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淨角演員塗面化妝技法之一種,與“揉臉”相對。演員用筆蘸色對鏡勾勒,首先勾畫眉,次勾畫眼窩、鼻窩、嘴角,然後勾畫臉紋,最後跟據人物臉譜塗彩。一般大面腳色都採用『勾臉』化妝。
畫法
甘肅秦腔淨腳面部化妝稱為“勾臉”。此詞由國畫中“勾勒”一詞衍化而來。勾臉時描線用中鋒,刷色用側鋒,點點用筆尖,提按扭轉,枯濕粗細,與國畫家作畫十分相似。左手持鏡,右手握管,筆觸臉面,此時頭動手不動,頭轉動,疾徐有度,手提按,輕重中矩,垂線、平線、斜線,粗細變化,由此完成。行筆以眉心為中心,在此起筆,向四面畫出去,比如額部勾描,起筆在眉心處,由下向上報,收筆在上。如果起筆收筆方向與此相反,行家笑話,譏諷為“刷牆”。勾臉顏料在六十年代以前使用國畫顏料,即植物和礦物顏料,如石藍、石綠、赫石、藤黃等,用時以清油或香油調和,六十年代以後,改用化妝油彩顏料。花臉為油妝,勾成後即可,並不用撲粉定妝。花臉中另有“水白臉”,如曹操,李良(《趙飛搬兵》)的臉譜,方法用水調和“大白”而成(水中須摻少許甘油,以免乾裂掉落)。勾臉所用毛筆中楷合適,至少五支(紅、白、黑、水白專筆專色),有五支以上,使藍、綠、紫、醬、灰皆有專筆更好。勾臉用品的保管,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前由前場管理,六十年代以後因各劇團逐漸配齊化妝人員,歸化妝人員管理。
勾臉八字訣
甘肅秦腔淨腳演員面部化妝有其程式和法則,稱為“八字訣”。即:洗、抹、擦、畫、勒、意、粘、掛。八字即八步工序。
第一步,洗:先刮頭畔,甘肅淨腳勾臉起竅高,額頭髮際往上一寸有多,此一帶毛髮在從前均要剃刀刮盡,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後有留髮的淨腳演員將一塊布條遮蓋頭畔,免去刮頭畔的程式。其次洗臉,務要潔淨。
第二步,抹:畫出三窩,即眉窩、眼窩、鼻窩、臉譜圖形以此定位。畫時用右手食指蘸色(多數用墨),以指腹揉染。
第三步,擦:畫額頭和兩膛,使三大色塊布滿,臉譜的形與色基本呈現出來。畫時用毛筆蘸色塗刷和蹭擦,所用毛筆多為羊毫。
第四步,畫:勾勒描畫。採用狼毫毛筆。所用筆法都由中國書畫而來,有書法的水字八法,勒策掠超,側彎琢碟,也有畫法的“十八描”,而且還創造出戰筆疙疽描(行筆時邊走邊頓,疙疽串連)、蘭葉卷尖描、火焰描、花瓣雙色描(筆尖筆身分蘸兩色),從而使線形更為豐富。
第五步,勒:用勒頭帶提眉,扣網子、勒水紗。提眉使眉梢和眼梢向上移位,睛大眉雄,倍增神氣,而且只有提眉之後,臉譜形象也才得以準確呈現。
第六步,意:臉譜既已準確呈現,更加著意點畫一二筆,正如“畫龍點睛”,使之神氣活現。
第七步,粘:粘眉粘痞,如在燃燈佛的臉譜上用棉花粘出一盞油燈形象,於是這個特別的角色有了特別的立體造型的面相,增加了高出平面的層次。
第八步,掛:戴口條插耳毛。在第七步與第八步之間插入穿褲登靴著裝戴盔頭等工序。
文官勾臉的典型——包拯
包拯見於京劇《鍘美案》。宋代士人陳世美得中狀元,招為駙馬,因貪圖榮華,拋棄前妻秦香蓮。秦香蓮赴京尋夫,找到陳世美。陳不僅不認,反而命韓琪去殺妻子兒女。包拯秉公執法,鍘死不義的陳世美。這齣戲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據前輩講,早年京劇中文人一般不勾臉,文官勾臉的只有包拯。這個譜式稱整臉,只勾白眉子,不勾眼窩和鼻窩,額面勾白色彎月,表示包拯日斷陽,夜斷陰。白色雙眉緊鎖,示其日夜憂國憂民。滿臉的黑色突出入物的正直無邪。歷代演員雖筆法不一,但譜式相近。屬寓意性臉譜。
含義
勾臉是用毛筆蘸顏色勾畫眉目面紋,填充臉膛色彩,成為五光十色的圖案。有的貼金敷銀,華麗耀炫,光彩奪目。京劇《西遊記·金錢豹》中的金錢豹即用勾臉,臉膛貼金,腦門上勾豹頭形花紋,臉蛋上勾金錢圖形,成為一種複雜的花臉,用以表示豹的兇猛。
"勾臉"一詞有兩種含義:一種是如上所述,代表臉譜的一種類型,另一種是指在臉上勾畫臉譜的手法,在臉上畫勾、抹、破各種類型的臉譜時都用筆來勾畫,揉臉的眉目面紋也常用筆來勾,因此勾臉也就成為在臉譜上勾畫臉譜的通稱。
京劇臉譜知識介紹
京劇臉譜是在十八世紀末和十九世紀初京劇形成後,逐漸形成的。是至今戲曲舞台上臉譜最多、最完整的臉譜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