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獨山村](/img/0/002/nBnauM3X0cTN2gDNwATM2YjNzITMzQDM3cjMwADMwAzMxAzLwEzL1A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簡介
曆元至明初,葉、朱、周、邵諸族居此,日益興盛。明嘉靖年間(1522年~1566年)蕃殿試得中第二甲第十九名,官工部員外郎。後文風卓盛,名士輩出,勝跡日辟,村容大壯。獨山村在天馬山之東,石梯峰、筆峰諸山之西,有南北兩端寨牆拱衛。村區遺存的明代建築群,聞名遐邇。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政發(1991)191號檔案公布為三個歷史文化保護區之一。1992年,獨山村有118戶,共421人。耕地204畝,山林15500畝。以農為主,兼管山林,產稻穀、薯類、木材、茶葉等。遂昌獨山村1991年被評為“省級歷史文化街區、村鎮”人文古蹟
![(圖)獨山村](/img/1/d03/nBnauM3XwcDN4QjN2ATM2YjNzITMzQDM3cjMwADMwAzMxAzLwEzLwM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葆守祠,在葉氏大宗祠左側,始建於元末明初。原為三進,第一進已倒塌,現存兩進。1984年春,村人集資大修大宗祠與葆守祠。獨山村的村俱樂部和鄉文化中心設於此祠內。
獨山村的村中街路貫穿於大宗祠、葆守祠與照牆間。如今居民仍保持一派古色古香的氣氛,有“明代一條街”之稱。
寨門、寨牆,分南北兩處,用大石壘砌而成。北寨牆與天馬山、石梯峰、筆峰、諸山緊密連線,形成天然與人工相結合的堅固屏障。南牆寨門,前半部屬石券門,後半部為木質層樓。有楹聯一對曰“德義相先,庶可廣一方之化;里仁為美,還可教萬姓之歡”。北寨牆自天馬山石壁處起,平坡向南至山麓。據考證,為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葉憲出資營造。至今已有452年歷史。
![(圖)獨山村](/img/3/5d7/nBnauM3X2cDM1MjNzITM2YjNzITMzQDM3cjMwADMwAzMxAzLyEzLxM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圖)獨山村](/img/8/341/nBnauM3X4MDO1MzN1QTM2YjNzITMzQDM3cjMwADMwAzMxAzL0EzL0U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在“明代一條街”還有小憩園、育智堂等,古樸幽雅。
距遂昌縣城約50公里,村外有烏溪江,天馬山孤峙村西,筆峰、石梯峰壁立村東,並有寨牆拱衛南北兩端,地形險要,是浙南山區較典型的古代村寨。約在在南宋孝宗年間,松陽人尚書左丞相葉夢得之曾孫葉巒自古市的卯山移居於此,始形成村落。明嘉靖間,葉以蕃殿試得中二甲第十九名,官工部員外郎,一時文風卓盛、文士輩出,立宗祠,建寨牆,村容大壯。獨山村不僅保持了古代村寨的傳統風貌,還存有許多文物古蹟,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和抗戰時期,不少紅軍、游擊隊的標語還保留在葉氏宗祠的粉壁上。
約南宋孝宗時(公元1163年-1190年),尚書左丞相葉夢得曾孫葉巒,自松陽古市卯山遷居獨山,始成村落。元明間,朱葉、周邵諸族共居之。
明嘉靖間,葉以蕃殿試中二甲十九名進士,官工部營繕司員外郎。一時文風卓盛,名士輩出,勝跡日辟,村容大壯
自然景觀
![(圖)獨山村](/img/1/2f9/nBnauM3X1UTMwEDM3UTM2YjNzITMzQDM3cjMwADMwAzMxAzL1EzL4c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清遠行政區劃百科
清遠市是一座年輕而充滿魅力的城市。中國廣東省轄地級市。廣東省地域最大的地級市和廣東省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地。1988年1月7日經國務院批准設立清遠地級市,同年2月28日正式掛牌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