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姓

田姓

田氏出自陳氏,因古代“陳”、“田”讀音相近,陳國公族陳完(田完)奔齊後遂以田為氏。公元前十一世紀,周武王封舜嫡裔33世媯滿為陳侯與公爵同等,史稱胡公滿。傳到胡公滿十世孫陳完時,陳宣公殺太子禦寇,逃於齊國。陳完為人謙遜有禮有賢名,齊桓公賞識他,就命他管工程的官並封他田地。陳完為隱姓氏而改稱田完。傳至田和任齊國相國時,他將齊康公放逐到海上,自立為君,於是,姜姓呂氏齊國(姜齊)成了田氏齊國(田齊)。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田氏代齊"。

基本信息

簡介

田姓田姓
田姓來源有三:1、田姓出自媯姓,為媯滿之後。據《史記•田完世家》及《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古今姓氏書辨證》等資料所載,齊桓公封媯完于田地,其後子孫以地為氏,稱田姓。
2、出自黃姓所改。據《明史》所載,明初有輔佐惠帝之黃子澄,因上削藩之策而激怒諸侯,被殺。其子黃子經為避禍改為田終,遷居今湖北鹹寧一帶,後世子孫也以田為姓。
3、出自其他少數民族。如并州田姓源出匈奴,金時女真人阿不哈氏,漢姓為田,清時貴州思南府土司姓田,為白族,西夏人有姓田者,如今苗、瑤、彝、土家、回、蒙、藏、滿、朝鮮族等有此姓。

起源

田姓田姓
田姓是中國大姓之一,在當今中國大陸姓氏中排名第五十八,在台灣排名第七十九。田姓源頭眾多,歷史最久遠的當屬出自媯姓的一枝。媯姓相傳是的後裔。武王滅商後,為便於國家的治理而追封上古聖王的後裔,媯姓中的媯滿因此被封為陳侯,其所在的陳,大致位於今天河南開封以東,至安徽亳縣以北,都城宛丘,就是今天河南周口市淮陽縣。媯滿史稱胡公滿、陳胡公。其後裔以陳為姓。春秋時,陳歷公之子子陳完為避禍逃亡齊國齊桓公封他于田,陳完以地為氏,改稱田氏,田完成為田姓始祖。此事在許多史籍中都有記載,《通志·民族略·以國為氏》載:“田氏即陳氏,陳歷公子完,字敬仲,陳宣公殺其子禦寇,敬仲避禍奔齊,遂匿其氏為田。”《姓纂》載:“媯姓,舜後,陳厲公子完,字敬仲,仕齊,或號田氏,……”《通志氏族略》載:“田氏即陳氏,陳厲公子完,字敬仲;陳宜公殺其太子禦寇,敬仲懼禍奔齊,逐匿其氏為田。陳、田,聲近故也。”《姓氏考略》載:“陳公子完奔齊,以陳氏為田氏,田陳相近,故可互稱,望出北平。”《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載:“完,奔齊,以國為姓,既而食采于田,又為田氏。”

田姓另一枝較早的源頭可追至傳說中農神田祖,《姓氏急救篇》中記載田祖的後裔以田為姓,但這一說法缺乏充足的史料佐證。

田姓自得姓後,其發展是十分迅速的。除了田姓人自身的繁衍外,其他各姓和各族人出於各種原因的加入也促進了田姓的發展。如《金史》記載女真族的呵不哈姓改為田姓。金朝建立後,由於受宋文化的影響,開始有女真人改姓漢姓,金初的世宗、章宗等,為禁止這種行為曾明令,“禁止女真人得譯為漢姓”、“犯者抵罪”。但此舉並未收到多大成效,女真皇族中的一些人衝破禁令,改姓漢姓,致使百姓紛紛效仿,到金末時已經有數十個女真姓改為漢姓,呵不哈姓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改為田姓的;宋朝慶元年間,紹興年間進士,寧宗朝官拜左丞相的留正因為“慶元黨禁”而遭罷逐,到紹興隱居。明朝洪武初年,其後裔去掉留字上的卯,以田為姓;還有一支田姓是明初大臣黃子澄的後裔。“靖難之役”後,朱棣擊敗惠帝,隨後便對主張削藩的大臣進行屠殺,黃子澄被俘後不屈而死,其子為避禍而改為田姓,其後裔就以田為姓;土家族中的田姓人很早就見諸於史籍,如《南齊書》等史籍中都有記載。目前脈絡較為清晰的土家族中的田姓是湘西的一支土家族田姓,清朝江蘇無錫人顧彩《容美紀游》中稱容美當時的司主叫田舜年。有學者根據田舜年編修的《容陽世述錄》和《元史》、《明史》、《清史稿》等史籍由田舜年一支田姓依次上溯為田甘霖、田玄、田楚產,田宗愈、田九龍、田世爵、田秀、田保富、田潮美、田勝貴、田光寶、田乾宗(土家浯名為田先什用)和元朝的墨施什用,墨施什用再往上的裔承關係已難以考證,不過由此可以得知,這支田姓誕生於元朝;台灣原住民中也有許多田姓人,台灣原住民中田姓的來源有多種,其中一枝比較特殊,據台灣《中國時報》報導,一位紋面老人叫田貴實,他的父親叫西畔·烏茂,並不是姓田,日本侵占台灣時,將大批高山原住民強行遷至平地,田貴實的父親就在當時被強迫遷下山,並被取了一個日本名字“材田三郎”,抗日戰爭勝利後,戶籍人員進行姓名登記時,他的父親告訴戶政人員喜歡種田,因此就被登記為田姓,井因為人多、錢多、土地多而被登記為“田三多”。

此外,許多其他的少數民族中也有田姓,如漢朝并州的田姓出自匈奴,宋朝的西夏人中有田姓,明朝時賜元人察察田姓,清朝時,滿族姓氏“罕楚哈氏”和“田佳氏”改為田姓,在白族、藏族、高麗、佤族等少數民族中都有田姓。現在居住在雲南省麗江縣自稱“蒙豆”的苗族中有田姓。居住在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的白馬路白馬鄉白馬人中有田姓,著名歌星田震瑤族人。回族中也有田姓。

田姓發展

除了其他的姓氏的人加入到田姓中來的情況外,田姓中的人也時常加入到其他的姓氏中,這是田姓發展的又一個方面。據史料記載,田姓人曾融入如下姓氏中:

薛姓

戰國時期,齊國的孟嘗君田文,因功被封於薛,建立薛國。秦統一天下後,薛國滅亡,田文的後裔中有人以薛為姓。

孫姓

田完的後裔中有一個名叫田書,任齊國大夫,因有戰功,被齊國國君齊景公封于樂安,並賜孫姓於他,這成為孫姓的來源之一。這支孫姓在春秋戰國時出了兩位著名的軍事家孫武(田書的孫子)和孫臏(孫武的孫子)。

車姓

此事在《姓纂》和《通志氏族略》中都有記載,《姓纂》中說:“漢武帝時丞相田千秋,以年老,詔乘小車入省中,時號車丞相,子孫因為氏,望出魯國,南平、淮南、河南”;《通志氏族略》中說:“漢武帝丞相田千秋,以年老詔乘小車出入省中,時號車丞相,其子孫因以為氏”。田千秋是漢武帝、漢昭帝時的丞相,曾於武帝時直言為遭人陷害的太子劉據辯明冤屈而被漢武帝封為大鴻臚,後升任丞相。昭帝即位後,因田千秋年高德劭,特許他乘車出入,因此被人稱為“車丞相”,其子孫後來就以車為姓。

陸姓

齊宣王時,宣王封其子田通於平原縣陸鄉,田通的後裔遂以封邑為氏,稱陸姓。

王姓

自“田氏代齊”,田姓人掌握齊國政權,共傳八王,秦統一七國後,田姓中的一支因為是齊國王族,就以王為姓。
6. 母姓。母姓是中國較罕見的姓氏之一,春秋時,齊宣王封其弟於母仰(地名),賜姓“胡母”。胡母一姓後來又分為胡母、胡仰和母三姓,因其始祖是田氏齊國的王族,所以母姓是出自田姓。

法姓

據《後漢書·法雄傳》記載法雄是春秋時齊國君主齊襄王法章的後代。那么這支田姓如何演變出一支法姓呢?原來戰國時燕國聯合其他五國攻打齊國,連下齊國70餘城,太子田法章化裝成平民以避戰亂,後被齊國軍民找到擁立為齊襄王,齊國復國後,齊襄王在位19年,後來他的庶子就以他的名字中的法為姓。

文姓

戰國四公子之一的孟嘗君田文,是齊威王的孫子,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後來發生叛亂,孟嘗君為避禍而逃至魏國,並在魏任相國,死後諡號文子。他的後人中有的便以文為氏。

紇乾氏

《藝文類聚》卷四十六《職官部二》中記載:“周庾信太保雁門公紇乾弘碑曰:公本姓田氏,……”。關於田弘由田姓改為紇乾姓在《周書》卷二十七《列傳第十九田弘傳》中有記載:“田弘字廣略,高平人也。少慷慨,志立功名,膂力過人,敢勇有謀略、……大統三年,轉帥都督,進爵為公。從太祖復弘農,戰沙苑,解洛陽圍,破河橋陣,弘功居多,累蒙殊賞,賜姓紇乾氏。”

陳姓

齊王田建的的第三子田軫,曾任楚相,被封為穎川侯,恢復陳姓。

田姓的源頭可追至河南周口的淮陽,但田姓得姓之地在今天的山東省境內,因此田姓最初的播遷應該是由山東開始。自“田氏代齊”之後,田姓進入了第一個發展壯大時期,田氏齊國共傳八王,子孫繁衍不可勝數。自秦統一全國後,齊國田姓王族星散各地,這是田姓的第一次大規模遷徙。秦朝末年,田氏王族後裔趁農民起義之勢而起,狄(今天的山東省臨沂)人田儋自立為齊王參與了秦朝末年的戰爭。漢朝初年,漢高祖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而強行將關東豪族遷至關中的陽陵(今陝西省境內),此事在《漢書·地理志》中有記載,山東地區的田姓豪族因之遷入此地。之後有一些田姓人遷至北平(今天的河北省滿城北)。西漢今文易學的開創者田何是淄川(今屬山東省淄博市)人,後來遷至杜陵(今陝西省西安市東南)。田姓人這一時期主要的傳播地域在北方。在南方的少數民族的田姓在西漢時已開始見諸史籍,《後漢書》、《晉書》、《華陽國志》等史書都記載有田姓的少數民族首領。北魏時,田姓已在新疆出現,現有出土於吐魯番的北魏時期的兩通“田氏墓表”為證,一通是永平元年(公元508年),上有銘文“交河郡鎮西府兵曹參軍,但旻天不弔,享年六十有四。字元初,田氏之墓表。”另一通是建昌五年(公元516年),上有銘文“鎮西府兵曹參軍紹賢,但旻天不弔,春秋刑有九,寢疾卒。田氏之墓表。”唐朝時,田姓人生活的範圍更廣,千唐志齋博物館收藏的“南海郡番禺縣主薄樊君夫人田氏墓志銘並序”說明,在唐朝時,廣東省已經有田姓人在那裡生活。宋朝時,田姓人在南方繁衍的範圍就更大了,據有關資料所載,原來居住在浙江杭州的田希聖是閩、粵的田姓始祖,這支田姓的後裔後來分別遷徙到福建寧化、長汀,廣東興寧、海陽和達埔等地。

宋朝時田蘭生進入海南為官,他的兒子田天池中舉後,任瓊山令尹,父子二人都在瓊山定居。南宋建炎年間(公元1127年——1130年),河南開封府陳留縣田家莊的一支田姓人隨駕南遷,經過長途跋涉,在天樂鄉定居(今天的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歡潭村),現歡潭村80%的人口為田姓。這一支田姓後來又出了許多名人,如明朝南京雲南道監察御史田麟、清朝時有成都知縣田軒來和台灣大學教授、鳥類專家田曾塏等,這一支田姓人也隨著這些外出的人遷往了祖國各地。蕭山區域廂鎮道源橋也有一支田姓,是南宋紹興年間中進土留正的後裔,留正曾於紹興隱居,其後裔留伯成、留貴和於明朝洪武初年從紹興遷至蕭山道源橋。雁門的一支田姓人也於這一時期隨駕南渡,定居於今天的浙江省永康市地區。

明朝初年,由於連年戰亂,北方許多地區田地荒蕪,人煙斷絕,明朝政府遂將其他地區的人遷往這些地區,形成了一次人口流動的高峰,田姓人也隨之進行了大規模的播遷。據清光緒二十八年修的邯鄲《田氏族譜》記載,邯鄲的這一支田姓的原籍是山西平陽的洪洞縣,於明朝永樂年間遷至邯鄲。

明朝不僅北方有大規模的人口流動,南方也經常根據官方的安排進行遷徙。現在湖南西部有一個水田寨,田姓是村中的大姓,原來在黔東銅仁所管轄的白水下寨,其開基始祖於明朝萬曆年間奉官府之命舉家東遷至水田。

明崇楨年間,江西筷子巷(今南昌市內)的田氏三兄弟居家遷至今天的湖北省黃陂,這支田姓後來出了一位科學泰斗一田長霖。
清朝,許多滿族的姓氏都改為漢姓,滿族姓氏中的“田佳氏”改為“田姓”,滿族的田姓隨著滿族全國政權的獲得而遷往各地,瀋陽、呼和浩特的許多田姓人就是“田佳氏”的後裔。在19世紀初,田姓人遷到了中國的北疆,哈爾濱歷史上鼎鼎大名的“田家燒鍋”就是遷來的田姓人創辦的。

提及南方的人口遷徙,廣東省南雄的珠璣巷不能不涉及,南雄珠璣巷被稱為“七百年前桑梓鄉”,現今珠江三角洲地區的一百多個姓氏都與它有緊密的關係,許多人到這裡來尋根問祖,珠璣巷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唐宋以來南遷的許多人都曾把它當作駐足之地,然後經此向其他地區遷徙,據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縣的縣誌記載:“田氏之族……其先世居廣東南雄珠璣巷,後轉徙廣西至武宣縣屬之七星村,清順治間分支至泥陂村。”

清朝,有許多田姓人遷徙到了台灣,據台灣《屏東縣誌》記載:“今琉球鄉碧雲寺之前身,稱觀音亭,即為田深氏於乾隆元年(公元一七三六年)所倡建,今上福村之田姓,多為其後裔雲。” 乾隆八年,有福建的田姓人台灣苗栗二堡通霄莊開墾。

清朝時,田姓人也開始遷居海外,特別是鴉片戰爭後,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人民生活困苦,許多人便漂洋過海,謀生異國。這些海外華人為了維護自身的權益,就以血緣、地緣和業緣等作為紐帶,建立了許多華人社團。旅菲華人中的田、胡、姚、虞、陳五姓於1908年成立了媯堂總會。

二戰以後,遷往國外的華人比以往有所增加,如泰國巴坤猜“大埔”商行的東主田姓夫婦就是二戰後粵東梅州山區縣大埔的移民。現在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的不斷加強,田姓人在世界範圍內的播遷也越來越廣泛。

得姓始祖

田完。公元前十一世紀,周武王滅商建立周朝,他追封前代聖王后人——舜的後裔媯滿為陳侯,史稱胡公滿。傳到胡公滿十世孫媯完時,陳國宜公殺太子禦寇,媯完與禦寇私交相厚,媯完恐禍及己,便逃於齊國。媯完為人謙遜有禮,一向很有賢名,齊桓公很賞識他,就任命其為公正(管理工匠的官),並封他于田地。其後子孫就以采地為氏,稱為田姓。他們尊田完為田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遷

公元前三九一年,田完之八世孫田和把齊康公放逐到海上,自立為君,史稱田和代齊。可見田姓是以齊國首都山東臨淄為發祥地,從這一時期活躍於政壇的田姓人來分析,田姓在先秦時期已分布於今山西、河南、北京、湖北等地。傳到田和重孫時,齊國為秦所滅,齊王田建被遷於共(今河南輝縣),其他田姓開始向西、北之地逃難。不久秦末起義軍四起,田姓家族聞風而動,有八人裂地稱王,煊赫一時,但不久均紛紛跨台。漢初,高祖劉邦採納婁敬之言,強遷關東豪族於關中的陽陵(今陝西鹹陽東北),諸田亦在強遷之列,後發展成為京兆一帶望族,後來,田姓各族又遷徙至北平(今河北滿城北)。從漢代開始,今川、鄂、湘、黔交界一帶的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中已有不少田姓人。三國兩晉南北朝時,由於社會動盪,田姓避亂南遷,可以說田姓已分布於長江中下游地區,亦有遷山西太原、寧夏固原、天津等地。唐代宗時,有田承嗣被封為雁門郡王而落籍當地。宋代以前,田姓主要在中國的北部和中部播遷。河南田姓的開基始祖是宋代的田瑜,潁川汝陰田姓開基祖為虢州團練使田令芳。此際,田姓開始有遷今福建、廣東者,田希聖為閩、粵始祖,原居浙江杭州,四傳至田衍,移居福建寧化,田衍孫田滋茅,於宋末徙居福建長汀,滋茅子松崗遷廣東海陽(今潮安),後徙大埔,為大埔開基始祖。傳至田文長時,兄弟五人俱移廣東程鄉(今梅縣),文長次子法聰、三子法盛移居廣東惠來。明清之際,田姓已播及大江南北廣大區域,從清代中葉開始,閩粵田姓陸續有人遷至台灣,進而移居海外者。如今,田姓在全國分布廣泛,以河南、四川、山東、河北等省為多,上述四省田姓約占全國漢族田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三。

宗族特徵

名人輩出

田姓可謂是名人薈萃。在二十四史中,田姓單獨列傳的名人就有一百二十七人;《古今圖書集成•氏族典》收有先秦至明朝的田姓名人二百七十二人;《中國名人大辭典》收錄了先秦至清朝的田姓名人一百八十四人。

字行輩份排列有序

如清鹹豐十年田裕益纂《田氏重修族譜》,湖南湘潭田姓一支字行為:“光裕成宗德,詩書啟俊賢,文章華上國,科甲世常傳。”其中“文章”兩字原譜特意加“艹”頭及“彡”旁。
名人精粹田單:臨淄(今屬山東淄博)人,戰國名將。樂毅伐齊,齊國岌岌可危,只存二城,田單用火牛陣大敗樂毅而復國。田因齊:戰國時齊國開明國君,史稱威王。他任用鄒忌為相,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招納學者,百家爭鳴,便齊國極一時之盛。田文:山東滕縣人,戰國時齊國名臣,他輕財下士,門客三千,號孟嘗君,為戰國四大公子之一。田駢:戰國時思想家,齊國人,他治學黃老,借道明法,講學稷下,善於雄辯,與慎到齊名。田橫:狄縣(今山東高青東南)人,是齊王田榮的弟弟,秦末從兄起兵,重建齊國。楚漢戰爭中,自立為齊王,兵敗奔彭越。漢建立,率徒五百人逃亡海島,因不願稱臣於漢,全部自殺。田何:臨淄人,西漢著名學者、今文易學的開創者,號杜田生,專治《周易》。田承嗣:平州盧龍(今屬河北)人,唐末時軍閥,為河北割據勢力,也曾兩度叛亂,死後由其侄田悅繼位,曾一度自稱魏王。田汝成:浙江錢塘(今杭州)人,明代文學家。他博學、工文、尤善敘述,撰寫有《炎徼紀聞》、《西湖遊覽者》、《遼記》、《田叔禾集》。田應揚:河北雞澤人,明代廉吏。萬曆間任廣昌令,存心愛民,自奉儉約,時稱“廉吏第一”。田錫田:襄城(今屬河南)人,清代書法家,好收藏金石文字,著有《書學偶錄》。田文鏡:漢軍正黃旗人,清代大臣,為雍正之心腹。雍正即位後,歷任山西布政使、河南巡撫、河南總督、兵部尚書,後又兼領山東,稱河東總督。田興恕:今湖南鳳凰人,清代將領。行伍出身,因鎮壓太平軍、貴州苗民起義,而歷任青州鎮總兵、貴州提督、貴州巡撫、欽差大臣等職。後因恃功驕橫及斬殺洋人傳教士而被罷職。田漢:湖南長沙人,著名戲劇家。

田姓與其它姓

田與陳本一家 田橫王留大名
《姓纂》說:“媯姓,舜後,陳厲公子完,字敬仲,仕齊,或號田氏,至田和篡齊為諸侯,九代至王健為秦所滅,建弟假及田,儋子市,儋從弟榮,弟橫,弟子廣羽,時並裂地稱王,北平。”《通志氏族略》曰:“田氏即陳氏,陳厲公子完,字敬仲;陳宣公殺其太子禦寇,敬仲懼禍奔齊,逐匿其氏為田。陳、田,聲近故也。”《姓氏考略》:“陳公子完奔齊,以陳氏為田氏,田陳相近,故可互稱,望出北平。”《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完,奔齊,以國為姓,既而食采于田,又為田氏。”由上面的四項記載,當年田氏之分自陳氏的情形,便已一目了然了。原來,當初從陳國出奔到齊國的公子完,起初還是以陳為氏的,後來,卻由食邑于田,以及田、陳二聲的相近等因素,才改換了自己家族的姓氏,使得這個著名的姓氏開始出現。這樣推算起來,田氏的歷史至少也在2500年以上。
田姓人還可以把自己跟上古聖君虞舜的淵源關係,追溯得一清二楚。依照《姓纂》的考證,周朝初年被武王封為陳侯的胡公滿,是虞舜之子商均的第三十二代孫,春秋時代奔齊的田姓始祖公子完,是胡公滿的第十代孫,而頭一個以田為姓的,卻是公子完的第七代孫。由此可知,田姓的始祖應該是虞舜的第五十四代後裔,真是脈絡分明。不過,後來的田氏卻也跟大多數的著名姓氏一樣,並非“僅此一家,別無分號”。根據《列卿錄》的記載,明朝初年輔佐惠帝廢削諸藩之權,結果卻引起靖難之禍的大臣黃子澄,在他被燕王磔死之後,他的兒子為了避禍,曾經改名換姓為田終,使得田氏增加了一支新的血脈,陣容更加的龐大。歷史上,田姓的知名人士不少。田橫和他五百壯士的事跡,更是壯烈感人。田橫是齊國的公族,是齊王田榮的弟弟。田榮死後,田橫代領其眾,擊項羽,收復齊地,並且迎立田榮之子田廣為齊王,自任相國。後來,田廣被漢將韓信所擄,他就自立為齊王,並於劉邦取得天下之後率領從屬五百餘人逃亡入海島,然後,就譜成了下面一段記載於《史記》的可歌可泣壯烈史詩:“高祖召之曰:‘田橫來!大者王,小者侯;不來,且舉兵加誅焉!’橫乃與二客詣洛陽,未至三十里,曰:‘橫始與漢王俱南面稱孤,今奈何北面事之?’遂自殺。高祖以王禮葬橫,拜二客為都尉,二客皆自刎。居海島中之五百餘人,聞橫死,亦皆自殺。”

遷徙分布

田姓田姓
田氏最初發源地是今山東省境。自秦國吞併齊國後,田姓最初是向西、北之地遷播。漢初,田氏貴族,曾先後裂地稱王,但不久均被滅掉。為了清除各地反叛勢力,維護漢朝統治,漢高祖強遷關東豪族於關中的陽陵(今屬陝西),田氏貴族也就不得不遷入此地。再後,田氏族人又有遷徙至北平(相當今河北、天津一帶)。魏晉南北朝至隋唐這段時間裡,田姓的郡望又有信都(今屬河北)、范陽(今屬河北)、穎川(今屬河南)、汝陰(今屬安徽)、并州(今屬山西)、易州(今屬河北)、汾州(今屬山西)、袞州(今屬山東)等地。可見,漢至隋唐之際,田姓已基本上分布於長江中下游以北廣大地區。宋時,田氏南遷繁衍於今福建、廣東等地。據有關資料所載,田希聖為田氏閩、粵始祖,原居浙江杭州,4傳至田衍,移居福建寧化,2傳至滋茅,徙居福建長丁;芝英遷廣東興寧。田滋茅子松崗,於宋末遷廣東海陽,後徙達埔,為大埔開基始祖。明清之際,田姓便播及大江南北廣大區域。總之,從歷史上看,田姓基本上是一個比較典型的北方姓氏。

郡望堂號

堂號

"貧驕堂":戰國時候田子方做魏文侯的老師,一次子方在路上遇到太子,太子急忙下車拜見子方,子方不還禮。太子問道:"是富貴的人可以驕傲?還是貧賤的人可以驕傲呢?"子方答道:"只有貧賤的才能驕傲!諸侯驕傲,就要失去他的國;大夫驕傲就要失去他的家;貧賤的人如果自己的行為不合當官的心,說話當官的也不聽,就到別的國家去,像丟掉破鞋子一樣。富貴的人怎么能和他們一樣呢?"

郡望

北平郡:西漢置郡,治所在今河北滿城北。
雁門郡:戰國始置郡。此支田氏,其開基始祖為唐太尉田承嗣。
京兆郡:漢時置京兆尹,為三輔之一。此支田氏,為西漢大臣田蚡之族所在。
河南郡:漢時改秦三川郡置郡。此支田氏,其開基始祖為北宋右諫大夫田瑜。
郡望堂號 田姓在長期的繁衍播遷過程中,形成的郡望有:
1、北平郡,治所在今河北滿城北;
2、雁門郡,秦漢時治所在善元(今山西右玉南),
東漢時移治陰館(今山西代縣西北),
三國魏移治廣武(今代縣西);
3、京兆郡,治所在長安(今陝西西安市);
4、平涼郡,治所在平涼(今甘肅平涼市西北);
5、太原郡,治所在晉陽(今山西太原市西南);
6、河南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洛陽市東北);
7、天水郡,治所在平襄(在甘肅通渭西北)。
堂號:“貧驕”、“風翔”、“紫荊”、“北平”、“雁門”、“風鳴”等。

歷史名人

田光

燕國著名的俠士,他結識燕太子丹後,曾把荊軻推薦給 太子丹以謀刺秦王政,太子丹要田光保證不泄密,田光便抽刀自盡,讓太子放心,又激勵了荊軻

田文

戰國時,齊國大臣。他輕財下士,門客三千號"孟嘗君" ,是"戰國四君子"之一。

田九成

明初農民起義軍首領,他在陝西勉縣,以白蓮教組織農 民起義。

田橫

本齊國貴族,秦末從兄起兵,重建齊國。楚漢戰爭中, 自立為齊王,兵敗奔彭
越。漢建立,率五百人逃亡海島,因不願稱臣於漢,全部自殺,此島後稱"田橫島"。

田何

今文易學的開創者,專治《周易》,西漢立為博士的今文易學,都出於他的傳授

田單

戰國時人。最早採用火攻戰術的大將,曾採用火攻戰術擊敗燕軍、收復70多城。

田駢

戰國時思想家,齊國人。他治學黃老,借道明法,講學 稷下,善於雄辯,與慎到齊名。

當代名人

田昭武

福建人,男,廈門大學前校長。

田曉菲

哈佛大學東亞系教授,中國作家協會天津會員(女)。田漢話劇作家,戲曲作家,電影劇本作家,小說家,詩人,歌詞作家,文藝批評家,社會活動家,文藝工作領導者。中國現代戲劇的奠基人。

田馥甄

田馥甄,台灣著名歌唱SHE中的Hebe,歌手(女)。

田茂泉

萊蕪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棋山傳說》作者。

田原

硬筆書法家。

田英章

字存青、存卿,1950年生於天津,書法研究生,國家人事部幹部。先後畢業於首都師範大學、日本東京學藝大學。國手級書法家。
歷任:國務院任命書寫員、國家人事部中國書畫人才研修中心主任、書畫人才資格審定委員會執行主任、中國現代硬筆書法研究會會長、中國硬筆書法協會首任會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歐陽詢書法藝術研究會會長、王羲之碑林籌建委員會秘書長、中國書畫研究院名譽院長、日本國藝書道院教授、日本書藝會顧問、日本國際書畫藝術家聯盟副理事長。現任國家人事部《中國人才》雜誌社副社長,國家人事部中國書畫人才研修中心主任、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院終身書法家。

田蘊章

田蘊章,田蔭亭之長子,字存文,蟠逸齋主人。原籍河北省河間縣臥佛堂鄉河西村。1945年生於天津。現執教於南開大學,為東方藝術系副教授、中國書法協會會員、天津書法家協會理事、南開區政協學委、市公安局特邀監督員。田紀雲原國務院副總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田震中國著名歌手(女)。田震田壯壯中國電影“第五代”代表人物之一,導演,演員,編劇。田家炳(TinKaPing,1919-)香港企業家,現為田氏塑膠廠有限公司董事董事長、田化化工工廠有限公司總經理、田家炳基金會董事會主席。田馥甄田馥甄,台灣著名SHE成員中的Hebe,歌手(女)。田茂泉中國當代作家 當代作家。1962年出生,山東萊蕪人。筆名:田唬,田牛、墨牛。中共黨員、大學文化、國家公務員。曾從事過武裝、宣傳、人大、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國家大型企業重點項目服務協調等工作。系中國國際文學藝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省青年作家協會會員、萊蕪市作家協會理事、萊蕪市第一屆文藝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家【贏牟文學】實力派寫手聯誼會會長,北京大學在職研究生。
主要作品
【1】民間故事《棋山民間故事》、《棋山傳說》。
【2】小說《海灣盟誓》
【3】長篇小說《鐵城血案》
【4】報告文學《部長解甲第一天》
【5】史書:《里辛古今》
【6】小說集:《田牛墨雨》等

族譜文獻

田氏族譜五十卷,(明)朗盥纂,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手寫本。現被收藏在湖南省江永縣檔案館。
福建寧化田氏家譜,(清)田萬先編,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手寫本一冊。現被收藏在台灣。
田氏續修族譜三卷,著者待考,清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鴻門堂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蕭山道源田宗譜六卷,(清)田廷耀等重修,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紫荊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冊。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圖書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山西五台田氏家譜一卷,著者待考,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手寫本。現被收藏在山西省五台縣檔案館。
河南開封田氏家譜,(清)田俽修,清鹹豐元年(公元1851年)德蔚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湖南田氏重修族譜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田裕珍纂修,清鹹豐十年(公元1860年)紫荊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河南開封田氏家譜,(清)田俽重修,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德蔚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浙江紹興山陰湖塘田氏宗譜四卷,(清)田有嶽嶽等續修,清光緒三年(公元1877)五豐堂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四川遂寧田氏族譜一卷,(清)田應平、田昌琨修,清光緒十七年(公元1891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四川省遂寧縣派出所。
鷹門郡田氏族譜四十卷,(清)孫一克纂,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手寫本。現被收藏在湖南省江永縣檔案館。
湖南湘鄉田氏三修族譜四十一卷,首三卷,末一卷,清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卷首上中下三冊。現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浙江蕭山歡潭田氏宗譜四十八卷,(清)田繩祖等重修,清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荊茂堂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南開大學圖書館、浙江杭州市蕭山區歡潭鄉歡聯村(缺第一卷)。
浙江蕭山田氏宗譜,(清)田增鑫重修,清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守正堂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遼寧省圖書館。
田氏宗譜九卷,首一卷,(清)田廣湘修,清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田氏宗譜六十卷,著者待考,清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手寫本。現被收藏在湖南省江永縣檔案館。
田氏宗譜四卷,田玉峰纂,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安徽省阜陽市檔案館。
田氏族譜六卷,首卷上下冊,著者待考,清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雁門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山西八甲口田氏家譜,(現代)田林雨編,1989年10月鉛印本一冊。
湖南田氏重修族譜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田裕益篡,清鹹豐己未年(公元1859年)紫荊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全國田氏族譜十七卷,(民國)田子寬六修,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紫荊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冊。現被收藏在河北大學圖書館。
全國田姓族譜一卷,著者待考,民國元年(公元19l2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湖北省來鳳縣誌辦公室。
湖南田氏合修族譜四十四卷,首一卷,(民國)田稷開修,田才成纂,民國四年(公元1915年)雁門堂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卷首。現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浙江上虞永豐鄉田氏宗譜十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民國四年(公元1915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上虞永豐鄉田氏宗譜十卷,著者待考,民國四年(公元1915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上虞永豐鄉田氏宗譜十卷,首一卷,(民國)張美翊纂修,民國四年(公元19l5年)鳳鳴堂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河北大學圖書館、吉林大學圖書館。
江蘇溧水田氏宗譜十三卷,(民國)田弼臣纂,民國六年(公元1917年)荊茂堂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江蘇省溧水縣群力鄉愛民口家邊村。
河北臨榆田氏兩世清芬錄八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民國八年(公元1919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河南開封大粱田氏家譜一卷,(民國)吳蘭孫續修,民國十年(公元1921年)鉛印本。現被收藏在遼寧省圖書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江蘇揚州田氏宗譜二十四卷,(民國)田成棋等重修,王耀堂編輯,民國年間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冊。現被收藏在四川省圖書館。
河北秦皇島臨榆田氏家譜六卷,首一卷,譜餘五卷,著者待考,民國十三年(公元1924年)木刻活字印本七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山東德州安德田民家譜,著者待考,民國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第二~四卷。現被收藏在山東省德州市圖書館。
湖南醴陵頭田氏河分六修譜二十六卷,著者待考,民國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鉛印本,今僅存第二十四~二十六卷。現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字輩排行

田姓田姓
田氏宗親家譜管理委員會2006年公告統一續派字輩:“樹煥均希如昭修茂乃堂宗進振華夏相繼本瑞祥”。
廣東省普寧市南營村梅坡公田氏字輩:“宗、明、永、篤、世、德、傳、芳、發、育、賢、豪、家、聲、大、振
、美、珍、可、尚、良、玉、為、宜、特、品、名、遠、獻、之、朝、端、宗、明、永、篤、世、系、傳、芳、登、升、俊、彥、
裕、國、文、章、郷、咨、德、茂、福、壽、貞、康、鳳、儀、嘉、美、麟、瑞、發、祥·····”
安徽無為田氏字輩:“承、家、光、國、志、在、榮、宗、文、明、顯、兆、運、際、時、宏、人、和、天、泰、雲、喜、從、龍、才、舒、克、展、永、建、奇、功”。
湖北蘄春田氏字輩:“贊伯玉文大再有可之仁禮義相傳必發光輝星斗極慶雲綿遠沃賢君”。
湖北蘄春馬驊山田氏字輩:“本萬永於龍種之啟義相傳必發興祥曙光輝星斗極慶雲綿遠樂昇平槐高實蔭千秋業桂長芳馨百世榮華國文章依孔孟箕裘圭碧大家聲”。
湖北蘄春久長山田氏字輩:“本金宗再可用仁禮義相傳必發興祥耀光輝星斗極慶雲綿遠樂昇平槐高實蔭千秋業桂長芳馨百世榮華國文章尊孔孟箕裘圭碧振家聲永懷祖德垂南宋久緬臨淄啟雁門荊萼廣培兄弟睦根源遠溯子孫心大成玉牒開新紀偉績瑤箋證古今砥柱中流人不乏鳳毛龍種滿地春”。
湖北來鳳田氏字輩:“國盛玉有光祖兆鳳呈祥學利輝先德家和萬事寬”。
湖北孝感田氏字輩:“可春現洪果傳仕宗年光世澤德紹先忠”。
湖北麻陽田氏字輩:“國正天心順官清民自安才能登龍門榮華富貴長賢君理朝綱世代顯忠良祖創千秋業繼承更興旺孝敬和睦好福壽喜寧康”。
山東沂水田氏字輩:“福洪寶象啟發成光樹勛肇善慶遠富長”。
山東廣饒田氏字輩:“俊淑厥家茂昭美業乃克延慶益修其德繼世永昌”。
山東濟寧田氏一支字輩:“宜太利延長廣振宜鴻旭”。
山東濟寧田氏一支字輩:“長懷遵聖教”。
重慶新區田氏字輩:“忠義榮光正貽其祥常昭金玉遠見本邦”。
重慶合川田氏字輩:“玉長儒澤世多學宗有光道崇尚守政興民可安良家廣仁必重廷治姚應祥維先常雲顯永遠定含芳”。
重慶渝北田氏字輩:“世上黃金貴迎進百玉香枝發千年樹榮開振家邦”。
湖南湘潭田氏字輩:“光裕成宗德詩書啟俊賢芠彰華上國科甲世常傳”。
湖南鳳凰田氏字輩:
之一:“祖宗慶興應景儒茂仁宏”;
之二:“榮太谷有仕忠時”。
廣西鳳山田氏字輩:“國仁政家昌登明顯雲祥”。
廣西百色、貴州遵義、重慶豐都田氏字輩:“興應景維茂仁洪太宗慶”。
貴州思州田氏字輩:“遠萬顯合實,緒國元至一,十四立成發,忠正建光昌“
吉林德惠田氏字輩:“越德景雨保大正永太興”。
北京通州田氏字輩:“有守思福宇永廣慶連成”。
河北大城田氏字輩:“繼永懷國萬玉樹……學延宗傳憲昭明偉承賢”。
山西洪洞田氏字輩:“道慶生立園明”。
甘肅酒泉田氏字輩:“德會鳳多年秉”;“振興中華永世長存”,“國”後字,“澤”中字。
江蘇連雲港田氏字輩:“留守入錫錦緒玉積敬福紀廣”。
四川、貴州、重慶等地田氏字輩:“任洪太宗慶興應景維茂”。後字輩為“仁、洪、太、宗、慶、時、豐、榮、貴、永、世、裕、德、澤、長”

其它姓氏

車漢昭帝令田千秋坐小車出入宮廷,號稱“車丞相”。他的子孫後來就改“車”姓。
法前286年,齊湣(mn)王滅宋,獨占宋地,引起各諸侯國的不滿,燕昭王便聯合秦、楚、趙、魏、韓共打齊國。六國聯軍攻破齊都臨淄,占領70多個城市,齊只剩下莒和即墨兩城。泯王逃到莒城,楚人假
意願幫齊國,進入莒城殺死湣王。齊太子田法章化裝平民到莒太史殷家裡當僕人。太史女兒見田法章言行舉止都象有身份的人,經常接觸,彼此相愛,私定終身。幾
個月後,楚人撤走,齊軍民到處尋找齊王后人,法章這才說明自己的身份,被擁立為襄王。他的庶子,有以他的名字為姓的,稱“法”姓。
孫田完的五世孫,田桓子無宇有三個兒子。長子田常,後來殺齊簡公,獨霸朝政;三子田書字子占,在齊為大夫,因為伐莒有功,齊景公把他封在樂安,賜姓“孫”。田書的孫子就是著名的兵法家孫武;孫武的孫子孫臏也是著名的軍事家。(田無宇後代有多人做過大官。其中孫茂道、孫偓在唐代出任宰相)
文文氏有幾個來源,其中之一是田氏。戰國時貴族田文,是齊威王的孫子,號孟嘗君,是當時著名的政治家,後齊國貴族田甲叛亂,孟嘗君逃亡魏國,任魏相,死後諡文子,他的後人改姓為“文”。
光燕太子丹對秦的威脅十分害怕,想刺殺秦王,結識義士田光,希望為其效力。田光已老,無力完成使命。於是向丹推薦荊軻,在完成這一使命後自殺。田光之後裔在秦末遷離故鄉,並以“光”為姓。
第、第二、第五、第八劉邦建立西漢後,為增強關中經濟,剪除豪強實力,陸續將先秦諸侯遷來關中定居。齊王田氏也在被遷之列。由於田氏分支太多,遷徙時被分為第一氏到第八氏。齊王田廣之孫田登為第二門,改姓“第二”;“第五”氏中有著名的司空第五倫;田廣弟田英為第八門,改姓“第八”。王莽時的講學大夫第八矯就是田英之後;第五氏後代在遷往他鄉後,也有改為“第”姓的。
王齊王田建有子三,二子田桓改姓“王”,意為王室之後。
陳齊王田建第三子田軫,曾任楚國國相,潁川侯,遷居潁川後,複姓“陳”。陳軫子嬰,官秦東陽令史;嬰子余是秦末農民戰爭中的風雲人物;餘子軌;軌子審;審子安;安子桓;桓子願;願有子四:清、察、齊、尚;齊子源;源有子三:寔、崱、邃。其中寔,字仲弓,曾任後漢大將軍掾屬;寔有子六:紀、虁、洽、諶、休、光。其中諶生子忠,曾任青州刺使。忠生子二:佐、和;佐有子二:準、徽。準子道基,官至晉朝太尉,封廣陵元公。準生子伯盼遷居曲河(江蘇丹陽)生子陳匡;匡有子二:赤松、世達。世達曾任長城令。遷居長城腳下,生子陳康,官至丞相掾;康子英,任盱眙太守。英子公弼,官至尚書郎。公弼子鼎,官至步兵校尉。鼎子高,官至散騎侍郎。高子詠,官懷安令。詠子猛,官安城太史。猛子道巨曾任太常卿。道巨子文贊。文贊有子三:談先、霸先、休先。其中霸先是南朝陳國開國皇帝;談先官至南朝梁國東宮直閣將軍。另外,還有不少陳氏後代在後世出任高官顯職。(《田》p.29-30)
敬陳完的後代,由於陳完死後諡為敬仲,就以“敬”為姓。秦代有敬丕,其子敬教,官至河東太守。敬丕之孫敬韶漢末任揚州太守;敬丕之後敬暉唐代宰相。
陸田完裔孫、齊宣王少子通,封建平原般縣陸鄉,因而改姓“陸”氏。陸通子發,任齊國上大夫。發有子二:萬、皋。皋之孫陸賈,官至西漢太中大夫。賈之子孫渡過長江,定居吳縣(蘇州市)。賈裔孫遜;遜之子杭,均官至吳國丞相。遜弟瑁,官至吳國選曹尚書。瑁之後裔任五代晉、宋侍郎。陸發子萬的後裔在之後各代更為顯赫,有不少人都身居要職。其中有六人在唐代出任宰相,他們是:陸敦信、元方、象先、殺聲、扆、贄。
媯田豐的兒子田恢,在吳郡定居後改為“媯”姓。
姚田豐的五世孫田敷改姓“姚”。其後代不少人做過高官。如姚令璋、姚元之在唐代擔任過宰相。
申明朝中葉山西交城縣田家山村人田玉川,打抱不平,打死盧陵王之子,盧陵王要抄滅田氏全族,族人們紛紛逃走他鄉。為了躲避迫害,有些田姓人不得不將“田”姓改為“申”氏。
庹,庹姓出現較晚,也是由田氏改姓而來。

田姓家譜

1167【全國】田氏族譜十七卷(民國)日子寬六修 民國元年(1912)紫荊堂木刻本
十八冊 河北大學 註:該族散居於安徽、陝西等地。
1168【全國】田姓族譜一卷 民國元年(19l2)續修 鈔本 湖北來鳳縣辦
註:該族散居湖南、湖北、四川三省交界地區。
1169【河北秦皇島】臨榆田氏家譜六卷首一卷譜餘 五卷(民國)田中玉修 袁紹昂編
民國十三年(1924)鈔本 七冊 北圖
1170【山西五台】田氏家譜一卷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寫本 山西五台縣檔
1171【江蘇湮水】田氏宗譜十三卷(民國)田弼臣纂 民國六年(1917)荊茂堂木活字本
江蘇溧水縣群力鄉愛民口家邊材 註:譜初修於明正德元年。
1172【江蘇揚州】田氏宗譜二十四卷 (民國)田成棋等重修 王耀堂編輯
民國間木活字本 二十四冊 四川圖
1173【浙江】蕭山道源田宗譜六卷 (清)田廷耀等重修 清道光十七年(1837)紫荊堂木活
字本 六冊 浙江圖 美國 註:一名《蕭山田氏家乘》。
1174【浙江蕭山】歡潭田氏宗譜四十八卷 (清)田繩祖等重修 清光緒三十年(1904)荊茂
堂刊本 南開大學 浙江蕭山縣歡潭鄉歡聯村 (缺卷1)
注,譜始修於明洪武三十年,凡十修。
1175【浙江】蕭山田氏宗譜不分卷(清)田增鑫重修
清光緒三十年(1904)守正堂木活字本 遼寧圖
1176【浙江紹興】山陰湖塘田氏宗譜四卷 (清)田有嶽嶽等續修
清光緒三年(1877)五豐堂木活字本 日本 美國
註:一名《湖塘田氏家乘》。
1177【浙江】上虞永豐鄉田氏宗譜十卷首一卷(民國)張美翊纂修 民國四年(19l5)
鳳 堂木活字本 北圖 北京大學 北京師大 歷史所 河北大學 吉林大學
哈爾濱師大 上海圖 浙江圖
註:田子誼始修於明萬曆三十一年。
1178 【福建寧化】田氏家譜不分卷(清)田萬先編 清雍正十年(1732)寫本
一冊台灣
1179【山東德州】安德田民家譜□□卷 民國二十六年(1937)木刻本
山東德州市圖(存卷2一4)
1180【河南開封】田氏家譜不分卷 (清)田俽修 清鹹豐元年(1851)德蔚堂刻本
一冊 北圖
註:田俽首修於清道光二十二年。
1181【河南開封】田氏家譜不分卷 (清)田俽重修
清同治九年(1870)德蔚堂刻本 一冊 北圖
註:田俽首修於清道光二十二年。
1182【河南開封】大粱田氏家譜一卷 (民國)吳蘭孫續修
民國十年(1921)鉛印本 遼寧圖 美國
註:田俽首修於清道光二十二年。
1183【河南】睢陽衛田氏家乘二卷 (清)田志肅補修
清光緒二年(1876)補修 民國七年(1918)田氏石印本 河南圖
註:附《琴舫年譜》不分卷。
1184【湖北】長陽白沙坪田氏族譜六卷 (清)田宗達 田尊貴主修
清光緒七年(1881)木刻本
湖北長陽縣民族宗教事務局
1185【湖北】長陽天池口田氏族譜不分卷
民國二年(1913)鈔本 二冊
湖北長陽縣民族宗教事務局
1186【湖北】長陽桃山田氏族譜六卷
木刻本 湖北長陽縣民族宗教事務局(存卷6)
1187【湖南】田氏重修族譜十二卷首一卷次一卷
(清)田裕珍纂修
清鹹豐十年(1860)紫荊堂木活字本 十四冊 北圖 歷史所
註:譜始修於清乾隆初年。該族散居湘鄉、湘潭等地。
1188【湖南】田氏合修族譜四十四卷首一卷
(民國)田稷開修 田才成纂
民國四年(1915)鷹門堂木活字本 湖南圖(存卷首)
註:該族散居於寧鄉、益陽等地。
1189【湖南醴陵】醴西田氏五修族譜十八卷
(清)田復書修 田泰富纂
清光緒十九年(1893)活字本
湖南圖(存卷1、3、5、7一9、10一14、17)
1190【湖南】醴陵頭田氏河分六修譜二十六卷
民國二十七年(1938)鉛印本 湖南圖(存卷24一26)
1191【湖南】湘鄉田氏三修族譜四十一卷首三卷末
一卷 清光緒三十年(1904)活宇本
湖南圖(存卷首上、中、下)
1192【四川遂寧】田氏族譜一卷
(清)田應平 田昌琨修
清光緒十七年(1891)重修本 四川遂寧縣派出所
1193 田氏族譜五十卷
(明)朗盥纂
明宣德三年(1428)寫本 湖南江永縣檔
1194 鷹門郡田氏族譜四十卷
(清)孫一克纂
清同治十一年(1872)寫本 湖南江永縣檔
1195 田氏宗譜九卷首一卷
(清)田廣湘修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活字本 十冊 北圖
1196 田氏宗譜六十卷
清宣統三年(1911)寫本 湖南江永縣檔
1197 田氏宗譜四卷
由玉峰纂 安徽阜陽縣檔

中國八大原始姓氏

中國百家姓

安姓
巴姓
白姓
柏姓
班姓
包姓
鮑姓
暴姓
貝姓
賁姓
畢姓
卞姓
邴姓
卜姓
蔡姓
曹姓
岑姓
查姓
昌姓
常姓
車姓
陳姓
成姓
承姓
程姓
仇姓
儲姓
褚姓
揣姓
從姓
崔姓
戴姓
單姓
鄧姓
狄姓
刁姓
丁姓
董姓
雲姓
鈄姓
竇姓
杜姓
段姓
樊姓
范姓
方姓
房姓
費姓
封姓
酆姓
馮姓
鳳姓
伏姓
符姓
傅姓
富姓
乾姓
甘姓
高姓
郜姓
葛姓
弓姓
宮姓
龔姓
辜姓
谷姓
顧姓
管姓
郭姓
韓姓
杭姓
郝姓
何姓
和姓
賀姓
黑姓
洪姓
侯姓
胡姓
花姓
華姓
滑姓
懷姓
黃姓
惠姓
霍姓
姬姓
嵇姓
吉姓
汲姓
計姓
紀姓
季姓
薊姓
家姓
賈姓
兼名
鑑姓
江姓
姜姓
蔣姓
焦姓
解姓
金姓
靳姓
經姓
井姓
景姓
康姓
柯姓
孔姓
藍姓
郎姓
老姓
樂姓
雷姓
黎姓
李姓
厲姓
利姓
勵姓
酈姓
廉姓
練姓
梁姓
林姓
凌姓
劉姓
柳姓
龍姓
婁姓
盧姓
魯姓
陸姓
路姓
呂姓
欒姓
羅姓
駱姓
麻姓
馬姓
毛姓
茅姓
梅姓
孟姓
糜姓
米姓
宓姓
苗姓
閔姓
明姓
繆姓
莫姓
牟姓
木姓
牧姓
穆姓
倪姓
寧姓
牛姓
鈕姓
潘姓
龐姓
裴姓
彭姓
蓬姓
皮姓
平姓
蒲姓
溥姓
譜名
戚姓
祁姓
齊姓
錢姓
強姓
怯姓
秦姓
邱姓
秋姓
裘姓
曲姓
屈姓
全姓
任姓
戎姓
榮姓
阮姓
芮姓
山姓
韶姓
邵姓
沈姓
盛姓
施姓
石姓
時姓
史姓
舒姓
束姓
雙姓
水姓
司姓
松姓
宋姓
蘇姓
宿姓
隋姓
孫姓
邰姓
談姓
湯姓
唐姓
陶姓
滕姓
田姓
童姓
萬姓
汪姓
危姓
韋姓
隗姓
衛姓
魏姓
問姓
翁姓
烏姓
鄔姓
巫姓
吳姓
伍姓
武姓
郗姓
奚姓
習姓
席姓
夏姓
項姓
蕭姓
謝姓
邢姓
幸姓
熊姓
徐姓
許姓
宣姓
薛姓
荀姓
閆姓
嚴姓
顏姓
羊姓
楊姓
仰姓
姚姓
葉姓
伊姓
羿姓
殷姓
尹姓
印姓
應姓
尤姓
有姓
于姓
余姓
俞姓
虞姓
禹姓
郁姓
喻姓
元姓
袁姓
昝姓
臧姓
詹姓
湛姓
章姓
趙姓
甄姓
鄭姓
支姓
鍾姓
周姓
朱姓
諸姓
祝姓
宗姓
鄒姓
祖姓
左姓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