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氣營血辨證

衛氣營血辨證

診斷學名詞。辨證方法之一。用於溫病辨證,清代葉天士所創。即以外感溫病由淺入深或由輕而重的病理過程分為衛分、氣分、營分、血分四個階段,各有其相應的證候特點。病變按衛、氣、營、血逐步發展至營分血分者為逆傳。其中兩分的證候同時出現者稱同病。衛分為表證階段,應鑑別不同的病因;氣分為熱盛階段,應區別熱邪是否結聚;如屬濕熱,則應區分熱和濕的輕重;病邪深陷營、血分為傷陰引致內閉或出血的階段,並須明辨心、肝、腎等髒的病變,由此從病因、階段、部位、傳變及病變程度確立辨證的內容。

理論體系

中醫以衛、氣、營、血為綱,根據溫病發生、發展及症狀變化的特點,對臨床表現進行綜合分析和概括,以區分病程階段、辨別病變部位、歸納證候類型、判斷病機本質、決定治療原則,並推測預後轉歸的辨證方法。衛氣營血辨證的確立豐富和發展了外感病的辨證論治方法,使溫病學逐漸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獨立的理論體系。至今仍被廣泛運用於臨床。 衛、氣、營、血在《內經》中是指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至清代,葉天士根據前人有關營衛氣血的論述,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在《溫熱論》中將衛氣營血作為溫病的辨證綱領,用以分析溫病病情淺深輕重及其傳變規律,把溫病的發生髮展過程概括為四類不同證候,並提出相應的診法和治法,從而創立了衛氣營血辨證這一理論體系。

臨床表現

衛氣營血代表溫熱邪氣侵犯人體所引起的疾病淺深輕重不同的四個階段,其相應臨床表現可概括為衛分證、氣分證、營分證、血分證四類證候。

1.衛分證

常見於外感熱病的初期,是溫熱病邪侵犯肺與皮毛所表現的證候。因肺能敷布衛氣達於周身體表,外與皮毛相合,主一身之表,且肺位最高,與口鼻相通,因而衛分證候屬表,病位淺。臨床表現為:發熱、微惡風寒、或伴有頭痛、身疼、咽乾、咳嗽、苔白、脈浮等。據感邪氣性質不同,或病人體質差異,衛分證又有多種證型:

(1)風熱犯衛症見發熱,惡寒,頭痛,微汗或無汗,咳嗽,咽紅或痛,鼻塞流濁涕,口微渴,舌邊尖紅,苔薄白或微黃,脈浮數。

(2)暑濕犯衛症見發熱,惡寒,無汗,頭痛,身重,胃脘部痞滿,心煩,口渴,舌紅,苔白膩,脈濡數。

(3)濕熱犯衛症見惡寒,身熱不揚或午後熱勢加劇,頭重如裹,肢體困重,胸脘痞悶,口黏不渴,舌苔白膩,脈濡數。

(4)燥熱犯衛症見發熱,微惡風寒,少汗,伴有皮膚及口鼻乾燥,咽喉乾疼,乾咳少痰,舌紅欠潤,苔薄白而乾,脈浮數。

(5)風寒犯衛症見惡風惡寒,發熱,鼻塞清涕,無汗,周身疼痛,頭痛,口不渴,咳嗽,苔薄白,脈浮緊。

2.氣分證

是溫熱病邪由表入里,陽熱亢盛的里熱證候。多由衛分證轉化而來,病位較深。其基本特徵為:身體壯熱,不惡寒,反惡熱,汗出而熱不解,舌紅,苔黃,脈數。氣分病變涉及臟腑較多,證候類型亦較複雜,如邪熱壅肺,多兼汗出口渴,咳喘,胸痛,咯吐黃稠痰;熱擾胸膈,多兼心煩懊惱,坐臥不安;熱在肺胃,多兼汗出,喘急,煩悶,渴甚,舌苔黃燥;若腸腑燥實,多見高熱,午後尤甚,腹滿疼痛拒按,大便秘結,甚則煩躁神昏譫語,苔黃厚,或焦燥起刺,脈沉實有力。

3.營分證

為溫熱病邪內陷營陰的深重階段,病位多在心與心包絡。以營陰受損,心神被擾為特點。營熱陰傷者,症見身熱夜甚,口乾而不甚渴飲,心煩不寐,甚則神昏譫語,或見斑疹隱隱,舌質紅絳,脈象細數。熱閉心包者,症見身熱灼手,時時昏譫,或昏憒不語,舌蹇肢厥,舌紅絳,脈細數。營熱陰傷多由氣熱傷津逐漸發展而成,熱閉心包亦可由衛分直接傳入而致。

4.血分證

為邪熱深入血分而引起耗血動血的證候,是衛氣營血病變的最後階段,也是溫熱病發展演變過程中最為深重的階段。累及臟腑,以心、肝、腎為主。其臨床特點是:身熱,躁擾不安,或神昏譫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斑疹密布,舌質深絳,脈細數。若見高熱神昏,四肢抽搐,頸項強直,甚則角弓反張,兩目上視,牙關緊閉,舌紅絳,脈弦數,為熱盛引動肝風之象;若見持續低熱,暮熱早涼,盜汗,心煩失眠,口乾咽燥而飲水不多,手足心熱及顴紅,舌紅少津,脈細數,為邪熱久留血分,灼傷肝腎之陰所致;若見手足蠕動,或微有抽搐,時有驚跳,伴有低熱,消瘦,面色浮紅,精神萎頓,舌乾紅少津,脈虛數,為虛風內動之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