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考古發現與研究(1949-2009)》是一部關於新中國60年來的考研學發現與研究著作,全書共分9個章節,具體內容包括中國古人類學與暇石器考古研究60年、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研究、夏商周考古、三國魏晉南北朝至元明考古、石窟寺考古等。作者簡介
劉慶柱,1943年生於天津市,196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考古系學位委員會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長。《考古學報》、《考古學集刊》、《中國考古學》(英文版)主編。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享受國務院頒發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德國考古研究院通訊院士。主要研究中國古代都城考古學、古代帝王陵墓考古學和秦漢考古學等。
目錄
緒言一、中國古人類學與暇石器考古研究60年
(一)中國古人類學與舊石器考古學的發展歷史
1.引入與探索階段(1920-1937年)
2.材料積累、分類與描述階段(1949-1979年)
3.與西方接軌的轉型期(1980年至今)
(二)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古人類和舊石器考古的發現與研究
1.舊石器時代早期
2.舊石器時代中期
3.舊石器時代晚期
(三)中國舊石器時代考古學理論探討與發展
1.關於華北舊石器時代文化的兩個傳統問題
2.中國北方舊石器時代文化“區域漸進說”以及南、北方主工業二元結構與多種區域性工業類型並存
3.關於“中國舊石器時代中期”的探討
4.中國古人類“綜合行為模式”
(四)中國舊石器考古研究的熱點問題及相關探討
1.中國境內最早人類的證據
2.舊石器時代東西方文化交流的證據與討論
3.觀代人類起源
二、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研究
(一)基礎理論與方法的探索和系統研究成果的形成
(二)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的探索
1.新石器時代早期的主要文化遺存
2.中國新石器時代幾項主要特徵起源的探索
(三)新石器時代中期文化研究
1.新石器時代中期的考古學文化
2.新石器時代中期的聚落以及房屋與墓地
3.新石器時代中期的生產力水平和經濟形態
4.新石器時代中期的精神文化生活
5.新石器時代中期的社會組織
(四)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研究
1.各主要區域考古學文化的研究
2.新石器時代晚期社會形態、經濟與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特點
(五)新石器時代末期文化研究
1.新石器時代末期的考古學文化分布情況
2.幾個主要區域的一些重要遺址的發現與研究
3.新石器時代末期社會發展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的時代特徵
(六)中國文明起源研究
三、夏商周考古
(一)夏王朝遺蹟的考古學探索
1.夏王朝早期的考古遺存
2.夏文化晚期的考古遺存
(二)商王朝遺蹟的發現與研究
1.先商文化(下七垣文化)與重要先商遺址
2.早商文化與重要早商遺址
3.中商文化與重要中商遺址
4.晚商文化與重要晚商遺址
(三)西周王朝遺蹟的發現與研究
……
四、秦漢考古
五、三國魏晉南北朝至元明考古
六、科技考古
七、石窟寺考古
八、古文字學考古
九、陶瓷考古
後記
考古學的相關著作
考古學是指以田野調查、發掘為特徵的現代考古學,也通俗的稱為“鋤頭考古學”,考古學是通過發掘和調查古代人類的遺蹟遺物和文獻來研究古代社會的一門人文科學。傳統上,考古學是文化人類學的一門分支學科,但是現在它越來越獨立,成為了一門獨立的學科。 |
盤點考古書籍
考古學是根據古代人類活動遺留下的實物資料,來研究人類古代社會歷史的一門學科。中國近代“考古學”一詞,可能是從西文Archaeology一詞翻譯而來的。考古學是歷史科學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其研究的範圍是古代,所以它與近代史和現代史是無關的,自人類的起源始,下限隨考古學的發展而有所變化,又由於各地區文化發展的多樣性和不平衡性,所以無法統一,各國考古學都有它們的年代下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