點實驗室60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7個,其他部委研究中心7個,“111”引智基地6個,浙江省科技創新服務平台3個,自主設立研究院、研究所、交叉研究中心200個,中國國(境)外單位聯合科研機構40個。下面列舉具有代表性質的科研機構:
國家重點實驗室: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流體動力與機電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工業控制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現代光學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植物生理學與生物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水稻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能源清潔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工程實驗室:生物飼料安全與污染防控國家工程實驗室、工業控制系統安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垃圾焚燒技術與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海洋工程裝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浙江)、工業生物催化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浙江)、園藝產品冷鏈物流工藝與裝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浙江)、藥物製劑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浙江)、智慧型食品加工技術與裝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浙江)
國家專業實驗室:二次資源化工國家專業實驗室、電力電子技術國家專業實驗室、生物感測器技術國家專業實驗室、工業心理學國家專業實驗室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業自動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電力電子套用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光學儀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電液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水煤漿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列車智慧型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2011協同創新中心:煤炭分級轉化清潔發電協同創新中心、感染性疾病診治協同創新中心
國際科技合作重點科研機構(聯合研發中心):浙江國際納米技術研發中心、先進能源國際聯合研究中心、中葡先進材料聯合創新中心、園藝作物品質調控與套用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光子學與技術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
人文科學創新單元
截至2018年5月,浙大擁有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3個,國家高端智庫建設培育單位1個,“985工程”創新基地5個,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1個,浙江省重點研究基地6個,自主設立研究院、研究中心、研究所194個。下面列舉具有代表性質的科研機構:[7-8]
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浙江大學農業現代化與農村發展研究中心、浙江大學漢語史研究中心、浙江大學民營經濟研究中心
國家高端智庫建設培育單位:區域協調發展研究中心
“985工程”創新基地:浙江大學農業現代化與農村發展研究中心、浙江大學民營經濟研究中心、浙江大學基督教與跨文化研究中心、浙江大學語言與認知研究中心、浙江大學創新管理與持續競爭力研究中心
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石窟寺文物數位化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
浙江省重點研究基地:浙江大學地方政府與社會治理研究中心、浙江大學區域經濟開放與發展研究中心、浙江大學民生保障與公共治理研究中心、浙江大學宋學研究中心、浙江大學《浙江文獻集成》編纂中心、浙江大學傳播與文化產業研究中心(扶持)。
科研成果
綜述
“十二五”期間,浙大作為牽頭單位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一等獎6項、二等獎37項;《中國歷代繪畫大系》、《中華禮藏》、敦煌學等文化傳承創新成果在中國海內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浙大2017年科研總經費40.17億元,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7億元,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422萬元;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47項;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項目9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項目19項、重大項目1項、重點項目19項;新增牽頭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項目18項,總經費5.95億元;新增牽頭主持國家重大專項課題11項(其中千萬級課題10項),總經費2.9億元;獲批國家社科基金各類項目50項,其中獲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8項。
自然科學成果
2017年,浙大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勵13項,其中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獲獎4項,分別是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1項,技術發明獎一等獎1項,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項。
在論文著作方面,2017年,浙大SCI收錄論文6328篇,作為第一完成單位在《細胞》、《自然》、《科學》三大期刊及子刊發表論文34篇,授權發明專利2016項。
人文科學成果
截至2018年5月,浙大人文社科科研經費每年穩定在2億元以上,且保持一定的增長幅度。在教育部第七屆高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評選中,浙大共有29項成果獲獎,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25項。《希臘哲學史》、《<水經注>研究》、《敦煌經部文獻合集》、《宋畫全集》、《元畫全集》等著述已在中國行業內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正在開展的“中國歷代繪畫大系”“中華禮藏”“龍泉司法檔案文書”等整理項目也引起了廣泛關注。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截至2016年底,浙大檔案館館藏8個全宗(即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浙江醫科大學、之江大學、國立英士大學、杭州工學院、浙江省農村經濟管理幹部學院)檔案計201490卷,630942件,照片83303張,底圖35777張,數檔系統案卷級目錄194610條、檔案級目錄3232708條、電子檔案1336077個;館藏總容量達到70T。館藏檔案反映了學校百餘年來創建、變遷、發展的真實歷史,珍品泛舉:
周恩來、劉少奇、陳雲、江澤民、李鵬、李嵐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照片、題詞;
3000轉/分雙水內冷發電機、馬丁一侯狀態方程的發展和套用、全集成新一代工業自動化系統、新一代控制系統高性能現場匯流排--EPA等134項國家級重大科技成果獎狀與材料;
夏衍、都錦生、胡喬木、李政道、谷超豪、潘家錚等歷屆學生的學籍檔案,1931年浙江大學土字第一號畢業證書,竺可楨文稿簿原稿,陳鴻逵1934年在美博士論文原稿,王淦昌“兩彈一星”功勳獎章,路甬祥與李政道、吳健雄等來往信件,蘇步青、貝時璋、王淦昌、談家楨就“四校合併”給江澤民的簽名信;
馬寅初、蘇步青、王淦昌、貝時璋、談家楨、顧毓琇、趙朴初、劉海粟、常書鴻、啟功、沙孟海、陸抑非、馬一浮、馬世曉等名家的書畫作品;
浙大各個歷史時期校徽、紀念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紀念冊《見證輝煌》(編號1897);
陳香梅女士1萬餘件中文史料及照片;蔣百里《國防論》手稿;李嵐清書法作品和篆刻印章;路甬祥的照片、證書聘書及資料等1萬餘件;談家楨、陳子元、鮑亦興、李浩培、周有光、李輔燿、舒鴻、嚴文興等名人手稿、實物、檔案史料;沈德緒教授個人檔案等。
學術期刊
截至2017年5月,浙大共出版18種學術期刊,包括浙大學報人文社科版、工學版、理學版、農業與生命科學版、醫學版,工程設計學報,地基處理,浙大學報英文版A輯、B輯,FITEE,WJP,HBPD-INT,FQS,WJEM,VI,Laparoscopic、LERS,BDM,WJPS等7種中文期刊和11種英文期刊,另有多種加盟刊,包括高校套用數學學報、AM-JCU、高校化學工程學報、管理工程學報等。下面列舉代表性質期刊收錄情況:
《JournalofZhejiangUniversity-ScienceA(AppliedPhysics&Engineering)》被SCI-E,EiCompendex,INSPEC,CA,SA,JST,AJ,ZM,CABI,ZR,CSA等國際知名資料庫收錄,影響因子1.214(2016JCR),位於JCR“工程綜合”分庫2區。
《JournalofZhejiangUniversity-ScienceB(Biomedicine&Biotechnology)》被SCI-E,MEDLINE,PMC,BA,BIOSISPreviews,JST,ZR,CA,SA,AJ,ZM,CABI,CSA等國際知名資料庫收錄,影響因子1.676(2016JCR)。
《FrontiersofInformationTechnology&ElectronicEngineering》被SCI-E,EiCompendex,DBLP,IC,Scopus,JST,CSA等國際知名資料庫收錄,獲2016-2018年“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畫”項目資助(C類),影響因子0.622(2016JCR)。
《Hepatobiliary&PancreaticDiseasesInternational》是中國肝膽胰疾病領域唯一、全球該領域SCI收錄的重要專業學術期刊之一。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入選“中國期刊方陣”和教育部“名刊工程”,並獲得首批國家社科基金資助,是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各類核心期刊,先後被美國等15個重要資料庫的著名索引收錄。
《浙江大學學報(理學版)》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CSCD核心期刊)和綜合性科學技術類核心期刊,多次獲中國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和優秀科技期刊獎,獲清華知網“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已被CA、SA、MR、ZB1、ZR、CSA、AJ、IC、CABI(A+GH)、Scopus、國際期刊指南等多家國際權威檢索機構收錄。
《浙江大學學報(工學版)》是美國《工程索引》(EI),《科學文摘》(SA)等和中國核心數據檢索庫來源期刊,入選中國高校百佳科技期刊和華東地區優秀期刊等。
《浙江大學學報(農業與生命科學版)》為北大圖書館和CSCD核心學術期刊,被CA、CABI、AGRIS等中國國內外16家重要檢索系統和資料庫收錄,入選“中國期刊方陣”,榮獲第三屆國家期刊獎百種重點期刊、中國百種傑出學術期刊和中國精品期刊等多項榮譽。
《浙江大學學報(醫學版)》是IM/Medline、CA、EMBASE、《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醫學索引》(WPRIM)來源期刊,並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資料庫等收錄,獲2016年中國高校百佳科技期刊和RCCSE中國權威學術期刊等榮譽。
《工程設計學報》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是Scopus、CSA(NS)、DOAJ、IC、CSCD、《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A)等中國國內外多家核心資料庫的收錄刊源,多次獲得教育部“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等榮譽。
《高校化學工程學報》被美國《工程索引》(EICompendex)、美國《化學文摘》(CA)、俄羅斯《文摘雜誌》(AJ)、英國皇家化學會《化學工程文摘》、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引文索引》、中國化工信息中心《中國化學化工文摘》、《萬方資料庫》等檢索機構收錄。
《管理工程學報》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管理科學部認定的管理科學A級重要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同時也被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認定為管理科學類重要期刊,2012-2017年,該刊連續六年入選“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
《實用腫瘤雜誌》為中國抗癌協會系列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列為浙江大學中國一級期刊。期刊為EMBASE、Scopus、AJ,VINITI、CA、Ulrich’sIPD、IC、CSACABI等國際著名資料庫收錄,同時為《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JFD)》、《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中國生物醫學期刊引文資料庫-CMCI》、《中文生物醫學期刊文獻資料庫-CMCC》和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A)等中國國內資料庫收錄。
學術交流
浙江大學實施“頂尖大學合作計畫”,深入推進“一流學科夥伴提升計畫”,2016年與牛津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史丹福大學等名校開展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產業化合作,取得階段性成果。諾貝爾獎得主海姆受聘浙大名譽教授2016年,浙江大學加快海寧國際校區建設,與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愛丁堡大學共建的兩個聯合學院順利開學,籌建浙江大學倫敦中心;與沃頓商學院簽署諒解備忘錄,建設中美商學院。工程師學院與法國巴黎綜合理工學院等三所法國知名大學開展聯合培養。
浙江大學深化國際交流與合作,2016年全年接待海外訪問團組1218人次,新簽和續簽校際合作協定及學生交換協定41項,全校師生海外學習交流總數達到8884人次,其中本科生赴海外學習交流2650人次,同比增長15%;選送2209名研究生公派出國(境),同比增長19.1%,研究生參加高水平國際學術會議人數同比增長24.68%,博士研究生海外交流率突破70%。
浙江大學每年都會有數百名海內外政要、專家學者和知名企業家來校交流訪問、講學及研究。德國前總統總統羅曼·赫爾佐克,聯合國前任秘書長科菲·安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伊琳娜·博科娃,英國劍橋大學著名學者史蒂芬·威廉·霍金及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穆拉德,威廉·夏普,羅伯特·恩格爾,麥克德爾米德,HaroldKroto等眾多諾貝爾獎得主都曾到訪過浙江大學。彭麗媛同外國來賓走進浙江大學參與公益。
2016年9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夫人彭麗媛和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外方代表團團長夫人出席“愛滋病防治宣傳校園行——走進浙江大學”活動。
區塊鏈研究
2018年秋季學期面向部分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設定一門名為《區塊鏈與數字資產》的課程。
記者從6月12日成立的浙江大學區塊鏈研究中心了解到,這門課程是該校計算機學院、軟體學院的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在“金融科技”方向的模組課程。其教材是由浙大教師編寫、出版的《區塊鏈技術進階與實戰》。
浙江大學區塊鏈研究中心主任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純擔任。區塊鏈是一項面向未來的前沿技術,高校有責任從科研能力和實際套用能力著手,培養高層次、複合型的人才。
浙大文化
形象標識
校標浙江大學現行校標始見於1990年12月15日公布的浙江大學校標設計稿方案(詳見方案一、方案二)。通過廣泛徵求師生員工和校友的意見,較為一致地傾向於方案一,即以傳統的求是鷹為主體所構成的校標設計稿,保留二三十年代浙江大學校徽中求是鷹的基本形狀,體現歷史的繼承性。
1991年1月22日,學校舉行校務會議,對校標方案作了審議,會議認為二個校標設計方案在設計思想和表現形式上各具特色,方案二在形式上有一定新意。經過討論,校務會議確定方案一為校標方案,並作進一步修改完善。1991年1月31日,校務會議再次審議了修改後的校標,現行校標獲得正式通過。2017年5月11日,校務會議審議通過了校標的數位化精細化處理方案。
精神文化
浙大精神——海納江河啟真厚德開物前民樹我邦國共同價值觀核心詞——勤學修德明辨篤實
校訓——求是創新
浙江大學校訓——“求是創新”的淵源可以追溯至浙大的前身求是書院。
求是書院自創建之日起,就提倡“務求實學,存是去非”。並在師生中逐漸形成了“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以盡一已職責”的“求是”校風,這種校風一直延續到以後的浙江大學。
1、抗戰期間:
浙江大學西遷流亡辦學,艱難困苦和生死別離,使竺可楨校長對“求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1938年11月1日,竺可楨在廣西宜山的開學典禮上,作了《王陽明與大學生的典範》的演講。在演講中,他以王陽明的求是精神、遇險不畏精神、艱苦卓絕精神和公忠報國精神,激勵浙大師生在艱危中奮發進取,並提出要以“求是”兩字為校訓,以便更好地繼承和發揚“求是”的優良傳統,貫徹治學的精義。1938年11月19日,校務會議正式通過了竺可楨的這項提議。
關於“求是”的涵義,竺可楨曾作過多次闡述:
他在《求是精神與犧牲精神》的演講中說:“所謂求是,不僅限為埋頭讀書或是實驗室做實驗。求是的路徑,中庸說得最好,就是‘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單是博學審問還不夠,必須審思熟慮,自出心裁,獨著隻眼,來研辨是非得失。既能把是非得失瞭然於心,然後盡吾力以行之,諸葛武侯所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成敗利鈍,非所逆睹。”在此,竺可楨所倡導的求是精神就是科學精神、犧牲精神、革命精神、奮鬥精神和開拓創新精神。
繼後,竺可楨又在《科學之方法與精神》一文中更明確地闡述了“求是”的方法和路徑,他說:“近代科學的目標是什麼?就是探求真理。科學方法可以隨時隨地而改換,這科學目標,蘄求真理也就是科學的精神,是永遠不改變的。……據吾人的理想,科學家應取的態度應該是:(1)不盲從,不附和,一以理智為依歸。如遇橫逆之境遇,但不屈不撓,不畏強御,只問是非,不計利害。(2)虛懷若谷,不武斷,不蠻橫。(3)專心一致,實事求是,不作無病之呻吟,嚴謹整飭毫不苟且。”
2、新中國成立以來:
1988年5月5日,由路甬祥校長主持的校務會議決定以“求是創新”為新時期浙江大學校訓。
路甬祥1992年在建校95周年的致詞中說:“創新(即創造)精神,嚴格地說,它已包含在求是精神之中,……但人們往往把求是理解為求實,側重於對現有知識的認識和運用,對現狀的客觀分析和把握,而不特彆強調創造與創新……。創新,正是歷史上許多傑出的科學家和傑出人才的共同特點。浙江大學要辦得有中國特色和自身特點,培養一大批具有獻身、求實、創新、協作精神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和接班人,必須十分重視創新精神的提倡,並且形成良好的群體意識,堅持正確的社會主義方向和原則,堅持開放,改革創新。創新,是時代的要求,也是科技和教育發展的規律。要使學校同步於時代,並不斷地取得進步和發展,必須在繼承和發揚求是精神的基礎上強調創造力的開發,強調培植求是創新精神。”
潘雲鶴在1995年浙江大學教學工作會議作的題為《抓住時機,迎接挑戰,邁向一流》的講話中,提出了知識(Knowledge)、能力(Ability)、素質(Quality)並重的人才培養新模式,使得“求是創新”的方法和路徑更為具體、明確。潘校長這裡所說的知識,包括專業知識、交叉知識;能力包括表達能力、外語能力、計算機能力、創新能力、寫作能力、組織能力、想像能力、動手能力等等;素質包括思想素質、道德素質和文化素質。
大海浩瀚而不自滿,所以能容納千萬條江河。 學問的世界無邊無際,抵達天地的盡頭。 形而上的稱為道,形而下的稱為器。 禮制主導世界的差異,音樂使社會和諧共存。 明白其中的辯證統一關係,就會更加聰慧明智。 有一所國立大學,在中國東南的浙水之濱。 它以求是為宗旨,其實就是啟迪人們求真。 持之以恆潛心教學,才能逐步加深對世界的認識。 不要說已把握事物本質,也不要說已窮盡真理。 沒有什麼變革不需要繼承,沒有什麼傳統不可以創新。 怎樣改革創新?實踐探索奮勇爭先。 諸位年輕的英才,應當明了這些重要道理。 要致力於學問,以達到思想睿智、見識通達。 我們有人文、科學、農業、技術多種學科。 要融會貫通,掌握知識的源流和實踐運用。 象金子在熔爐中一樣,鍛造偉大的成果。 立足民眾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不要被宗派門戶所束縛。 努力振興祖國,使世界各國人民和諧共處。 | |
1938年11月19日,在廣西宜山,竺可楨校長主持校務會議,會議決定以“求是”為浙江大學校訓,並決定請著名國學家馬一浮寫校歌歌詞。馬一浮作的這首歌詞,因為引用了較多的古典,用的是文言文,不太通俗,且讀起來有時比較拗口,竺校長曾考慮改寫,但他又覺得,馬老作的歌詞雖文理艱深,但含義深遠,很能體現浙江大學所追求的求是精神,因此,這首“大不自多”歌仍請著名作曲家、當時的國立中央音樂學院的應尚能教授譜曲,並經校務會議通過,正式定為浙江大學校歌。 1992年4月浙大95周年校慶期間,曾任寧波大學校長的浙大土木系44屆畢業生朱兆祥(前浙大合唱團團長)和浙大外文系46屆畢業生鄧爽,應浙大合唱團老團員的建議,把校歌歌詞逐句對應式地譯成白話文,以便閱讀。 |
合作交流
社會服務
2017年,浙大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新簽橫向技術契約3362項,契約經費達15.92億元,橫向到款科研經費達13.01億元;轉化科技成果222項,智慧財產權收益0.85億元;繼續教育辦學總收入超10.41億元。浙大7家附屬醫院完成門急診1755.1萬人次,住院62.8萬人次,住院手術27.5萬人次,業務總收入182億元。
浙大教育基金會規模達到27.99億元,社會捐贈簽約金額55.8億元,到款10.13億元,獲中央捐贈配比1.95億元。
浙大控股集團實現收入25.16億元、淨利潤1.6億元、上交稅費1.33億元;創新技術研究院投資的科技型公司,出資孵化成立的總項目累計7個;國家大學科技園新增入園企業100家,培育畢業企業11家,入選青藍計畫企業4家,大學生創業企業63家。出版社總收入2.6億元;建築設計研究院簽訂設計契約1099項,契約總金額6.87億元。
國際合作
2017年,浙大接待海外訪問團組1083人次,新簽和續簽校際合作協定及學生交換協定47項,全校師生海外學習交流總數達到10082人次,其中本科生赴海外學習交流3250人次,研究生公派出國(境)2440人次,博士研究生海外交流率達72.77%。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 | 名單 | 職務 | 名單 |
---|---|---|---|
黨委書記 | 鄒曉東 | 校長 | 吳朝暉 |
常務副校長 | 任少波 | ||
黨委副書記 | 吳朝暉、鄭強、朱世強、葉民 | 副校長 | 羅衛東、嚴建華、羅建紅、張宏建、何蓮珍 |
秘書長 | 任少波(兼) | ||
總會計師 | 石毅銘 |
歷任領導
校名 | 職位 | 姓名 | 任期 |
---|---|---|---|
求是書院至浙江高等學校時期 | |||
求是書院 | 總辦(兼) | 林啟 | 1897.05-1900.05 |
求是書院 | 總理 | 陸懋勛 | 1900-1901.09 |
浙江求是大學堂 | 總理 | 勞乃宣 | 1901.10-1902 |
浙江大學堂 | 總理 | 勞乃宣 | 1902.02-1903.06 |
浙江高等學堂 | 監督 | 陶葆廉 | 1903.07-1904 |
浙江高等學堂 | 監督 | 陸懋勛 | 1904-1905 |
浙江高等學堂 | 監督 | 項藻馨 | 1905-1906.07 |
浙江高等學堂 | 監督 | 吳震春 | 1906.08-1910 |
浙江高等學堂 | 監督 | 孫智敏 | 1910-1912 |
浙江高等學堂 | 校長 | 邵裴子 | 1912-1912.06 |
浙江高等學堂 | 校長 | 陳大齊 | 1912.07-1913 |
浙江高等學堂 | 校長 | 胡壯猷 | 1913-1914 |
國立第三中山大學至國立浙江大學時期 | |||
國立第三中山大學 | 校長 | 蔣夢麟 | 1927.07-1928.04 |
國立浙江大學 | 校長 | 蔣夢麟 | 1928.04-1930.07 |
國立浙江大學 | 校長 | 邵裴子 | 1930.07-1931.11 |
國立浙江大學 | 校長 | 程天放 | 1932.04-1933.03 |
國立浙江大學 | 校長 | 郭任遠 | 1933.04-1936.02 |
國立浙江大學 | 校長 | 竺可楨 | 1936.04-1949.05 |
浙江大學時期 | |||
浙江大學 | 校長 | 馬寅初 | 1949.08-1951.05 |
浙江大學 | 校長(兼) | 沙文漢 | 1952.10-1953.01 |
浙江大學 | 校長(兼) | 霍士廉 | 1953.04-1958.04 |
浙江大學 | 校長 | 周榮鑫 | 1958.04-1962.03 |
浙江大學 | 校長(兼) | 陳偉達 | 1962.06-1968.04 |
浙江大學 | 校長(兼) | 錢三強 | 1979.02-1982.06 |
浙江大學 | 校長 | 楊士林 | 1982.06-1984.02 |
浙江大學 | 名譽校長 | 劉丹 | 1982.06-1989.09 |
浙江大學 | 校長 | 韓禎祥 | 1984.02-1988.02 |
浙江大學 | 校長 | 路甬祥 | 1988.02-1995.04 |
浙江大學 | 校長 | 潘雲鶴 | 1995.04-1998.09 |
浙江大學 | 校長 | 潘雲鶴 | 1998.09-2006.08 |
浙江大學 | 校長 | 楊衛 | 2006.08-2013.02 |
浙江大學 | 校長 | 林建華 | 2013.06-2015.02 |
浙江大學 | 校長 | 吳朝暉 | 2015.03 |
原杭州大學(含浙江師範學院)歷任校(院)長 | |||
浙江師範學院 | 院長(兼) | 劉丹 | 1952.02-1952.12 |
浙江師範學院 | 院長 | 俞仲武 | 1952.12-1957.06 |
浙江師範學院 | 院長 | 陳立 | 1957.06-1958.11 |
杭州大學 | 校長(兼) | 林乎加 | 1959.09-1962.05 |
杭州大學 | 校長(兼) | 呂志先 | 1962.05-1964.04 |
杭州大學 | 校長(兼) | 王家揚 | 1978.07-1979.02 |
杭州大學 | 校長 | 陳立 | 1979.02-1983.10 |
杭州大學 | 名譽校長 | 陳立 | 1983.10-1998.09 |
杭州大學 | 校長 | 薛艷莊 | 1983.10-1986.01 |
杭州大學 | 校長 | 沈善洪 | 1986.01-1996.06 |
杭州大學 | 校長 | 鄭小明 | 1996.06-1998.09 |
原浙江農業大學(含浙江農學院)歷任校(院)長 | |||
浙江農學院 | 院長(兼) | 吳植椽 | 1952.12-1957.06 |
浙江農學院 | 院長 | 金孟加 | 1957.06-1960.03 |
浙江農業大學 | 校長(兼) | 李豐平 | 1960.03-1961.10 |
浙江農業大學 | 校長 | 丁振麟 | 1961.10-1965.11 |
浙江農業大學 | 校長(兼) | 陳作霖 | 1978.04-1979.03 |
浙江農業大學 | 校長 | 丁振麟 | 1979.03-1979.06 |
浙江農業大學 | 校長 | 朱祖祥 | 1980.03-1983.10 |
浙江農業大學 | 校長 | 陳子元 | 1983.10-1989.09 |
浙江農業大學 | 名譽校長 | 朱祖祥 | 1984.06-1996.11 |
浙江農業大學 | 校長(兼) | 李德葆 | 1989.09-1993.03 |
浙江農業大學 | 校長 | 夏英武 | 1993.03-1997.12 |
浙江農業大學 | 校長 | 程家安 | 1997.12-1998.09 |
原浙江醫科大學(含浙江醫學院)歷任校(院)長 | |||
浙江醫學院 | 院長(兼) | 洪式閭 | 1951.10-1955.04 |
浙江醫學院 | 院長 | 王仲僑 | 1956.05-1958.09 |
浙江醫科大學 | 校長(兼) | 鄭平 | 1960.02-1963.09 |
浙江醫科大學 | 校長(兼) | 李藍炎 | 1964.03-1968.11 |
浙江醫科大學 | 校長(兼) | 王耀亭 | 1978.07-1979.03 |
浙江醫科大學 | 校長 | 王季午 | 1979.03-1984.01 |
浙江醫科大學 | 名譽校長 | 王季午 | 1984.01-1998.09 |
浙江醫科大學 | 校長 | 鄭樹 | 1984.01-1996.10 |
浙江醫科大學 | 校長 | 陳昭典 | 1996.10-1998.09 |
知名校友
浙江大學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以嚴謹的“求是精神”作為學風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以執著的科學創新精神創造出豐碩成果,蜚聲海內外。浙大為祖國培養了近20萬各類人才,廣大師生已成為各戰線上的骨幹力量和開拓者,其中諸多卓然有成的大家。截至2013年,浙江大學校友中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的有170餘人。學術界 | 李政道 | 美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中研院院士,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 王淦昌 | 兩彈一星元勛,中科院資深院士,著名核物理學家,被譽為“中國核武器之父”、“中國核子彈之父” |
馬一浮 | 著名國學大師,中國現代思想家,中國書法界之泰斗 | 程開甲 | 兩彈一星元勛,中科院院士,201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 | |
葉篤正 | 中科院副院長,2004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 | 錢三強 | 兩彈一星元勛,中科院副院長 | |
徐光憲 | 中科院院士,200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被稱為“稀土之父” | 蘇步青 | 中研院院士,中科院院士,我國近代數學的主要奠基人之一,與陳建功一起創立了“微分幾何學派” | |
谷超豪 | 中科院院士,200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 ,華羅庚數學獎得主 | 陳建功 | 中科院院士,著名數學家,我國函式論研究的開拓者之一 | |
貝時璋 | 中研院院士,中科院院士,我國生物物理學奠基人 | 周厚復 | 著名化學家,曾獲諾貝爾化學獎提名 | |
王元 | 中科院院士,華羅庚數學獎得主 | 竺可楨 | 中科院副院長,著名的地理學家、氣象學家和教育家,中國近代地理學的奠基人 | |
束星北 | 中國雷達之父,著名物理學家 | 談家楨 | 中科院院士,國際著名遺傳學家,中國現代遺傳學奠基人之一 | |
吳健雄 | 美國科學院院士,東方“居里夫人” | 林芳華 | 美國科學與藝術院院士,陳省身獎,美國數學會Bocher獎得主 | |
盧嘉錫 | 中科院院長、院士 | 路甬祥 | 中科院院長、院士,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
潘雲鶴 | 中國工程院常務副院長 | 顧以健 | 中國科學院秘書長 | |
丁仲禮 |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科院副院長、中科院院士、國科大校長 | 潘家錚 |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 | |
楊衛 | 中科院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主任 | 林俊德 | 中國工程院院士,2012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爆炸力學與核試驗工程專家 | |
查良鏞(金庸) | 著名作家,文學大師,香港最高榮銜“大紫荊勳章” 獲得者 | 馬寅初 | 中科院院士,著名經濟學家、教育學家、人口學家 | |
李浩培 | 國際法研究院院士,著名法學家,國際大法官 | 姜亮夫 | 著名國學大師、楚辭學、敦煌學、語言音韻學、歷史文獻學家、教育家。 | |
政界 | 陳獨秀 | 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及首任總書記 | 黃郛 | 曾任北洋政府代理內閣總理,行攝總統 |
李強 | 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 | 馬敘倫 | 曾任教育部部長、高教部部長 | |
程天放 | 曾任中央宣傳部長,教育部長 | 陳儀 | 曾任台灣省主席、浙江省主席 | |
陳布雷 | 曾任國民政府國府委員,總統府國策顧問,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秘書長。 | 邵元沖 | 孫中山大元帥府代行秘書長 | |
胡喬木 | 曾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 | 路甬祥 | 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
盧嘉錫 | 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周榮鑫 | 曾任國務院秘書長 | |
阮攻藏 | 曾任越南政府副總理 | 蘇步青 | 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 | |
陳偉達 | 曾任天津市委第一書記,中央政法委副書記 | 謝旭人 | 曾任財政部部長,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 | |
黃智權 | 曾任江西省省長 | 章新勝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執行委員會主席,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理事會主席 | |
潘雲鶴 | 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主任 | 劉錫榮 | 曾任中紀委副書記 | |
霍士廉 | 曾任浙江省長,中央西北局書記處書記,農業部長 | 蔣巨峰 | 曾任四川省省長 | |
蔣夢麟 | 曾任教育部長,行政院秘書長 | 周國富 | 曾任浙江省政協主席 | |
沙文漢 | 原浙江省省長 | 舒惠國 | 曾任江西省委書記 | |
夏衍 | 曾任文化部副部長,中日友協會長、中顧委委員,新文化運動先驅之一 | 鐘山 | 商務部部長、黨組書記 | |
倪健民 | 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 | 胡祖才 |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 | |
竺延風 | 東風汽車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 王輝忠 | 曾任浙江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副主任 | |
王勝明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內務司副主任 | 朱孝清 | 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 | |
蒲長城 | 曾任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 | 呂新華 | 曾任外交部副部長 | |
何亞非 | 曾任外交部副部長 | 謝杭生 | 中央紀委駐外交部紀檢組組長 | |
仇保興 | 曾任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 | 張曦 | 原浙江省委常委,秘書長 | |
胡偉 | 海關總署副署長 | 應勇 | 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 | |
董君舒 | 曾任上海市委常委、紀委書記 | 宋濤 | 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 | |
樓陽生 | 山西省委副書記、省長 | 劉奇 | 江西省委副書記,省人民政府省長 | |
袁榮祥 | 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 慎海雄 | 廣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 |
董雲虎 | 上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 茅臨生 | 曾任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 |
鄒曉東 | 浙江大學黨委書記 | 鄭繼偉 | 致公黨中央常委、浙江省主委 | |
梁黎明 | 浙江省副省長 | 陳政立 | 民建中央副主席 | |
陳明德 | 曾任民建中央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 | 王宋大 | 致公黨中央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 | |
張雨東 | 民進中央副主席,四川省政協副主席 | 徐輝 | 民盟中央副主席,浙江省政協副主席 | |
俞海潮 | 民盟天津主委,天津政協原副主席 | 姚克 | 農工民主黨浙江主委,浙江省政協副主席 | |
鄧聲明 | 中央組織部副部長兼幹部一局局長 | 毛偉明 | 江西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 | |
周祖翼 | 中共中央組織部副部長 | 李強 | 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 | |
軍界 | 蔣百里 | 國民黨陸軍上將,民國時期著名軍事理論家 | 陳布雷 | 蔣介石侍從室第二處主任,最高國防委員會副秘書長 |
陳儀 | 國民黨二級陸軍上將 | 張育林 |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副部長,中將 | |
沈志康 | 少將 | 林俊德 | 總裝備部少將 | |
商界 | 朱敏 | 矽谷網迅(WebEx)總裁 | 段永平 | 步步高集團總裁 |
史玉柱 | 巨人網路董事長兼CEO | 任偉泉 | 北大方正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 | |
王建宙 | 原任中國移動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 | 孫鍾華 | DESSIN ANIME主席、動漫不斷董事長 | |
竺延風 | 東風汽車公司董事長 | 章鵬飛 | 現任現代聯合集團董事長、杭州現代聯合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 |
孫子宇 | 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 湯永謙 | 美國克里公司總裁 | |
王天普 | 中國石化總裁 | 易會滿 | 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 | |
林初學 | 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副總經理 | 王陽 | IBM全球副總裁、中國開發中心總經理 | |
王誼 | 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副總經理 | 王建沂 | 富通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 |
湯捷 | 聯想集團副總裁、中國區渠道業務總經理 | 余靜波 | 中國建設銀行首席審計官 | |
陳政立 | 中國寶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 | 胡關金 | 銀河證券原總裁,深圳金百會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 | |
鍾俊 | 原南方電網總經理 | 翁南道 | 頤高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 | |
殷可 | 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中信證券國際有限公司行政總裁 | 周成建 | 美特斯邦威集團董事長 | |
蔡劍波 | 中國銀聯常務副總裁 | 郭驊 | 美國Neustar(中立星)公司亞太區總裁 | |
張建中 | 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 陶雄強 | 中國普天信息產業集團公司副總裁 | |
張曉明 | 華中電網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 陳明永 | OPPO公司總經理 | |
劉作虎 | 一加科技創始人 | |||
文體界 | 孫楊 | 倫敦奧運會、里約奧運會自由式冠軍 | 謝震業 | 仁川亞運會4x100米冠軍;北京世錦賽4x100米亞軍 |
朱啟南 | 雅典奧運會男子10米氣步槍冠軍 | 伍聲 | 電子競技DOTA項目世界冠軍 2008WCG總決賽冠軍;2009年solo大賽冠軍 |
2009中國大學滿意度排行榜
人民網上海2009年6月16日電 近日出版的《新世紀周刊》推出中國大學滿意度排行榜。前十位中,有6所地處長三角的大學,而上海交通大學則繼2008年之後再居排行榜首位。“中國大學滿意度排行榜”根據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對他們所在學校做出的評價形成,2009年是第四次發布。其指標包括生活滿意度、學習滿意度、就業收入滿意度、大學消費滿意度等。編制者表示,學生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消費者,由他們結合切身感受來評價自己的母校,也許更為權威,對選擇學校和專業的考生更有參考價值。 |
2009中國大學教育學60強
教育學包括教育學、體育學等2個學科類,共有9個本科專業。 |
2009中國一流大學名單
由武書連領銜的《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在《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雜誌發表了2009年度中國一流大學。課題組提出的2009中國一流大學的標準是:“在中國大學評價中,入選研究1型大學。或者獲得工學前6名,理學、醫學、管理學、文學前3名,經濟學、農學、法學前2名,歷史學、教育學、哲學第1名的研究型大學(需進入中國大學前30名)” 。按照以上標準,2009年中國有15所大學入選中國一流大學。 |
2009年中國大學排行榜(一)
在《2009中國大學評價》中,清華大學以280.15分再列榜首,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分別以224.66分、219.14分獲得第2、第3名。至此,在《中國大學評價》中,清華大學已經連續13年位居榜首。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已經連續10年保持中國大學前三名。2009中國大學評價顯示,浙江大學在科學研究領域以122.01分首次領先北京大學(120.74分)。 |
2009中國大學法學100強
法學包括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社會學、政治學、公安學等5個學科類,共有12個本科專業。 據國務院學位辦公室發表的統計數據,我國大學授予的法學學士占學士總數的4.97%,授予的法學碩士占碩士總數的7.63%,法學博士占博士總數的4.15%。另據教育部高校學生司發布的博士生導師資料統計,在全國大學40110名博士生導師中,有1639名是法學博導,占博導總數的4.09%。 |
2009中國大學工學100強
工學包括地礦、材料、機械、儀器儀表、能源動力、電氣信息、土建、水利、測繪、環境與安全、化工與製藥、交通運輸、海洋工程、輕工紡織食品、航空航天、武器、工程力學、生物工程、農業工程、林業工程、公安技術等21個學科類,共有79個本科專業。 |
2009中國大學理學100強
理學包括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天文學、地質學、地理科學、地球物理學、大氣科學、海洋科學、力學、電子信息科學、材料科學、環境科學、心理學、統計學等16個學科類,共有31個本科專業。 |
2009中國大學農學50強
農學包括植物生產、草業科學、森林資源、環境生態、動物生產、動物醫學、水產等7個學科類,共有16個本科專業。 |
2009中國大學文學100強
文學包括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藝術等4個學科類,共有66個本科專業。 |
2009中國大學醫學50強
醫學包括基礎醫學、預防醫學、臨床醫學與醫學技術、口腔醫學、中醫學、法醫學、護理學、藥學等8個學科類,共有16個本科專業。 |
2009中國大學哲學20強
哲學只有哲學1個學科類,3個本科專業。 |
浙江大學一覽表
中國211工程大學
環太平洋大學聯盟
澳大利亞 |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 | 墨爾本大學 | 悉尼大學 |
加拿大 |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 |
智利 | 智利大學 |
中國大陸 | 復旦大學 | 南京大學 | 北京大學 | 清華大學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浙江大學 |
印度尼西亞 | 印度尼西亞大學 |
日本 | 慶應義塾大學 | 京都大學 | 大阪大學 | 東北大學 | 東京大學 | 早稻田大學 |
韓國 | 首爾大學 | 高麗大學 |
中國香港 | 香港大學 | 香港科技大學 |
馬來西亞 | 馬來亞大學 |
墨西哥 | 蒙特瑞科技與高等教育學院 | 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 |
紐西蘭 | 奧克蘭大學 |
菲律賓 | 菲律賓大學 |
俄羅斯 | 遠東國立大學 |
新加坡 | 新加坡國立大學 |
中國台灣 | 國立台灣大學 |
泰國 | 朱拉隆功大學 |
美國 | 加州理工學院 | 史丹福大學 | 柏克萊加州大學 | 戴維斯加利福尼亞大學 | 爾灣加州大學 | 洛杉磯加利福尼亞大學 | 聖地牙哥加利福尼亞大學 | 聖塔芭芭拉加利福尼亞大學 | 俄勒岡大學 | 南加州大學 | 華盛頓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