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美書簡》

《談美書簡》

《談美書簡》是中國現代美學家朱光潛在八十二歲高齡的情況下寫就的“暮年心血”之作,它既是對自己漫長美學生涯和美學思想的一次回顧和整理,也是“給來信未復的朋友們”,尤其是青年朋友們的一次回復。《談美書簡》不是一般的高頭講章,它採用書信體的形式,娓娓道來,親切自然,將許多深奧的美學知識通俗化。全書由十三封書信結集而成,書中,朱光潛先生就青年朋友們普遍關心的美和美感、美的規律、美的範疇等一系列美學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同時也對文學的審美特徵、文學的創作規律及特點作了詳盡的闡釋,既是思想上的,又是方法上的,是初涉美學者學習美學知識的重要參考書籍。

基本信息

概況

《談美書簡》《談美書簡》

書中,朱光潛先生就青年青年朋友們普遍關心的美和美感、美的規律、美的範疇等一系列美學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同時也對文學的審美特徵、文學的創作規律及特點作了詳盡的闡釋,既是思想上的,又是方法上的,是初涉美學者學習美學知識的重要參考書籍。 《談美書簡》一書凡十三封信,既有關於美學理論的論述,比如馬列主義美學體系、美與美感、形象思維等;也有就具體的美學問題進行探討,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典型環境典型性格問題、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問題、悲劇性戲劇性等;同時還總結自己切身的體會,對某些錯誤思想和觀點進行批判,比如號召大家衝破人性論、人道主義和人情味等文藝創作和美學中的禁區,等等。說是清理過去的美學言論,其實最首要的是表明一種新的認識,強調自己新的思維的突破。朱光潛在文中說:“解放後,特別是五十年代全國範圍的美學批判和討論中,我才開始認真地學習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從而逐漸認識到自己過去的一些美學觀點的錯誤。”這本《談美書簡》的產生由來,也就是他在這些年不斷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對美學上一些關鍵問題提出自己新的認識。朱光潛深刻地認識到,學習和研究美學,一定要把學習馬列主義經典著作放在首位,反覆強調說“研究美學如果不弄懂馬克思主義,那就會走入死胡同”。

在他看來,馬列主義不但給我們提供了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而且其本身也有一套完整的美學體系;因為以往的美學大師,

《談美書簡》《談美書簡》
每一個人都是有一套自己的美學體系的,只不過是唯心的還是唯物的,形上學的還是辯證的問題。就馬克思來說,其美學體系作為哲學這個大體系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樣也就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以及這裡生髮出來的認識來自於實踐的基本觀點。朱光潛在認真研讀馬列主義經典原著的基礎上,理解和吸收馬列主義美學思想和理論體系,提出自己的“物甲物乙”說,也即是“美是主觀和客觀的統一”的觀點。這個觀點體現在,在以後關於美學的論述中,朱光潛一直恪守馬列主義,並以此來規範自己的美學體系。在《談美書簡》中,還有的是關於美學具體問題的論述,以及提出衝破文藝創作美學研究中的禁區,這對於我們初學美學、開始接近美學的青年更具有解決實際問題、排除疑惑的重要作用。比如朱光潛認為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的區分,作為文藝流派和作為創作方法,是應該分別清楚的;但是同時,注意到我們在欣賞文藝作品的時候,是沒有必要機械地給某個作家或具體作品貼上現實主義或是浪漫主義的標籤,他非常贊同前蘇聯偉大的現實主義大師高爾基這樣一句話:“在偉大的藝術家們身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時常好像是結合在一起的。”而事實也正是如此。再比如,朱光潛結合自己的切身的經歷,特
《談美書簡》《談美書簡》
別是我們的美學研究在“文革”中收到極大的破壞和干擾,在文中發出振聾發聵的號召:“讓我們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武器,一起來衝破禁區吧。”具體說來,要衝破的禁區包括哪些呢?就是“人性論”、“人道主義”、“人情味”以及“共同美感”等等這些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劃定為禁區,被認為是作品中不能表現、研究中給予否定的。我們突破禁區,表現在創作要表現它,研究中要有足夠的重視,充分討論。朱光潛的《談美書簡》就是這樣一本書,在同我們聊天的過程中給予我們美的啟示,逐步的認識美,理解美的問題,掌握美的體系。正如他幾十年前創作《談美——給青年的第十三封信》一樣,不是掉書袋的,而信手所致,拿來談談;在親身體驗的基礎上,學習美學、理解美學,而不是空洞的來談論美學大理論。

作者簡介

《談美書簡》《談美書簡》
朱光潛:中國美學家。筆名孟實盟石安徽桐城人(今樅陽縣麒麟鎮岱鰲村朱家老屋人)。青年時期在桐城中學、武昌高等師範學校學習,後肄業於香港大學文學院。1925年出國留學,先後肄業於英國愛丁堡大學、倫敦大學,法國巴黎大學斯塔斯堡大學,獲文學碩士、博士學位。1933年回國,先後在國立北京大學、國立四川大學、國立武漢大學任教。並任中華全國美學學會名譽會長。歷任全國政協委員、常委,民盟中央委員,中國美學學會會長、名譽會長,中國作協顧問,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朱光潛在30年代至40年代期間認為,在美感經驗中,心所以接物者只是直覺,物所以呈現於心者只是形象。因此美感的態度與科學的和實用的態度不同,它不涉及概念、實用等,只是聚精會神地對於一個孤立絕緣的意象的觀賞。1950年以後提出主客觀統一說,認為美必須以客觀事物作為條件,此外還須加上主觀的意識形態或情趣的作用,使物成為物的形象,然後才是美。60年代,他強調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點,把主觀視為實踐的主體“人”,認為客觀世界和主觀能動性統一於實踐。主要編著有 《文藝心理學》、《悲劇心理學》、《談美》、《詩論》 、《談文學》、《克羅齊哲學述評》、《西方美學史》、《美學批判論文集》、《談美書簡》、《 美學拾穗集》等,並翻譯了《歌德談話錄》、柏拉圖的《文藝對話集》、G.E.萊辛的《拉奧孔》、G.W.F.黑格爾的《美學》、B.克羅齊的《美學》、G.B.維柯的《新科學》等。

朱光潛是我國現代美學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個在中國廣泛介紹西方美學的人。早在30年代,他就編寫出版了《悲劇心理學》

《談美書簡》《談美書簡》
、《文藝心理學》、《談美》等幾部美學專著。朱光潛也是我國現代比較美學和比較文學的拓荒者之一。朱光潛的《我與文學及其它》、《詩論》等著作都是在對比中西美學思想的基礎上,來探討中國詩歌的特點的。解放後,朱光潛系統接觸到馬克思主義。經過對自己以前的唯心主義美學思想的批判,提出了美是主客觀的辨證統一的美學觀點,認為美必須以客觀事物作為條件,此外加上主觀的意識形態或情趣的作用使物成為物的形象,然後才是美。他還以馬克思主義的美學的實踐觀點(即把主觀視為實踐的主體——人,認為客觀世界和主觀能對立統一於實踐)不斷豐富和發展自己的美學思想,形成了一個頗有影響的美學流派。《西方美學史》是朱光潛解放後出版的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我國學者撰寫的第一部美學史著作,代表了中國研究西方美學思想的水平,具有開創性的學術價值。朱光潛熟練地掌握了德語,幾十年來,翻譯了300多萬字的作品。其中他對黑格爾110萬字的巨著《美學》的翻譯,為他贏得了歷史性的崇高聲譽。他出版的譯著還有愛克曼的《歌德談話錄》、萊辛的《拉奧孔》、克羅齊的《美學原理》、路易哈拉普的《藝術的社會根源》和《柏拉圖文藝對話集》等。此外,他通過系統認真的研究,對馬克思主義經典《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資本論》、《自然辯證法》的一些譯文提出了具有重大價值的修改意見。朱光潛不僅著述甚豐,他本人更具有崇高的治學精神和高尚的學術品格。他勇於批判自己,執著地求索真理:當他認識到以往在唯心主義體系下研究美學“是在迷徑里使力繞圈子”,就開始用更先進的馬克思主義指導自己的研究,使自己的美學思想向真理趨進;他反對老化、僵化,提倡不斷進取。為方便研究馬列主義原著,他在花甲之年開始自學俄語,更在八十高齡之際寫出《談美書簡》和《美學拾穗集》翻譯近代第一部社會科學著作——維科的《新科學》,學習研究一生不輟。朱光潛學貫中西,博古通今。他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溝通了西方美學和中國傳統美學,溝通了舊的唯心主義美學和馬克思主義美學,溝通了“五四”以來中國現代美學和當代美學。他是中國美學史上一座橫跨古今、溝通中外的“橋樑”,是我國現當代最負盛名並贏得崇高國際聲譽的美學大師。

精彩段落

《談美書簡》《談美書簡》
第十一封《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環境”指“行動發生的具體場合,即客觀現實世界,包括社會類型、民族特色、階級力量對比、文化傳統和時代精神,總之,就是歷史發展的現狀和趨勢”。典型環境起著決定典型人物性格的作用。“人格的偉大和堅強只有借矛盾對立的偉大和堅強的程度才能衡量出來。”“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這是馬克思、恩格斯的典型觀中的一個基本原則。恩格斯把“真實地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看作現實主義的主要因素。第十二封《審美範疇中的悲劇性和喜劇性》悲劇與喜劇是兩種不同的藝術體裁,具有兩種不同的審美特性。悲劇與喜劇很難截然劃分,從根本上說,是因為現實世界的矛盾本來就很複雜,縱橫交錯,很難分出悲喜,同時人們的審美情趣也多種多樣,不同的人對同一個戲劇往往產生不同的感受。“世界對此文來源於文秘寫作網動情感的人是個悲劇,對此文來源於文秘寫作網思考的人是個喜劇。”我們中華民族的喜劇感向來很強,而悲劇感卻比較薄弱。其原因之一是我們的“詩的正義感”很強,此文來源於文秘寫作網好大團圓的結局,很怕看到亞里斯多德所說的“像我們自己一樣的好人因小過錯而遭受大的災禍”。第十三封《結束語:“還須弦外有餘音”》朱光潛先生對來信問到關於學外語和美學問題朋友們提出忠告:“學美學的人入手要做的第一件大事還是學好馬列主義”;其次,“把握一種外語到能自由閱讀的程度”,“把握國際最新資料”;第三,“要隨時注重國內文藝動態”,“最好學習一門性之所近的藝術文學繪畫音樂,避免將來當空頭美學家或不懂文藝的文藝理論家”。

陳顯忠評《談美書簡》

《談美書簡》《談美書簡》

很難想像,《談美書簡》竟然是出自一位八十二歲高齡的老人之筆。朱老是一個美學大家,可文筆細膩到寫這種小小書,讓人感到很是意外。朱老可以說是晚年匯聚了一生的心血寫成了這一本經典之作。在《談美書簡》中,朱老以親身的經驗,回顧了自己的美學生涯和自己獨特的思想,也是給所有來信沒有得到回覆的朋友的一次集體回復,而且談到了許多治學為人的道理。這是一本對於美學方面感興趣的朋友們的很需要的參考書。本書是作者在八十二歲高齡的情況下寫就的“暮年心血”之作,它既是對自己漫長美學生涯和美學思想的一次回顧整理,也是“給來信未復的朋友們”,尤其是青年朋友們的一次回復。全書由十三封書信結集而成。書中,朱光潛先生就青年青年朋友們普遍關心的美和美感、美的規律、美的範疇等一系列美學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同時也對文學的審美特徵、文學的創作規律及特點作了詳盡的闡釋,既是思想上的,又是方法上的,是初涉美學者學習美學知識的重要參考書籍。在《談美書簡》中,朱先生以親身的經驗,談到了許多治學為人的道理。對於怎樣開展學術工作,他教導說:“我們幹的是科學工作,是一項必須實事求是,玩弄不得一點虛假的艱苦工作,既要有清醒的頭腦和堅定的恆心,也要有排除一切阻礙和干擾的勇氣……是敷敷衍衍、蠅營狗苟地混過一生呢?還是下定決習,做一點有益於人類文化的工作呢?立志要研究任何一門科學的人首先都要端正人生態度,認清方向,要‘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

賞析

《談美書簡》朱光潛
《談美書簡》是一部系統的美學著作,書中的13封信對怎樣學習美學、馬列主義美學體系,以及美感、典型、形象思維創作方法等等美學範疇,作了生動而詳細的闡釋。第一封《代前言:怎樣學習美學?》朱光潛先生首先談了寫作《談美書簡》的動意,在回答“怎樣學習美學”這一問題時,說他感觸最深的是治學的學風。針對美學是個旁涉很多領域的邊緣學科,以及國內“資料太少”這一特殊性,朱光潛先生指出:“研究美學的人如果不學一點文學、藝術、心理學、歷史和哲學,那會是一個更在的欠缺,而且會成為‘空頭美學家’”;要“學通一二種外語”,直接閱讀外文書籍;尤其應下大力氣去攻讀馬克思主義理論,但不迷信翻譯過來的書籍。第二封《從現實生活出發還是抽象概念出發?》1956年,全國開展了美學大討論,在這場大討論中,朱光潛先生承認自己過去“站的是唯心主義立場”,“用的是唯心主義的形上學的邏輯方法”,信奉的是柏拉圖、康德、黑格爾、克羅齊等人的“主觀唯心主義”的美學思想。

到80年代,朱光潛先生堅持“美是主觀與客觀的統一”這一總命題,而且他討厭對美下定義,認為這是從抽象的概念出發不是從現實出發去研究美學問題,提倡“從現實出發去研究美學問題”,提倡“正確辨認生活與藝術中的一切醜現象”,

《談美書簡》《談美書簡》

認為“自然醜也可以轉化為藝術美”,“藝術家有描寫醜惡的權利”。第三封《談人》朱光潛先生提出作為審美主體的人是“一個整體”。審美活動和整個人的其它許多功能如”思考力、情感和追求上報的意志“是有內在的聯繫的。強調反“人的感性活動”,“當作實踐去理解”;把人的活動本身理解為“客體的活動”,進而強調“藝術作品必須向人這個整體說話”這一命題。第四封《關於馬克思主義與美學一些誤解》在此,朱光潛先生重申他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鄭重提出“我們提倡‘解放思想’,但不能從馬克思主義思想中‘解放’出來”。針對“馬克思主義創始人並沒有寫過一部美學或文藝理論的專著,說不上有一個完整的美學體系”等一些誤解,朱光潛先生說,構成馬克思主義美學的這個完整體系“是長期發展而且散見於一系列著作中的。要想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美學體系,就要認認真真地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第五封《藝術是一種生產勞動》朱光潛先生認定“藝術是一種生產勞動,是精神方面的生產勞動,其實精神生產與物質生產是一致的,而且是互相儲存的”。生產勞動是社會性的人憑他的本質力量對自然進行加工改造。這是一個雙向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自然經過人的改造而日益豐富化,成了“人化自然”;另一方面,人發揮了他的本質力量,使其在改造自然中

《談美書簡》《談美書簡》
“對象化”了,因而也肯定了自己,使自己的本質力量日益加強和提高了。人類歷史就這們日益發展下去,以至於達到“人的徹底的自然主義和自然的徹底人道主義”的辯證統一。第六封《衝破文藝創作和審美學中的一些禁區》“四人幫”統治時期,文藝創作和美學中的禁區是“人性論”、“人道主義”、“人情味”和“共同美感”。在朱光潛先生看來,人性是普遍存在的,是人作為人的自然本性,“人性和階級性的關係是共性與特殊性或全部與部分的關係。部分並不能代表或取消全體,肯定階級性並不是否定人性”。“人道主義”總的核心思想“就是尊重人的尊嚴”,“把人放在高於一切的地位,因為人雖是一種動物,卻具有一般動物所沒有的自覺心精神生活。人道主義可以說是人的本位主義。”“在文藝作品中人情味就是人民所喜聞樂見的東西”,“最富於人情味的母題莫過於此文來源於文秘寫作網情”。在闡釋“共同美感”時,朱光潛先生援引了馬克思“藝術起源於勞動”的論述,指出“勞動是人類的共同職能”,它所產生的美感也就是“人類的共同美感”。第七封《從生理學觀點談美與美感》在這封信里,朱光潛先生向我們介紹了一些生理學知識來使我們更好的認識美與美感,如節奏感,移情作用和內摹仿。而且向我們進一步闡述了其“美是主客觀的統一”“文學作品應該具有節奏感,而不應一味高昂”“審美者和審美對象各有類型”等觀點。第八封《形象思維與文藝的思想性》朱光潛先生認為,為弄清形象思維問題,首先需要界定一下“什麼叫思維?”“思維就是開動腦筋來掌握和解決面臨的客觀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思維本身既是一種實踐活動,又是一種認識活動。”思維分為兩步,“第一步是掌握具體事物的形象,如色、聲、嗅、味、觸之類感官所接觸到的形式和運動都在頭腦里產生一種映象,這是原始的感性認識”,叫做感覺、映象、觀念或表象。第二步是在此基礎上的深化,可以經由兩種途徑或方式,這就是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目的都在於獲得對事物的更進一步的認識。

“把從感性認識所得來的各種映象加以整理和安排,來達到一定的目的,這就叫形象思維;“把許多感性形象加以分析和綜合,求出每類事物的概念原理規律,這是從感性認識飛躍到理性認識,這種思維就是抽象思維或邏輯思維”。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或邏輯思維)的不同之處,在於形象思維始終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沒有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

《談美書簡》朱光潛

第九封《文學作為語言藝術的獨特地位》文學是用語言為媒介,而語言中的文字卻只是代表觀念的一種符號,本身並無意義。語言這種媒介不是感性的而是觀念性,也就是說,語言要通過符號(字音和字形)間接引起事物的觀念。文學作為語言藝術在藝術門類中占有獨特的地位。“文學實際上就是語言學”第十封《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朱光潛先生反對將“浪漫主義”或“現實主義”這樣的本來是特定歷史階段的稱呼硬套到其它時代與民族的文藝創作上去,而主張從“浪漫主義的”或“現實主義的”這樣的創作方法的角度,對各時代和民族的文藝作出分析。與此同時,朱光潛先生認為不能把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的區分絕對化。“浪漫主義側重從主觀內心世界出發,情感和幻想較占優勢”;“現實主義從客觀現實出發,抓住其中本質特徵,加以典型化”。這兩種創作方法雖然是客觀存在,卻不宜過分渲染,像旗幟那樣鮮明對立。要“從主客觀統一的觀點來看待這個問題。”“在偉大的藝術家們身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時常好像是結合在一起的。”第十一封《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環境”指“行動發生的具體場合,即客觀現實世界,包括社會類型、民族特色、階級力量對比、文化傳統和時代精神,總之,就是歷史發展的現狀和趨勢”。典型環境起著決定典型人物性格的作用。“人格的偉大和剛強只有借矛盾對立的偉大和剛強的程度才能衡量出來。”“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這是馬克思、恩格斯的典型觀中的一個基本原則。

恩格斯把“真實地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看作現實主義的主要因素。第十二封《審美範疇中的悲劇性和喜劇性》悲劇與喜劇是兩種不同的藝術體裁,具有兩種不同的審美特性。悲劇與喜劇很難截然劃分,從根本上說,是因為現實世界的矛盾本來就很複雜,縱橫交錯,很難分出悲喜,同時人們的審美情趣也多種多樣,不同的人對同一個戲劇往往產生不同的感受。“世界對此文來源於文秘寫作網動情感的人是個悲劇,對此文來源於文秘寫作網思考的人是個喜劇。”我們中華民族的喜劇感向來很強,而悲劇感卻比較薄弱。其原因之一是我們的“詩的正義感”很強,此文來源於文秘寫作網好大團圓的結局,很怕看到亞里斯多德所說的“像我們自己一樣的好人因小過錯而遭受大的災禍”。第十三封《結束語:“還須弦外有餘音”》朱光潛先生對來信問到關於學外語和美學問題朋友們提出忠告:“學美學的人入手要做的第一件大事還是學好馬列主義”;其次,“掌握一種外語到能自由閱讀的程度”,“掌握國際最新資料”;第三,“要隨時注意國內文藝動態”,“最好學習一門性之所近的藝術文學、繪畫或音樂,避免將來當空頭美學家或不懂文藝的文藝理論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