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的研究雖以五個章次展開,但論證的前提卻是對於古代時空的重建。毋庸置疑,原始的空間與時間觀念的建立乃是構築古代知識體系的基礎,因而也是創造文明的基礎。對於中國古人而言,空間的測量不僅具有決定時間的意義,而且傳統的空間觀念本身便蘊涵著傳統的政治觀和地理觀,其中始終被強調的“中”的觀念甚至逐漸發展為作為儒家哲學的核心內涵的“中庸”思想的本源。因此,古代時空觀的研究顯然不能僅僅視為一項科學課題,它其實直接導致了傳統認知方式的確立,關乎古代政治史、宗教史、哲學史和科學史研究。編輯推薦
原始的空間與時間觀念的建立乃是構築古代知識體系的基礎,因而也是創造文明的基礎。對於中國古人而言,空間的測量不僅具有決定時間的意義,而且傳統的空間觀念本身便蘊涵著傳統的政治觀和地理觀,其中始終被強調的“中”的觀念甚至逐漸發展為作為儒家哲學的核心內涵的“中庸”思想的本源。因此,古代時空觀的研究直接導致了傳統認知方式的確立,關乎古代政治史、宗教史、哲學史和科學史研究。本書利用考古發掘的古代遺蹟、遺物,結合古文字學和古文獻學進行研究,探索古代時空觀的形成、發展及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探討了中國古代天文與人文的關係,揭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本源。
目錄
弁言第一章論時空
第一節從空間到時間
第二節中央與四方
一、說“中”
二、說“方”
第三節古代時空觀的演進
第四節方位、時間與八卦的關係
第五節時間的對稱與延伸
第二章禮天與祭祖
第一節上帝與人祖
第二節帝廷的建構
一、帝臣與帝佐
二、四子神話的考古學研究
第三節以祖配天
第四節夏社研究
一、陶寺文化與夏文化
二、句龍與夏社
三、句龍、夏姒與夏祖
第三章封禪文化研究
盤點考古書籍
考古學是根據古代人類活動遺留下的實物資料,來研究人類古代社會歷史的一門學科。中國近代“考古學”一詞,可能是從西文Archaeology一詞翻譯而來的。考古學是歷史科學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其研究的範圍是古代,所以它與近代史和現代史是無關的,自人類的起源始,下限隨考古學的發展而有所變化,又由於各地區文化發展的多樣性和不平衡性,所以無法統一,各國考古學都有它們的年代下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