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概念
基本解釋
(1) [recognize]確定某物。
認識某人。
(2) 知曉;認明
感到人能夠認識客觀真理。
(3)[understanding;knowledge] 頭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
感性認識。
引證解釋
1.能夠確定某一人或事物是這個人或事物而不是別的。《兒女英雄傳》第二七回:“自從咱爺兒倆認識以後,是說你算投奔我來了,你沒受著我一絲一毫好處。” 老舍《我這一輩子》五:“在前面我已經說過,我認識字,還能抄抄寫寫,很夠當個小差事的。”亦指識別;鑑別。 沙汀 《記賀龍》十六:“他懶懶地告訴我們,當天軍區的一位營長跑來看他,因為知道他愛馬,認識馬,還特別牽來幾匹馬要他品評。”
2.指人的頭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 毛澤東 《人的正確思想是從那裡來的?》:“一個正確的認識,往往需要經過由物質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質,即由實踐到認識,由認識到實踐這樣多次的反覆,才能夠完成。” 艾思奇 《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第八章:“認識和照鏡子、攝影有相類似的地方,但又有著根本的不同。”
辨析
人是認識的主體之一,其他動物、昆蟲、植物也是認識主體大家庭中的成員。
客體是同主體處在相互作用、相互聯繫關係中的事物、現象、環境、矛盾和問題,是具有多種屬性和規定的認識對象,是知識的唯一來源。客體具有質量、價值、意識、運動、時間、空間、數量的屬性和規定;是質量、價值、意識、時間、空間、數量組成的統一整體。
認識是主體發現客體對主體有所作用和影響後,感知組織在思維組織產生的認識意識的指揮下,有目的、有計畫地主動收集目標客體的屬性和規定知識,發現主體生存和發展面臨的現實危機、矛盾和問題,探索通過主體行為解決主體遇到的矛盾和問題的意向、方法、路線、和方案的行為。
認識的發生、發展和結束,是在認識意識的指揮下實現的,認識是認識意識的表現形式,認識的過程是認識發生以前確立的認識意向、認識方案、認識路線、認識法則的展現過程。我們通過詳細地觀察認識的過程,就可以發現主體在認識行為發生以前確立的認識目的、認識意向、認識方案和認識路線,發現存在於認識之中的認識意識。
認識意識是思維組織對感知組織獲得的知識分析處理後產生的,是指揮感知組織主動收集有關客體屬性和規定的知識,為思維作好知識準備的意向、方法、路線、方案和命令。
客體對主體的作用和影響是引起主體的思維組織對感知組織獲得的知識進行分析處理,從而產生認識意識的直接原因。
客體在一定的自然條件下,會通過空氣、光線等載體向外散發出包含自身屬性和規定的信息知識。當主體同客體接近或接觸時,客體散發出的信息知識便會進入主體的一個或多個感覺器官,使主體的感覺器官被動感受客體信息的作用、刺激、和影響。
主體的感覺器官具有信息轉化能力,能夠把進入感覺器官的信息知識轉化為能經過神經網路傳送的電子信號。當感知組織被動感受到客體散發出的各種信息知識的作用和影響後,就會把感受得的信息知識轉化為電子信號,並傳送給主體的神經中樞。神經中樞分別收到不同感覺器官傳來的有關同一個客體的電子信號後,就會形成有關客體的綜合知識。
客體對主體的作用和影響在神經中樞形成的知識,能夠喚起思維組織對感知組織過去獲得的有關知識的記憶,引起思維組織對記憶和現實中的具有共同特徵的客體的聯想和比較,使主體發現作用和影響主體的客體對主體所具有的價值和意義,發現主體面臨的生存矛盾和問題。在這個基礎上,思維組織就會根據主體的生存需要和能力、根據客體所具有的價值和意義,根據主體處置客體的經驗知識產生出相應的處置有關客體的意向、方法、方案和命令。
如果思維組織根據有關知識判明作用和影響主體的客體對主體的生存和發展不具有現實的意義和價值,思維組織就會根據感知組織獲得的經驗知識,產生出放棄對這個客體實行主體行為的意向和命令。
如果思維組織根據有關知識判明作用和影響主體的客體對主體的生存和發展具有正面或負面的價值和意義,思維組織就會根據感知組織獲得的經驗知識產生出指揮主體的有關組織實行具體行為,消除或擴大客體對主體的作用和影響,實現主體生存發展目標的意向、和命令,產生出實踐意識。
如果思維組織根據對感知組織獲得的知識全部知識的分析處理,不能夠判明作用和影響主體的客體對主體的生存和發展具有何種價值和意義,思維組織就會根據感知組織過去獲得的經驗知識,產生出與這種情況相適應的指揮感知組織主動收集有關客體的知識,以發現客體對主體的生存所具有的意義和價值;發現主體所面臨的生存矛盾和問題;發現客觀現實對主體生存和發展提出的必然要求;發現通過主體的具體行為;實現生存和發展目的的意向;路線、方案和命令。
認識意識從思維組織中產生並傳送給感知組織以後,主體的各個感覺器官就會立刻行動起來鎖定目標客體,對目標客體表現出濃厚的興趣、表現出十分的警覺和關注。於是,有認識意識指揮的、有感知組織和感覺器官實行的主動收集客體信息知識的主體行為便發生了。在認識意識的指揮下,主體的每個感覺器官主動、有序、合理地進行收集有關客體屬性和規定的知識,並把收集到的知識進行整理。隨著認識的進行,思維組織在認識開始以前制定的認識方案也會有條不紊地自然展現出來,認識目的也會不斷地得以實現。
認識的發展變化和結束也是在認識意識的指揮下實現的。
隨著認識行為的進行,感知組織獲得的客體知識會越來越多,認識過程中所出現的新問題也會被感知組織發現並傳送到神經中樞。思維組織通過對感知組織新獲得的知識和過去獲得的知識的分析和處理,就會產生出指揮認識行為有所變化和發展的新的認識意識,認識行為在新的有所改進的認識意識指揮下,就會發生一些發展和變化,使認識行為更加合理和富有效率。
隨著認識的進行和認識預期目標的全部實現,思維組織通過對感知組織獲得的全部知識的分析處理,就會產生出停止認識行為的意向和命令。於是,有認識意識指揮的認識行為便結束了。
認識是主體生產知識的生產活動。
主體認識客體、收集、整理客體各種屬性和規定的行為是生產知識的生產活動。主體通過對感知組織獲得的全部知識的分析和處理,發現主體所面臨的生存矛盾、危機和問題、發現主體通過自身行為解決遇到的矛盾和問題必須採用的方式、方法、路線和方案也是生產知識的生產活動。
知識是主體的主動認識行為產生的,是主體主動行為的結果。知識不是脫離主體的主動認識行為,由客體對主體感覺器官的作用、刺激和影響在神經中樞自然形成的。只有在主體對目標客體進行關注並表現出濃厚興趣的情況下,客體對主體感覺器官的作用、刺激和影響才會在主體的神經中樞形成映像和知識,沒有主體的關注和興趣,客體對主體的作用、刺激和影響就不會在主體的神經中樞形成任何映像和知識。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客體是多種屬性和規定組成的統一體,在組成客體的形式、質量、價值、意識、運動、時空、數量多個部分中,能夠通過空氣、光線等載體主動作用和刺激感覺器官的部分所占的比例很小,主體不能夠憑藉被動感受客體的作用和刺激獲得客體的全面知識。有關客體各種屬性和規定的知識,只有在主體認識意識的指揮下,通過思維組織、感知組織和肌肉組織的互相配合共同努力才能夠獲得。
認識是同思維和實踐相互區別相互聯繫的具體行為。
我們如果詳細觀察和分析認識的心理活動過程就會發現,在認識的整個心理活動過程中思維、認識和實踐是交替進行的,思維、認識和實踐互為發展的條件和基礎,認識和實踐離不開思維產生的認識意識和實踐意識的指揮,思維離不開認識獲得的知識原材料,認識也離不開實踐給認識組織和認識器官提供的接近和接觸客體和認識對象的有利條件。
在我們常說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之間,在認知心理過程的不同階段之間,在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不斷前進的認識循環往復過程中,思維是不可缺少的橋樑或中間環節,沒有思維認識的過程就不能完成,認識的目的就不能實現。沒有思維和實踐就沒有認識。
知識是認識的結果,是認識對象或客體的屬性、規定、關係、特徵、要求、能力在主體神經中樞的表現形式。
概念是知識的基本單位和表現形式,是關於認識對象和客體的屬性、規定、能力、特徵的概括和總結。
知識是主體創造的具有客觀實在性和自身特點的具體事物。知識同任何事物一樣具有多種屬性和規定。知識是質量、價值、意識、運動、時空和數量組成的統一體。知識作為客體是認識的對象和新知識的來源。
主觀唯心主義認為,人的認識是頭腦里固有的,是主觀自生的。客觀唯心主義認為,人的認識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來自獨立於人腦之外的客觀精神。形上學唯物主義雖然承認認識是客觀世界的主觀映象,但不了解認識依賴於實踐,也不了解認識是一個辯證發展的過程。
認知方式及途徑
人類已知的探索事物變化發展中認知方式有六種,於外在表現為六欲,即是我們常說的色、聲、香、味、觸、法,而七情則是內於外的自身個人情感的自然表露,即為醫家所說的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在已知的人們通過六種方式認知世界中,法是最接近事物本身的。反映情緒波動的詞最常見的為“感”,即"客觀事物通過感覺器官在人腦中的直接反映"對於感的認知,古人們認為“感”即感動人心也。從心鹹聲。古禫切。外部事物於人自身必會有個人情緒夾雜於中,所以,古人則更深入的認為,法是最接近事物本身的,而當把心去掉,僅剩這個“鹹”字時,就可表示真實事物的抽象表征。故可謂無心則為“感”也。
相關名言
一個真認識自己的人,就沒法不謙虛。謙虛使人的心縮小,像一個小石卵,雖然小,而極結實。結實才能誠實。——老舍
偉大的人是決不會濫用他們的優點的,他們看出他們超過別人的地方,並且意識到這一點,然而絕不會因此就不謙虛。他們的過人之處越多,他們越認識到他們的不足。——盧梭
計算機在數學研究中發揮的作用將越來越大;藉助計算機解決數學問題將激勵人們去尋求更好、更簡單的方法,也加深人們對數學本質特徵的認識,還推動以計算機為基礎的人工智慧的發展。——周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