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比空難

洛克比空難

洛克比空難(英語:The Lockerbie bombing)。發生於台北時間1988年12月22日03:03分(格林尼治時間1988年12月21日19:03分)。當日,泛美航空公司PA103航班執行德國法蘭克福-英國倫敦-美國紐約-美國底特律航線。它成為恐怖攻擊的目標,飛機在英國邊境小鎮洛克比上空爆炸解體。巨大的火球從天而降,狠狠的砸在了蘇格蘭小鎮洛克比的謝伍德新月廣場上,航班上259名乘客和機組人員無一倖存,地面上11名洛克比居民死於非命,史稱洛克比空難。這次空難被視為是利比亞針對美國的一次報復性恐怖攻擊,是9·11事件發生前針對美國的最嚴重的恐怖攻擊事件。此次事件亦重挫泛美航空的營運,該公司在空難發生的三年之後宣告破產。1998年8月24日,美國和英國分別宣布,同意在荷蘭海牙審訊涉嫌於1988年製造震驚世界的洛克比空難的兩名利比亞人。

基本信息

客機資料

PA103A航班在德國黑森州法蘭克福起飛,前往倫敦希斯羅機場。乘客在那裡轉機,然後航班改名為PA103繼續旅程,飛往紐約甘迺迪國際機場。在炸彈襲擊當晚飛倫敦至紐約一段的客機屬波音747-121型,機身編號N8844PA,命名為“海之侍女快帆號”(Clipper Maid of the Seas),是波音為泛美航空製造的第十五架747客機,於1970年2月交付泛美航空,配備4台普惠JT9D-7A。該機於1988年進行過一次大修。

事故經過

在英國格林威治時間19:03分,也就是飛機起飛後38分鐘、才進入蘇格蘭領空數分鐘、航行高度9100米時,前貨物艙(第41段)裡面大約280至400克塑膠炸藥被引爆,觸發起連串事件,令飛機迅速毀滅。

雖然機上的爆炸相對不大——在220英尺(67米)長的機身旁邊炸出一個20平方英寸(130平方厘米)的洞,飛機的解體十分迅速。航空失事調查人員報告道,機翼可能在炸彈引爆三秒後已跟主要機身分離。

洛克比空難 洛克比空難

英國航空事故調查局(British Air Accidents Investigation Branch)的官方報告指出,雖然飛機放下了氧氣面罩,沒有證據顯示飛機曾發出遇難呼號。由於爆炸已破壞通訊裝置,並迅速將飛行紀錄儀的電力截斷,因此機組人員對身邊發生的事情作出的最後反應並沒有被記錄下來。

747客機的航電設備艙中安裝有所有航行及通訊系統,位於駕駛艙下兩層,和前貨物艙只有一道隔板之隔。調查人員相信,爆炸力衝破這道隔板、衝擊飛行控制線路,令機身的前面部分開始扭動、上下顛簸及偏航。這些突然而猛烈的劇烈運動將保護機身前段的加強帶(reinforcing belt)扯下並使之拍向左面一排窗子,並令它開始脫離機身。與此同時,爆炸引起的衝擊波打中機身後反彈回爆炸的方向,跟正在從爆炸中心發出的衝擊波匯合,形成馬赫波(Mach stem shock waves),在機身中來回反彈,隨著空調管道傳至整個機身,造成機身斷裂。機身的前面部分脫離。乘客和機組人員被拋出冰冷的夜空。

機身的主要部分連聯通被安全帶固定在座位上的乘客繼續向前飛,直到機身高度掉到19000英尺(5793米)、開始垂直下墜為止。

有好幾年時間,調查人員懷疑是否有內應牽涉入恐怖計畫,原因是他們相信,如果炸彈不是放在前貨物艙、而是在機上任何其他位置的話,這種相對較小的爆炸不會摧毀飛機。曾有噴氣式客機在類似爆炸後安全著陸。最終的結論是,恐怖分子沒有如此準確地放置炸彈;裝有炸彈的行李箱被放在那裡純屬不幸。

事件發生後,聯邦航空管理局(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建議航空公司加強那道分開前貨物艙和航電艙的隔板,以及為飛行紀錄儀裝上後備電力裝置。

發生原因

洛克比空難 洛克比空難

在隨後兩名被控放置炸彈的利比亞人的審訊中,法官接受蘇格蘭警方所提供的證據:那個裝有爆炸品的棕色Samsonite硬手提箱,是馬爾他航空航班KM180上另外託運的行李,由馬爾他魯卡機場(Luqa Airport)運至法蘭克福。它由KM180轉至PA103A,再在希斯路機場轉機。

調查人員推算,那土製炸彈由280至400克塑膠炸藥(可能是塞姆汀,Semtex,一種捷克制的強力炸藥)、一枚電池和一個電子計時器組成,藏在一部東芝收音錄音機里。雖然找不到任何塑膠炸藥,他們在相信是炸彈所在行李貨櫃的金屬碎片上,發現太安(PETN)和黑索金(RDX)。太安和黑索金是塑膠炸藥(包括塞姆汀)的成分。

英國鑑證專家從一顆在洛克比找到的10公厘粒子及中央情報局提供的資料——從塞內加爾恐怖分子手上找到一批類似計時器,鑑定出炸彈的計時裝置。中央情報局的資料幫助調查人員追溯出那MST-13計時器的來源:一家位於蘇黎世的瑞士生產商埃文·保利亞(Edwin Bollier of MEBO AG)。人們在審訊中發現,保利亞在炸彈襲擊前向一名利比亞情報官員售出二十個這類計時器。這些計時器的可設定時間是1分鐘至999小時。

恐怖分子可能將引爆時間設定成讓飛機在愛爾蘭海消失,但當晚的強風令PA103遲了30分鐘才飛越蘇格蘭北部上空而不是平時西面路線的愛爾蘭上空。在陸地上空爆炸意味著調查人員可獲得飛機殘骸。數以百計的蘇格蘭警察在墜機地點進行地毯式搜尋。他們接到的指令是:“只要不是長在地上的東西也不是石頭,就把它撿起來。”細緻的搜尋終有回報——一小塊纖維里藏有殘餘炸藥的碎布將調查方向指向利比亞。

事故結果

洛克比空難 洛克比空難

洛克比空難炸彈襲擊一共奪去了270條人命。機上259名乘客及機組人員全部喪生,其中189人為美國人。其餘11人在洛克比地面被波及喪生。注滿燃油的機翼撞上地面爆炸、在舍伍德新月廣場(Sherwood Crescent)造成一個巨坑,而上面原本有幾間房屋;另外有21間房屋因損毀嚴重而須拆卸。調查人員找尋左機翼,最後發現它已經在火球中消失。住在那些被氣化了的房子裡的人,只在巨坑深處留下數以千計家族照、聖誕卡與陶器的小碎片。飛機殘骸遍布在一條142公里長的走廊地帶上,面積達2,188平方公里。

駕駛艙在蘇格蘭村莊Tundergarth中一間小教堂旁邊的田野著陸,裡面發現機師、高級副機師及一名機艙服務員。一個蘇格蘭公共調查法庭後來得知,那名機艙服務員被一名農夫的妻子發現時仍然生存,但她在召喚到救援前死亡。

洛克比空難 洛克比空難

檢查驗屍證據的法醫威廉·G·埃克特醫生(Dr. William G. Eckert)向蘇格蘭警方表示,他相信機師及其他243名乘客在炸彈爆炸後、及可能在撞擊時仍然生存。乘客當中無人有在爆炸中受傷的跡象。雖然遇難者可能已在30,000英尺高空上因缺氧而失去知覺,鑑證人員相信他們可能在落到氧含較高的高度時重獲知覺。

蘇格蘭公共調查法庭在審理空難時得知,一位母親被發現抱著她的嬰兒、兩個朋友握著對方的手、以及部分乘客緊握著十字架。埃克特醫生告訴蘇格蘭警方,機師拇指上的明顯痕跡間接顯示,他在飛機墜落時仍緊握操縱桿及可能在著陸時仍然生存。有10名乘客永遠無法確認,他們其中8人被分配到機翼上的經濟客位,相信他們在機翼著地、爆炸前附在機翼結構上。

在頭等及商務客位的乘客中,最少有一人是美國中央情報局官員馬可·甘農(Matthew Gannon),一人是臨時調任美國國防情報局的陸軍官員查理斯·麥基少校(Major Charles McKee),以及兩名分配給他們其中一人的保鏢。麥基少校當時正從貝魯特回國,相信他在當地參與找尋被恐怖組織真主黨脅持的美國人質的行動。

調查過程

案件追蹤

藍色的Babygro和雨傘

英國鑑證專家確認在洛克比發現的藍色Babygro(嬰兒連身套裝品牌)碎片含有炸藥,顯示它被裝在放了炸彈的手提箱內。

部分藍色Babygro的標籤殘存下來。蘇格蘭探員根據標籤追溯至一批送住馬爾他斯利瑪(Sliema)一家服裝店“瑪麗屋”(Mary's House)的Babygro。

1989年8月,蘇格蘭探員飛往斯利瑪會見服裝店的老闆東尼·高斯(Tony Gauci)。高斯憶述,在炸彈襲擊前兩星期,他向一名貌似利比亞人、操利比亞口音的男子賣出那套Babygro。

高斯清楚記得那宗買賣,因為那名顧客看來不大在乎他在買什麼。他買了一件高斯老早就想甩掉的舊粗外套,還有其他不同款式、大小的物品。

高斯還記得,在那顧客臨離開服裝店時,外面開始下起雨來。他開玩笑地問他那位利比亞顧客要不要還買把雨傘。結果他買了。

直覺驅使下,探員向高斯買了把雨傘,跟那名利比亞顧客所買的一模一樣。他們將雨傘帶回洛克比、與墜機地點找到的雨傘作比較。結果他們找到一把雨傘,跟高斯賣給他們那把一模一樣。

那把雨傘被火速送到英格蘭的政府鑑證實驗室RARDE作檢驗。雨傘的纖維上含有那藍色Babygro的痕跡,顯示它們都曾經在那放有炸彈的手提箱內。

東尼·高斯似乎將衣物賣了給那洛克比炸彈襲擊者,或者是一個親近他的人。對蘇格蘭當局來說,那是第一個突破。他們有了目擊者。

法庭審訊

利比亞阿拉伯航空公司的前保全主管阿卜杜拉·巴塞特·阿里·邁格拉希(Abdelbaset Ali Mohmed Al Megrahi)和他的助手阿明·哈里法·費希邁(Al Amin Khalifa Fhimah)於1991年為那次襲擊而被指控。費希邁於1988年12月21日在馬爾他的機場工作,而那時邁格拉希探望他,並涉嫌使用假護照進入該國。

1998年,當數個阿拉伯及非洲國家開始無視聯合國因空難而對利比亞實施的經濟制裁,利比亞政府作出讓步,同意在中立國進行審訊;經卡扎菲同意,在1999年4月5日將嫌犯移交蘇格蘭。

中立地點位於荷蘭,在前美國空軍基地宰斯特營(Camp Zeist)成立蘇格蘭法庭。根據英荷兩國簽訂的協定,審訊期間蘇格蘭擁有該處地方的主權,在蘇格蘭法律下管治。在各方同意下,1998年8月,聯合國制裁暫停(但非解除)。

法庭設有一間審判室、一間監獄和為傳媒、死難者家屬而設的辦公室。審訊其間,基地由蘇格蘭警察和獄警把守。

審訊在2000年5月3日開始,共有三位法官:薩瑟蘭(Sutherland)、麥克林(McLean)和高斯菲爾(Coulsfield)爵士,沒有陪審團——這是利比亞方面的條件。

法庭於2001年1月31日達成裁決。邁格拉希罪名成立,被判終生監禁,建議最少服刑二十年。法庭沒有解釋為何在炸彈襲擊當日邁格拉希身在馬爾他、或他何以使用假名往來不同地方,但他沒有採取自辯,故很多人認為他的利益受損。

費希邁被判罪名不成立,並在翌日回到利比亞的家。2002年3月14日邁格拉希的抗訴被駁回。他被移送到位於蘇格蘭格拉斯哥的巴連尼監獄(Barlinnie Prison)。那裡他住在一個特別興建的公寓式囚室,內有數個房間,獄方供他阿拉伯食品。他說自己是誤判受害者,他的支持者視他為第271個洛克比受害人。

宰斯特營已回歸荷蘭政府。

幕後真兇

1989年1月中旬,西方有些報紙報導說,泛美103次航班的失事,很可能是以色列的“摩薩德”製造的一起慘案。敘利亞國防部長塔拉斯將軍在1月21日接受科威特《火炬報》記者訪問時支持這一說法稱:“以色列‘摩薩德’的一名特工將一個藏有炸藥的袋子交給一位美軍,讓他帶上飛機,並給他30萬美元作為報酬。這位特工說,袋子裡是價值50萬美元的鑽石,需要偷運入美國。”據一些人士分析,以色列炸毀泛美103班機的目的可能是為了嫁禍於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破壞美國和巴解的對話,離間美國和巴解的關係。然而以色列卻斷然否認此事,並指責敘利亞國防部長的指控是荒謬的。不僅如此,以色列的“摩薩德”反而通過一些渠道散布訊息說,在以伊拉克為活動基地的一個巴勒斯坦游擊隊組織中,有一位出身工程師的領導人。多年來此人一直在研製精巧的起爆器和塑膠炸藥。言下之意是說泛美103班機的爆炸失事與這個組織有關。有關塑膠爆炸物的來源問題,線索紛繁複雜,互相矛盾,所以根本搞不清楚。

1989年12月29日,美國懸賞50萬美元,捉拿造成洛克比鎮空難的兇手。據說美、英、聯邦德國的情報機關和保全機關使用了包括衛星在內的多項高技術,對恐怖分子及他們的組織經濟活動的場所用微波進行了千萬次竊聽,然後進行計算機的分析處理。

1991年11月14日美英兩國宣布了洛克比空難的調查結果:空難是由兩名利比亞人製造的。他們是前利比亞航空公司駐馬爾他辦事處主任拉明·哈利法·弗希邁和利比亞特工阿卜杜勒·巴塞特·阿里·邁格拉希。他們將藏有炸彈的行李從馬爾他送上103次航班,準備於愛爾蘭海上空爆炸。這樣,爆炸產生的碎片將沉入洶湧的愛爾蘭海。美英兩國政府要求利比亞政府把這兩名利比亞人交給美英審訊。次日,法國總統密特朗也公布了1989年法國航空公司772次航班爆炸事件的調查報告。密特朗宣布,有4名利比亞人涉嫌此案,並向利比亞提出了引渡要求。11月27日,美、英、法發表聯合聲明,要求利比亞在三國調查飛機爆炸事件時與三國法務部門合作。但是卡扎菲對西方三大國的指控並不在乎。他的理由很簡單:利比亞政府與洛克比空難沒有關係。

美國把此事提交聯合國安理會。1992年,安理會以利比亞拒不交出洛克比空難事件兩名嫌疑犯為由,對利比亞實行全面制裁。1998年,美英和利比亞都同意把荷蘭作為“中立的第三國”,在荷蘭海牙設立法庭審訊洛克比空難的兩名利比亞籍嫌疑犯。阿拉伯聯盟和非洲統一組織要求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對這兩名嫌疑人進行公開審判,並要求取消對利比亞的制裁。1999年4月5日,兩名利比亞籍嫌疑犯被押至荷蘭,聯合國宣布從即日起停止對利比亞的制裁。

動機猜測

PA103的襲擊有兩個明顯動機。第一個動機是美國在1986年4月15號轟炸的黎波里(Tripoli)和班加西(Benghazi),令卡扎菲夫婦收養的一名小女孩喪生。第二個動機是1988年7月3日美國巡洋艦溫森斯號(USS Vincennes)在波斯灣擊落伊朗航空655班機,該航班滿載的290名乘客,其中包括63名兒童全部罹難;戰艦誤將客機當作來襲戰機對其發射了兩枚地對空飛彈。

我們可能無法得知到底哪件事導致炸彈襲擊。可能兩者皆是,由利比亞及伊朗雇用的人員合作、又或者在德國人包圍PFLP-GC在法蘭克福附近的成員時,一個組織將工作交予另一組織。

一些曾參與調查的中央情報局人員對記者說,他們相信PFLP-GC在伊朗的吩咐下策劃襲擊;因為PFLP-GC成員一旦被德國人拘捕即無法完成任務,他們在1988年10月後把襲擊計畫轉移給利比亞情治單位。其他調查人員相信無論誰資助炸彈襲擊,他也安排了兩個同時進行、性質相同的任務,以肯定最少其中一個會成功。

很多留意洛克比空難事件發展的人發覺美國只是在薩達姆·海珊於1990年8月入侵科威特後才轉而指責利比亞。美國需要敘利亞支持1991年的波斯灣戰爭,所以理論上,美國不想指責一個以敘利亞為基地的巴勒斯坦恐怖組織。由於這個緣故,卡扎菲被指當了替罪羊。

洛克比空難 洛克比空難

這個理論幼稚在以下兩方面。第一,雖然美國是在1990年8月後才首次為炸彈襲擊而公開指責利比亞,知情者知道早在1989年10月調查焦點已在利比亞。第二,即使以大馬士革為基地的巴勒斯坦反抗派恐怖組織要為襲擊負責,那不一定會損害到敘利亞。PFLP-GC與其他巴勒斯坦反抗派組織只不過將總部及新聞發報處設在那兒。沒有證據或暗示指敘利亞政府會為回應美國對利比亞或伊朗的攻擊而贊成對美國發動攻擊。

後續事件

社會一直有呼聲要求抗訴及讓邁格拉希在一個穆斯林國家服刑。非洲聯盟一個委員會批評邁格拉希定罪的基礎。2002年6月納爾遜·曼德拉探望邁格拉希以示同情。

2003年8月15日,利比亞政府致函聯合國安理會本月主席、敘利亞常駐聯合國代表瓦赫巴,正式宣布對1988年發生的洛克比空難負責。利比亞同意向空難事件中遇難者的家屬提供總額達27億美元的賠償。根據安理會有關決議,提供賠償、對空難表示負責、譴責恐怖主義並交出涉嫌製造空難的嫌疑人是解除對利比亞制裁的一系列條件。

2003年9月12日,聯合國終止對利比亞十一年的制裁。

2003年11月24日,根據歐洲人權法要求,蘇格蘭最高法院將邁格拉希的最低刑期(即可接受假釋前的最少服刑年期)定為27年,由1999年的羈押開始計算。蘇格蘭檢察總長哥連·博伊德(Colin Boyd)在接觸美國遇難者家屬後提出抗訴,稱這刑期是“太寬大了”。

2004年2月24日,利比亞總理加尼姆(Shokri Ghanem)在英國廣播公司第四台的訪問中說,他的國家所提供的賠償只是“和平的代價”,及用來保證聯合國會解除制裁。當被問及利比亞是否不認錯,他說“我同意”(I agree with that.)。他還說沒有證據顯示,他的國家跟1984年4月利比亞駐倫敦大使館外警員Yvonne Fletcher被槍擊的事件有關。

他的言論在華盛頓及倫敦即時的巨大壓力下,被卡扎菲收回。

2009年8月20日,英國蘇格蘭法務部門宣布,釋放因製造洛克比空難慘案而正在英國服刑的利比亞特工邁格拉希,理由是他已被確認患有晚期前列腺癌,離生命終止最多只有3個月的時間。

據美國媒體報導,邁格拉希在機場受到幾千名青少年的歡迎。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的兒子賽義夫陪伴他離開飛機。

美國總統歐巴馬對此發表談話,批評英國蘇格蘭法務部門提前釋放邁格拉希是一個“錯誤”,並且要求利比亞政府對獲釋後的邁格拉希實施軟禁。

英國政府早在2007年就已決定,釋放洛克比空難兇手邁格拉希,以照顧英國的石油利益。英國法務部長斯特勞當時寫信給蘇格蘭法務部長麥卡斯基爾,通知他英國政府決定把邁格拉希列入轉移囚犯協定。斯特勞原本反對把邁格拉希列入有關協定,隨著利比亞政府和英國石油公司(BP)就一個大規模開採石油的交易的談判陷入僵局,斯特勞改變立場。邁格拉希最終沒有在轉移囚犯協定下獲釋,但麥卡斯基爾卻基於人道立場,在2009年8月提前釋放患末期前列腺癌的邁格拉希。英國政府堅稱釋放邁格拉希跟石油利益無關,不過,隨著斯特勞寫給麥卡斯基爾的信件曝光,他提前獲釋的真正原因再次令人起疑。斯特勞在2007年7月26日的信中,表示他同意不把邁格拉希列入囚犯轉移協定。不過,利比亞跟英國石油公司談判時,堅持要把邁格拉希列入有關協定,斯特勞在2007年12月19日的另一封信中,改變立場。

然而,英國《泰晤士報》公布的一份民意調查結果顯示,許多英國人懷疑,洛克比空難製造者邁格拉希被釋放是與英國在利比亞石油利益有關。

根據這項民意調查,有45%的英國受訪者認為,利比亞特工邁格拉希的釋放主要是由於英國在利比亞的石油利益,而不是邁格拉希患有癌症晚期疾病,但也有24%的英國受訪者不同意這種解釋。

對於釋放邁格拉希回利比亞的決定,有61%的受訪者反對,27%的受訪者贊同;而對英國在這一問題上決策的評價,有56%的受訪者認為英國首相布朗對此事處理得很糟糕,23%的受訪者支持布朗。同時,大多數的英國受訪者表示,蘇格蘭政府和其司法大臣在解決該問題方面也非常不當。

而蘇格蘭政府堅持認為釋放邁格拉希的決定僅是基於同情,這遭到了外界的強烈批評。外界認為,釋放邁格拉希是英國為了穩固與利比亞的貿易和石油利益而與利比亞所做的交易。

英國石油公司否認它與利比亞政府的開採石油交易涉及政治因素。斯特勞也駁斥有關報導,他說利比亞人清楚知道,判刑當局——蘇格蘭有權力否決任何人的申請,包括邁格拉希。他也強調邁格拉希並非在囚犯轉移協定下獲釋,而是蘇格蘭當局以人道立場釋放邁格拉希。57歲的邁格拉希是1988年12月泛美航空公司客機在蘇格蘭洛克比上空被炸毀事件中,唯一被定罪的嫌犯。該空難奪走270條人命,當中大部分是美國人。

2011年3月,經過聯合國1973號決議,由法國率先對利比亞的軍事設施進行軍事打擊。卡扎菲已於2011年10月20日去世。事情的真相或許又會永遠無法確認。

主犯去世

當地時間2012年5月20日“洛克比空難”唯一被定罪者、現年60歲的利比亞前情報官員阿卜杜勒·巴塞特·阿里·穆罕默德·邁格拉希在利比亞去世。

遇難者家屬仍渴求空難真相

英國媒體的評論說,邁格拉希的死亡標誌著“洛克比空難”唯一案犯已經不在人世。但對遇難者的家人來說,這依然無法彌補他們失去親人的痛苦。“他應該死在監獄裡,或者被送到美國執行死刑。但現實卻是他能出獄,去跟家人生活在一起,這是對法律的諷刺,”遇難者家屬蘇珊・考恩說。蘇珊的女兒是“洛克比空難”中35名雪城大學遇難學生之一,當時她剛剛和同學結束在歐洲的假期。

悲憤之餘,不少遇難者家屬都認為事實並沒有水落石出,因為從調查到定罪再到邁格拉希出獄,這期間發生了太多有爭議的事情。一名美國遇難者家屬說:“他的死完結了一個章節,卻沒有讓整本書可以結尾。我認為,他絕對不是當年唯一涉嫌此事的人。”

英國受害者家屬的代表戴維・艾瑞爾甚至認為,邁格拉希是無辜的的替罪羊,真正的兇手還躲在幕後,至今仍逍遙法外,他甚至用“洛克比空難第271位受害者”形容邁格拉希。

邁格拉希至死都否認自己策劃了那次襲擊。在“洛克比空難”發生後,最初的證據曾指向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陣線(人陣)。據美國媒體報導,人陣被指同伊朗有密切關係,實施“洛克比空難”是為了幫助伊朗尋仇,以報復美國軍艦在1988年7月擊落伊朗民航客機、造成290人死亡的事件。

輿論觀點

相信邁格拉希為無辜的人建立了好些陰謀論。一些人相信巴勒斯坦恐怖分子阿布·尼達爾(Abu Nidal)才要為襲擊負責。但他在過去20年一直以利比亞為基地,他的參與不一定會免除卡扎菲的嫌疑。

其他人相信襲擊責任在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陣線總指揮部(Popular Front for the Liberation of Palestine - General Command,簡稱PFLP-GC),一個由阿荷曼·基利爾(Ahmed Jibril)領導、以大馬士革為基地的抵抗派組織。該組織在1988年10月、襲擊前兩個月期間,活躍於法蘭克福地區,而且他們將土製炸彈藏在家庭電子用具內,包括至少兩部東芝收音錄音機。不過他們所制的炸彈使用氣壓計觸發器,在飛機達到其巡航高度時就會引爆。換言之,如果PA103上的炸彈用上氣壓計觸發器,它在馬爾他航空的班機上就已爆炸。

PFLP-GC在德國的活動為西方情治單位所知,原因是他們其中一個炸彈製作人馬爾旺·克里薩特(Marwan Khreesat)是一名約旦雙重間諜,向約旦情治單位匯報組織的一切資料。約旦人將資料交給監視該組織的德國警方及情報官員。

洛克比空難 洛克比空難

另一個陰謀論說,中央情報局跟利用PA103運送海洛因的敘利亞毒販合作。中央情報局被指保護那些裝有毒品的手提包、保證它們不會被搜查,以換取阿拉伯組織在敘利亞的情報;但有一天,恐怖分子將毒品換成炸彈。

這個陰謀論的另一個版本是,中央情報局明知恐怖分子掉了包,但仍讓事件發生,因為中央情報局對毒品手提包的保護是非常規的行動,而PA103上的美國情報官員發現了此事,正要回華盛頓告訴他們的上司。

這陰謀論大多建立在那些指洛克比四周田野發現有海洛因的謠言上。但是,既然毒品已被換成炸彈,那么毒品就不會去到洛克比了。所以在墜機地點附近發現毒品不能作為陰謀論的論據。

洛克比空難 洛克比空難

這陰謀論的第一個版本由紐約私人調查公司Interfor Inc.的老闆阿維夫(Juval Aviv)提出。他聲稱自己是前以色列情報局官員,領導一隊叫“上帝之手”的殺手小隊、刺殺了數名要為1972年奧運選手村襲擊事件負責的巴勒斯坦人。阿維夫在炸彈襲擊後被泛美航空聘請為顧問,向泛美航空提交一份所謂Interfor報告,指責中央情報局保護毒品路線。死難者家屬向泛美索取賠償時,泛美以此作辯護,因為如果是美國政府讓炸彈越過泛美保全的話,那就不是航空公司的責任。但紐約一個法庭拒絕Interfor報告的結論,泛美要為事件負責。

後來又有列斯特·柯曼(Lester Coleman)支持這個陰謀論。他自稱由前自由新聞記者變為前藥物執行管理局/國防情報局在賽普勒斯的線人,聲稱在藥物執行管理局的辦公室見過PA103其中一名乘客。柯曼後來將他的故事寫成書,叫《八爪魚的痕跡》(Trail of the Octopus)。他沒有提出任何證據支持他的說法。

官員爆料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2014年3月10日報導,一名前伊朗情報部門叛逃官員日前表示,震驚世界的1988年洛克比空難的幕後策劃者實為伊朗,爆炸由一個敘利亞恐怖組織實施,此番言論為空難提供了新的證據,也對美英兩國此前認定的兩名利比亞嫌犯提出質疑。

報導稱,叛逃人員Abolghassem Mesbahi為伊朗前情報部門官員。他表示,美國泛美航空103號航班在1988年12月份的爆炸,是伊朗對美國海軍用飛彈攻擊伊朗民用客機的報復行為。Mesbahi指控爆炸由伊朗時任最高領袖哈梅內伊親自指揮,並“完全模仿了美軍用飛彈攻擊伊朗空客時的場景”。

據了解,此番言論出自卡達半島電視台3發布的新紀錄片“洛克比空難:究竟發生了什麼?”在此之前,洛克比空難唯一被定罪者為利比亞前情報官員阿卜杜勒·巴塞特·阿里·穆罕默德·邁格拉希,該定罪是基於利比亞前領導人卡扎菲對美國在1986年轟炸大馬士革和班加西的報復行為。邁格拉希已於2012年在利比亞去世。

半島電視台的這部紀錄片還透露,洛克比空難由伊朗、敘利亞、利比亞三國在馬爾他的一次會議上策劃。伊朗在本次襲擊中,僱傭了敘利亞人艾哈邁德·賈布里勒(Ahmed Jibril)為幕後策劃者,他曾是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陣線總指揮部(PFLP-GC)的領袖人物。

事故影響

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泛美航空出現在新聞里還是因為那場著名的洛克比空難。這場由利比亞前領導人卡扎菲策劃的恐怖攻擊,直接成為壓垮泛美航空的最後一根稻草。1991年12月4日,由於大量國際航線長期入不敷出,國內航線毫無起色,再加上巨額空難賠款和海灣戰爭的影響,泛美航空終於關門歇業。

作為美國曾經的載旗航空公司,泛美航空曾是一個時代的標誌,也幾乎成為美國全球影響力的標誌。在上世紀70年代,泛美航空的航線網路遍布全球160個國家,先進的機隊、豐富的運營經驗和高品質的客艙服務使其頗受青睞。泛美航空可以自信地把自己稱為“世界上經驗最豐富的航空公司”,它那句著名的廣告語“泛美,讓天空不再是障礙”,更讓該公司名聞遐邇。

泛美航空(PAN AM)一直是美國歷史上航空的佼佼者,以飛航的安全和舒適得到美國大量乘客的信賴,在民眾心中,泛美一直是美國飛行的天神。但洛克比空難一事直接指向了泛美安檢的薄弱,美國民眾認為"天神"不該犯如此低級的錯誤,於是紛紛改乘其它航空公司的飛機,加上媒體的質問和謠言所傳,使其一夜間經濟高台跳水,無力挽回,最終破產。

1996年,美國派出大批飛機到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上空進行轟炸以示報復。利比亞為洛克比空難事件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長達七年的經濟制裁使利比亞總共損失230億美元,其中受到影響最大的是利比亞的衛生。農業、運輸和能源工業。

無論終極真相如何,洛克比空難的巨大後續影響,導致了美國和中東國家停止了互相以民用飛行器為目標的攻擊,一直到9·11事件。而洛克比空難暴露出來的行李安全和行李艙安全問題,也導致了飛機安全條例的修改,無主行李,再也無法轉運。利比亞通過對美賠償,也徹底放下了洛克比包袱,和美國恢復了正常關係,哪怕卡扎菲只是以錢買平安而已。不過,這個和恐怖主義联系起來的詞,將一直陪著這個蘇格蘭小鎮,成為難以抹去的歷史。

紀念活動

紀念活動 紀念活動

1995年11月3日,美國總統柯林頓在阿靈頓國家公墓為死難者設定紀念碑。洛克比外的德萊法斯戴爾公墓(Dryfesdale Cemetery)及在襲擊中失去35名學生的紐約州雪城大學也設有類似的紀念碑。

2013年12月21日,在洛克比的德萊法斯戴爾公墓,蘇格蘭首席部長亞歷克斯·薩蒙德向遇難者獻花,英國王室也派代表參加獻花儀式。薩蒙德表示,我們再次重溫25年前那個可怕的夜晚並銘記那天所發生的悲慘事件,因為遇難者的親人和朋友在這25年中一直忍受痛苦。洛克比教堂和倫敦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也舉行了祈禱儀式。

盤點全球近期空難事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