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炎[疾病]

乳腺炎[疾病]
乳腺炎[疾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乳腺炎是女性常見的疾病,根據病因的不同可以分為急性化膿性乳腺炎、乳暈旁瘺管、漿細胞性乳腺炎等,在此以最常見的急性化膿性乳腺炎做陳述。急性化膿性乳腺炎常發生於哺乳期,特別是初產婦產後1~2個月內,故又叫急性哺乳期或產褥期化膿性乳腺炎,中醫稱為“乳癰”。初產婦急性乳腺炎的發病率高達2%~4%,比經產婦乳腺炎多1倍。乳汁淤積伴發細菌感染而發病,呈急性炎症表現,紅腫熱痛,寒戰高熱,早期可以手法排乳,中藥治療,化膿以後則需要切開引流。發病後不僅產婦本人痛苦異常,而且不能繼續哺乳,影響嬰兒的健康,所以要從妊娠後期開始預防,做好產褥期保健,急性乳腺炎是可以預防的。

基本信息

病因

乳汁淤積是細菌感染的前奏和基礎。乳汁過多,排乳不暢,乳汁可淤積成塊。淤積的乳汁是細菌最好的培養基。乳汁淤積多由哺乳經驗不足或方法不當所致,致病菌多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少數為溶血性鏈球菌,通過乳頭皮膚破損或輸乳管侵入乳腺實質,大量繁殖破壞乳腺組織,形成多房性膿腫。乳頭髮育不良、乳頭凹陷、乳頭內翻或分裂時,乳腺導管排乳不通暢造成淤積。哺乳時間過長,小兒“含乳而睡”,致使乳頭表面糜爛或小兒咬破乳頭,細菌由破口而入;或因感冒、咽炎、細菌經血行到淤積的乳汁內大量繁殖而化膿。

產後體質虛弱免疫力下降,包裹太嚴,出汗較多,清洗不夠,乳房局部潮濕,也為細菌的生長繁殖提供了溫床。哺乳期乳房受擠壓、撞擊等外傷也容易誘髮乳腺炎。

臨床表現

急性乳腺炎的臨床表現,可以分為三期或三個階段。

一期,瘀奶腫塊期或紅腫期。主要表現是乳房的某一部分,通常是外上或內上象限突發腫硬脹痛,邊界不清,多有明顯的壓痛。此期乳房內部的炎症呈蜂窩織炎階段,尚未形成膿腫。乳房皮膚的顏色正常或微紅、或微熱。突然高熱寒戰、疼痛腫脹、局部鮮紅,很快化膿破潰,多伴有胸悶頭痛,食欲不振等。若有乳頭皸裂,哺乳時會感覺乳頭像針扎一樣疼痛,乳頭表面可見一兩個小膿點或很小的裂口。

二期,膿腫形成期。蜂窩織炎階段未能及時消散,炎症繼續發展,組織壞死,膿腫形成在所難免。腫塊逐漸增大變硬,疼痛加重,多為搏動性跳痛,甚至持續性劇烈疼痛,乳房局部皮膚發紅、灼熱。全身壯熱不退,口渴思飲,噁心厭食,同側腋窩淋巴結腫大等。紅腫熱痛2~3天后,腫塊中央漸漸變軟,有波動感,中心紅腫發亮,皮膚變薄,周邊皮膚大片鮮紅。穿刺會有膿液吸出。此期膿腫已成,保守治癒的時機已過。

三期,膿腫潰後期。膿腫成熟時可自行破潰,或手術切開排膿。如果引流通暢,則局部腫消痛減,體溫正常,經過換藥,大約一個月內創口逐漸癒合。如果潰後膿出不暢,腫勢不消,疼痛不減,身熱不退,那就是引流不暢,經久不愈轉成慢性乳腺炎,也會形成乳瘺,即有乳汁伴膿液混合流出。

檢查

急性乳腺炎,一般臨床的望、觸即可做出診斷。最常用的化驗就是血象,白細胞或中性粒細胞升高,彩超檢查可判斷膿腔位置與大小。穿刺或切開時取少量膿液做細菌培養加藥敏試驗,為套用抗生素提供指導。

診斷

急性化膿性乳腺炎的診斷比較容易,根據乳房紅腫熱痛,體溫高達39℃~40℃,血象白細胞數升高,即可做出診斷。如果膿腫位置較深,膿腔位於腺體後間隙,皮膚紅腫往往不明顯,此時需要穿刺抽出膿液,才能證實。如果治療不當,膿腫形成緩慢,局部腫塊不消,皮膚紅腫和全身症狀不明顯,形成慢性炎症,則需要與其他疾病鑑別。

治療

急性乳腺炎治療要儘早。早期乳腺炎以淤奶炎症為主,尚未成膿,可用超短波理療。如果高熱可以配合輸液,青黴素、頭孢類抗生素治療。在使用抗生素期間,建議不要哺乳。

急性乳腺炎到了膿腫形成階段,就需要及時切開引流。切口的大小和位置以保證出膿通暢為原則。因為乳房膿腫常為多房性,需用手指分開多個膿腔的結締組織間隔,引流才能通暢。乳房深部的膿腫,以高熱、寒戰為主症,局部紅腫不明顯,更無波動感,可先做穿刺抽膿試驗,證實有膿後再行切開。乳房膿腫最好不要等待自行破潰,因為膿腔常為多發或此起彼伏,自潰的破口不能徹底引流。一般來說化膿性乳腺炎只要膿液出淨,發熱自退,以後就進入傷口癒合期,隔日換藥,傷口多在一月內癒合。

預防

急性化膿性乳腺炎是可以預防的,也是應當預防的,這是產褥期婦女保健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解急性乳腺炎的病因,預防也就不困難了。關鍵就是兩條:防止乳汁淤積,保持乳房局部的清潔和產婦的身心健康。在懷孕最後兩個月,就要做好哺乳的準備。首先要保持兩側乳房的清潔,經常用清水或3%的硼酸水清洗乳頭。注意不要用香皂類清潔用品去清洗乳房,因為女性在懷孕期間,乳房上的皮脂腺以及大汗腺的分泌物會增加,這些物質可使皮膚表面酸化從而起到保護作用。如果經常用香皂等洗去保護層,甚至洗去了保護乳房皮膚潤滑的油脂,就很容易使乳房表面形成破損、皸裂,病菌易於由此侵入導致感染。

爭取產後30分鐘內開始餵奶,俗稱開奶,及早的嬰兒吸吮會刺激泌乳,不僅可增加泌乳量,而且促進排乳通暢,防止淤乳,這對預防乳腺炎十分重要。

如果乳頭有先天性畸形,比如乳頭凹陷、分裂等,在妊娠早中期就要想辦法進行糾正。經常用手牽拉乳頭,或用吸乳器或負壓拔罐器吸出乳頭,每天1~2次。睡覺的姿勢以仰臥最好,以免側身擠壓乳房。選擇合適的胸罩以不使乳房有壓迫感為宜,平時活動時也要避免外力碰撞乳房。

在哺乳期,做好以下四方面的預防工作,對於防治急性乳腺炎尤為重要。

一是要因人而異,按需進補。有些產婦在開奶時不順利,家人急忙燉魚湯、豬蹄湯給產婦補身體。其實這種做法並不一定合適。首先是要分清奶少的原因是什麼?究竟是奶汁分泌量少,還是奶汁淤積乳管不通造成的?即辨清是屬於真性乳少,還是假性乳少。因為很多情況是乳汁已經在不斷分泌,在乳房內越積越多,但是由於乳腺管尚未通暢,不能順利排出來,給人的表現是“奶不多”,也就是假性乳少,這個時候進補下奶的食物只能起到反作用,極易導致急性乳腺炎的發生。

二是要保持乳房清潔。哺乳期可以用紗布蘸溫水進行清洗後再哺乳,哺乳結束後,要用溫清水將乳房和乳頭擦拭乾淨。切忌使用香皂和酒精之類的化學用品來擦洗乳頭,否則會使乳頭局部防禦能力下降,乳頭乾裂導致細菌感染。

三是正確哺乳。提倡定時哺乳,每隔2~3小時為宜。兩個乳房交替餵乳,機會最好均等,以防哺乳後兩側乳房不對稱。排空乳房,不要積奶。當一側乳房即可餵飽嬰兒時要將另外一側的乳房用吸奶器吸空,不要吝惜,因為奶是“越吃越有”,當然奶水不足時也可以放入冰櫃保存。餵奶後不要讓嬰兒口含乳頭睡覺,嬰兒唾液中含有消化酶,會使乳汁形成乳酪樣物,堵塞乳管口,造成排乳不暢乃至淤積。哺乳姿勢要正確,最好採用坐位,少用臥姿。餵奶後應將嬰兒直立抱起,讓他的頭靠在母親的肩部,輕輕地拍背,這樣能夠讓嬰兒把吃奶時吸入的空氣通過打嗝的方式排出,防止吐奶。哺乳後佩戴合適的胸罩,既能托起乳房,保持乳房內部血液循環暢通,也有利於矯正乳房下垂。

四是開奶按摩。剖腹產的產婦經常下奶緩慢,初期奶水不足,需要及時開奶按摩。手法排奶時間每次應以20~30分鐘為宜,單次時間不要過長。如果一次排奶不通,單純增加按摩時間,只能增加局部水腫的機率。按摩的正確手法是先塗上石蠟油或開塞露潤滑皮膚,手指從乳房四周外緣滑向乳暈,數次後再上下提拉乳頭,造成乳暈下局部負壓,這樣就達到類似嬰兒吸吮的作用。除了按摩手法的刺激外,按摩結束後可讓孩子吸吮,增加排乳反射,這樣經過按摩加吸吮雙重作用,效果會更好,可以減少急性乳腺炎的發生。

五是要保持環境清淨,情緒穩定,避免發怒生氣。產婦居室溫度、濕度都要合適,一般以22℃~24℃為宜,室內空氣要新鮮。有人以為產婦怕風,容易出汗,著涼感冒。所以把門窗關得嚴嚴實實,室內空氣污濁,這樣對產婦和嬰兒都不利。另外,飲食適當,大便通暢,情緒安定對產婦都很重要。中醫認為,急性乳腺炎是肝鬱氣滯、胃火雍盛所致。肝氣鬱結,乳管不通。驚恐暴怒,泌乳停止。所以心情舒暢,情緒穩定,平時注意防止乳房被擠壓,撞擊等外傷,以上這些對防止乳腺炎十分重要。

淤奶腫塊可以冰袋冷敷,而不熱敷,不可隨便揉按。

婦科疾病

女性生殖系統的疾病即為婦科疾病,包括外陰疾病、陰道疾病、子宮疾病、輸卵管疾病、卵巢疾病等。婦科疾病是女性常見病、多發病。但由於許多人對婦科疾病缺乏應有的認識,缺乏對身體的保健,加之各種不良生活習慣等,使生理健康每況愈下,導致一些女性疾病纏身,且久治不愈,給正常的生活、工作帶來極大的不便。
單純性外陰炎| 外陰結核 | 外陰-陰道-牙齦綜合徵| 外陰痛| 外陰毛囊炎 | 外陰癤病 | 外陰丹毒 | 外陰急性蜂窩組織炎| 環狀外陰炎 | 外陰前庭炎綜合徵| 外陰潰瘍| 外陰克羅恩病| 外陰黏膜白斑| 外陰瘙癢症| 外陰白化病| 外陰接觸性皮炎| 外陰血吸蟲病 | 外陰蟯蟲病| 外陰阿米巴病| 外陰皮膚脂溢性皮炎| 外陰皮脂溢性角化病| 乾性粟粒疹綜合徵| 外陰濕疹| 外陰神經性皮炎| 外陰銀屑病| 外陰黑色棘皮症| 外陰天皰瘡| 外陰卡波西肉瘤| 陰道上皮內瘤樣變| 嬰幼兒外陰陰道炎| 陰道嗜血桿菌性陰道炎| 結核性陰道炎| 過敏性陰道炎 | 蟯蟲性陰道炎 | 陰道螞蟥叮吸| 陰道血吸蟲病| 陰道美麗筒線蟲病| 單純性外陰陰道念珠菌病| 復發性外陰陰道念珠菌病| 卵巢黃體囊腫破裂| 卵巢朱古力囊腫破裂 | 卵巢腫瘤破裂 | 化膿性盆腔血栓靜脈炎| 特納氏綜合徵| 子宮肌瘤| 卵巢囊腫| 月經失調 | 白帶異常| 外陰炎 | 尿路感染| 宮頸炎| 滴蟲性陰道炎| 黴菌性陰道炎| 非特異性陰道炎| 老年性陰道炎| 細菌性陰道炎| 子宮內膜癌| 尿道炎| 乳腺炎| 絨毛膜癌| 乳腺增生| 陰道痙攣|腺肌症| 副乳

生理學常見疾病

人體主要體統包括:心血管、呼吸、泌尿、生殖、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認識疾病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和病理改變,以及各系統疾病在發展嚴重時可能出現的共性病理過程。

婦產科病症種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