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宣王

齊宣王

齊宣王(約前350年-前301年,約50歲),本名田辟疆,戰國時齊國國君,齊威王之子。前314年,燕國發生內亂,他乘機發兵干涉,幾乎滅亡了燕國。齊宣王向孟子請教稱霸天下的方法;孟子因勢利導,遊說宣王棄霸道而行王道。齊宣王愛聽吹竽,要三百合奏,南郭先生不會吹竽,混進竽樂隊里,一直到宣王去世,都沒被拆穿;齊愍王立後,喜歡單獨演奏,處士趕緊逃亡,這是成語濫竽充數的典故由來。相傳齊宣王的王后鍾無艷是一位樣貌奇醜的女子。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齊威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20年),齊威王去世,田辟彊即位,是為齊宣王。

齊宣王六年(公元前314年),齊攻燕,幾乎滅亡燕國。

齊宣王十九年(公元前301年),齊宣王去世,其子田地即位,是為齊湣王。

歷史影響

齊宣王 (?~公元前301年) 田辟疆,公元前320年繼齊威王為田氏齊國第五代國君。

軍事方面

公元前314年,燕國發生內亂,他乘機發兵干涉。只50天就攻占了燕國都城—薊(今北京市),幾乎滅亡了燕國。但這也為齊國的衰落埋下伏筆。三十年後燕昭王為報此仇,在樂毅的指揮下統帥燕國及趙、楚、韓、魏五國聯軍攻打齊國,連下70餘城,使齊國只剩下即墨、莒這兩座孤城,儘管最後依靠田單以火牛陣破敵復國,但齊國卻從此衰落下去。

文化方面

他見到西方秦國招攬賢士,得人而治,越來越強大的情勢,便也著意文化事業的發展。他說:“寡人憂國憂民,因願得士以治之。”(《戰國策·齊策》),他不惜耗費巨資招致天下各派文人學士來到齊國“稷下學宮”,使稷下學宮進入鼎盛。《史記·田敬仲世家》中說:“宣王喜文學遊說之士,自如騶衍、淳于髡、田駢、接予、慎到、環淵之徒七十六人,皆賜列第,為上大夫,不治而議論,是以齊稷下學士復盛,且數百千人。”見於記載的著名人物,還有兒說、告子、騶奭、宋鈃、尹文、彭蒙、季真等人;儒家大師孟軻長住稷下30多年;集百家大成的荀卿,15歲就來齊國,是稷下學宮中資格最老的一位導師,曾三為祭酒,充任學宮最高領導。

稷下學宮。它集中了儒、墨、道、法、兵、刑、陰陽、農、雜各學派的學人,著書立說,開展學術研究,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百家爭鳴,創造了我國燦爛的“先秦文化”。

人物評價

齊宣王算不上是個明君,但毋庸置疑,在他執政期間,齊國得到快速發展,尤其是他設立了的稷下學宮,可以說是造成“百家爭鳴”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史籍記載

三十六年,威王卒,子宣王辟強立。

宣王元年,秦用商鞅。周致伯於秦孝公。

二年,魏伐趙。趙與韓親,共擊魏。趙不利,戰於南梁。宣王召田忌復故位。韓氏請救於齊。宣王召大臣而謀曰:“蚤救孰與晚救?”騶忌子曰:“不如勿救。”田忌曰:“弗救,則韓且折而入於魏,不如蚤救之。”孫子曰:“夫韓、魏之兵未弊而救之,是吾代韓受魏之兵,顧反聽命於韓也。且魏有破國之志,韓見亡,必東面而愬於齊矣。吾因深結韓之親而晚承魏之弊,則可重利而得尊名也。”宣王曰:“善。”乃陰告韓之使者而遣之。韓因恃齊,五戰不勝,而東委國於齊。齊因起兵,使田忌、田嬰將,孫子為師,救韓、趙以擊魏,大敗之馬陵,殺其將龐涓,虜魏太子申。其後三晉之王皆因田嬰朝齊王於博望,盟而去。

七年,與魏王會平阿南。明年,復會甄。魏惠王卒。明年,與魏襄王會徐州,諸侯相王也。十年,楚圍我徐州。十一年,與魏伐趙,趙決河水灌齊、魏,兵罷。

十八年,秦惠王稱王。

宣王喜文學遊說之士,自如騶衍、淳于髡、田駢、接予、慎到、環淵之徒七十六人,皆賜列第,為上大夫,不治而議論。是以齊稷下學士復盛,且數百千人。

十九年,宣王卒,子湣王地立

公元前314年,燕國發生內亂,齊宣王乘機發兵干涉。只50天就攻占了燕國都城—— 薊(今北京市),幾乎滅亡了燕國。但這也為齊國的衰落埋下伏筆。三十年後燕昭王為報此仇,在樂毅的指揮下統帥燕國及趙、楚、韓、魏五國聯軍攻打齊國,連下70餘城,使齊國只剩下即墨、莒這兩座孤城,儘管最後依靠田單以火牛陣破敵復國,但齊國卻從此衰落下去。

有事鍾無艷,無事夏迎春

參看梅艷芳、鄭秀文、張柏芝主演《鍾無艷》。齊宣王有事相求就找鍾無艷,無事玩耍的時候就只記得夏迎春。諷有些人只是有事的時候才想起需要的人。

家庭成員

父親:齊威王田因齊

王后:鍾離春,史稱無鹽女。

兒子:齊湣王田地

三大錯誤

齊國最終滅亡,與齊宣王有著非常重要的關係,齊宣王一生犯過很多錯,而最大的錯誤在於他外交,他的外交錯誤導致齊國最終滅亡。

合縱攻秦

第一大錯誤:外交中的第一大錯誤就是不支持合縱攻秦,最後導致秦國單獨坐大,諸國都不能抗衡,本來公元前318年六國合縱攻秦是件好事,但就因為大家沒推他做合縱長,他就撤伙,所以導致日後除了他之外的五國合縱共同攻秦一下子陷於失敗,五國都失敗了,秦國獨大,最後導致誰都怕秦國,割地賠款。這是第一個。

齊楚聯盟

齊國地圖齊國地圖

第二個錯就是不能對已經犯了錯誤的楚懷王寬宏大量,導致秦國成功地拆散了齊楚聯盟,導致齊楚兄弟之間鷸蚌相爭,秦國漁翁得利。公元前314年,齊楚結成聯盟,這對秦國不利。秦國一看齊楚聯盟,就採取了一個辦法拆散,派張儀去楚國,說您如果能夠與齊國斷交,我把商於之地六百里給您,楚國馬上與齊國斷交,派人收回那六百里土地,結果張儀在路上佯裝受傷,三個月不見楚王。楚王一看,咋還沒給我地啊?肯定是跟齊國有關係,我跟齊國斷交秦國不知道,於是馬上派人到齊宣王那兒絕交。當然楚國最後什麼也沒得到。這事楚國確實錯了,但是後來楚國知道錯了,又央求齊宣王,齊宣王怎么都不肯原諒他。而是和秦國結成聯盟共同對付楚國,最後齊楚兩敗俱傷。

齊燕矛盾

第三個外交錯誤就是沒有處理好齊燕矛盾,齊燕之間的矛盾被秦國利用,最終導致齊國衰落下去。公元前312年,秦國聯合韓魏進攻齊國,大破齊軍於濮水之上。齊宣王面對著此情此景,齊宣王只能把自己占領燕國的軍隊悉數撤回,雖然說齊國放棄了燕國所有的軍隊,但是齊燕之間的矛盾已經結成,所以這就為日後燕齊再度開戰兩敗俱傷埋下了伏筆。公元前301年,隨著齊宣王的去世,齊國的盛世時代終於結束,等待著齊國的也就是公元前221年齊國滅亡這一大幕。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說齊宣王的外交錯誤斷送了齊國,也斷送了其他東方六國,最終致使秦國統一了中國。

軼事典故

有事鍾無艷,無事夏迎春

鍾、夏都是齊宣王身邊的女人,前者奇醜而有才,後者奇美而無能。於是,齊宣王有事,就跑去找鍾無艷幫忙;事情一過,則去找夏迎春尋歡作樂,把鍾無艷拋到了一邊。

濫竽充數

齊宣王讓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處士請求給齊宣王吹竽,宣王很高興。官府給他的待遇和那幾百人一樣。齊宣王死後,他的兒子齊湣王繼位。齊湣王也喜歡聽吹竽,但他喜歡讓他們一個一個地聽其獨奏,南郭處士只好逃走了。

宣王獨少一愛

一次,齊宣王對手下大臣淳于髡說:“先生談一談寡人喜歡的是什麼?”淳于髡說:“古代王者所喜歡的有四,而大王喜歡的有三。”齊宣王十分奇怪,禁不住問道:“這話怎么說呢?”淳于髡說:“古代王者愛馬,大王也愛馬。古代王者愛美味,大王也愛美味。古代王者好美色,大王也好美色。古代的王者尊崇有才德的人,而大王卻不尊崇才德之士。”

齊宣王聽後,搖搖頭說:“國中根本就沒有傑出的才德之士,否則我也會尊崇他們,喜歡他們。怎么能說我不尊崇有才德的人呢?”

淳于髡說:“古時有驊騮等好馬,可是現在沒有,大王就從不惜花費重金,從所有的馬中去挑選,可見大王真的喜歡馬。古時有豹象等動物的腸肚或嫩脆可口的肉,可是現在沒有,大王就命令手下人不辭辛苦從眾多美味中去挑選,可見大王真的愛好美食。古時有毛嬙、西施那樣的美女,可是現在沒有,大王就從當今天下的眾多美女中去挑選,可見大王真的喜歡美女。至於才德之士,大王就一定要等到有堯舜禹湯時代的賢德之士出現,然後才去尊崇他們、喜歡他們;那么如果禹湯時代的賢德之士知道,會覺得大王不是真心喜愛人才,也不會喜歡大王的。”齊宣王聽了靜默在那裡,不知怎么答話。

王顧左右而言他

孟子有一次對齊宣王說:“有一個人,因為要到楚國去,把老婆孩子交託給他的朋友,請予照顧。等到他回來的時候,才知道他的老婆孩子一直在受凍挨餓,那位朋友根本沒有盡到照顧的責任。你說對這種朋友該怎么辦?”

齊宣王答道:“和他絕交!”孟子又說:“有一個執行法紀、掌管刑罰的長官,卻連他自己的部下都管不了。你說這該怎么辦?”齊宣王說:“撤他的職!”

最後,孟子說:“全國之內,政事敗亂,人民不能安居樂業。你說這又該怎么辦?”齊宣王看看自己的左右大臣,故意把話題扯到別處去了。

君子遠庖廚

齊宣王問道:“齊桓公、晉文公在春秋時代稱霸的事情,您可以講給我聽聽嗎?”孟子回答說:“孔子的學生沒有談論齊桓公、晉文公稱霸之事,所以沒有傳到後代來,我也沒有聽說過。大王如果一定要我說。那我就說說用道德來統一天下的王道吧?”齊宣王問:“道德怎么樣就可以統一天下呢?”孟子說:“一切為了讓老百姓安居樂業。這樣去統一天下,就沒有誰能夠阻擋。”齊宣王說:“像我這樣的人能夠讓老百姓安居樂業嗎?”孟子說:“能夠。”齊宣王說:“憑什麼知道我能夠呢?”

孟子說:“我曾經聽胡齕告訴過我一件事,說是大王您有一天坐在大殿上有人牽著牛從殿下走過,您看到了,便問:‘把牛牽到哪裡去?’牽牛的人回答:‘準備殺了取血祭鍾’。您便說:‘放了它吧!我不忍心看到它那害怕得發抖的樣子,就像毫無罪過卻被到處死刑一樣。’牽牛的人問:‘那就不祭鍾了嗎?’您說:‘怎么可以不祭鍾呢?用羊來代替牛吧!’——不知道有沒有這件事?”

齊宣王說:“是有這件事。”孟子說:“憑大王您有這樣的仁心就可以統一天下了。老百姓聽說這件事後都認為您是吝嗇,我卻知道您不是吝嗇,而是因為不忍心。”

齊宣王說:“是,確實有的老百姓這樣認為。不過,我們齊國雖然不大,但我怎么會吝嗇到捨不得一頭牛的程度呢?我實在是不忍心看到它害怕得發抖的樣子,就像毫無罪過卻被判處死刑一樣,所以用羊來代替它。”

齊孟子說:“大王也不要責怪老百姓認為您吝嗇。他們只看到您用小的羊去代替大的牛,哪裡知道其中的深意呢?何況,大王如果可憐它毫無罪過卻被宰殺,那牛和羊又有什麼區別呢?”

齊宣王笑著說:“是啊,這一點連我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是一種什麼心理。我的確不是吝嗇錢財才用羊去代替牛的,不過,老百姓這樣認為,的確也有他們的道理。”

孟子說:“沒有關係。大王這種不忍心正是仁慈的表現,只因為您當時親眼見到牛而沒有見到羊。君子對於飛禽走獸,見到它們活著,便不忍心見到它們死去;聽到它們哀叫,便不忍心吃它們的肉。所以,君子總是遠離廚房。”

影視形象

郭晉安版齊宣王郭晉安版齊宣王

1939年電影《鍾無艷》鄧永祥飾演齊宣王;

1955年電影《鍾無艷》歐陽儉飾演齊宣王;

1985年電視劇《鍾無艷》李龍基飾演齊宣王;

1994年電視劇《東方小故事之濫竽充數》蔡銘飾演齊宣王;

1994年電視劇《東周列國·戰國篇》王明禮飾演齊宣王;

2001年電影《鍾無艷》梅艷芳飾演齊宣王;

2003年電視劇《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一真飾演齊宣王;

2004年電視劇《我愛鍾無艷》 羅嘉良飾演齊宣王;

2010年電視劇《鍾無艷》明道飾演齊宣王;

2011年電視劇《東西宮略》郭晉安飾演齊宣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