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古事雜談》主要講述了:我們的先人何時開始使用筷子?何時開始一日三餐?何時開始伏枕睡覺?何時開始使用耕牛?何時開始飼養豬、狗?何時開始使用毛筆?古代的床是做什麼用的?古代的王為什麼戴高帽?武士為什麼結髻?為什麼以鹿皮作為婚嫁的聘禮?……
作者借中國古代象形文字所描寫的靜態和動態的圖象作引子,配合地下發掘的材料、文物。以及典籍的記載,人類學的詮釋,將中華民族形成發展過程中有關古代漁獵農耕、起居飲食、衣服車馬、天文地理、樂舞巫術、戰爭祭祀等問題,以淺易的文字,配合圖版一一介紹給讀者。
作者簡介
許進雄,高雄市人,1941年生於高雄。
1967年畢業於台灣大學中文研究所,1968年受聘到加拿大多倫多市的皇家安大略博物館整理館藏甲骨。歷任助理、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並任主任之職八年余。現為該館遠東部研究員。1974年得多倫多大學哲學博士,並自1977年起在該校東亞系及研究所兼授文字學、經學史、中國古代社會等課,現為正教授。
著者為國際知名甲骨學者,於安陽博物苑甲骨展覽廳被評為對甲骨學有貢獻的25名學者之一,出版7本甲骨學專著(殷卜辭中五種祭祀的研究、明義士收藏甲骨、懷特氏等收藏甲骨、甲骨上鑽鑿形態的研究等)及中、英文本的中國古代社會共9本專著及數十篇論文。
序言
自從1988年9月19日開始,中央日報長河版每周星期五刊載一篇約莫2100字精簡有趣的“說古事”專欄,介紹中國古代文化,由我們漢字象形的特徵,具體的解說中國古人生活的一些細節。借著古文字所描繪的靜態和動態的圖像作引子,配合地下發掘的材料、出土的文物,以及典籍的記載,將古代漁獵農耕、起居飲食、衣服住物、天文地理、戰爭祭祀種種名目,有關中華民族的形成發展各情,娓娓道來,甚得讀者的喜愛。可惜這專欄只刊行40多篇就中斷了,大家都感到歉然。直到現在,台灣商務印書館將全部71篇輯印成冊,這是出版界一大光彩,也是學術界一大功德。
作者原在台大中文研究所主修甲骨學,出國後,自修有關中國考古及人類學。又因為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講授中國古代文化,於是由古代文字之介紹,為求了解古人生活之一斑,蒐集了各種參考,網羅了許多文物佐證,淺化了專門資材,趣化了乾燥的古事,零篇單文,依題分類,寫了一系列的這些段落,尋源探流,追根揭底,原原本本的引進許多知識,糾正了愚昧的錯謬,看起來輕鬆,讀起來受益,大家都樂於吸收,高興閱覽。
節選
在金屬中,金與銀的性格最相似:儲量稀少,富光彩,不受溫潮的影響,不易氧化腐蝕。其外觀和賦性迥異於他種物質,很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尤其是它們有以相當純的狀態存在,且易於加工,不像其他的礦石要通過高熱熔煉才能取得,所以從很早開始,就一直在很多社會被視為貴金屬,以之打造裝飾物或作為交換的通貨。環地中海的一些古代文明,至少於公元前3500年就都以金、銀打造飾物,而可能於公元前800年作金銀貨幣。中國對這兩種貴金屬的認識和使用,依目前的資料看,起碼遲緩1000年以上。大半是中國境內沒有豐富的自然金與銀,才使中國異於其他的文明,選擇了玉作為表現財富與身分的象徵。
盤點考古書籍
考古學是根據古代人類活動遺留下的實物資料,來研究人類古代社會歷史的一門學科。中國近代“考古學”一詞,可能是從西文Archaeology一詞翻譯而來的。考古學是歷史科學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其研究的範圍是古代,所以它與近代史和現代史是無關的,自人類的起源始,下限隨考古學的發展而有所變化,又由於各地區文化發展的多樣性和不平衡性,所以無法統一,各國考古學都有它們的年代下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