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代序我與往古塵封的滋味不期而遇
第一輯
古代廚師的地位
宋代廚娘好風光
家廚的掌故
萬千忙碌的御廚
菜名的學問
菜品的形狀
隨園老人袁枚的“飲食須知”
袁枚的飲食“戒單”
第二輯
先人怎樣進食
使用了八千年的餐勺
文明時代的餐匙
四千年前的中國餐叉
國粹筷子
筷子勺子兩相為伴
《禮記•曲禮》用箸辨
古代中國人的分餐制
由舉案齊眉說古代的分餐制
高桌大椅改變了古代的分餐制
古代分餐制向會食的轉變
知味與不知味
醬:古代重要的調味品
“大羹”與“玄酒”
菜系
五千年前有煎餅
中秋對月
冬至如大年
古代餃子的模樣
吃瓜古事
羞•鮮•羹•美話膳羊
豆腐與豆腐菜
古代小食的名與實
回回清真菜
玉米辣椒滿漢席
第三輯
茶聖陸羽與《茶經》
茶中清趣
從茶食到茶飲
斗茶之趣
貢茶與名茶
酒的發明
酒池的悲劇
酒規
酒令中的籌令與棋令
漢代的酒與酒徒
唐代詩人愛逛“酒家胡”
文人酒令
唐代的自來酒
碧筒飲與解語杯
文飯詩酒與文字飲
古代的飲食店
美食配美器
體驗美味
飲食覓佳境
飲食佳境的造設
飲食與色彩
飲食的調侃
第四輯
宴飲的民族禮節
飲食與禮儀
飲食中的尊卑之禮
飲宴的中禮與西禮
周代人吃飯的零碎規矩
仙藥與仙酒的故事
以藥當餐的藥膳方
由“嗟來之食”說起
食客三千
共飲一河酒
諸子飲食觀
吃飯的用處
讀古人食粥詩
五味、五穀與保健
素食的起源
素食養生又養性
孔子飲食觀
從肉山酒林到“食必方丈”
東坡先生這樣吃
宋代飲食節儉之風
為官之道與飲食之道
“乾魚”廉政
飲食的教化作用
咬得菜根,百事可做
古人食時也求儉樸
美味孝敬至親人
美酒聚友朋
天子愛“胡食”
天下大■
“燒尾”獻食
古代朝官的免費午餐
拒赴御宴與混吃御宴
隆重的千叟宴
御筵上的規矩
御膳的膳單
從周八珍到清八珍
皇帝自查一伙食帳
第五輯
“食味別聲”謂之人
咀嚼改變了人的容顏
飲食與人
地球上曾經有七百億飢餓的獵人
從茹毛飲血到火食時代
從石烹到陶烹
新石器時代的農業文明
中國最早利用蒸汽能
埋藏在地下的千年佳肴
漢畫芝草小識
中國歲時飲食文化漫說
考古發現看到的中國古代飲食文化傳統
後記
文摘
書摘
在現代,有人看不起廚師,也有人覺得自己做廚師要低人一等,在古代也會有這樣的事。不過廚師的地位卻不能一概而論,也有獲得崇高地位的時候,甚至還會是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商代湯王在伊尹輔佐下,推翻了夏桀的統治,奠定了商王朝的根基。商湯之有天下,全賴有了伊尹,伊尹就是一個廚師出身的政治家。伊尹當初以烹飪原理闡述安邦立國的大道,他是古代中國的一個偉大的廚師。古代有這樣一個比喻,自古有君必有臣,就像有吃飯的人一定應有廚師一樣。要吃,就要有製作食物的人。古代將以烹調為職業的人稱為庖人。 庖人在古代有時地位很高,受到社會的尊重;有時也掙扎在社會的最底層,受到極不公平的待遇。庖人是中國古代飲食文化的主要創造者之一,他們的勞作、他們的成就,理應得到公正的評價。司馬遷作《史記》,後司馬貞補有《三皇本紀》一篇,記述傳說的人文初祖伏羲,即是一個與庖廚職業有聯繫的人物。《本紀》說:“太吳伏羲養犧牲以庖廚,故日庖犧。”或又稱“伏犧”,獲取獵物之謂也。此語出自佚書《帝王世紀》,不是司馬氏的杜撰。我們的初祖是廚人出身,而且還
以這個職業取名,說明在史前時代、在歷史初期,這一定還是相當高尚的事情,不至於被人瞧不起。
以庖廚活動喻說安邦治國,在先秦時代較為常見,老子的名言“治大國若烹小鮮”便是最好的例子。還有劉向《新序•雜事》也有妙說,他說一個國君好比一個美食家,他的大臣們就是廚師。這些廚藝高超的大臣有的善屠宰,有的善火候,有的善調味,肴饌不會不美,國家不愁治理不好。 商王武丁有名相傅說,武丁於夢中見到他想得到的這個人,令人四處訪求,舉以為相。武丁重用傅說,國家大治。他讚美傅說:“若作酒醴,爾惟麴櫱;若作和羹,爾惟鹽梅。”他將傅說比為釀酒的酵母、調羹的鹽梅,也是以廚事喻治國。
後世也還有人因廚藝高超而得高官厚祿的。《宋書•毛惰之傳》記,毛惰之被北魏擒獲,他曾做美味羊羹進獻尚書令,尚書“以為絕味,獻之武帝”。武帝拓跋燾也覺得美不勝言,十分高興,於是授毛惰之為太官令。後來毛氏又以功擢為尚書、封南郡公,但太官令一職仍然兼領。又據《梁書• 循吏傳》所記,孫謙精於廚藝,常常給朝中顯要官員烹製美味,以此密切感情。在謀得供職太官的機會後,皇上的膳食都由他親自烹調,深得賞識,“遂得為列卿、御史中丞、兩郡太守”。還有北魏洛陽人侯剛,也是由廚師進入仕途的。侯剛出身貧寒,年輕時“以善於鼎俎,得進膳出入,積官至嘗食典御”,後封武陽縣侯,進爵為公。
廚師進入仕途的現象,在漢代曾一度成為普遍。據《後漢書.劉聖公傳》說,更始帝劉玄時所授功臣官爵者,不少是商賈乃至仆豎,也有一些是膳夫庖人出身。由於這種做法不合常理,引起社會輿論的關注,所以當時長安傳出譏諷歌謠,所謂“灶下養,中郎將;爛羊胃,騎都尉;爛羊頭,關內侯”。當時的廚師大約以戰功獲官的多,這就另當別論了。
盤點考古書籍
考古學是根據古代人類活動遺留下的實物資料,來研究人類古代社會歷史的一門學科。中國近代“考古學”一詞,可能是從西文Archaeology一詞翻譯而來的。考古學是歷史科學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其研究的範圍是古代,所以它與近代史和現代史是無關的,自人類的起源始,下限隨考古學的發展而有所變化,又由於各地區文化發展的多樣性和不平衡性,所以無法統一,各國考古學都有它們的年代下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