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江陰市位於北緯31°40′34″至31°57′36″、東經119°59′至120°34′30″。北枕長江,南近太湖,東接常熟、張家港,西連常州,地處蘇錫常“金三角”幾何中心,交通便捷,歷來為大江南北的重要交通樞紐和江海聯運、江河換裝的天然良港。 江陰全市總面積987.5平方公里,陸地面積811.7平方公里,水域面積175.8平方公里,其中長江水面56.7平方公里。沿江深水岸線長達35公里。城市建成區為49.23平方公里。江陰是長江下游集水、公、鐵於一體,江、河、湖、海聯運的重要交通樞紐城市。江陰地處江尾海頭,境內35公里長江深水岸線被專家稱為黃金水道的黃金地段。2000年,全市港口吞吐量超過1000萬噸,其中外貿運量206萬噸,貨櫃運量超1.5萬標箱,正在成為長江下游重要的物資集散中心。建置沿革
江陰古稱暨陽,位於長江三角洲,有7000年人類生息史、5000年文明史、2500年文字記載史。西晉太康二年(281年)置暨陽縣,屬毗陵郡,治所在今江陰市東南。南梁紹泰元年(555年)廢縣置郡,建治君山之麓,因地處長江之南,遂稱江陰郡,下轄江陰、利城、梁豐3縣,為“江陰”名稱之開始。
此後江陰分別為郡、國、軍、路、州治,建置幾經變化。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恢復縣建置。1949年4月23日江陰解放後,屬蘇南行署常州專區。1953年改屬蘇州地區。1983年3月實行市管縣體制,改屬無錫市。1987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撤縣建市。
從周莊陶城、青陽南樓、長山煙墩、石莊高城墩、山觀望海墩、顧山西坡、西郊璜塘河及市區北護城河畔等文化遺址中,相繼出土屬青蓮崗文化、良渚文化的石錛、石斧、夾砂灰陶、紅陶、黑陶、鹿角鎬、玉器琮壁和炭化稻穀,說明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先民們已在境內聚成村落,繁衍生息,從事漁獵和農耕,開始種植水稻,並掌握了制陶、織麻、琢玉等手工業技術。
商末,周太王之子泰伯、仲雍南奔,建立勾吳。3000多年前,這裡的土著文化與中原文化相融合,成為先進的吳文化組成部分。
江陰見諸文字記載的歷史有2500多年。在春秋時期,這裡地屬吳國延陵,曾是吳公子季札的封地,名動古中原的延陵季子葬於今江陰申港。季札與孔子同時代而年長,孔子對這位前輩推崇備至,根據現有的資料,孔子一生至少有四次盛讚季札。並且親手立下了著名的延陵季子碑。戰國時為楚春申君黃歇的采邑,申港、黃田港港口、君山、黃山的命名與此人有關已有千年,故有“延陵古邑”、“春申舊封”之稱。君山突兀平野,俯臨大江,舊名“瞰江山”,因追憶春申君治水功勳而易名。
秦朝屬會稽郡。兩漢三國為延陵縣暨陽鄉,屬吳郡。晉太康二年(281年)置暨陽縣,為江陰建置之始。南朝梁紹泰元年(555年)廢縣置郡,建治君山之麓,因地處大江之陰(山之北水之南為陰),遂稱江陰郡,為“江陰”名稱之開始,下轄江陰、利城、梁豐3縣。江陰縣建立之初,轄境大約是今天的江陰市、張家港市、靖江市三市地理面積總和。南朝先後為江陰郡、江陰國。
隋滅陳,廢江陰國入蘇州。隋唐兩代,江陰為江陰縣建置,屬江南道—江南東道—蘇州。有一段時期升格為暨州,但不久又恢復江陰縣建置,改隸常州。
北宋為兩浙路—常州—江陰縣,期間有時升格為江陰軍,屢有廢立。江陰港設立市舶司。南宋時期,江陰設立江陰軍,“軍”相當於“州”級別,江陰軍為獨立建制,是兩浙路十六州/軍之一。南宋名將岳飛、韓世忠、辛棄疾,明太祖朱元璋等都曾駐守江陰。韓世忠曾引軍退守江陰軍,後率軍伏擊截殺胡虜。韓世忠在砂山留下藏軍洞。岳飛亦曾駐守江陰。辛棄疾在江陰任簽判期間(宋紹興三十二年閏二月至隆興二年冬),專門考察江防要塞。
元朝江陰為江陰路、江陰州。施耐庵曾長期隱居於江陰祝塘鎮大宅村徐家教私塾、著書。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恢復江陰縣建置。
明朝初年,靖江以“居長江下游,扼江海門戶,捍衛全吳,足稱重鎮”的理由從江陰分出。明清兩代,江陰縣與無錫縣、宜興縣、靖江縣等同屬於南直隸常州府、江蘇省常州府。
千古奇人,明朝著名的地理學家、旅行家,中國地理名著《徐霞客遊記》的作者——游聖徐霞客出生於此。
在江陰漫長的歷史中,湧現了大批愛國民族英雄。明代正德初宦官劉瑾擅政誤國,在朝的三位江陰人——主事黃昭、御史貢安甫、史良佐,或以挽死諫,或以奏章忤。李詡在《戒庵老人漫筆》中稱之為“江陰一時三忠”。還有勇斗閹官魏忠賢,慷慨赴獄、死於酷刑、被列入“東林後七君子”的繆昌期、李應升。
江陰素被稱為“忠義之邦”。明末抗清守城戰,江陰全城百姓在抗清三公的帶領下獨守孤城八十一天(史稱“江陰八十一日”),後全城殉節,無一人投降。
明末乙酉後,獲“義城”之名。江陰人民立“忠邦峰”,懷念保邦死難者。狀元姚文田於1799年為江陰題“忠義之邦”四個大字,道光年間摹作南門門額光前裕後。1937年冬,日本侵略軍炮擊江陰,“義之”二字被毀。1947年,蔣介石為江陰書“忠義之邦”,今刻於南城門。江陰“人心齊,民性剛”的城市精神也是源自於此。
清代,分南直隸為江蘇和安徽,江陰為江蘇省學政衙署所在。
民國時期,孫中山留下了叫“全國的文明,從江陰發起“的倡言。
抗日戰爭時期長江江陰段是著名的江陰海戰的主戰場,日侵期間,陳毅同志曾賦詩江陰要塞:“江陰天塹望無涯,廢壘猶存散似沙。客過風興敵惶急,軍民游擊滿南華。”渡江戰役東起江陰,華中工委從1947年開始便策反江陰要塞。
1949年4月23日,屬蘇南行署常州專區。
1953年改屬蘇州地區。
1957年,江陰東部分出一部分與常熟西北部的一部分組成新的城市沙洲縣(今張家港市)。江陰與沙洲縣、無錫縣、常熟縣等同屬蘇州地區。
1983年3月實行市管縣體制,改屬無錫市代管。
1987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撤縣建市。設10個鎮20個鄉。
“城不在大,而在於山有勢,水有靈,物有來歷,人有精神。江陰,就這樣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從古到今”。100年前,中國民族工業的開拓史上印記著江陰的名字;30年前,鄉鎮工業在這裡率先起步,崛起於阡陌之間;江陰板塊持續擴容。江陰被評為國際花園城市。
行政區劃
2013年,全市有10個鎮、5個街道,243個行政村,94個社區(其中36個村居合一)。市政府設在澄江中路9號。
2014年,江陰市轄澄江街道、南閘街道、雲亭街道3個街道;璜土鎮、月城鎮、青陽鎮、徐霞客鎮、華士鎮、周莊鎮、新橋鎮、長涇鎮、顧山鎮、祝塘鎮10個鎮,另外還有兩個經濟開發區,和一個國家級高新區。澄江街道
地處江陰市核心城區,是江陰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區域總面積124平方公里,人口50萬。2007年4月撤鎮建街道,下轄6個管理區(50個社區居委會)、22個行政村和33所國小、幼稚園。2012年全街道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45.8億元,工商業開票銷售1015億元。
雲亭街道
位於江陰市東郊,轄區總面積40平方公里,街道下轄6個村和2個社區,人口4.3萬,外來新市民4.2萬,並被納入江陰城區198平方公里範疇。2013年,全街道實現工商開票銷售210億元。
南閘街道
位於江陰市南郊,轄區面積45平方公里,下轄11個行政村(含2個社區居民委員會),戶籍人口4.8萬,外來人口2.5萬,2013年街道完成工商業開票銷售139.02億元。
璜土鎮
位於江陰西部邊緣,鎮域面積64.4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73萬人,外來暫住人口4.08萬人,耕地面積1492公頃,下轄12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2013年,完成工商開票銷售696.9億元。
月城鎮
位於江陰市西南部,面積38.54平方公里,人口4.3萬,下轄9個行政村、1個居委,是久負盛名的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2012全年完成工貿開票銷售收入205億元。
青陽鎮
地處江陰市南端,鎮域總面積67.56平方公里,轄15個行政村,1個街道辦事處和4個社區居委會,常住人口7.8萬。2013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65億元,工商開票銷售收入205億元。
徐霞客鎮
徐霞客鎮是明代傑出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的故鄉。總面積110平方公里,是江陰市區域面積最大的鎮。戶籍人口12萬,常住人口18萬,2011年,全鎮完成工商開票銷售448.8億元。
華士鎮
位於江陰市東部,是“天下第一村”華西村的所在鎮,總面積74.58平方公里,其中常住人口9萬,外來人口10萬,下轄27個行政村、2個居委。2013年,全鎮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48.53億元,工商開票銷售987.26億元;
周莊鎮
位於江陰市東部,全鎮總面積78.9平方公里,下轄15個村、1個街道辦事處,總人口20萬,其中新市民10萬,2013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54.05億元,工商業開票銷售1019.9億元。
新橋鎮
地處江陰市東南,是全球最大的紡織服裝工業基地,全鎮總面積19.3平方公里,總人口約6萬,其中戶籍人口2.4萬。2013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20億元,工商業開票銷售462億元。
長涇鎮
位於江陰市東南,全鎮總面積54平方公里,下轄12個行政村,總人口9.3萬人,其中常住人口5.6萬人,外來人口3.7萬人,2013年地區生產總值56億元,工商開票銷售150億元。
顧山鎮
是紅豆故鄉,地處江陰、無錫、常熟、張家港四市交界。是一個擁有五十平方公裡面積、五萬四千人口的江南古鎮,2013年完成工商開票銷售245億元。
祝塘鎮
位於江蘇省江陰市東南部,全鎮總面積59.45平方公里,擁有常住人口59711人,外來人口54256人,下轄12個村(社區)和1個省批工業集中區、1個無錫市級工業集中區。2013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8.08億元。
江蘇省江陰臨港經濟開發區
江陰臨港經濟開發區位於江陰市西部,東臨主城區、北枕長江、西面和南面與常州接壤,總計行政區劃面積188平方公里,總人口約20萬人。2013年完成工商開票銷售3559億元,位居全省省級開發區第1名。
江蘇省江陰經濟開發區靖江園區
江陰、靖江兩市跨市跨江聯合投資開發的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園區位於靖江市南側,總體規劃面積45平方公里。2012年實現GDP116億元,財政收入24億元。
江陰國家高新區
成立於1992年。2002年,省委、省政府賦予國家級經濟開發區的經濟審批權和行政級別。2012年6月15日,國務院正式批覆同意升級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012年全區實現工商開票銷售約1900億元,GDP達345億元,財政收入超50億元。
地理環境
區位境域
江陰市位於蘇南沿江,總面積987.53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811.7平方公里,水域面積175.8平方公里,水域面積中長江水面56.7平方公里。沿江深水岸線長達35公里。城市建成區為96.2平方公里。江陰位於北緯31°40′34″至31°57′36″,東經119°59′至120°34′30″。
江陰北枕長江,有江陰大橋(G2京滬線)與靖江市相連,南近太湖,有同三高速公路與無錫相接,沿江高速東接張家港、常熟、太倉至上海,西連常州、鎮江至南京。
江陰為蘇錫常“金三角”幾何中心,從江陰到上海、南京各148公里,到無錫、常州各38公里。江陰和市區的山丘總體上呈北東走向,其高度由西南往東北逐級下降。
自然環境
江陰地處太湖水網平原北端,長江南部沖積平原,全境地勢平緩,平均海拔6米左右,西南邊緣地勢偏低,中部、東北部有零星低丘散布其間,地勢較高亢。中部山丘多在海拔200米左右,以定山273.8米為最高,東北部黃山海拔91.7米。濱臨長江,全境有乾、支河流550餘條。江陰屬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6.7℃,年降雨量1040.7毫米。四季分明,冬季陰冷潮濕,夏季較炎熱,春秋季節氣候宜人,是長江下游小麥、水稻等梁作物的重要產地之一。江陰境內主要用材林有竹、松、杉,優良用材的樹種有杉木、檫樹、樟樹、紫楠、紅楠、麻櫟、錐栗、榆樹等。藥用植物400多種。鳥類有170多種;魚類為90多種,太湖中的銀魚,長江中的刀魚、鰣魚、河豚是名貴魚類;獸類有30多種,主要有華南兔、穿山甲、豹貓、黃鼬等。長江江陰斷段水質處於Ⅱ~Ⅲ類水。
濱江地理
長江江陰段江面最為狹窄,故江陰自古就為扼守長江咽喉的“第一要塞”。明清兩代都在江陰築有大量炮台等重要的防禦工事。長江江陰段最窄江面僅1200多米,萬里長江到此驟然緊束、隨後呈喇叭狀放開,古往今來,守江必守江陰,是為軍事重地,戰時要塞,江陰要塞是吳淞口後的第二道由海入江的江防咽喉,素稱為“鎖航要道”。
江陰地處江尾海頭,境內35公里長江深水岸線是為“黃金水道”黃金地段。通過長江江陰段的黃金水道,江輪可從上海市直達重慶市。
盛唐起,江陰就是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埠。宋代政治家王安石當年巡視江陰“黃田港”曾賦詩讚曰:“黃田港口水如天,萬里風檣看賈船。海外珠犀常入市,人間魚蟹不論錢。”南宋紹興年間,“江陰港”設立“市舶司”,是當時中國沿海設定市舶司的杭州、上海、廣州等11個口岸之一。
1992年5月,江陰港被國務院批准為一類對外開放口,可直通海外。江陰口岸海關、出入境檢驗檢疫等獨立查驗機構以及長江引航中心、外輪代理、外輪供應等服務機構配套齊全,各類碼頭泊位建成45個,其中萬噸級19個,形成由石化產品、貨櫃、件雜貨、煤炭、糧食五大支柱貨源構成的港口群,建成了長江中下游最大的石化儲運基地和國家糧食儲備庫。2000年江陰市港口吞吐量超過1000萬噸,2009年12月8日江陰市港口吞吐量超過一億噸,江陰港成為全國第五個億噸級內河港。
自然資源
土地
全市土地總面積148.2萬畝,折合988平方公里。2001年末耕地面積767892畝,其中園地面積7574畝,林地面積30154畝,牧草地166畝,城鎮及工礦用地305987畝,交通用地58883畝,水域面積292312畝,未利用土地18334畝。全市人均耕地面積僅0.68畝。複種指數1.5。光熱
太陽年輻射總量115.7千卡/平方厘米。一年中太陽輻射月總量以7月和8月最多,分別為13.5千卡/平方厘米和13.7千卡/平方厘米;12月和1月最少,均為6.3千卡/平方厘米。
水
江陰市地表水豐富,外來水源充足。境內的河、溝、渠、塘等,總水量為4734萬立方米。長江江陰段區間水量一般為13.1億立方米,年大氣降水補給9.84億立方米,全市沿江水閘總引水能力為927立方米/秒,通江水閘及涵洞年總引水量為11.05億立方米。地下水量豐富,總水量為1.21億立方米。
地下水類型分為:第四系鬆散岩類孔隙水含水層,分布於境內除低山以外的廣大地區,為地下水主要開採區;碳酸鹽岩類裂隙-溶洞水含水層,主要分布在西郊-山觀、周莊-月城、祝塘-新橋,含水層主要為二疊系青龍組灰岩;基岩裂隙水含水層,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含水岩性以泥盆系砂岩為主,富水性不均勻。
生物
江陰市境內動植物資源種類繁多。植物資源主要有五大類:糧油農作物類(水稻、小麥、大麥、油菜等);蔬菜類(番茄、蔥、蒜等上百種);瓜果類(葡萄、桃子、梨、西瓜等);林木花卉類(茶葉、竹、杉、松、杜鵑、夾竹桃等);野生植物類(多種草、木)。
動物資源主要有家畜(豬、牛、兔等)、家禽(雞、鴨、鵪鶉等)、水產類(除魚、蝦、珠蚌等外,長江河豚、刀魚也常在境內繁衍後代)、昆蟲類等四大類;微生物類以真菌類為主(平菇、蘑菇、草菇)。
礦產
江陰市的地質條件決定了本區礦產資源種類少,分布範圍有限。全市主要礦產有:建築石料,遍布於境內所有山丘,為泥盆系砂岩和石英砂岩,其中部分石英砂岩可作為玻璃原料;白泥,分布在秦望山和觀山之間,為泥盆系茅山群砂岩的粘土夾層,質地較好;泥炭,分布範圍較廣,主要在峭岐鎮東南1公里處,埋藏於地表1米之下;煤,主要分布在南閘-山觀向斜、青陽-祝塘-北漍向斜的構造盆地中,含煤地層絕大部分為二疊系龍潭煤系,極個別為二疊系堰橋組;磚瓦粘土,廣泛分布,為第四系全新統地層。
經濟發展
2013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706.1億元,比上年增長9.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1.5億元,增長3.2%;第二產業增加值1518.1億元,增長8.8%;第三產業增加值1136.5億元,增長11%。全市常住人口人均生產總值16.6萬元,按現行匯率折算達2.7萬美元。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在地區生產總值中的構成比例為1.9∶56.1∶42,第三產業比重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全年全口徑財政收入487億元,比上年增長14.3%;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82.3億元,增長9%。基金收入140.0億元,增長45.2%;上劃中央四稅收入164.7億元,增長1.4%。財政支出結構繼續調整,公共財政預算支出171.2億元,增長11.2%;基金支出139.2億元,增長51.2%。2013年,江陰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91.26億元,比上年增長13.9%;規模以上工業產值928.86億元,增長7.37%;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4.6億元,增長9.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29.18億元,增長33%,其中工業投入70.09億元、服務業投入59.08億元,分別增長30.9%、35.7%;到位註冊外資2.61億美元。臨港經濟開發區實施行政區劃調整,全年完成工商開票銷售3559億元,比上年增長16.8%;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3.6億元,增長10.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入289.88億元,增長23.4%;完成協定註冊外資5.98億美元、到位註冊外資4.25億美元;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489.27億元,增長5.9%;完成自營進出口總額67.93億美元。靖江工業園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20億元,增長3.5%;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55億元,增長2.2%;服務業增加值39億元,增長18.76%;協定註冊外資8856萬美元,增長181.14%;到位註冊外資3568萬美元,增長13.09%;完成出口總額7000萬美元,增長2.5%。
2013年,全市新增1隻新加坡上市股票“東方集團”。累計擁有35個上市公司,36隻股票,其中境外上市12個,創業板2個,中小板11個,主機板10個。首發融資186億元,合計融資(包括再融資)294億元,募集資金總量在全國縣級市中繼續保持前列。
工業
2013年全市全年工業用電量211.6億千瓦時,增長2.8%。完成工業總產值6615億元,增長2.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值6140.8億元,增長2.5%。規模以上工業中,輕工業實現產值1771.8億元,增長5.4%;重工業實現產值4369.0億元,增長1.4%。在全市跟蹤統計的15種重點產品中,有9種產品的產量實現增長。
經濟效益逐步回升。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928.7億元,增長2.5%;實現利稅512.7億元,增長3.2%;利潤336.7億元,增長0.5%;產品銷售率97.6%,下降0.2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面18.8%,比上年減少1個百分點,虧損額14.4億元。
骨幹企業支撐明顯。全市百強企業中,華西村、三房巷集團、興澄特鋼、新長江實業、陽光集團、海瀾集團、西城三聯等7家企業集團主營業務收入超200億元,法爾勝集團、雙良集團、澄星實業、華宏實業等4家企業集團主營業務收入超100億元,11家企業超50億元,5家企業超30億元,14家企業超20億元,19家企業超10億元。55家工業百強企業利稅總額超億元,其中超30億元1家,超10億元的12家。百強企業貢獻繼續增大。全市工業百強企業全年完成產品銷售收入4211.8億元,實現利稅412.1億元,分別占全市規上工業總量的71.0%和80.4%。
農業
農業生產保持穩定。最佳化農產品供應結構,有效保障市場需求。全年糧食總產量20.0萬噸,下降2.0%;油料總產量2085噸,增長3.5%,其中油菜籽總產量1881噸,增長2.0%;茶葉總產量10噸,下降14.5%;水果總產量7.3萬噸,增長46.0%。
種植業結構發生變化。全年糧食種植面積28.1千公頃,比上年減少0.8千公頃;油料種植面積為1.0千公頃,減少0.1千公頃;蔬菜種植面積14.5千公頃,增加0.4千公頃;水果種植面積3.1千公頃,增加0.2千公頃。
林牧漁業生產小幅回落。主要畜產品中,肉類總產量4.4萬噸,減少0.5萬噸,其中豬牛羊肉2.8萬噸,減少0.2萬噸;禽蛋總產量1.0萬噸,與上年持平。奶牛存欄0.6萬頭,減少0.1萬頭。全年水產品產量2.6萬噸,減少0.1萬噸。
建築業
建築業穩定發展。全年全社會建築業完成營業收入118.4億元,增長21.8%;實現增加值60.6億元,增長18.7%。全年共獲江蘇省“揚子杯”優質工程獎1項,省“紫金杯”優質工程獎2項,無錫市“太湖杯”優質工程獎10項,無錫市工程質量小組成果一等獎3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10項,有2家企業獲無錫市建築業優秀企業稱號,2家企業獲無錫市裝飾優秀企業稱號。
固定資產投資
投資呈現較快增長。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48.8億元,增長20.0%。分產業投向看:第一產業投資13.0億元,增長7.3%;第二產業投資462.5億元,增長18.2%;第三產業投資473.3億元,增長22.2%。分註冊類型看:國有經濟投資86.6億元,增長6.3%;三資經濟投資77.4億元,下降22.7%;其他經濟投資784.8億元,增長26.5%。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建成投產項目1033個,項目建成投產率為89.4%;新增固定資產750.0億元,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為79.0%。
房地產市場穩步復甦。全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234.0億元,增長29.0%;商品房施工面積1315.7萬平方米,增長19.9%,其中房屋新開工面積411.0萬平方米,增長10.4%;房屋建築竣工面積303.8萬平方米,增長61.7%。商品房銷售面積185.5萬平方米,增長24.7%,其中商品房現房銷售面積56.5萬平方米,增長51.2%,住宅45.5萬平方米,增長83.6%;商品房期房銷售面積128.9萬平方米,增長15.8%,住宅111.8萬平方米,增長19.0%。商品房銷售成交總額130.3億元,增長18.5%;其中住宅銷售額105.3億元,增長27.3%。
國內貿易
消費品市場保持穩定。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77.9億元,增長12.8%。其中,城鎮零售額415.0億元,增長13.6%;鄉村零售額162.9億元,增長10.9%;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544.6億元,增長13.5%;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33.3億元,增長3.1%。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中,金銀珠寶類增長43.7%,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24.4%,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16.9%,中醫藥品類增長16.6%,汽車類增長13.9%。
開放型經濟
對外貿易全線飄紅。全年進出口總額200億美元,增長3.8%,增幅比上年提高11.7個百分點。其中出口108.3億美元,增長3%;進口91.7億美元,增長4.7%,增幅位列江蘇進出口總額前五位的縣級市之首。我市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專業型示範基地(服裝出口基地)、江蘇省科技興貿出口創新基地(江陰合成、合金新材料出口基地)在2013年度全省出口基地考核中,被評為“優秀”等次。
利用外資克難奮進。全年新批外資項目50個,完成工商登記協定註冊外資12億美元,增長5.2%;完成到位註冊外資8.1億美元,增長4.6%,首次突破8億美元大關。其中,服務業到位註冊外資2.4億美元,增長23.9%,先進制造業到位註冊外資3.9億美元,增長34.1%。新增協定外資超3000萬美元外資重大項目13個。
服務外包穩步提升。全年服務外包完成業務契約金額10.1億美元,增長41.3%;完成業務執行金額8.4億美元,增長40.6%;完成離岸業務契約金額6.2億美元,增長60.8%;離岸業務執行金額5.2億美元,增長63.2%。
外經合作步伐加快。全年新批境外投資項目24個,中方協定投資額首次突破4億美元,達到4.8億美元,創歷史新高,繼續位居江蘇省縣級市前列,增長34%。
交通郵電和旅遊業
車輛保有量持續提高。年末全社會擁有車輛42.1萬輛,增長3.4%。其中汽車29萬輛,增長16%。私人汽車快速發展,年末達23.6萬輛,比上年增加3.7萬輛,增長18.6%。
社會運輸量平穩增長。全年完成客運量11813萬人次,減少5.6%;完成貨運量4788萬噸,增長10.6%。全市港口貨物吞吐量13506萬噸,增長2.0%。
郵電通訊穩定發展。全年郵電業務總收入29.8億元,增長10.0%;傳送函件1931萬件,下降34.5%。城鄉本地固定電話用戶48.7萬戶。行動電話用戶達到209.2萬戶,比上年增加32.2萬戶。計算機網際網路用戶達到39.5萬戶,比上年增加3.4萬戶。
旅遊業總體向好。全年共接待旅遊、參觀、訪問及從事各項活動的入境遊客6.3萬人次,下降36.4%;接待國內遊客1375.8萬人次,增長10%。旅遊總收入達200.6億元,增長12.7%。全市擁有A級景區7家,其中國家4A級景區2家,國家3A級景區1家,國家2A級景區4家,農業旅遊點34個。年末全市星級賓館達14家,其中五星級賓館2家,四星級賓館5家。全市擁有旅行社38家,其中出境游組團社3家。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城市建成區面積55.1平方公里,市政道路長度419.6公里;市政排水管道密度4.8公里每平方公里,供水管道長度1432公里,供水總量7087萬立方米;燃氣普及率100%,其中城市液化氣供氣總量0.4萬噸,天然氣供氣總量58383萬立方米。
財政和金融
財政收支保持穩定。全年全口徑財政收入487.0億元,增長14.3%;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82.3億元,增長9.0%;基金收入140.0億元,增長45.2%;上劃中央四稅收入164.7億元,增長1.4%。財政支出結構繼續調整,公共財政預算支出171.2億元,增長11.2%;基金支出139.2億元,增長51.2%。
金融存貸款規模擴大。年末金融機構各項本外幣存款餘額達2725.7億元,增長10.2%;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876.49億元,增長10.1%。各項本外幣貸款餘額2157.2億元,增長5.2%。人民幣貸款中,短期貸款1281.9億元,比年初增加102.4億元;中長期貸款618.8億元,比年初增加67.9億元。
保險業發展勢頭良好。全年實現保費收入43.8億元,增長11.4%。其中財產險收入15.7億元,增長12.0%;人壽險收入28.1億元,增長10.6%。保險業務支出19.2億元,增長8.5%。保險賠款支出9.7億元,增長18.9%。
證券交易市場健康發展。年末全市共有證券營業部14家。全市證券交易開戶總數21.8萬戶,增長0.8%。證券機構交易金額2165.7億元,增長65.8%。全市共有35家上市公司,36隻股票,其中境外上市12家,創業板2家,中小板11家,主機板10家。首發融資186億元,合計融資(包括再融資)294億元,募集資金總量在全國縣級市中繼續保持前列。
上市公司在當前推動經濟轉型的過程中,江蘇省江陰市以資本市場促經濟轉型,大量風投資金聚集這裡,形成了一支龐大的企業上市“預備隊”,後備上市企業達100家。
江蘇江陰自1997年第一隻“興澄股票”成功上市後一發不可收拾,至今先後有35家上市公司,36隻股票順利上市,共募資金294億元,“江陰板塊”成為該市領跑中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連續十二連冠的“功臣”
城市人口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江陰市常住人口為1594829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1339591相比,十年共增加255238人,增長19.05%。年平均增長率為1.76%。江陰市家庭戶496158戶。
江陰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822248人,占51.56%;女性人口為772581人,占48.44%。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6.43。
江陰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173978人,占10.91%;15-64歲人口為1272488人,占79.79%;65歲及以上人口為148363人,占9.3%。
交通
概述
江陰是長江下游集水、公、鐵於一體,江、河、湖、海聯運的重要交通樞紐城市。從江陰到上海、南京兩大城市各148公里,到無錫、常州僅38公里。以江陰為圓心、半徑160公里範圍內有六個飛機場,其中南京、上海可直飛境外。改革開放以來,江陰大手筆發展交通事業,形成了乾支線連通、內外溝通、城鄉貫通、主要幹道“六橫八縱”的格局。中國第一、世界第四的特大跨徑鋼懸索橋江陰長江公路大橋,是溝通同三(黑龍江同江一海南三亞)和京滬兩大國道主幹線的過江“咽喉”。連線滬寧高速公路、寧通一級公路的錫澄高速公路穿越江陰境內。在建的新長(江蘇新沂一浙江長興)鐵路取道江陰,連結隴海、漸贛兩大鐵路大動脈。江陰境內的錫澄運河溝通長江、太湖。
鐵路
公路
國家高速G2京滬高速公路、澄琴公路、澄巫公路、常熟鹿苑公路、江陰長江公路大橋、滬寧高速公路。
水路
江陰港、蘇南國際碼頭。
航空
江陰市緊鄰蘇南碩放國際機場,有往返國內外的眾多航班。此外,江陰青陽通用機場也即將動工興建,屆時空中交通將更加便利。
社會發展
科技發展
2013年新獲無錫市級以上各類科技計畫項目375項,爭取到上級各類科技扶持資金1.27億元。實施重點產學研項目70項,獲批省產學研協同創新基地1家。全市新申請專利18385件,增長15.5%,其中申請發明專利4612件,增長19.6%,授權專利7766件,其中授權發明專利307件,全市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9.6件,比上年增加2.3件,順利通過國家智慧財產權試點城市驗收。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新獲認定國家火炬計畫重點高新技術企業5家、累計26家,獲認定省級高新技術企業96家、累計達333家。新增國家級重點新產品6個,省級高新技術產品184個,省級重點新產品9個。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達36.3%。
科技載體建設不斷提升。江陰高新區獲批國家創新型特色園區、國家特鋼新材料產業集群試點(培育)和國家科技孵化鏈條建設創新示範工程,雙良節能系統股份有限公司獲批組建江蘇省工業餘熱利用裝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新橋鎮躋身江蘇省創新型試點鄉鎮。新獲批江蘇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4個,無錫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5個。至年末,全市累計擁有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江蘇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12個,無錫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11個。
醫療衛生
2013年江陰市擁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492個,其中醫院、衛生院41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6家,三級乙等醫院2家,開放床位7402張,年末共有衛生技術人員7852人。全市已基本形成以市三級醫院為龍頭、片區二級醫院為骨幹、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基礎、民營醫療機構為補充的醫療衛生服務新體系。2013年,新農合人均籌資標準580元,參合民眾59萬人,參合率100%,近155.9餘萬人次得到結報補償,受益面100%。教育事業
江陰自古重文重教,鍾靈毓秀,被稱為“衣冠文物之邦,東南人文之藪”。北宋初建學宮文廟,元代創辦了江陰最早的書院“澄江書院”,歷史上曾先後創辦書院10多所,以建於清代的南菁書院最負盛名。明萬曆四十二(1614),江蘇學政節署移設江陰,享有“江南官署之冠”、“江南第一衙署”之稱。自宋至清江陰曾先後出進士415名,武進士14名。宋時,葛氏家族一門出進士33名,名震江南。宋代,有工部侍郎葛宮、吏部侍郎葛立方,朱熹等俱出其門下。
據統計,晚清以來,在海內外擔任高等學校校長的江陰人就有180餘名,全市現有高級職稱科技人員1300多名,全國和省級文藝協會會員近百名,各類科技人員5.9萬餘名。
2011年,江陰市各級各類學校在校學生172200人,其中國小88082人,普通中學60175人,職業學校12693人,大中專11104人,特殊教育146人。幼稚園在園幼兒38142人,91.3%的幼兒在省、市優質園就讀。國小和國中普及率均為100%,國中畢業生升學率98.1%,三星級以上普通高中和省級以上重點職校就讀新生達到高中階段招生總數的95.6%。2011年聯考錄取率96.6%,其中本科錄取率67.6%。
普通教育
幼稚園:省級優質幼稚園:41個;市級優質幼稚園:25個
國中:36所
高中:13所
四星級高中:江蘇省南菁高級中學、江蘇省江陰高級中學、江陰市第一中學、江陰青陽高級中學、江陰市長涇中學、江陰市華士高級中學、江陰市成化高級中學
三星級高中:江陰市祝塘中學、江陰市澄西中學、江陰市山觀中學、江陰市要塞中學、江陰市第二中學
民辦藝術特色:天華藝校
高等教育
高等院校:江陰職業技術學院
體育事業
2013年江陰市人均公共體育設施面積2.67平方米。“10分鐘體育建設圈”城鄉覆蓋率全面完成,獲省級免檢。全市單項體育協會增至25個,社會體育指導員總計4084名。第十二屆全國運動會獲8金1銀3銅,創歷史最好成績。市第六屆運動會舉辦圓滿成功,全年還舉辦了中華龍舟大賽等10項國家級以上賽事。成功創建國家體育產業基地。體育彩票年銷售超5億元,繼續保持全國縣級市領先。友好城市
慈善公益
江陰廣泛傳播慈善文化,社會捐贈熱情高漲,基金盤子不斷做大。到目前為止,全市募集各類慈善基金總額超過了12億元,自願認捐冠名基金的企業超過400家,其中認捐金額800萬元以上的有30家;市民認捐萬元以上的個人和家庭冠名基金31個,其中最多的達到了50萬元,全市初步形成了人人奉獻愛心、人人參與慈善的良好氛圍。
江陰連續三屆獲評“慈善七星城市”,並在全國縣級市中排名第一;公益慈善社會捐贈指數排名在全國所有城市中位居第一,2014胡潤慈善榜上江陰企業家任元林以2.5億元捐贈總額位列第八。
文化風俗
本地方言
江陰話,屬於吳語,地處蘇州常州兩典型片區方言交界地區,擁有吳語太湖片蘇滬嘉小片的發音和詞綴,以及毗陵小片的句尾和一些辭彙,也擁有許許多多特有的辭彙,是一代又一代江陰人語言文化的結晶。
江陰市古屬常州,今江陰話和蘇滬嘉小片的通話性略強於毗陵小片,但研究中一般將其勉強歸於吳語毗陵片。
江陰話清濁音、尖團音有別,東南鄉鎮平翹有別,平上去入四聲齊全。江陰話具有全濁聲母,聲母比國語多8-13個;韻母在40多個;一般擁有7-8個聲調。
文化活動
民俗風情節、讀書節等節會文化活動
獲得故事、民樂、戲劇(月城鎮)3項“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稱號。全年建成開放5個專題文化場館。彙編出版《憶江南——江陰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圖錄》。
(一)金雞百花電影節
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是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和中國電影家協會聯合主辦的中國電影界的盛大節日。2010年10月,第十九屆江陰金雞百花電影節於江蘇省江陰市舉行。成為全國成功申辦金雞百花電影節的第一個縣級市。章子怡、張國立、馮小剛、趙薇、陳坤、蘇有朋、任達華、梁家輝、舒淇、袁詠儀、寧靜、房祖名、何潤東、邵美琪、謝婷婷、張靚穎、陳楚生、歸亞蕾、周冬雨等數百名電影藝術家參加。(二)中國國際兒童電影節
第十一屆中國國際兒童電影節由江蘇江陰承辦,張一山、尚雯婕、葉童、林妙可等相繼登台獻藝。
(三)演唱會
2010年6月5日“費玉清江陰演唱會”
2011年4月1日“張學友世紀演唱會”
2011年5月10日“華西之夜——劉德華Unforgettable2011江陰演唱會”
2011年08月26日紅星美凱龍之夜——蔡依林MYSELF世界巡迴演唱會2011江陰站
2011年11月5日周杰倫2010逾時代世界巡迴演唱會
地方風俗
江陰集場
江陰集場是一個展示江陰民間民俗文化的日子,又稱“廟市”或“節場”,作為一種社會風俗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會原因和歷史原因。早期集場僅是一種隆重的祭祀活動,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交流的需要,集場成為中國市集的一種重要形式。悠久的吳文化孕育了江陰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江陰地區悠久的民俗傳統中,廟會集場已有上千年的歷史。龍舟競渡
昔日龍舟競渡,是為預慶端陽,活動日期有在農曆三月十七、十八,也有在農曆四月初十、十一舉行。一般為兩天時間。
龍船從常熟租來,邀請各鄉鎮拳師並由其主持的“當船”前來參加劃龍船。“當船”上有十五名左右的國術員。北國許巷南拳大師許太和是北國劃龍船的主要發起人之一。每逢劃龍船日,北國市河的南北向東新河段和東西向應天河段的大小客船停靠在邊,河岸兩旁觀眾數千人。10餘艘披綢扎彩的“當船”搖擼自南金家灣起,往北經太平橋向東至鄒家巷路前與二乾河交界處:再轉向西至銀杏樹橋;由銀杏樹橋轉向南往返而行。國術員在鑼鼓聲中登船劈拳弄刀,當眾表演。龍舟上兩排青壯年揮臂划槳,數艘昂首翹尾的龍舟競相追逐,破浪前進,場面蔚為壯觀。
江陰月城每年端午節舉辦中華龍舟大賽。
春節風俗
江陰人過年其實從農曆十二月十七就開始了,從農曆十二月十七開始便進入了過年的準備階段,一直到元宵節結束,這個新年才算是完全過去了。這個月的十七、十八日用來“撣檐塵”(即搞家庭衛生),江陰話說“十七、十八,越撣越發。”到廿三日,便是送灶家菩薩,照規矩,還要給灶家菩薩供奉糖果,以期望菩薩吃了糖嘴巴甜甜蜜蜜,在玉皇大帝面前說好話。廿四日便是接灶日,同時一家人也要聚在一起吃“廿四夜飯”(又名小年夜飯)。據說,上世紀40年代以前,這“廿四夜飯”還有特殊的意義,忙碌了一年的夥計要返鄉過年,就在這一晚吃了晚飯與老闆結賬,欠別人錢的也要在這一天全部還清。這一習慣一直沿用至今,大多數用人單位都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農曆十二月廿四這天,要付清職工薪水。
到大年三十這一天,市民開始喜氣洋洋地在大門上貼春聯,至傍晚時分過節祭祖宗,送走祖宗之後便是關門吃團圓飯。
大年初一這一天,再懶的人都會很早起床開門放鞭炮,江陰人認為起得越早運氣越好。所以,大年初一一清早,就能聽見四周此起彼伏的“劈哩叭啦”爆竹聲。在早飯的選擇上也是有嚴格規定的,早餐必須吃紅湯糰圓,寓意團團圓圓、紅紅火火,另外再吃些隔夜準備的年糕、餛飩、饅頭等點心。中午不吃飯,以面做主食,寓意健康長壽,晚上則吃隔夜剩下的飯菜,一般不會重新做菜。
地方特產
特色水產:刀魚、河豚、鰣魚(合稱長江三鮮);太湖白魚、太湖白蝦
特色飲品:江陰黑杜酒,又稱“徐霞客”黑酒。
旅遊資源
江陰歷史遺存豐富,文物古蹟眾多。自20世紀90年代後期以來江陰高城墩遺址、祁頭山遺址、南樓遺址和佘城遺址四個重大的考古新發現,為江陰這座古城揭開了厚重的歷史面貌。
江陰有歷代各級各類文物遺存370餘處,各級文保單位95處。
古遺址
北護城河、祁頭山馬家浜文化遺址,南樓、龍爪墩崧澤文化遺址,璜塘土夅、高城墩良渚文化遺址,佘城、花山、望海墩、倪家巷、陶城夏商時代文化遺址等。
古墓葬
“延陵季子”吳季札墓、吳王闔閭長子終累、八子繖墓、楚春申君黃歇墓、梁敬帝墓、古酒聖杜仲寧墓、徐霞客墓、吳將凌統墓等。
古建築
始建於北宋興國年間的興國寺塔,始建於明代的黃山炮台舊址,建於宋初的文廟古建築群。
有徐霞客故居、曹穎甫故居、劉氏兄弟故居、吳文藻冰心故居、巨贊法師故居、張大烈故居、上官雲珠故居。
古碑刻
東晉王羲之書換鵝碑、唐代僧人道松書心經碑巨型碑刻、明代晴山堂石刻和始建於北宋初萬春園(今中山公園)墨華榭碑廊、乾隆御碑以及重修江陰縣督學察院記碑,增建、增修江陰考棚記碑等,還有文廟僅存嘉慶十年兩江總督鐵保、江蘇巡撫江志伊和江蘇學政黃晉聯名奉諭鐫刻的嘉慶訓諭碑,以及其他一系列古碑刻等眾多文物古蹟。
景點
鵝鼻嘴公園、黃山湖公園、徐霞客故居、敔山灣公園、江陰文廟、興國塔公園、劉氏故居、黃山炮台、長涇明清一條街、忠義古街、江蘇學政文化旅遊區、江陰市濱江要塞旅遊區、華西農民公園、華西金塔、江陰軍事文化博物館、原國民黨要塞司令部、江陰市渡江戰役紀念館、朝宗門、悟空寺、季札墓(季子祠)、孫中山先生紀念塔、周莊傘墩、舜過井、贊園、江陰市觀音文化博覽園。眾多景點吸引各界人士、中外遊客,詩人、作家陳運和等到此採風寫作。
江陰三奇
奇人——徐霞客。(1586一1641),原名宏祖,字振之,號霞客,享有“千古奇人”之美譽,明萬曆十四年十一月誕生於江陰馬鎮南陽歧村,明代著名的地理學家、旅行家。
奇樹——紅豆樹。顧山紅豆樹,相傳為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蕭統在顧山文選樓選編《昭明文選》時手植,稱梁苑中物,距今已有1400餘年。唐朝詩人王維路過江陰時留詩一首: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奇碑——心經碑。心經碑,為唐代異僧道松所書,碑原嵌砌在乾明廣福禪寺彌勒殿大鐵佛神龕後牆壁間。
江陰十景
一龍里書場
徐霞客故居
二侯祠聽書
三元坊剪布
四眼井吊水
五雲橋撐船
六娘廟看戲
七宮祠讀書
八士橋觀潮
九里亭乘涼
榮譽
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國家文化部 2000.5
文物保護突出貢獻獎 國家文物局 2000.5
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 國家環保總局 2000.6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國家旅遊局 2001.1
57 第三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評價第一名 2003.11
58 技術創新工程示範城市 科技部 2004.1
59 全國科技進步示範市 科技部 2004.3
60 全國科普示範縣(市、區) 2004.10
61 第四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評價第一名 2004.11
68 2004年度全國綜合發展百強縣(市) 2005.10
69 2005年度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100強 2005.12
70 第五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 評價第一名 2005.12
71 2003—2004年度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縣、區) 科技部 2005.12
72 2001——2005年全國法制宣傳教育先進縣(市)區 宣傳部、法務部 2006.5
73 國家生態市 國家環保總局 2006.6
74 中國最佳經濟活力魅力城市 “2006年中國魅力城市展示”活動組委會 2006.9
75 全國農田水利建設先進縣(市)區 水利部 2006.9
76 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工作先進集體 科技部 2006.10
77 全國民政工作先進市 國家民政部 2006.11
78 第六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 評價第一名 2006.12
2010最具幸福感城市(縣級)稱號 2010年12月26日
人物
歷史人物
抗清三公:指明末率領江陰十萬百姓抵抗清軍的三位主要領導人:閻應元、陳明遇、馮厚敦。閻應元,字麗亨,北直通州人(今北京通縣),民族英雄。
陳明遇(?—1645),明末浙江上虞人,民族英雄。
馮厚敦(?—1645),崇禎末年任江陰訓導,民族英雄。
徐霞客(1587-1641)地理學家、旅行家。著有《徐霞客遊記》。
丘崈(約1140-1208),字宗卿,抗金名將。南宋江陰軍(軍相當於州)人。宋隆興元年(1163)進士,殿試取一甲三名(探花)。歷任華亭知縣、平江知府、四川安撫制置使兼成都知府、建康知府、刑部尚書、江淮宣撫使、資政殿學士、同知樞密院事等重要職務。
巨贊(1908-1984)法師,俗姓潘,名楚桐,字琴朴。著名佛學家。
上官雲珠(1920年3月2日-1968年11月23日),著名話劇演員、電影演員。
吳文藻(1901-1985),中國著名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民族學家,冰心丈夫。
繆荃孫(1844年9月20日—1919年12月22日),中國近代藏書家、校勘家、教育家、目錄學家、史學家、方誌學家、金石家,中國近代圖書館事業的奠基人,譽稱為中國近代圖書館之父,中國近代教育事業的先驅者之一。
胡山源,(1897年-1988年),原名胡三元,作家、文學翻譯家。
嚴本:字志道,明朝大臣。
惠希孟:(生卒年待考),字秋崖,著名元朝學者。
玉林通琇禪師(1614~1675),俗姓楊,字玉林,世稱玉林通琇,加封為“大覺普濟能仁國師”。
上化下來和尚,又名化來和尚,1933年生,禪宗溈仰宗第10代祖師,萬佛城首座,大悲寺首座和尚。
蔣春霖(1818-1868),字鹿潭,江陰城內蔣家巷人,詞人。清詞後七家之一.
李應升,字仲達。萬曆四十四年進士。授南康推官。著有《落落齋集》
陸文圭,字子方,由宋入元的詩文作者。傳其精通醫道。
徐元獻(1454—1482),是徐霞客的太祖父,字尚賢,號梓庭,是梧塍徐氏以文才著稱的佼佼者。
徐經(1473—1507)字衡父,又字直夫,自號西塢。與唐寅最為莫逆。
張端(約公元一三四0年前後在世)字希尹,十年,授國史院大學士。十一年,卒,贈太子太保,諡文安。
曹毓瑛(1813—1866)一名毓英,字子瑜,號琢如,晚清大臣。歷官軍機章京、鴻臚寺少卿、同治初軍機大臣、兵部尚書。
楊名時:江蘇江陰人,曾任雲貴總督,當過吏部尚書。抄錄、編訂的《遊記》稿本是現《徐霞客遊記》的原版。
承天秀(公元1464~1545年),字鍾之。著名明朝官吏,授錢塘知縣,“卓有政聲,惠及黎民,以民人詣闕乞留,連任九年。”
王蘇,清代詩人,字儕嶠,乾隆庚戌(1790)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歷官衛輝知府。
曹穎甫(1866年—1938年),名家達,字尹孚,號鵬南,晚署掘巢老人,江蘇江陰人,醫學家。
季芝昌(1791—1861)字雲書,號仙九,曾任閩浙總督,授禮部侍郎,督安徽學政。
金國琛(?—1879)字逸亭,清朝將領,戰歿後加贈內閣學士,謚忠壯。
徐爾灝(1918年-1970年7月12日),氣象學家,是中國大氣物理學的奠基人。
李寄(1619.12-1690),明朝著名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的兒子。
貢震,字息甫,乾隆六年(一七四一)拔貢,歷任安徽知縣、知州。能文著述甚富,善書法。
吳汀鷺,江陰近代實業先驅者、愛國民主人士。
張豐胄,1907年6月出生,著名愛國民主人士、國務院參事。
張慶孚(1901-1968)共產黨員。黃埔軍校政治教官。後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林業部副部長。
潘茹剛(1908-)國民黨員,黃埔七期。少將。
蔣建文,抗日將領,日本士官28期炮科畢業.曾參加過中國遠征軍與日軍作戰,新一軍孫立人將軍屬下。
王國楨(1908~1989),為打破外商版紙公司壟斷,生產國產柏油紙,為我國造紙業填補了空白。
現代人物
巨贊:著名佛學家,中國佛教協會副主席。
上官雲珠:著名話劇演員、電影演員。
吳文藻:中國著名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民族學家,冰心丈夫。
繆荃孫:中國近代圖書館之父,中國近代藏書家、校勘家、教育家、目錄學家、史學家、方誌學家、金石家,中國近代圖書館事業的奠基人,,中國近代教育事業的先驅者之一。
胡山源:作家、文學翻譯家。
劉天華:中國現代民族音樂一代宗師,二胡鼻祖,代表作《光明行》《良宵》。
劉半農:近現代史上中國的著名文學家、語言學家和教育家。
劉北茂:現代著名二胡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清末秀才劉寶珊之子,與詩人劉半農、音樂家劉天華是兄弟。
徐爾灝:氣象學家,是中國大氣物理學的奠基人。
方成:1938年生,天體物理學家。中國天文學會理事長。
蔣新松:1931年生,機器人、工業控制專家。被譽為“中國機器人之父”。
錢保功:1916年生,高分子化學家。
吳中偉:1918年生,無機非金屬材料科學家。中國混凝土科學技術的奠基人。
張大煜:1906年生,物理化學家。中國催化科學的奠基人之一。
趙承嘏:1885年生,植物化學家、藥物學家。藥用植物化學的先驅者。
周義剛:1930年生,中國鈦合金高溫鍛造科技領域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陳斌:1962年生,微雕大師、著名書畫篆刻家。
杜雨蒼:生物化學家。中國第一次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的主要研究人員之一。
江蘇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 | 市轄區 、縣級市、縣 |
---|---|
南京市 | |
蘇州市 | 姑蘇區|虎丘區|吳中區|相城區|常熟市|張家港市|崑山市|吳江區|太倉市 |
無錫市 | 梁溪區|新吳區|濱湖區|錫山區|惠山區|江陰市|宜興市 |
常州市 | |
鎮江市 | 京口區|潤州區|丹徒區|丹陽市|揚中市|句容市 |
南通市 | 崇川區|港閘區|通州市|如皋市|海門市|啟東市|海安縣|如東縣 |
泰州市 | 海陵區|高港區|姜堰區|泰興市|靖江市|興化市 |
揚州市 | 廣陵區|邗江區|江都市|儀征市|高郵市|寶應縣 |
鹽城市 | 亭湖區|鹽都區|大豐區|東台市|建湖縣|射陽縣|阜寧縣|濱海縣|響水縣 |
連雲港市 | 海州區|連雲區|東海縣|灌雲縣|贛榆區|灌南縣 |
徐州市 | 雲龍區|鼓樓區[徐州市]|泉山區|賈汪區|銅山區|邳州市|新沂市|睢寧縣|沛縣|豐縣 |
淮安市 | 清河區|清浦區|淮安區|淮陰區|漣水縣|洪澤區|金湖縣|盱眙市 |
宿遷市 | 宿城區|宿豫區|沭陽縣|泗陽縣|泗洪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