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本書匯集了原中國歷史博物館館長、考古學家俞偉超先生1982年以來有關考古學理論的論述、對話錄共十六篇。編成本書後,俞偉超先生曾對其中若干文章的內容,作過少量修改。這期間是他學術思想變化的重要階段。讀者從中不僅能看到他對考古學內涵理解的逐漸變化情況及其一系列看法,而且從中也能了解到考古學以外的一些東西,特別是一位學者對人生對事業不斷探求的心境地。俞偉超先生是我國很有影響的考古學家,他的學術思想,特別是近幾年關於新考古學理論的探索,在學術界產生了較大反響。作者簡介
俞偉超(1933—2003)江蘇江陰人,出生於上海,1950年9月至1954年7月在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學習,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批考古專業畢業生。1954年9月至1957年1月在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工作,配合三門峽水庫工程建設,先後參加了黃河三門峽古棧道的勘查和河南陝縣劉家渠漢唐墓葬群的發掘。
1954年9月至1961年1月在北京大學歷史學系考古專業師從蘇秉琦先生讀研究生,獲得博士學位。
1961年2月至1985年4月在北京大學歷史學系考古教研室任教,歷任講師、副教授、教授。他長期從事野外考古工作,先後主持了北京昌平雪山遺址、山東臨淄齊古城遺址、湖北黃坡盤龍城遺址、湖北江陵楚都紀南城遺址、陝西岐山和扶風周原遺址、青海大通上孫家漢晉墓葬群、湖北當陽季家湖遺址、青海循化蘇志卡約文化墓群、湖北沙市周梁玉橋等遺址的調查和發掘。
1985年5月以後,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工作,歷任副館長、館長、學術委員會主任。在此期間,他主持修改了自1959年以後長期未變的中國通史陳列,組建了我國第一支水下考古和航空考古隊伍,填補了我國在這些領域的空白。
盤點考古書籍
考古學是根據古代人類活動遺留下的實物資料,來研究人類古代社會歷史的一門學科。中國近代“考古學”一詞,可能是從西文Archaeology一詞翻譯而來的。考古學是歷史科學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其研究的範圍是古代,所以它與近代史和現代史是無關的,自人類的起源始,下限隨考古學的發展而有所變化,又由於各地區文化發展的多樣性和不平衡性,所以無法統一,各國考古學都有它們的年代下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