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生涯指從事某種活動或職業的生活,也指生命、人生。
“延續一定時間(Time extended)”是指生涯不是作為一個事件或選擇的結果而發生的事情。換句話說,生涯在本質上是持續一生的過程。它受到個人內在和外在力量的影響。
“創造出(Working out)”在這裡是指生涯是一個人的願望與可能性之間、理想與現實之間妥協和權衡的產物。生涯發展是一系列選擇連續進行的結果。
“有目的的(Purposeful)”是指生涯對個人來說是有意義和有價值的。
“生活模式(life pattern)在這裡意味著生涯不僅是一個人的職業或工作,還包括生活中的各種角色擔當
“工作(Work)”可能是生涯領域最易被誤解的詞語之一。我們每個人對它的含義都有一定的認識。但對生涯工作者而言,工作是一種活動,可以為自己或他人創造價值。
生涯規劃簡單來說,就是對影響我們生涯發展的經濟、社會、心理、教育、生理等各種因素的選擇和創造。它通常建立在個體對自我全面、深刻的認識的基礎之上,需要結合自身發展的一般性特點。
意義
在市場經濟中,社會競爭日趨激烈,“預則立,不預則廢”,生涯規劃顯得十分重要,尤其是中學生,其前提是正確認識自我。因此,客觀上要求初高中階段學生在高考前就應通過選校生涯規劃系統測評工具探索自我,制定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生涯規劃,選擇滿足社會發展需要和自己有興趣的專業,還要重新認識自我,調整自己的生涯規劃,並積極作好知識、技能、思想、心理諸方面的準備,努力實施生涯規劃。實際上,中學階段是認識自我的主要時期,是職業生涯規劃形成的關鍵時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應從初高中生抓起。
大學生生涯規劃,對大學生而言,就是在自己興趣、愛好的前提下及認真分析個人性格特徵的基礎上,結合自己專業特長和知識結構,對將來從事工作所做的方向性的方案。大學生在走向社會前,將現實環境和長遠規劃相結合,給自己的生涯一個清晰的定位。
大學生首先需要進行自我評估,結合專業性的生涯規劃機構,藉助於潛能、人格、興趣測驗,判斷自己的發展方向,確定自己未來的發展目標,進行正確的生涯設計,然後制定出恰當的行動計畫,認真執行,並且不斷作出評估與反饋。在校期間進行不間斷的完善和補充,使自己與社會發展,所學知識與專業進步,自身潛力與將來發展能夠同頻共振。
生涯規劃對所有人來說都很重要。對於小學生、國中、高中大學,生涯規劃將對其一生的成就產生重大影響。這種影響,主要通過選校生涯規劃教育測評系統和生涯規劃來實現。
在了解自我方面,生涯規劃教育測評系統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在西方,每個學校都有心理學系,潛能測評很完善。在中國心理學專業比較少一些,學生在大學期間很少有機會接受系統的心理學教育,很難系統科學地了解自我。這時候就需要專注於中學階段生涯規劃教育與對口升學指導綜合服務平台,其中生涯測評就可以起到重要的輔助作用,幫助學生系統地了解自我。
職業測評是否有用關鍵在於:1、測驗本身的信效度如何;2、測驗的題目是否隱蔽;3、測驗的內容是否是崗位勝任力要求的;4、使用測評的人是否了解該測試。測評工具的信效度是測評的關鍵,一個沒有信效度的工具,還會起到誤導作用。清華大學就業指導中心曾經對清華和北航兩所高校做職業測評的評估表示,大學生用了測評以後有超過半數認為,做職業測評可以幫助他們做職業選擇。同時測評工具對就業指導中心的工作也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學生認為有了這種工具,就業指導中心真正在起到就業指導的作用。
作用價值
1、以既有的成就為基礎,確立人生的方向,提供奮鬥的策略。
2、突破生活的格線,塑造清新充實的自我。
3、準確評價個人特點和強項。
4、評估個人目標和現狀的差距。
5、準確定位潛能方向。
6、重新認識自身的價值並使其增值。
7、發現新的職業機遇。
8、增強職業競爭力。
9、將個人、事業與家庭聯繫起來。
10、揚長避短,發揮職業競爭力;
11、了解就業市場,科學合理地選擇行業和職業;
12、提升個人實力,獲得長期職業發展優勢;
13、加快適應工作,提高工作滿意度,使事業成功最大化。
定義
在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的當下,“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這句《禮記·中庸》中的話愈發顯得重要,生涯規劃也因此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必修課。生涯規劃不僅可以讓他人找到自己興趣所在,賺到更多的金錢。更重要的是在生活和工作,事業和家庭中找到平衡的支點,全面提升生活質量。通過生涯規劃釋放出一個人的潛能,並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都活出自己的精彩。
套用
概說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學業生涯規劃。
國外高校就業指導的內容包括幫助學生評估自己的技能,獲知畢業後的就業信息和就業機會,做出現實的就業決定以及學習如何成功的推銷自己,而且這些活動和服務伴隨著學生在學校學習的全過程,往往是從學生入學時就進行測試,讓學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和興趣,並根據測試的結果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指導。
學業生涯規劃
學業生涯規劃是指一個人對其一生中所承擔職務相繼歷程的預期和計畫,包括一個人的學習,對一項職業或組織的生產性貢獻和最終退休。
個體學業生涯規劃並不是一個單純的概念,它和個體所處的家庭、組織以及社會存在密切的關係。隨著個體價值觀、家庭環境、工作環境和社會環境的變化,每個人的學業期望都有或大或小的變化,因此它又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
對於個體來說,學業生涯規劃的好壞必將影響整個生命歷程。我們常常提到的成功與失敗,不過是所設定目標的實現與否,目標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個體的人生目標是多樣的:生活質量目標、職業發展目標、對外界影響力目標、人際環境等社會目標……整個目標體系中的各因子之間相互交織影響,而職業發展目標在整個目標體系中居於中心位置,這個目標的實現與否,直接引起成就與挫折、愉快與不愉快的不同感受,影響著生命的質量。
通過對大四學生進行過求職準備情況的調查研究,以及對剛工作不久的畢業生進行過回訪調查。發現學生在求職準備方面呈現出幾個明顯傾向:
第一,在學業能力的自我評估上,許多大學生存在高估或低估的傾向,呈現出明顯偏差;
第二,在學業信息的了解上,大學生們過於關注職業是否符合自身需要,卻忽略了職業要求與自身素質的匹配程度;
第三,在學業準備的投入上,大多數學生比較被動。
套用意義
從學校走向社會,大學生將會面對一個全新的世界,在這個社會裡,使大學生能夠立足的是所選職業,它不僅是生活的基礎,更重要的是它所體現出每個人存在的價值。
但調查發現,相當大的一部分大學生對於自己將來沒有一個非常明確的定位,不知道自己將來一定要做什麼。他們從學校走向社會,許多人一開始根本沒有考慮到事業發展會怎么樣,在找工作時一個是看哪個單位的牌子大,再就是哪個單位能出國,第三就是挑哪家單位待遇高,而並沒有考慮到自身的發展問題。因此,進行學業規劃,針對個人特點,確立未來發展方向,對一個人的一生來說,顯得格外重要。但學業怎么發展,是有一系列科學講究的,這個科學實際上就是生涯設計的過程或者方法。大學生們要根據生涯規劃理論與原則以及成功的標準,掌握正的生涯設計方法,準確進行自我定位,合理規劃人生,列出具體措施和日程,通過具有前瞻性的生涯設計,減少在人生路上的徘徊猶豫,避免浪費時光,為主動迎接未來發展的挑戰好充分準備。
大學生制定學業生涯規劃,有利於自我定位、認識自我、了解自我,明確自己的方向,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他們在進行規劃的時候,都會問:“我想乾什麼?我能幹什麼?準備什麼?就業環境如何?”這樣,就有助於在校生的個性化發展和創新人才的培養。個性張揚,而非“個色”發揮。在校生可以自己找點事情做,如自己對寫作感興趣並有一定的能力,可以試著寫一本書。找出自己特長的東西,並發揮這種特長。
因此,大學生及早制定屬於自己的學業生涯規劃是十分必要的,而制定學業生涯規劃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對自己的認識和定位是重要的。在全球化的競爭之下,每個人都要發揮出自己的特長。從事熱愛的工作,這樣的人才是最幸福和最快樂的人,他們最容易在事業上取得最大的成功。“知己”十分重要, “‘知彼’也是同等重要的。”
企業為什麼要做職業生涯規劃
員工之所以在一家企業里工作,取決於以下五個因素:
1、 公司前景與個人前景的吻合;
2、 企業文化;
3、 直接上級管理能力;
4、績效考核公平性;
5、薪酬水平。
由此可以看出,公司前景與個人前景的吻合對員工的穩定十分重要。多項調查顯示,員工個人發展因素成為繼薪酬之後的最重要的離職原因。
晉升是員工的需求,是員工的福利。生涯規劃是企業愛員工的一種表現,生涯規劃是讓員工在企業內找到合適位置的辦法。
員工個人為什麼要做職業生涯規劃
有自我生涯規劃的人會有清晰的發展目標,每個人的人生不僅與收入有關,還與自己的生涯規劃發展有關。有目標的人才能抗拒短期的誘惑,有目標的人才會堅定的朝著自己的方向前進,有目標的人才會感覺充實。
每個人只有找準自己的角色定位才能取得最大的成功,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做到極致,最容易成功。很多時候失敗的人不代表沒有能力,而是角色定位的失敗。個人生涯規劃正是對個人角色的有效定位的方式。
職業生涯規劃如何實現企業與員工間的雙贏
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實現企業與員工的雙贏,員工因職業生涯規劃與管理,對自我的優勢、興趣、能力以及職業前景有了較為全面和充分的認識,通過生涯規劃技術與企業提供的發展通道實現對自我生涯的管理,提升職業競爭力。企業則通過職業生涯管理了解員工發展願望、動機與職業興趣,在組織設計中結合員工特點,充分實現人崗的匹配,最大程度提高員工工作效能與忠誠度,降低因人員流失造成的企業成本。
生涯規劃能產生什麼作用
員工職業生涯規劃是企業開發員工潛力的一種有效的管理方式。它以雙贏為目標,強調發揮員工的主動性、積極性,並有效實現員工個人價值與企業價值的高度結合。通過對員工進行職業生涯規劃, 企業不僅滿足自身的人力需求, 而且還能創造高效率工作環境及和諧的人力資源氛圍。員工為了實現這一職業目標,預先制定相應的工作、學習和培訓計畫,通過個人努力和組織支持不斷提升自己,逐漸實現個人職業目標。
中小企業的職業生涯規劃有何優勢
中小企業因為其本身在人力資源管理上具備的一些先天劣勢,如企業規模小、知名度低、薪酬福利資源受限等,導致人員流動性比較大,難以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更需要對員工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在員工職業生涯規劃方面,中小企業具備以下優勢:
1、機制靈活,中小企業則可以實現員工多面發展與內部流動,滿足員工多元發展需求,提升職業競爭力;
2、在工作設計上不像大企業那么講究標準化、精細化,在大企業員工的工作相對固定化,中小企業可以使員工得到足夠的鍛鍊,達到一精多能,實現自我成就感的需求。
規劃準備
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應該分析三個方面的情況:
(一)、自己適合從事哪些職業/工作;
(二)、自己所在公司能否提供這樣的崗位以及職業通路;
(三)、在自己適合從事的職業中,哪些是社會發展迫切需要的。
研究自己適合從事哪些職業/工作,是職業生涯規劃的關鍵和基礎;回答這個問題,要考慮以下各方面的因素:
1、自己所處的職業發展階段,
2、自己的職業性向,(就是職業類型)
3、自己的技能,(也就是我們的自身本領,比如專業、愛好、特長等)
4、自己的職業錨,(就是職業動機)
5、自己的職業興趣。
人生有四個發展階段:
(1)、探索階段:15歲~24歲之間;
(2)、確立階段:24歲~44歲之間,這一階段是大多數人工作周期中的核心部分。這一階段包括了三個子階段:嘗試子階段(25歲~30歲之間)、穩定子階段(30歲~40歲)、以及職業中期危機階段(在30多歲和40多歲之間的某個時段上);
(3)、維持階段:45歲~65;
(4)、下降階段:66歲以上,當退休臨近的時候。處在不同職業發展階段的人,應考慮不同的事情。例如,在探索階段,可以多做些嘗試、探索,在工作中摸索出本人的職業性向、職業錨、職業興趣等,逐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職業。而40歲以上的人,就不應該做過多的嘗試,而是應該認真分析清楚本人的職業錨、職業性向,選擇本人有優勢的職業做長遠的打算。這裡的年齡階段劃分還應該針對不同的職業加以區分,例如:在中國,作為職業足球運動員,30歲已經該退休了;而作為教授,30歲差不多是最年輕的。
可以看到,在校大學生處在第一階段——探索階段。
2、本人的職業性向。約翰·霍蘭德的研究發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格特徵,不同的人格特徵適合從事不同的職業,約翰·霍蘭德將其分為六種職業性向(類型):(1)、實踐性向,(2)、研究性向,(3)、社會性向,(4)、常規性向,(5)、企業性向,(6)、藝術性向。每一種職業性向適合於特定的若干職業。通過一系列測試,可以確定一個人的職業性向。職業者如果確定了自己的職業性向,就可以從對應的若干職業中選擇。
3、本人的技能,(也就是我們的自身本領,比如專業、愛好、特長等)
4、本人的職業錨。職業錨/動機(Career·Anchor)是職業生涯規劃時另一個必須考慮的要素。當一個人不得不做出職業選擇的時候,他無論如何都不會放棄的那種職業中至關重要的東西或價值觀就是職業錨。職業錨是人們選擇和發展職業時所圍繞的中心。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職業錨,影響一個人職業錨的因素有:(1)、天資和能力;(2)、工作動機和需要;(3)、人生態度和價值觀。
天資是遺傳基因在起作用,而其他各項因素雖然受先天因素的影響,但更加受後期努力和環境的影響,所以,職業錨是會變化的。這一點,有別於職業性向。
例如,某個人攻讀了醫學博士,並且從事外科醫生工作已經20年了,儘管他的職業性向可能並不適合做外科醫生,但是他在確定自己的職業時,基本上不會考慮改為其它職業,這是因為他的職業錨在起作用。埃德加·施恩在研究職業錨時將職業錨劃分為如下類型:1、技術或功能型職業錨;2、管理型職業錨;3、創造型職業錨;4、自主與獨立型職業錨;5、安全型職業錨。
技術型:這類人往往出於自身個性與愛好考慮,並不願意從事管理工作,而是願意在自己所處的專業技術領域發展。在我國過去不培養專業經理的時候,經常將技術拔尖的科技人員提拔到領導崗位,但他們本人往往並不喜歡這個工作,更希望能繼續研究自己的專業。
管理型:這類人有強烈的願望去做管理人員,同時經驗也告訴他們自己有能力達到高層領導職位,因此,他們將職業目標定為有相當大職責的管理崗位。成為高層管理人員需要的能力包括三方面:①分析能力:在信息不充分或情況不確定時,判斷、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②人際能力:影響、監督、領導、應對與控制各級人員的能力;③情緒控制力:有能力在面對危急事件時,不沮喪、不氣餒,並且有能力承擔重大的責任,而不被其壓垮。
創造型:這類人需要建立完全屬於自己的東西,或是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產品或工藝,或是自己的公司,或是能反映個人成就的私人財產。他們認為只有這些實實在在的事物才能體現自己的才幹。
自由獨立型:有些人更喜歡獨來獨往,不願像在大公司里那樣彼此依賴,很多有這種職業定位的人同時也有相當高的技術型職業定位。但是他們不同於那些簡單技術型定位的人,他們並不願意在組織群體中發展,而是寧願做一名諮詢人員,或是自主創業,或是與他人合夥開業。其他自由獨立型的人往往會成為自由撰稿人。
安全型:有些人最關心的是職業的長期穩定性與安全性,他們為了安定的工作,可觀的收入,優越的福利與養老制度等付出努力。迄今為止,我國絕大多數的人都選擇這種職業定位,很多情況下,這是由於社會發展水平決定的,而並不完全是本人的意願。相信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將不再被迫選擇這類型。
正如許多分類一樣,以上的分類也無好壞之分,之所以將其提出是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認識自己,並據此重新思考自己的職業生涯,設定切實可行的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伴隨現代科技與社會進步,大學生要隨時注意修訂職業目標,儘量使自己職業的選擇與社會的需求相適應,一定要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適應社會需求,才不至於被淘汰出局。
5、本人的職業興趣。在做職業生涯規劃時,還要考慮本人的職業興趣,例如:喜歡旅行(適合於經常出差的職業);喜歡溫暖濕潤的氣候(適合在華南工作);喜歡自己做出決定(應該自己做老闆);喜歡住在中等城市;不想為大公司工作;喜歡穿休閒服裝上班;不喜歡整天在桌子後面工作等等。另外,本人具有的職業技能也不能忽略,如果某人具有某項突出的技能,而這項技能可以為其帶來收入,做職業生涯規劃時就應當將其作為一個重要因素加以考慮。
(二)、自己所在公司能否提供這樣的崗位以及職業通路;
除了研究本人適合從事哪些職業/工作之外,還要考慮本人所在的公司可能給您提供哪些崗位,從中選擇那些適合您本人從事的崗位。如果在沒有適合您本人從事的崗位,或者說,您所在的公司,不可能提供適合您本人的工作崗位,就應該考慮換工作了。作為公司的管理者,有責任指導員工做職業生涯規劃,並且給出員工適合的職業通路。這樣,企業才能人盡其才;員工才能盡其所能為公司效力。
職業生涯規劃的時限,面對發展迅速的信息社會,僅僅制訂一個長遠的規劃顯得不太實際,因而,有必要根據自身實際及社會發展趨勢,把理想目標分解成若干可操作的小目標,靈活規劃自我。一般說來,以5—10年左右的時間為一規劃段落為宜。這樣就會很容易跟隨時代需要,靈活易變地調整自我,太長或太短的規劃都不利於自身成長。具體可有2種方式:一是根據自己的年齡劃分目標,如8-25歲潛能測試、25—30歲職業規劃;二是根據職業通路中的職位、職務階段性變化為劃分標準,制訂不同時期的努力方向,如5年之內向部門經理職位衝刺,10年內成為主管經理。
(三)、在自己適合從事的職業中,哪些是社會發展迫切需要的。
做職業生涯規劃時,還要把目光投向未來。研究清楚本人當下做的工作,以後的工作會怎么樣?自己的職業在未來社會需要中,是增加還是減少。自己在未來的社會中的競爭優勢,隨著年齡的增加是不斷加強害時逐漸削弱?在自己適合從事的職業中,哪些是社會發展迫切需要的?等等。
進行社會分析:
社會在進步,在變革,作為即將步入社會的大學生們,應該善於把握社會發展脈搏。這就需要做社會大環境的分析:當前社會、政治、經濟發展趨勢;社會熱點職業門類分布及需求狀況;所學專業在社會上的需求形勢;自己所選擇職業在當前與未來社會中的地位情況;社會發展對自身發展的影響;自己所選擇的單位在未來行業發展中的變化情況,在本行業中的地位、市場占有及發展趨勢等;對這些社會發展大趨勢問題的認識,有助於自我把握職業社會需求、使自己的職業選擇緊跟時代腳步。同時,個人處於社會龐雜環境中,不可避免地要與各種人打交道,因而分析人際關係狀況顯得尤為必要。人際關係分析應著眼於以下幾個方面:個人職業發展過程中將與哪些人交往;其中哪些人將對自身發展起重要作用;工作中將會遇到什麼樣的上下級、同事及競爭者,對自己會有什麼影響,如何提高提高人際交往能力與之相處等等。
四、如何給自己做一個科學的生涯規劃
在綜合考慮上述三個方面的因素後,就能夠給自己做生涯規劃了。
1、職業生涯設計的具體方法
許多職業諮詢機構和心理學專家進行諮詢和生涯規劃時常常採用的一種方法就是有關5個“W”的思考的模式。從問自己是誰開始,然後順著問下去,共有5個問題:
(1)Who are you?你是誰
(2)What you want?你想乾什麼
(3)What can you do?你能幹什麼
(4)What can support you?環境支持或允許你乾什麼
(5)What you can be in the end?最終的職業目標是什麼
回答了這五個問題,找到它們的最高共同點,你就有了自己的生涯規劃。
對於第一個問題“我是誰?”應該對自己進行一次深刻地反思,有一個比較清醒地認識,優點和缺點,都應該一一列出來。
第二個問題“我想乾什麼?”是對自己職業發展的一個心理趨向的檢查。每個人在不同階段的興趣和目標並不完全一致,有時甚至是完全對立的。但隨著年齡和經歷的增長而逐漸固定,並最終鎖定自己的終身理想。
第三個問題“我能幹什麼?”則是對自己能力與潛力的全面總結,一個人職業的定位最根本的還要歸結於他的能力,而他職業發展空間的大小則取決於自己的潛力。對於一個人潛力的了解應該從幾個方面著手去認識,如對事的興趣、做事的韌力、臨事的判斷力以及知識結構是否全面、是否及時更新等。
第四個問題“環境支持或允許我乾什麼?”這種環境支持在客觀方面包括本地的各種狀態比如經濟發展、人事政策、企業制度、職業空間等;人為主觀方面包括同事關係、領導態度、親戚關係等,兩方面的因素應該綜合起來看。有時我們在職業選擇時常常忽視主觀方面的東西,沒有將一切有利於自己發展的因素調動起來,從而影響了自己的職業切入點。而在國外通過同事、熟人的引進找到工作是最正常也是最容易的。當然我們應該知道這和一些不正常的“走後門”等歪門邪道有著本質的區別。這種區別就是這裡的環境支持是建立在自己的能力之上的。
明晰了前面四個問題,就會從各個問題中找到對實現有關職業目標有利和不利的條件,列出不利條件最少的、自己想做而且又能夠做的職業目標,那么第五個問題有關“自己最終的職業目標是什麼”自然就有了一個清楚明了的框架。最後,將自我職業生涯計畫列出來,建立形成個人發展計畫書檔案,通過系統的學習、培訓,實現就業理想目標:選擇一個什麼樣的單位,預測自我在單位內的職務提升步驟,個人如何從低到高逐級而上。例如從技術員做起,在此基礎上努力熟悉業務領域、提高能力,最終達到技術工程師的理想生涯目標;預測工作範圍的變化情況,不同工作對自己的要求及應對措施;預測可能出現的競爭,如何相處與應對,分析自我提高的可靠途徑;如果發展過程中出現偏差,如果工作不適應或被解聘,如何改變職業方向。
2、根據個人需要和現實變化,不斷調整職業發展目標與計畫。
職場上常說,計畫趕不上變化。對於自己碰到的問題和環境,需要及時調整
發展規劃,一成不變的發展計畫有時形同虛設。
根據職業方向選擇一個對自己有利的職業和得以實現自我價值的單位,是每個大學生的良好願望,也是實現自我的基礎,但這一步的邁出要相當慎重。就人生第一個職業而言,它往往不僅是一份單純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它會初步使你了解職業、認識社會,一定意義上它是你的職業啟蒙老師。最後,提醒畢業生們,人生成功的秘密在於機會來臨時,你已經準備好了!機遇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平等的,千萬別在機遇面前說抱歉!
3、落實規劃
制訂好一系列的生涯發展規劃後,如何將其最終落實是每個規劃制訂者所必
須考慮並面對的一個問題。做一個好的計畫若沒有實施上的細則,就無法保證計
劃順利進行。
應對職場紛繁信息和變動選擇的成功法則就是必須建立有效的信息整理、分
析和篩選系統,再結合自身競爭力合理規劃職業生涯。這樣才能在職業發展過程
中憑藉良好的職場敏感度達到職業成功的彼岸。
案例分析
某高校女生,計算機專業,在臨近畢業時常常對自己的職業動向難以選擇。就現階段來說計算機專業屬於熱門,找一份差不多的工作並不難,但由於自己是女生,在就業時肯定又不如同班的男生,同時自己對教師的職業比較喜歡。在這種存在多重矛盾的情況下,我們不妨和她一起進行一次有關生涯規劃方面的認真思考,並通過對其職業前途的規劃來確定其就業方向:
Who are you?
某重點高校計算機專業畢業生;
優秀學生幹部,學生成績優秀,英語通過國家六級;
輔修過心理學、管理學;
參加過高校演講比賽,拿過名次;
家庭狀況一般,既不屬於有錢之類,也不是拮据的那種父母工作穩定,身體健康,暫時還不需要有人特別照顧;
自己身體健康;
性格上不屬內向,但也不是特別活躍,喜歡安靜。
What you want?
很想成為一名老師,這不僅是兒時的夢想,而且比較喜歡這種職業;
其次可以成為公司的一名技術人員;
如果出國讀管理方面的碩士,回國成為名企業管理人員也是可以接受。
What can you do?
做過家教,雖然不是自己的專業,但與孩子交流有天生的優勢,當學生成績進步時很有成就感;
當過學生幹部,與手下人相處比較好,組織過幾次有影響的大型活動;
實習時在公司做過一些開發,雖然沒有大的成就,但感覺還行。
What can support you?
家裡親戚推薦去一家公司做技術開發;
GRE考得還可以,已經申請了國外幾所高校學金還很難說,況且當下籤證比較困難;但能不能有獎學金。
後來曾有幾家學校來系裡招聘教師,但不是當老師,而是要去學校做技術維護,不知會不會有學校再來招聘教師;
有同學開了一家公司,希望自己能夠加盟,但自己不了解這個公司的具體業務,也不知道它有多大的發展前途。
What you can be in the end?
最後的選擇可能有4種,分別如下:
(1)到一所學校當老師,自己有這方面的興趣和理想,
在知識和能力方面並不欠缺,並且自己有信心成為學生心中理想的好老師。不足的就是缺乏作為一名教師的基本訓練以及一些技巧,但這可以逐步提高。
(2)到公司做技術人員,收入上會好一些,但通過這幾年的發展看,這種行業起伏較大,同時由於技術發展較快,得隨時對自己進行知識更新,壓力較大,信心不足,興趣也不是很大。
(3)去同學的公司丟掉專業,從底層做起,風險較大,這與自己求穩的心理性格不符,同時家庭也會有阻力。
(4)如願以償獲得獎學金,能夠出國讀書,回國後還是去做一名企業管理人員。不確定因素較多,且自己可把握的較少,自己始終處於被動狀態。
單純從職業發展上看,這4種選擇都有其合理性,但如果從個體而言,第一種選擇顯然更符合她本人的職業取向。從心理學上看,選擇第一種能夠使她得到最大的滿足,在工作中也最夸易投入,做出一定的成績後會有很大的成就感。從職業前途看,教師這個職業也日益受到社會的尊重,社會地位呈上升趨勢。從性格上看這種職業也比較符合她的職業取向。主要困難是非師範畢業生進入這個職業的門檻比較高,如果她能夠確定自己的最終目標後努力去彌補與師範生在職業技巧方面的差距.那么,她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將為時不遠。
案例思考
熱愛她(工作),她會給你驚喜
李東現就任於某電子出版社。大學的時候,他學的是管理專業,但是他一直對計算機情有獨鍾,對Photoshop也是頗有研究。剛上大學,他就給自己的未來進行了規劃,決定以後往自己喜歡的電子方面發展,大學期間他出版了一本關於計算機方面的書,畢業後他選擇了那家出版社。
李東之所以能取得最後的成功,在於他在大學期間就早早地制定了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他正確地認識了自己,找到自己的出發點,為之付出自己的努力,並沿著這條道路走下去。
哈佛大學研究表明:只有4% 的人能獲得成功,秘訣就是及早明確職業生涯目標且始終堅持。個人職業生涯的有限性要求大學就要及時進行規劃,“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
了解她(工作),她就會給你機會
賈林現就任於北京某報社。從小他就立志以後能進報社做一名記者,通過各方面的了解,他知道了一個記者應該具有的素質和能力。大學的時候,他就積極參加學生會、記者團、校刊等,從口才到組織,從寫作到協作,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這也為他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賈林制定的職業生涯規劃,在考慮了自己的興趣點後,更多的是考慮了對方的需求,擇世所需,掌握了這些信息後,他就可以更有針對性地作一些鍛鍊,向單位需要的人才進一步靠攏。時機成熟以後,自然而然的,他也會成為單位的優先人選。
用人單位都有自己的“中心定位”,但這種定位並不是持久不變的。以前單位招聘畢業生,在能力相同的情況下,有的單位就毫不猶豫的選擇碩士博士,而不是本科生。有些單位的思想改變了,因為他們覺得本科生更踏實、更穩定,升值的空間更大,而不是像有些碩士博士老想著加薪水,老想著跳槽。如果能力相當,他們會選擇本科生。
時代在發展,企業的用人制度也是在不斷變化著的。俗話說“計畫趕不上變化”,“知彼”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在“知己”“知彼”之後, “‘抉擇’是最後的機遇,也是挑戰。”
全面的考慮,才會有正確的抉擇
張欣本科畢業那年,北京某知名報社到學校招人,當時就決定錄用大學期間各方面都非常優秀的她。同在那一年,她也考上了武漢大學的研究生。她選擇了讀研。三年後,她再次回到了北京,還是去那家報社應聘。沒有想到的是,報社這次並沒有錄用她,因為他們有許多比她更合適的人選。
從就業角度來看,張欣令人惋惜。在這件事情上,可以說她的選擇並不是明智的。她當初如果選擇去報社工作,那么以後如果她想繼續深造,可以再讀在職研究生。畢竟,瞬息萬變的社會有太多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機會並不等人。21世紀,如果不能主動把握機會甚至創造機會,機會也許就再也不會降臨到你的身邊。
生活中還有這樣一類同學,他們的思想有誤區,雖然本身並沒有深造的渴望,然而認為考上研究生就有了一切,於是也全身心投入,為了考研而考研。馬老師並不贊同這類同學,他說:“社會需要的是‘人才’,而‘人才’並不等於‘書呆子’。這部分同學與其說是考研,不如說是迴避就業。把眼光放長遠一點看,幾年後,當你上完了研究生,就業形勢又會變成什麼樣子呢?因此,如果單純為了迴避就業而考研的同學,要及時糾正你的觀點,重新制定你的職業生涯規劃。
規劃準則
一個目標
一艘沒有航行目標的船,任何方向的風都是逆風
1、你為什麼是窮人,第一點就是你沒有立下成為富人的目標。
2、你的人生核心目標是什麼?傑出人士與平庸之輩的根本差別並不是天賦、機遇,而在於有沒目標。
3、起跑領先一步,人生領先一大步:成功從選定目標開始。
4、賈金斯式的人永遠不會成功。
為什麼大多數人沒有成功?真正能完成自己計畫的人只有5%,大多數人不是將自己的目標捨棄,就是淪為缺乏行動的空想。
5、如果你想在30歲以前成功,你一定在23至25歲之間確立好你的人生目標。
6、每日、每月、每年都要問自己:我是否達到了自己定下的目標。
兩個基點
站好位置,調正心態,努力衝刺,30歲以前成功
(一)人生定位
1、人怕入錯行:你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2、成功者找方法,失敗者找藉口。
3、從三百六十行中選擇你的最愛。
人人都可以創業,但卻不是人人都能創業成功。
4、尋找自己的黃金寶地。
(二)永恆的真理:心態決定命運,30歲以前的心態決定你一生的命運
1、不滿現狀的人才能成為富翁。
2、敢於夢想,勇於夢想,這個世界永遠屬於追夢的人。
3、30歲以前不要怕,30歲以後不要悔。
4、出身貧民,並非一輩子是貧民,只要你永遠保持那顆進取的心。中國成功人士大多來自小地方。
5、做一個積極的思維者。
6、不要敗給悲觀的自己。
有的人比你富有一千倍,他們也會比你聰明一千倍么?不會,他們只是年輕時心氣比你高一千倍。
人生的好多次失敗,最後並不是敗給別人,而是敗給了悲觀的自己。
7、成功者不過是爬起來比倒下去多一次。
8、寧可去碰壁,也不要在家裡面壁。
克服你的失敗、消極的心態。
(1)找個地方喝點酒。
(2)找個迪廳跳跳舞。
(3)找幫朋友侃侃山。
(4)積極行動起。
三大技巧
1、管理時間:你的時間在哪裡,你的成就就在哪裡。把一小時看成60分鐘的人,比看作一小時的人多60倍。
2、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3、自我管理,遊刃有餘。
(1)創業不怕本小,腦子一定要好。
(2)可以開始做外匯投資。
(3)做別人不願做的生意。
四項理念
30歲以前一定要形成個人風格
1、做人優於做事。做事失敗可以重來,做人失敗卻不能重來。
(1)做人要講義氣。
(2)永不氣餒。
2、豁達的男人有財運,豁達的女人有幫夫運。
3、忠誠的原則:30歲以前你還沒有建立起忠誠美譽,這一缺點將要困擾你的一生。
4、把小事做細,但不要耍小聰明。
中國人想做大事的人太多,而願把小事做好的人太少。
五分運氣
比爾-蓋茨說:人生是不公平的,習慣去接受它吧
1、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中國的古訓說明各占一半。
2、機會時常意外地降臨,但屬於那些不應決不放棄的人。
3、抓住人生的每一次機會,機會就像一隻小鳥,如果你不抓住,它就會飛得無影無蹤。
4、智者早一步,愚者晚一步。
六項要求
1、智慧
(1)別人可你以拿走你的一切,但拿不走你的智慧。
(2)巧妙運用自己的智慧。
(3)智者與愚者的區別。
2、勇氣
(1)勇氣的力量有時會讓你成為“超人”。
(2)敢於放棄,敢於“捨得”。
3、培養自己的“領導才能、領袖氣質”
(1)激情感染別人。
(2)“三七法則”實現領袖氣質。
(3)拍板決斷能力。
(4)人格魅力。中高級行銷人才
4、創造性:不要做循規蹈矩的人。
25-30歲是人生最有創造性的階段,很多成功人士也都產生在這一階段。
5、明智
(1)知道自己的長處、短處,定向聚焦。
(2)儘量在自己的熟悉的領域努力。
6、持之以恆的行動力:在你選定行業堅持十年,你一定會成為大贏家。
七分學習
1、知識改變命運。
2、30歲以前學會你行業中必要的一切知識。
a)每天淘汰你自己。
b)在商言商。
3、太相信書的人,只能成為打工仔。
4、思考、實踐、再思考、再實踐。
八分交際
朋友多了路好走
1、智商很重要,情商更重要:30歲以前建立起人際關係網。
2、人脈即財脈。
3、交友有原則。
4、善於溝通:30歲以前要鍛鍊出自己的演講才能。
九分習慣
習慣的力量是驚人的,30歲以前養成的習慣決定著你的成功的大小
1、積極思維的好習慣。
2、養成高效工作的好習慣。
(1)辦公室
(2)生活可以不拘小節,但要把工作做細。
(3)學習聆聽,不打斷別人說話。
3、養成鍛鍊身體的好習慣。
4、廣泛愛好的好習慣。
5、快速行動的好習慣。
十分自信
1、自信是成功的精神支柱。
2、自信方能贏得別人的信任。
3、把自信建立在創造價值的基礎上。
4、如何建立自信
(1)為自己確立目標
(2)發揮自己的長處
(3)做事要有計畫
(4)做事不拖拉
(5)輕易不要放棄
(6)學會自我激勵
(7)不要讓自己成為別人
11個陷阱
1、只有功勞,沒有苦勞。
2、不要“懷才不遇”,而要尋找機遇。
3、不要想發橫財
4、不要為錢而工作,而讓錢為你工作。
5、盲目跟風,人云亦云,人做我也做。
6、小富即安,不思進取,知足常樂。
7、承認錯誤而非掩飾錯誤。
8、腳踏實地而非想入非非。
9、野心太大而不是信心十足。
10、反覆跳槽不可取
11、眼高手低
12、不擇手段
12分努力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1、小不是成功,大不是成功,由小變大才是成功。
2、中國社會進入微利時代:巧幹+敢幹+實幹=成功。
3、努力嘗試就有成功的可能。
4、做任何事情,盡最大努力。
5、把事情當成事業來做。
6、我看打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