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作者學術研究的主攻方向是隋唐史,著此書因為興趣,也是緣於小時候的一段經歷。“在過去的四十多年中,我選擇了《中國祆教藝術史研究》作為一項票友式的課題,還有與少年時代的一段勝緣”(姜伯勤語)。如作者所言,那么這本非專業的學術著作,還可算做兔子湯,而我這看書的,則就是兔子湯的湯了,只不過了解一些除生活以外的知識,對自己來說多少或許還是有些意義的。
《中國祆教藝術史研究》分為上下編,共二十章一百五十六節,秉承陳寅恪希圖把“本國藝術學”的建設看作達成“中國學術獨立”的重要工作之意願,著成此書。該書圖例豐富,圖為文證,文為圖釋,效陳寅恪先生的詩文證史、岑仲勉先生的金石證史,開創以圖證史的先例。
祆教(Mazdaizm),又名瑣羅亞斯德教(Zoroastuanizm),即俗稱的拜火教,中古三大夷教之一。金庸的《倚天屠龍》里提到的明教,則是三夷教中的摩尼教,也和拜火教不無關係。這種古老的宗教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六世紀,創始人為瑣羅亞斯德。從網路上又找到一些關於瑣羅亞斯德的信息:Zarathushtra(約公元前628—551)是古波斯宗教改革家,所創宗教叫做“瑣羅亞斯德教”(Zoroastrianism)。該教教義認為,宇宙間有善與惡、光明與黑暗兩種力量在鬥爭,善和光明終將戰勝惡和黑暗,而火是善和光明的化身。其主要儀式是禮拜“聖火”,一切重大的祭奠祈禱都要燃起聖火。南北朝時傳入中國,稱襖教、火襖教或拜火教。Zoroaster是古伊朗語Zarathushtra(義為“老駱駝”)的變體(註:駱駝是祆教中的聖物),也譯作“查拉圖斯特拉”。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既是此人,但也只是用了他的名字,書的內容和教義無關。
《中國祆教藝術研究》中對隋唐時期的薩寶制度也有評述,書中引用陳寅恪先生在《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中,對《通典》職官典里“薩寶府祆正”的註解:祆者,西域國天神,武德四年置祆祠及官,常有群胡奉事,取火詛咒。
目錄
序
上編薩寶體制下中國祆教畫像石的西胡風格及其中國化
第一章 引論
第二章緣起:新疆塞人祆神祭器與早期襖教藝術
一阿拉溝發現戰國塞人承獸祭盤
二塞人祆教祭器與“金人祠天”
三塞人祆教祭器與“有翼獸”造型
四後論:“斯基泰動物意匠”與祆教藝術
第三章中國祆教畫像石的“語境”
一薩寶體制下之石墳考
二薩寶、胡臣身份體制與中國祆教畫像石
三中國祆教畫像石:漢地陵寢藝術與粟特祆教藝術的融合
第四章安陽北齊石棺床畫像石與入華粟特人的祆教美術――兼論北齊畫風的巨變與粟特畫派的關聯
一安陽北齊畫像石的拼合與石棺床的構成
二科隆藏品漢式雙闕下胡服儀仗與祆教火壇祭司圖像
三波士頓藏品:葡萄園賽祆活動
四吉美藏品:祆教吉祥鳥圖像與植物祭祀圖像
五安陽石棺床畫像石“圖像程式”的整體考察
六安陽畫像石與入華粟特人節慶及葬式風俗的變遷
七後論:安陽石棺床畫像石與北齊畫風及粟特畫派的關聯
第五章青州傅家北齊畫像石祆教圖像的象徵意義――與粟特壁畫的比較研究
一青州傅家北齊石刻畫中Sēnmurv出現的意義
二Hvarenah鳥的象徵與隱喻
三片治肯特執火把女神與青州傅家畫像石的比較
四《象戲圖》與祆教萬靈節
五墓主人身份與北齊開府胡人倖臣
六餘言
第六章入華粟特人祆教藝術與中華禮制藝術的互動――Miho博物館所藏北朝畫像石研究
一引言
二漢式雙闕的意義
三四臂女神娜娜與獅子座圖像發現的意義
四伊蘭人與突厥人盟誓圖像
五世紀康國粟特人“喪制與突厥同”
六墓主宴樂圖及其他畫面
七後論
第七章西安北周薩寶安伽墓圖像研究――伊蘭文化、突厥文化及其與中原文化的互動與交融
一引言
二人頭鷹身圖像與祆教赫瓦雷納神
三突厥人與伊蘭人會盟圖像考釋
四北周時期突厥部落中的祆教化
五圖像程式:以北周薩寶為中心
六後論:入華栗特人的“石墳”及其葬式
第八章(上)隋檢校薩寶虞弘墓石槨畫像石圖像程式試探
一虞弘早年出使波斯並遊歷大夏安息故地
二對鳥火壇圖像與大夏故地蘇赫•考塔爾火壇的比較
三圖像程式
四結語
第八章(下)隋檢校薩寶虞弘墓祆教畫像的再探討
一“四永生者”圖像發現的意義
二基座祭祆圖像的意義
三再說“圖像程式”
第九章隋天水“酒如繩”祆祭畫像石圖像研究――與敦煌本《安城祆詠》的對照分析
一引言
二“叵羅”酒器、“雩祭”“酒如繩’與豪摩祭
三日月拜祭圖像
四密特拉神於欽瓦特橋接引義人
五墓主夫婦對飲圖與“圖像程式”
六後論
下編絲綢之路上祆教藝術與新疆及河西等地區藝術的互動
第十章河西隴右祆教與祆教圖像的流傳
一襖教信仰與祆祠的流傳
二祆教圖像的流傳
第十一章新疆等地所出納骨瓮圖像與粟特納骨瓮圖像的比較研究
一引言
二吉木薩爾出土納骨瓮與撒馬爾乾出土品
三焉耆出土雕花納骨瓮與楚河出土品
四故宮藏納骨瓮與比雅納爾曼納骨瓮
五後論
第十二章于闐木板畫所見粟特祆教美術的影響
一引言
二丹丹烏里克D.X.木板畫之祆教三神圖像
三于闐木板畫之“駝神”祆教圖像
四後論
第十三章敦煌窟所見嚈噠人的密特拉神崇拜
一“圖像志兩重性”:一個觀察方法
二莫高窟窟西壁密特拉神圖像
三敦煌所見的嚈噠供養人
第十四章莫高窟窟持動物畏獸圖像――兼論敦煌佛窟畏獸天神圖像與唐初突厥祆神崇拜的關聯
一畏獸天神圖像與鳩摩羅什注文
二“畏獸”圖像研究史的回顧
三畏獸天神圖像與中國中古禮儀藝術
四畏獸天神圖像與初唐突厥人的祆神崇拜
第十五章唐安菩墓三彩駱駝所見“盛於皮袋”的襖神――兼論六胡州突厥人與粟特人之祆神崇拜
一引言
二來自六胡州“盛於皮袋”的祆神神像
三從突厥事祆看伊蘭文化與突厥文化的互動
四後論
第十六章(上)敦煌白畫中的粟特神衹
一持犬女神與栗特神
二持日月蛇蠍女神與粟特神
三“摩醯首羅’式樣祆神與粟特維施帕卡神
四後論
第十六章(下)敦煌白畫中粟特神衹圖像的再考察
一引言
二達埃納女神的圖像特徵
三粟特娜娜女神的圖像志問題
四粟特及敦煌的娜娜信仰與白畫中的娜娜神圖像
五後論
第十七章(上)論宋元明時期山西介休的襖神樓
一北宋文彥博建立祆神廟的記載
二祆神廟牛靈圖像與駝神圖像的中外歷史根據
三後論:北宋祀典與宋元明清初山西的祆廟
第十七章(下)山西介休祆神樓古建築裝飾的圖像學考察
一祆神樓的建築風格及其重修
二祆神樓木椽斗拱所見牛神木雕與駝神木雕
三祆神樓琉璃脊飾中的西域因素
四後論:空間的結構與圖像的象徵
第十八章中國祆教圖像中的祆教萬神殿與天宮建制
一中國祆教圖像與瑣羅亞斯德教天宮建制的中國版
二與波斯瑣羅亞斯德教及粟特祆教圖像志的比較
第十九章中國祆教畫像石所見胡樂圖像
一虞弘墓基座正面胡樂圖像與祆教火祭
二祭襖的重要樂器琵琶箜篌和祆教祭祀中的豪摩祭
三祆教節日樂舞與出行樂舞
四畫像石所見祆教祭神及宗教行事中的樂隊組合
五祆教畫像石西胡音樂圖像對圖像志研究和音樂史研究的意義
六後論
第二十章中國祆教藝術在藝術史上的意義
一祆教畫像石的類型學分析
二風格史:于闐畫派及粟特畫派
三中國禮制藝術容納祆教藝術的意義
作者已刊相關論文目錄
跋
相關評價
將近一百年前,當傳統文化面臨嚴重挑戰的時候,王國維在其《奏定經學科大學文學科大學章程書後》中,曾經大聲疾呼:“異日發明光大我國之學術者,必在兼通世界學術之人,而不在一孔之陋儒,固可決也。”往後的事實,越來越證明汲取域外智慧,開拓本土資源,確實是一條發明光大我國學術之路。姜伯勤先生是沿著此路不斷進取的現代學人,像他提出的“祆教藝術史”這樣的課題,倘不“兼通世界學術”,是根本無從問津的。
祆教是中古時代入華的三夷教之一。它與景教和摩尼教的不同之處,除沒有漢譯遺經傳世外,尤其顯著的特色是地區差異。從宗教文化的歷史形態來看,可以說祆教在傳播過程中出現過四大版本:原版是波斯的瑣羅亞斯德教,印度版是巴斯教,中亞版是馬茲達教,中國版就是祆教。既然正宗與變種並存,涉足中國祆教研究的人,如果不放眼世界,知同察異,就難免淪為“一孔之陋儒”了。平心而論,個人走向世界,無非出國,較容易;商品走向世界,無非外銷,似也容易;至於學問走向世界,那可就難上加難了。因為,它不只應當“接軌”,而且要求“提速”,否則就跟不上世界學術日新月異的進展。
《中國祆教藝術史研究》是一部從藝術遺存來研究中國祆教的專著,為伯勤先生多年潛研精神之獨結,具有很高的原創性。他廣泛參閱近百年來俄國、日本和歐美的相關論著,對文獻、文書和文物進行竭澤而漁式的搜羅,在缺乏漢譯祆教遺經可作文本分析的情況下,匠心獨運,博綜貫串,終於從中古遺存的圖像和唐宋時代的民俗中辨認出祆教神祇若隱若現的身影,發現了“波斯式的天宮建制”在東亞的遺痕,包括瑣羅亞斯德教的大神和女神,這是極其難能可貴的。按照恩格斯卓越的比較宗教學見解,“為要成為宗教,一神論從遠古時代就不能不向多神論作些讓步,《曾德-阿維斯陀》便已開其端。猶太人慢慢地轉向異教徒的諸具體神,這種情況一直繼續到在流放以後有了波斯式的天宮建制從而使宗教更適應於人們的想像的時候”。(《論原始基督教的歷史》)伯勤先生精心描述的敦煌“賽祆”盛況,正是一幅“使宗教更適應於人們的想像”的生動圖景,反映了波斯式與華夏式兩種異質文化在祆教禮儀中的融合。令人耳目一新。
藝術史學,是中國學術一片尚待開墾的處女地,早在20世紀30年代初,陳寅恪先生就感嘆過,“本國藝術史學若俟其發達,猶邈不可期”。(《吾國學術之現狀及清華之職責》)當年徐中舒先生的長篇論文《古代狩獵圖像考》,力求運用圖像學原理研究殷周銅器形制和紋樣之演化及所受外來影響,就曾送請陳寅恪先生“校讀一過”(《徐中舒歷史論文選輯》上冊)。經數十年風風雨雨之後,伯勤先生自覺地承續先哲之業,在更廣的規模和更大的程度上,致力於藝術史學的研究。他深入鑽研貢布里希的圖像學和藝術史論著,對中亞和中原出土的大量文物進行比較考釋,為祆教藝術求新證,創新解,立新說。他所取得的業績。集中到一點,可以說是運用新材料和新方法,使波斯瑣羅亞斯德教的“中國版”空前地明朗化了。
我與伯勤先生由同學而同事,論學談心,切磋釋疑,已歷數十寒暑了。在飽經滄桑的康樂園裡,我們對陳寅恪先生的詩文證史,岑仲勉先生的金石證史,都是無限嚮往的。現在,伯勤先生獨出心裁,用圖像證史來發明光大“二老”之學,我除讚賞之外,同時也深深受到激勵。記得別林斯基曾經在一封信中高度評價過屠格涅夫的創作:“找到自己的道路,認清自己的位置,――人的一切盡在於此,這就是說,他符合了自己的本性。”伯勤先生既有學術功力,又有藝術素養,他能在中國祆教藝術史中發前人所未發,正是因為找到一條符合自己本性的道路。
伯勤先生的精勤筆耕,並不是安樂椅上的甜蜜事業。若干年來,由於親人的病痛,曾幾度置他於困境。在治學、治生和治病的三股張力中,他奮然前行,為親人盡心,為學術竭慮,堅毅地回應了命運的挑戰。所幸親人已經康復,新著也將脫稿,真是可喜可賀了。偉大的藝術家羅丹,在他的名著《法國大教堂》中說過如下的話:“精神必得經受痛苦才能釋放思想。”我願將這句金玉良言奉獻給姜伯勤先生,以志多年友誼,並作為今後共同從事精神生產的座右銘
盤點考古書籍
考古學是根據古代人類活動遺留下的實物資料,來研究人類古代社會歷史的一門學科。中國近代“考古學”一詞,可能是從西文Archaeology一詞翻譯而來的。考古學是歷史科學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其研究的範圍是古代,所以它與近代史和現代史是無關的,自人類的起源始,下限隨考古學的發展而有所變化,又由於各地區文化發展的多樣性和不平衡性,所以無法統一,各國考古學都有它們的年代下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