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保羅・麥克金德里克曾任威斯康辛大學教授,多次訪問過希臘和羅馬帝國統治下的各地區,寫有一系列關於古典考古學的專門著作,如《北非的石頭在說話》、《無言的石頭會說話--在義大利的考古經歷》、《達西亞的石頭在說話》等,在西方有相當大的影響。
不過,正如作者在他本書第一版的序言中所說,他的目的並不僅僅是介紹希臘考古學的發展史,他還希望,通過對考古遺址的介紹,回顧希臘人的文化發展歷程,並試圖讓人們了解,考古學家如何從他們發現的文物中得出有關的結論。兩者相較,文化史所占的分量更大一些。從本書的章節編排上,我們也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圖。本來,如果是單純的考古學史,而古典考古學又只是在近代才興起的,他理當分時期介紹各個國家在希臘進行考古發掘的情況。但作者沒有這樣做,而是從古代希臘人歷史發展的角度來安排他的內容。作者著重闡述的,是從新石器時代以來,希臘人文化在幾千年中的發展、變化和衰亡,考古資料,只是他用來說明問題的一個媒介。
圖書特色
本書又不同於普通的希臘文化史。對於希臘人的文化,尤其是他們的精神文化,19世紀以來已經有人寫出了大量的著作,有些著作,如瑞士學者布克哈特(J.Burchhardt)的《希臘文化史》、德國學者耶格爾(W.Jaeger)的《潘狄亞:希臘文化的理想》等,已經成了經典之作。不過,這些著作主要依據的,是希臘人的歷史文獻;重點考察的,也是希臘人的精神與思想發展,而對產生這些文化的社會經濟基礎著墨不多;就其所考察的時間範圍來說,主要局限希臘的古典時代,個別的會涉及希臘化與羅馬時代,而對於較早的缺乏文獻記載的時代以及古典時代以後希臘的文化,所論不免粗略。眾所周知,古代希臘人的歷史長達幾千年,而古典時代不過前後200年左右,即使加上希臘劃時代,也不過500年。從全面認識歷史發展進程來說,這樣的考察不免失之片面。本書的作者在這方面做出了可貴的努力,在廣泛閱讀,參考考古報告的基礎上,不僅詳細的敘述了早期希臘文化特別是克里特、麥錫尼時代與黑暗時代的情況,而且對羅馬統治下希臘文化在非希臘地區傳播、發展和變化也作了比較深入的討論,大大拓寬了人們對希臘文化的認識和研究視野,具有積極的意義。雖然作者沒有明確的指出,但從行文中我們明顯可以看出,古代希臘的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它是從新石器時代的文化,經過愛琴文明,逐步達到古典時代的繁榮的。在古典文化發展的過程中,希臘人從近東、埃及汲取了許多有益的文化素養。在希臘化和羅馬時代,古典文化固然在向外傳播,擴展到近東地區,但在同時,希臘文化也被非希臘的文化所改造,最終形成了一種混合型的文化。與那種一味強調希臘文化獨創性的觀點比較,本書的看法顯然更有說服力,而80年代以來的希臘時,尤其是馬丁。貝納爾(MartinBernal)的研究,也證明作者的觀點是十分正確的。
圖書看點
由於本書主要依據考古資料重建古代希臘的文化發展史,因此在書中附有大量插圖。這些查途中,有些是考古遺址的平面圖,有些是出土的古代文物,有些是地圖。當然,這種方法並非作者首創,早在19世紀後半期,雨果。布魯默(HugoBlume)就充分利用了希臘瓶畫上的插圖,來說明希臘人家庭生活的情況;20實際上半期,俄裔美國歷史學家羅斯托夫采夫(M.I.Rostovtzeff),也是一個用插圖來說明社會經濟發展的大家。在其名作《羅馬帝國社會經濟史》中,他明確指出,書中的插圖,並不只是裝幀的需要,也不純粹是為了吸引讀者,而是全書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本書的作者顯然也受他們的影響,因此選用了大量插圖。透過書中所附的地圖,我們可以得到關於古代希臘文化分布地域的明確概念;通過書中所選用的考古遺址平面圖,我們可以看到作者做出結論的主要根據,以及作者得出結論的方法;通過比較希臘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各種文物,我們可以發現希臘文化所表現出來的共性與特性,看到希臘文化發展的軌跡,人類技術的進步,乃至政治制度的變革。通過參考各種插圖,我們可以更好的理解正文的文字敘述,得到關於希臘文化發展生動、直觀的印象。
圖書特點
本書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全面認識希臘文化的發展。對大多數中國人,包括一部分西方人來說,所謂的希臘,實際上只是古典時代巴爾幹半島上雅典和斯巴達等少數城邦,對希臘本土地區的其他城邦,如科林斯、亞哥斯等缺少基本的了解,更不用說小亞細亞、義大利、北非地區的希臘人成幫了。事實上,這些城邦對希臘文化的發展做出過重大的貢獻,希臘的哲學、史學、數學、地理學等,都產生於小亞細亞的希臘人中;義大利南部和西西里的希臘人,在哲學、建築藝術、醫學、數學等領域中,也做出過重要的貢獻;黑海地區的希臘人,在東西文化交流中,曾發揮過重要的作用。而斯巴達,就象作者在書中指出的那樣,在文化和考古上,都是蒼白而貧乏的。這些內容,在許多希臘史著作中是看不到的。但在本書中,在希臘本土,非雅典、斯巴達地區如科林斯、奧林皮亞、特爾斐等地的文化發展;在希臘世界,非巴爾幹地區希臘人城邦如庫列涅、西西里、帕厄斯圖姆等的文化發展得到了充分的重視。因此,本書對希臘文化發展的論述,要比一般的著作更加全面。而在評價希臘文化發展的時候,作者注意到經濟基礎所起的決定性作用,特別是在敘述雅典、厄庇道魯斯等地建築與文化的同時,特意提醒讀者注意文化成就背後所反映的經濟現象,有助於我們更充分把握希臘文化的特色和本質。
目錄
第一版序言第二版序言
第一章愛琴海的史前時代
(至公元前1900年)
謝里曼在特洛伊:“普里阿姆的寶藏”――科學
的發掘:道普菲爾德和布列根――特爾米――
波里奧赤里――弗朗切握山洞――伊奧爾科斯
――尼亞・尼科米底亞――塞斯克陸和迪米里
――伊奧爾科斯――奧科美納斯――歐特里西
斯――太林斯――科拉科、祖格里斯、普羅蘇姆
納、福路斯、阿西奈、列爾納、阿西亞、哈吉奧斯・
科斯馬斯、馬爾提――配里斯特里亞――基爾哈
――基刻拉底斯群島:菲拉可比――庫特拉――
諾薩斯――安納托利亞人和希臘人
第二章多金的邁錫尼:青銅時代晚期的希臘
(公元前1900年一公元前1125年)
特洛伊第七期A層――邁錫尼――登德拉――
太林斯――派羅斯――線形文字B的解讀――
邁錫尼時代的奧科美納斯、格拉和厄琉西斯
――菲拉可比第三期――格里多尼亞角的沉船
――米諾斯王宮――阿卡奈斯――尼魯・卡尼
――馬里亞――古爾尼亞――瓦西里基――法
埃斯特――哈吉亞・特里阿達――塔那格拉
――加圖・扎克羅――阿克羅提里――特拉
――結語
第三章原始幾何陶和幾何陶時代的希臘
(公元前1250年一公元前700年)
邁錫尼時代的雅典――陶工區――阿斯克塔里
阿――馬拉松――克阿――東部希臘:米利都。
伊阿里索斯、恩科米、莫非奧、基提昂――舊士
麥爾那――恩波里奧――後米諾斯的克里特:
卡爾非、福羅卡斯楚、德勒魯斯――普里尼阿
斯――配拉科拉――底比斯――亞哥斯的赫拉
聖地――特爾蒙――厄里特里亞――斯巴達
――薩摩斯――雅典:幾何陶時代的房屋――結
語
第四章抒情詩時代的希臘和西方
(公元前7to年一公元前480年)
曳道――波里克拉特斯統治下的薩摩斯――赫
爾姆斯的拉瑞薩:宮殿――古風時代的提洛島。
奧林匹亞和特爾斐――普托伊昂――卡拉波的
――古風時代的雅典:瓶畫、雕刻、建築、技術和
鑄幣――特拉和庫列涅――黃金時代的西方:
科西拉、塞林諾斯、色勒・赫拉伊昂、帕厄斯圖
姆――厄吉那的山牆――結語
第五章古典時代的希臘和西方
(公元前480年一公元前4O0年)
奧林匹亞――阿爾特米西昂的青銅神像――雅
典貢金表及其他銘文――帕提依神廟:厄爾金
勳爵、潘羅斯和巴蘭諾斯、雕刻――赫淮斯托斯
大廟――拉姆諾斯――索尼昂――山門――勝
利女神廟――厄里奇特烏斯大廟――廣場――
布拉夫隆――福尼――巴塞――西方:阿格里真
特、革技、敘拉古、特爾斐馭者、路德維希寶座。
帕厄斯圖姆、塞林諾斯和塞格斯塔――結語
第六章公元前4世紀
厄庇道魯斯――奧羅普斯――劇院:厄庇道魯
斯、麥加洛波里斯、雅典、厄里特里亞和普里耶
涅――奧林匹亞、特爾斐。尼米亞和伊斯特米亞
――城市規劃:美塞尼。奧尼阿戴、門丁尼亞、奧
林托斯。普里耶涅和米利都――以弗所、狄德
馬、薩秋斯――哈里卡納索斯的毛索洛斯陵墓
――來庫古領導下的雅典及厄琉西斯――庇雷
埃夫斯的神像――結語
第七章希臘化時代
(公元前322年一公元前146年)
帕拉提特撒、福爾吉那、帕拉路卡底亞、德爾維
尼――喀羅尼亞――多多那――亞歷山大里亞
的宮殿與燈塔――薩摩色雷斯――克拉羅斯
――拍加馬的大祭壇和城市――雅典的阿塔羅
斯柱廊――厄琉西斯――神靈與巨像:提洛島。
羅得斯、塔索斯、摩爾根提那、希厄羅二世統治
下的敘拉古、林多斯和科斯――結語
第八章羅馬統治下的希臘
(公元前146年一公元267年)
羅馬統治下的提洛島――共和國和奧古斯都時
代雅典及厄琉西斯――廣場的發掘:阿格利帕
的音樂廳與阿瑞斯神廟――腓力庇――尼姆魯
德・達格――巴爾貝克――帕爾米拉――格拉
撒――庫列涅――科林斯――凱奇拉伊――以
弗所――薩狄斯――圖拉真、哈德良和希律・
阿援庫斯時代的雅典――庇雷埃夫斯的石板
――杜拉・歐羅波斯――結論
盤點考古書籍
考古學是根據古代人類活動遺留下的實物資料,來研究人類古代社會歷史的一門學科。中國近代“考古學”一詞,可能是從西文Archaeology一詞翻譯而來的。考古學是歷史科學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其研究的範圍是古代,所以它與近代史和現代史是無關的,自人類的起源始,下限隨考古學的發展而有所變化,又由於各地區文化發展的多樣性和不平衡性,所以無法統一,各國考古學都有它們的年代下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