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音
巴顏圖[巴顏圖,讀音作bā yán tú(ㄅㄚ ㄧㄢ� ㄊㄨ�),滿語為“Bayantu”]
姓氏淵源
單一淵源:源於蒙古族,出自元朝時期蒙古巴顏圖部,屬於以部族名稱漢化為氏。據史籍《八旗滿洲氏族通譜》記載:蒙古族巴顏圖氏,為巴顏部分支之一,世居克魯倫(今內蒙古呼倫貝爾克魯倫河流域)。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Bayantu Hala。
到了在清朝後期,蒙古族、滿族、鄂溫克族巴顏圖氏多冠漢姓為魯氏、巴氏、顏氏、胡氏等。
遷徙分布
巴顏圖氏複姓是蒙古族、滿族、鄂溫克族共有的姓氏,歷史悠久,今仍在稱呼使用,亦多漢化為魯氏、巴氏、顏氏、胡氏等,分別融入各氏大家庭,多以克魯倫為郡望,族人在今全國各地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在內蒙古自治區的呼倫貝爾市、蒙古國溫都爾汗和喬巴山一帶。
郡望堂號
郡望克魯倫:即著名的克魯倫河及其廣袤的流域,原來稱“怯綠漣”,是額爾古納河以及黑龍江的重要支流,發源於今蒙古國的肯特山中部東麓,河水向南流出後折向東方,經過今蒙古國肯特省、東方省的廣闊草原地帶,在中游烏蘭恩格爾西端進人中國的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再向東流經新巴爾虎右旗注入著名的呼倫湖,成為額爾古納河-黑龍江水系最西端的源頭,全長為一千二百六十四公里。怯綠漣河後被清朝康熙大帝改稱“克魯倫”,滿語為“kurulun”,俄語稱“Хэрулэн гол”,漢義為“輝煌、發揚光大”,紀念其從清康熙二十九~三十六年(公元1690~1697年)以八年之久的時間最終平定蒙古噶爾丹部叛亂的偉大勝利。克魯倫河是典型的草原河流,兩岸濕地多,沼澤沿岸多有分布,較高的階地上生長著優良牧草,牧業條件一直比較發達,因此在歷史上是蒙古草原眾多遊牧民族如匈奴、鮮卑和蒙古等的活動區域,宋、元時期,蒙古塔塔兒部、乞顏部、札答蘭部、弘吉剌部等皆在克魯倫河兩岸生息繁衍,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早期的活動地域基本上就在克魯倫河流域,其稱大汗也在克魯倫河畔,傳說中的埋葬地之一也在斯地,其流域是蒙古民族形成的核心地區,被蒙古民族稱為母親河。到了後世,明朝成祖皇帝朱棣親率大軍征伐蒙古北元政權、清朝康熙大帝征討蒙古噶爾丹部等,都曾抵達克魯倫河流域。如今,克魯倫河一年中多有斷流,水流量亦不大;在全球氣候惡化的今天,枯水季節人們甚至可以一步跳過去。
堂號光潤堂:以望立堂,亦稱克魯倫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