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
冒調:京劇聲樂名詞。指演員唱曲音調略高於規定的調門。大部分是由於先天生理條件所造成。有的是由於生理條件(如聲帶)臨時發生故障;有時也由於練聲不得法所致。
簡介
中國傳統戲曲種類,流派頗多,表演技法 形式及風格亦豐富多彩,因而產生了許多與戲曲表演藝術相關的行話。
演唱行話:如:唱白押錯韻腳為"出轍",念白帶有土音為"切口",咬字不準為"飄字",聲嘶力竭為"拉矢"。偶忘原詞而混入別的戲詞為"放水",音出弦外為"黃腔",超過既定的調門叫"冒調",記詞代以閒字為"吃螺螄",開口落音不合鼓板習慣為"走板",念錯字為"倒字"。
原理
呼吸器官也可稱為動力器官,它是由口、咽喉、氣管、支氣管、肺、胸肋、橫膈膜、腹肌等組成。歌唱時依賴這些器官進行呼人與呼出空氣的循環交替來完成歌唱活動的全過程。從功能上來看,控制呼吸的肌肉群可以分為吸氣肌肉群和呼氣肌肉群。吸氣肌肉群主要包括肋間外肌、胸大肌、胸小肌、膈肌(橫膈膜);吸氣肌肉群主要包括肋間肌、胸膜肌、腹部肌等。
既然整個呼吸活動都是依靠呼吸器官的聯合運動來實現的,那么我們就有必要對其有個整體的認識與了解:氣管上接喉腔,下通肺,是氣息的通道。胸腔外面是肋骨、裡面是肺,肺的內部有許多支氣管,支氣管的末端有許多肺泡,肺泡在吸氣時擴大、呼氣時收縮。而在肺的外部是由肋骨所組成的胸廓,肺在它們的保護下安全地工作。在肺的底部與腹腔交會處(胃部)有一層韌性很強的膈肌,這個膈肌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橫膈膜。在靜止的狀態下,其形狀猶如一個倒置的臉盆,將胸廓與腹部分割成上下兩個部分。吸氣時肺泡擴張、氣壓增加,迫使膈肌的圓頂下降,整個胸腔向下伸展並得以擴大,肋骨向外擴張,使肺部能儲存大量的氣息;呼氣時,吸氣肌肉群放鬆,膈肌圓頂上升,胸腔縮小使肺泡收縮,氣息被不斷排出體外。這就是呼吸的運動過程。
京劇術語·音樂聲腔
京劇的音樂屬於板腔體,其聲腔有著獨特的韻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