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延香

龍延香

龍涎香,在西方又稱灰琥珀,是一種外貌陰灰或黑色的固態臘狀可燃物質,鯨消化系統的腸梗阻所產生。龍涎香有其獨特的甘甜土質香味(類似異丙醇的氣味);雖然現在它已經大部分為化學合成物取代,龍涎香和3-甲基吲哚歷史上主要用來當做香水的定香劑,價值很高。2012年8月,英國男孩撿到罕見龍涎香,價值高達4萬英鎊。

基本信息

來源

採收加工:人們發現的大部分龍涎香都是由抹香鯨產生的,但有些侏儒抹香鯨Kogia breviceps的腸道中也會有龍涎香。還有記載,曾在北瓶鼻鯨Hyperoodon Ampullatus和一些種類的鬚鯨體內也發現過類似龍涎香的物質。是糞石的乾燥品,白色。
龍涎香

化學成分

約含25%龍涎香醇。灰分中主要含氧化鈣6.21%、氧化鎂9.88%、五氧化二磷4.65%、二氧化矽6.02%。
環高香葉氯代物
現代化學實驗表明,龍涎香是一些聚萜烯衍生物的集合體,它們大多有誘人的香味,具有環狀的分子結構。由於人類對各種香味的特殊愛好,香料有很大的市場需求,早在 19 世紀,化學家就測定了大部分萜類化合物的結構,從天然香精油中分離出香葉醇、芳樟醇、茴腦、檀香醇、龍腦等,並進行了工業生產。從苯環衍生出的人工合成香料,如-苯基吲哚、苯甲酸、乙酸苯甲酯、苯乙醛等也開始生產。 1920 年,瑞士化學家發現麝香和香貓酮的分子結構,接著美國科學家又發明了合成大環酯的方法,合成了人工麝香。龍涎香中的各種成分均能人工合成,但卻不能完全代替大海贈與人類的龍涎香,因為人類的技術還達不到大自然的奇妙與和諧,特別是天然龍涎香中的龍涎甾,加入香水中後會在皮膚上生成一層薄膜,能使香味經久不散。現代分析化學指出,龍涎香是由衍生的聚萜烯類物質構成的,這是一種類似於橡膠的物質。
龍涎香
其中的多種成分具有沁人心脾的芳香(不少的花的香味以及樹脂的清香正是由於其含有萜烯化合物而形成的)。龍涎香呈蠟狀,生成於抹香鯨的腸道中。眾所周知,抹香鯨的基本食物是槍鰂魚類。在消化的過程中槍鰂魚的尖嘴會扎傷它們的腸道,而腸道中分泌的龍涎香物質正是醫治其傷口的良藥。龍涎香從鯨的腸道中慢慢穿過排入海里或者是在鯨死後其屍體腐爛而掉落水中。

功用

龍延香
功能主治:行氣活血,散結止痛,利水通淋。用於咳喘氣逆,氣結症積,心腹疼痛,淋病。行氣活血,散結止痛,利水通淋。治咳喘氣逆,氣結症積,心腹疼痛,淋病。①范鹹《台灣府志》:"止心痛,助精氣。"②《綱目拾遺》:"活血,益精髓,助陽道,通利血脈。又廖永言:利水通淋,散癥結,消氣結,逐勞蟲。周曲大:能生口中津液,凡口患乾燥者含之,能津流盈頰。"③《藥材學》:"治咳喘氣逆,神昏氣悶,心腹諸痛。"用法用量:內服:研末,0.3~0.6克。

發現歷史

龍涎香
世界上最早發現龍涎香的國家,是古代中國。漢代,漁民在海里撈到一些灰白色清香四溢的蠟狀漂流物,這就是經過多年自然變性的成品龍涎香。從幾千克到幾十千克不等,有一股強烈的腥臭味,但乾燥後卻能發出持久的香氣,點燃時更是香味四溢,比麝香還香。當地的一些官員,收購後當著寶物貢獻給皇上,在宮庭里用作香料,或作為藥物。當時,誰也不知道這是什麼寶物,請教宮中的“化學家”煉丹術士,他們認為這是海里的“龍”在睡覺時流出的口水,滴到海水中凝固起來,經過天長日久,成了“龍涎香”。 也有人說,在殷商和周代,人們已將龍涎、麝香與植物香料混合後做成香囊,掛在床頭或身上。一說早在公元前18世紀,巴比倫、亞述和波斯的宗教儀式中所用的香料,除植物香料如肉桂、檀香、安息香等之外,就有龍涎。古希伯萊婦女還把龍涎、肉桂和安息香浸在油脂中做成一種香油脂,塗在身上使用。隨著時代的進步,一個個自然之謎被揭開,大家認為龍涎香是“龍”的口水的說法不科學,於是就產生了各種各樣的猜想:有人認為它是海底火山噴發形成的;有的說是海島上鳥糞飄入水中,經過長時間的風化而成的;有的說這是蜂蠟,在海水中經過漫長的漂浮生成;還有的說這是一種特殊的真菌。龍涎香也激起了海洋生物學家的興趣,經過不斷的研究,大家認為這是一種巨大的海洋動物腸道分泌物,至於是什麼動物分泌的,一直沒有弄清楚。真正發現龍涎香秘密的是沙烏地阿拉伯科特拉島的漁民。
男孩在海邊撿到一塊龍涎香
這個島嶼上的漁民主要以捕抹香鯨為生。 龍涎香其實是抹香鯨的排泄物,抹香鯨隸屬齒鯨亞目抹香鯨科,是齒鯨亞目中體型最大的一種,雄性最大體長達23米,雌性17米,體呈圓錐形,頭部約占體長的l/3,呈圓桶形,上頜齊鈍,遠遠超過下頜。由於其頭部特別巨大,故又有“巨頭鯨”之稱呼,它的頭部之大,任何生物都沒法比!有一次,一位老漁民在剖開一條抹香鯨的腸道時,發現了一塊龍涎香。當時,漁民們認為這是它從海面吞食的,並沒有當著一回事。但這訊息不脛而走,引起了海洋生物學家的高度重視,他們立即進行深入的研究,終於解開了龍涎香之謎。原來,大烏賊和章魚口中有堅韌的角質顎和舌齒,很不容易消化,當抹香鯨吞食大型軟體動物後,顎和舌齒在胃腸內積聚,刺激了腸道,腸道就分泌出一種特殊的蠟狀物,將食物的殘核包起來,慢慢地就形成了龍涎香。科學家曾在一頭 18 米長的抹香鯨的腸道中,發現了腸液與異物的凝結塊,認為這是龍涎香的開端。科學家們認為,有的抹香鯨會將凝結物嘔吐出來,有的會從腸道排出體外,僅有少部分抹香鯨將龍涎香留在體內。排入海中的龍涎香起初為淺黑色,在海水的作用下,漸漸地變為灰色、淺灰色,最後成為白色。白色的龍涎香品質最好,它要經過百年以上海水的浸泡,將雜質全漂出來,才能成為龍涎香中的上品。 從被打死的抹香鯨的腸道中取出的龍涎香是沒有任何價值的,它必須在海水中漂浮浸泡幾十年(龍涎香比水輕,不會下沉)才會獲得高昂的身份,有的龍涎香塊在海水中浸泡長達百年以上。身價最高的是白色的龍涎香;價值最低的是褐色的,它在海水中只浸泡了十來年。
抹香鯨
自古以來,龍涎香就作為高級的香料使用,香料公司將收購來的龍涎香分級後,磨成極細的粉末,溶解在酒精中,再配成 5% 濃度的龍涎香溶液,用於配製香水,或作為定香劑使用。所以,龍涎香的價格昂貴,差不多與黃金等價。1912年12月3日,一家挪威捕鯨公司在澳大利亞水域裡捕到一頭抹香鯨,從它的腸子裡獲得一塊455千克重的龍涎香,並以23000英鎊的巨價出售。1955 年,一位紐西蘭人在海灘上撿到一塊重 7Kg 的灰色龍涎香,賣了 2.6 萬美元,如果撿到白色的龍涎香,更是無價之寶。 但是,要識別龍涎香,必須具備相關的生物學、生態學知識和化學知識,有長期與海洋打交道的經驗,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當前,天然龍涎香的國際市場,完全由香水大國法國控制,每公斤的收購價在 1~4.5 萬法郎之間,香料公司加工後的售價為每公斤6~10 萬法郎。據商業資料顯示,世界龍涎香交易最盛時每年在 600Kg ,隨著人類對抹香鯨的大量捕殺,龍涎香的資源逐年減少,每年的貿易額已經減少到100公斤 ,這對喜愛香水的女性和男士來說可不是一個好訊息。

傳說

龍涎香
歐洲人傳統上把龍涎香叫做“琥珀香”。中世紀時,可能是阿拉伯人開始用琥珀來指代波羅的海沿岸產的一種古松汁液的凝固物。這種東西羅馬人叫做“撒克”,法國人叫做“黃色的香料”,英國人乾脆就叫做“琥珀”。這就是為什麼英國人要借用法語“灰色琥珀”來指鯨魚身上產的“龍涎香”了。儘管起源不同,而且“龍涎香”和“琥珀”香味濃度也不一樣,但二者都有共同之處:都出自沿海,都可磨成粉用作食品香料;又因為都是透明物,所以可以當作珠寶。西方人都認為龍涎香是鯨魚的糞便或者精液。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看法多種多樣:他們認為龍涎香是一種凝固的海浪花,或者是從深海泉水中噴出來的;甚至認為它是一種海洋沉澱物,抑或是生長在海床上的一種菌類,就像生長在樹根部的蘑菇、塊菌一樣。
龍涎香
早期的中國商人對於這個阿拉伯人和波斯人所說的產自西方的龍涎香有著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當這些龍在石頭上休息時,唾液就會漂浮到水上,然後聚集在一起變乾凝固,漁民們把它們收集起來就是這種非常昂貴的東西了。還有人斷定,當一群巨龍睡覺的時候,會有烏雲聚在它們頭頂上空,在巨龍熟睡的幾周或幾個月里一動不動。烏雲散去的時候就表明巨龍已經離開,這時漁民們就可以上前採集了。由於採集龍涎香非常危險,所以中國人寧願花高價從波斯商人和後來的葡萄牙商人手中購買。作為一種稀罕的奢侈品,偶爾會有遠方的國度進貢,其價值和同等重量的黃金等值。王室朝臣常把它當成裝飾穿在身上,而富家們還會在煮茶時往水中噴灑龍涎香粉。它也是一種薰香,在節日慶典上使用。龍涎香的燥熱程度屬於二級。正因為這樣,中國人認為它對心臟、大腦、胃有好處,還說“能增強(男人的)性功能”。

文化歷史

龍涎香
有人認為中國在漢代發現龍涎香是最早的"記錄";但事實上這一說法並無明確的文字佐證。龍涎香應是南亞海域居民偶然發現後,逐漸成為王室、上流社會的奢侈商品,並通過阿拉伯一帶商人在唐代傳入中國。龍涎香在唐代稱為阿末香,即來自阿拉伯語 anbar。段成式 《酉陽雜俎》“撥拔力國,在西南海中,不食五穀,食肉而已。常針牛畜脈,取血和乳生食。無衣服, 唯腰下用羊皮掩之。其婦人潔白端正,國人自掠賣與外國商人,其價數倍。土地唯有象牙及阿末香”。宋代稱為龍涎:《嶺外代答》 龍涎條:“大食西海多龍,枕石一睡,涎沫浮水,積而能堅。鮫人探之以為至寶。新者色白,稍久則紫,甚久則黑。因至番禺嘗見之,不薰不蕕,似浮石而輕也。人云龍涎有異香,或雲龍涎氣腥能發眾香,皆非也。龍涎於香本無損益,但能聚煙耳。和香而用真龍涎,焚之一銖,翠煙浮空,結而不散,座客可用一翦分煙縷。此其所以然者,蜃氣樓台之餘烈也”。龍涎香在宋代仍是高價奢侈品,在當時志怪小說夷堅志里,就有仿製龍涎香以牟取暴利的記載,夷堅丁志卷九:"許道壽者,本建康道士。後還為民,居臨安太廟前,以鬻香為業。仿廣州造龍涎諸香,雖沉麝箋檀,亦大半作偽。其母寡居久,忽如妊娠,一產二物,身成小兒形而頭一為貓、一為鴉,惡而殺之。數日間母子皆死,時隆興元年。",此一故事,提到了商人在南宋國都臨安(今杭州市)販賣號稱廣州造的偽制龍涎香的情形,廣州在宋元時期即為中西海上貿易的主要大港之一(其他如泉州、明州等)。明朝三寶太監鄭和下西洋時曾訪問蘇門答臘北的龍涎嶼;此島以出產龍涎而得名;隨行通譯費信在《星槎勝覽》中有專章記述龍涎的採集和售價:“龍涎嶼:此嶼南立海中,浮艷海面,波擊雲騰。每至春間,群龍所集於上,交戲而遺涎沫,番人乃架獨木舟登此嶼,採取而歸。設遇風波,則人俱下海,一手附舟傍,一手揖水而至岸也。其龍涎初若脂膠,黑黃色,頗有魚腥之氣,久則成就大泥。或大魚腹中剖出,若斗大圓珠,亦覺魚腥,間焚之,其發清香可愛。貨於蘇門之市,價亦非輕,官秤一兩,用彼國金錢十二個,一斤該金錢一百九十二個,準中國銅錢四萬九十文,尤其貴也。”在阿拉伯中世紀文學名著天方夜譚里,第五百六十夜辛巴達第六次的航海曆險中,描述了在一座不知名島上有座龍涎泉,蠟般的龍涎馨香四溢地流向大海,為鯨魚取食,隨即噴出而在海面上凝結成龍涎香。顯見作者雖然了解龍涎香和鯨魚的關係;但可能不明白其構成機制,又或者單純為故事增添神話色彩。

藥用價值

【拼音名】 Lónɡ Xián Xiānɡ【別名】龍泄、龍涎、龍腹香、鯨涎香【來源】鯨目鯨科抹香鯨(巨頭鯨)Physeter catodon L.;Physeter macrocephalus L.,以抹香鯨的腸凝結物入藥。【生境分布】分布全球,棲於遠洋暖流。【性狀】龍涎香是生在鯨腸內的灰或微黑色的分泌物,從動物體內取出時有難聞的臭氣,比重小於水,約0.7~0.9,乾燥後現琥珀色,帶甜酸味,熔點60℃,燃燒發藍焰,可溶解於純酸中,並且有黃綠色螢光現象,本身並無多大香味,燃燒時香氣四溢,酷似麝香而更幽雅,熏過之物保有持久芬芳,已知成份為碳酸鈣、氯化鉀和少量氯化鐵等。【功能主治】開竅化痰,活血利氣。主治神昏氣悶,心腹諸痛,消散癥結,咳喘氣逆。【用法用量】 1~3分。【備註】龍涎香除供醫療用外,又為現代製造最名貴香料的原料。【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