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
丹田音解釋:又名響堂,京劇聲樂名詞。演員歌唱時肺部蓄足氣,小腹用力,氣似從丹田(人身肚臍下約三寸處謂之丹田)發出聲。現在一般傳統演唱戲曲練聲方法,也認為丹田音最能響堂(即聲音送得遠,聽得清)。
基本要領
是“發音部位要正確、掌握好節奏、注意音色和音量、突出主音”,但是這並不全面,因為口令指揮能力不是單一的一種技能,它涉及到語言表達、組織和管理、心理和音樂等方面的綜合因素。因此,要全面地、科學地掌握佇列隊形口令,應要包括以下九個方面因素:
一、準確 準確就是用語簡明,用字規範。用語簡明是指運用指示詞時,應做到簡單明確,符合口令性質,而不能用日常生活的語言和方式來表達口令。用字規範是指動作的口令語句要符合《中國人民解放軍佇列條令》的統一規定。另外,行進間動作的動令落腳要準確。
二、節奏 由於佇列隊形練習的口令在性質、類型、特點上的不同,其指示詞和預令之間,“詞”與“字”的節奏、節拍數量也是有區別並有規律的。如:短促型口令通常由兩個字組成一拍節奏的口令,這兩個字的時間是有一定比例的。具體的節奏見1表。
三、強弱 在一般情況下預令為弱,動令為強。如:在“起步走”口令中,預令“起步”相對較弱,動令“走”字相對較強。對口令的重點字要加大音量。如:在轉動口令“向右轉”中,提示方向的“右”字應強。其他口令的強弱關係具體見表1。
四、聲音 口令的音量要大而洪亮,以使全隊每一個人都能聽清楚為準。在發口令時,切忌用鼻音和喉音,而套用胸腔和腹腔發聲。胸腔發聲(即胸隔膜音)多用於發短促口令。腹腔發聲(即是由小腹向上提氣的丹田音),多用於髮帶拖音的口令。
五、速度 口令速度的快慢要根據動作的性質、類型和特點而定。在原地動作的口令中,其速度要視其隊伍的大小、人數的多少而定,隊伍大人數多時口令的速度相對較慢,反之較快。在行進間動作的口令中,其速度要和行進的步伐速度一致,即為音樂中進行曲的速度慢116拍/每分鐘。
六、選位 教師指揮位置選定的正確與否,對完成口令的下達有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原則上應選擇全體或大部分學生能聽得清楚和不影響佇列行動的位置。具體為:原地佇列橫隊時,選在隊形正前中央等腰三角形的頂角;縱隊時,選在排頭與排頭呈小三角形的位置。行進間橫隊時,選在佇列的左前方;縱隊時選在佇列的左側中間偏前的位置。若方向變換時應作相應變換或原地轉動面向佇列方向。
七、教態 口令就是口頭的命令,即教師以簡短的術語,命令的語氣下達指揮行動的命令。因此教師必須要保持良好的教態,以飽滿的精神,嚴肅認真,威嚴有神的儀態來完成對口令的操作。這樣才能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感染學生的精神面貌,從而保證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佇列隊形的練習和教學工作。
八、熟練 熟練地運用各種類型口令的指揮方法,是完成口令指揮的心理保證。熟練就是對不同類型、性質、特點口令交替的運用自如,是正確掌握口令指揮要領的綜合反映,也是一名優秀口令指揮者必須具備的因素。
九、人數與場地 人數的多少與場地的大小,對於口令指揮操作有著較大的影響。人數多,場地大時,發口令的聲音就相對大,並且有帶拖音的字的音就長,反之亦然。
京劇術語·音樂聲腔
京劇的音樂屬於板腔體,其聲腔有著獨特的韻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