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紹
傅芸子(1902-?)滿族,北京人,原名寶坤,字韞之,別號餐英、竹醉生,戲曲理論家傅惜華之兄。自幼酷愛國學,博識舊京名物掌故,早年在“燕京華文學校”圖書館任職,又為《京報》記者,曾主編《北京畫報》和《國劇畫報》並與梅蘭芳、余叔岩、齊如山等發起成立“北平國劇學會”,作品散見於天津《國聞周報》《益世報》和在北京出版的日文漢學雜誌《文字同盟》等。1932年赴日任京都帝國大學東方文化研究所講師,主講中國語言文學,在此期間,考察日本皇家寶庫正倉院,遍訪公私各家藏書,撰就代表作《正倉院考古記》和《白川集》,並為日本中國文學研究會會員。四十年代初回國執教北京大學文學院,同時任職北京圖書館。抗戰勝利後協助溥心主編北平《新生報》副刊《故都文物》,又與其兄傅惜華合作主編《華北日報》副刊《俗文學》主要著作還有《舊京閒話》《春明鱗爪錄》《餐英廬隨筆》《清代名人故宅考》等。
目錄
正倉院考古記
序一(狩野直喜)
序二(松本文三郎)
序三(杉榮三郎)
序四(周作人)
自序
凡例
一正倉院之由來
二正倉院之價值
三正倉院之觀覽
四三倉之概觀
(1)北戧下
(2)北戧上
(3)中戧下
(4)北戧上
(5)南戧下
(6)南戧下
五結語
白川集
序(青木正兒)
序(周作人)
自序
凡例
舞樂《蘭陵王》考
奈良春日若宮祭的神樂與舞樂
正倉院考古余記
宋元時代的“磨喝樂”之一考察
沈榜《宛署雜記》之發見
讀《西山品》
東京觀書記
內閣文庫讀曲續記
釋滾調
敦煌本《溫室經講唱押座文》跋
《持枝兒》與《劈破玉》
《五更調》的演變
中國板畫史概觀(譯文)
盤點考古書籍
考古學是根據古代人類活動遺留下的實物資料,來研究人類古代社會歷史的一門學科。中國近代“考古學”一詞,可能是從西文Archaeology一詞翻譯而來的。考古學是歷史科學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其研究的範圍是古代,所以它與近代史和現代史是無關的,自人類的起源始,下限隨考古學的發展而有所變化,又由於各地區文化發展的多樣性和不平衡性,所以無法統一,各國考古學都有它們的年代下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