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文物精品與文化中國十五講》全書內容涉及古代農業、天文、音樂、紡織、玉器、建築等諸多領域,力圖將考古學家和文物研究專家的高頭講章,轉換成普通讀者能夠聽懂的語言,把專家們的重要研究成果變成大眾的共識,以充當考古學家、文物研究專家與大學生和普通讀者之間的橋樑,使人們對文物研究的一些重要成果有更加深刻的了解,由此而對燦爛的中國古代文明形成比較直觀的印象,對“文化中國”的含義有更為透徹的認識。
作者簡介
彭林,1989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獲歷史學博士學位。現為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經學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國際儒學聯合會理事、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國學研究院兼職教授等。長年從事中國古代史與學術文化的研究.尤其注重對古代禮學以及《周禮》、《儀禮》、《禮記》等禮學經典的研究。著有《周禮主體思想與成書年代研究》、《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中國禮學在古代朝鮮的播遷》、《禮樂人生》、《中華傳統禮儀概要》等,主編《中國經學》,在海內外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
1993年起獲國務院頒發的特殊津貼,2004年獲寶鋼優秀教師獎,2005年獲北京市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2006年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北京市第二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
目錄
第一講河姆渡骨耜與中國古代農業文明一農業文明起源的幾種學說
二磁山-裴李崗遺址:粟起源於黃河流域
三石破天驚河姆渡
四澧縣彭頭山文化稻穀:刷新河姆渡記錄
五不能遺忘的原始稻作區:黃淮流域
六玉蟾岩稻穀:一萬年以前的古栽培稻
七原始稻作的“邊緣起源說”
第二講賈湖骨笛與中國古代七聲音階的起源
一先秦文獻所見的七聲音階
二音樂史家對七聲音階起源時間的探索
三周代有七聲音階:曾侯乙編鐘作證
四河南舞陽賈湖遺址概況
五賈湖骨笛的鑑定
六賈湖骨笛的年代與分期
七賈湖骨笛的製作技巧
八賈湖骨笛的未解之謎
九上古時代為何偏愛五聲音階
第三講上孫家寨舞蹈紋盆與甘青地區的彩陶文化
一彩陶的製作
二仰韶彩陶的發現
三甘青地區的彩陶文化
四絢麗的甘青地區彩陶
五中國彩陶文化是否西來
第四講河姆渡蠶紋杖飾與先秦服飾文化
一“治其絲麻,以為布帛”
二抽絲剝繭之謎
三蠶桑發祥在何地
四 粘附在銅銹上的商代絲織品
五成為國家行為的周代蠶桑業
六東周時期的絲織品
七先秦時代的服飾文化
第五講良渚“琮王”與中國史前時代的玉文化
一綿延數千年的中國玉文化
二新石器時代的中國古玉
三古玉王國良渚
四 鬼斧神工的良渚玉器
五解讀良渚“神徽”
六含山玉器:史前制玉的又一奇蹟
第六講四羊方尊與長江流域的商代文明
一長江流域:司馬遷筆下的“荒蠻服地”
二四羊方尊帶來的疑問
三盤龍城:長江之濱的商文化
四吳城遺址:異軍突起的江西商時期青銅文化
五洋洋大觀的新乾商墓
六新乾商墓的文化屬性
七新乾商墓:層出不窮的新課題
八新乾商墓:江南商代文明的冰山一角
第七講婦好墓象牙杯與先秦時期的生態環境
一婦好墓為什麼會有象牙杯?
……
第八講婦好偶方彝與青銅時代的禮樂文化
第九講曾侯乙墓漆箱蓋天文圖與二十八宿的起源
第十講曾侯乙墓均鍾與中國古代的律呂
第十一講越王句踐劍與吳越地區的冶鑄技術
第十二講秦陵銅車馬與先秦時代的造車技術
第十三講泉州宋船與中國古代的造船技術
第十四章正統針灸銅人與中國古代的經絡學說
第十五章《周易》、《周禮》與故宮、北京城
盤點考古書籍
考古學是根據古代人類活動遺留下的實物資料,來研究人類古代社會歷史的一門學科。中國近代“考古學”一詞,可能是從西文Archaeology一詞翻譯而來的。考古學是歷史科學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其研究的範圍是古代,所以它與近代史和現代史是無關的,自人類的起源始,下限隨考古學的發展而有所變化,又由於各地區文化發展的多樣性和不平衡性,所以無法統一,各國考古學都有它們的年代下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