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殷墟王卜辭的分類與斷代》講述殷墟卜辭使用的時代長達兩百餘年,無論從歷史學的角度或從語言文字學的角度來使用這批資料,都必須先加以分期斷代。甲骨斷代學說是董作賓所創立的。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李學勤、裘錫圭等學者的努力下,這方面的研究又有了很大的進展。甲骨學界多數學者接受了必須先分類(指根據字型等特徵把殷墟甲骨文分成不同的類),然後再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期斷代的觀點,以及殷墟卜辭的發展演變分兩系的觀點。
特色
本書根據新的觀點、方法和研究成果,對殷墟甲骨文的主要部分——王卜辭的分期斷代做了全面系統和深入細緻的研究。本書是分期新說的系統發展,作者從嚴密的類型學分析著手,把殷墟王卜辭細分為20類,對各類的特徵、時代以及彼此間的關係作了細緻、翔實的論述,不但很好地總結了已有的研究成果,而且還有很多創見,使20世紀70年代以來逐漸形成的甲骨斷代新說得到了充實和發展。
本書可供占文字、甲骨學、商周史的研究者參考。
線上試讀部分章節
第一章緒論
董作賓先生創立的殷墟甲骨文斷代體系,很多方面今天看來仍是對的j但也存在著缺點,重要的一點就是把甲骨本身的分類和王世的推定混在一起了。
20世紀50年代初,陳夢家先生在進行甲骨斷代研究的時候,已經多多少少意識到了董先生五期分法簡單地按王世來劃分甲骨是有缺陷的。為此他在《甲骨斷代與坑位——甲骨斷代學丁篇》一文中創用了賓組、自組等名稱,主要通過貞人(陳氏稱為“卜人”)系聯來給甲骨分組(文見《中國考古學報》第5冊,1951年;後收人《綜述》)。但是,陳先生在稱引不能根據貞人系聯來分類的卜辭的時候,仍然以王名來命名這些卜辭。
對此,李學勤先生在1957年寫的《評陳夢家殷虛卜辭綜述》一文中提出了批評,他說:
卜辭的分類與斷代是兩個不同的步驟,我們應先根據字型、字形等特徵分卜辭為若干類,然後分別判定各類所屬時代。同一王世不見得只有一類卜辭,同一類卜辭也不見得屬於一個王世。《綜述》沒有分別這兩個步驟,就造成一些錯誤。例如:《綜述》所謂“康丁卜辭”,便是用一個斷代上的名稱代替分類上的名稱。
如前面所指出的,陳氏對分類與斷代應該分開這一點已經初步有所覺察,但由於認識不夠明確,仍犯了李先生所說的錯誤。李先生在上引文章里第一次明確提出以下兩點意見:①分類與斷代應區分開來,分成兩個步驟來進行;②分類要依據字型、字形等特徵。我們認為這是非常重要的。
70年代後,李學勤先生在討論跟甲骨分期有關問題時,在《論“婦好”墓的年代及有關問題》一文中提出“歷組”名稱(《文物》1977年第11期),歷組大致相當於陳先生的武文卜辭;在《小屯南地甲骨與甲骨分期》一文中提出了“無名組”名稱(《文物》1981年第5期),無名組大致相當於陳先生的康丁卜辭。在後一篇文章里,李先生認為殷墟王卜辭主要可分為這樣七組:即陳氏所分出的賓組、自組、出組、何組、黃組,再加上他的歷組、無名組。
目錄
自序繁體字版序
繁體字版自序
凡例
本書引用書目簡稱
第一章緒論
第二章■組卜辭
一、■組肥筆類
二、■組小字類
第三章■類卜辭
第四章賓組卜辭
一、典賓類
二、賓組■類
三、賓組一類
第五章賓出類卜辭
一、賓組賓出類(賓組三類)
二、出組賓出類(出組一類)
三、論賓組三類卜辭的時代
四、對於賓組中三種類型卜辭時代先後的考察
第六章■賓間類卜辭
一、■賓間A類
二、■賓間B類
第七章論■組小字類卜辭的時代
第八章歷類卜辭
一、歷一類
二、歷二類
三、歷類卜辭的時代
四、歷一類與歷二類卜辭之間的關係
五、歷草體類及其時代
第九章■歷間類卜辭
一、■歷間A類
二、■歷間B類
三、■歷間類卜辭的時代
第十章何組卜辭
一、事何類
二、何組一類
三、何組二類
第十一章歷無名間類
第十二章無名類
一、無名類
二、無名類的“左支卜”與“右支卜”
三、無名類和何組二類的相互關係及其時代
第十三章無名黃間類卜辭
第十四章黃類卜辭
一、黃類
二、什麼是真正的武乙、文丁時期的卜辭
盤點考古書籍
考古學是根據古代人類活動遺留下的實物資料,來研究人類古代社會歷史的一門學科。中國近代“考古學”一詞,可能是從西文Archaeology一詞翻譯而來的。考古學是歷史科學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其研究的範圍是古代,所以它與近代史和現代史是無關的,自人類的起源始,下限隨考古學的發展而有所變化,又由於各地區文化發展的多樣性和不平衡性,所以無法統一,各國考古學都有它們的年代下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