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雲錦

南京雲錦

南京雲錦是至善至臻的民族傳統工藝美術珍品之一。吳村梅有一句詩就是用來描寫宜貢坊雲錦的:“江南好,機杼奪天工,孔雀妝花雲錦爛,冰蠶吐鳳霧綃空,新樣小團龍。”南京雲錦是南京傳統的提花絲織工藝品,是南京工藝“三寶”之首。南京雲錦配色多達十八種,運用“色暈”層層推出主花,富麗典雅、質地堅實、花紋渾厚優美、色彩濃艷莊重,大量使用金線,形成金碧輝煌的獨特風格。由於用料考究,織工精細,圖案色彩典雅富麗,宛如天上彩雲般的瑰麗,故稱“雲錦”。現代只有南京生產,常稱為“南京雲錦”。至今已有1580年歷史。南京雲錦與成都的蜀錦、蘇州的宋錦、廣西的壯錦並稱“中國四大名錦”(與蘇州緙絲並譽為“二大名錦”)。

基本簡介

南京雲錦宜貢坊南京雲錦
南京雲錦因其美麗多姿,絢爛如天上雲霞而得名,是至善至臻的民族傳統工藝美術珍品之一。南京宜貢坊雲錦是南京傳統的提花絲織工藝品,是南京工藝“三寶”之首。南京雲錦配色多達十八種,運用“色暈”層層推出主花,富麗典雅、質地堅實、花紋渾厚優美、色彩濃艷莊重,大量使用金線,形成金碧輝煌的獨特風格。由於用料考究,織工精細,圖案色彩典雅富麗,宛如天上彩雲般的瑰麗,故稱“雲錦”。現代只有南京生產,常稱為“南京雲錦”。至今已有1580年歷史。南京雲錦與成都的蜀錦、蘇州的宋錦、廣西的壯錦並稱“中國四大名錦”(與蘇州緙絲並譽為“二大名錦”)。在古代絲織物中,錦是代表最高技術水平的織物。“錦”字,是“金”字和“帛”字的組合,《釋名·采帛》:“錦,金也。作之用功重,其價如金。故惟尊者得服。”這是說,錦是豪華貴重的絲帛,在古代只有達官貴人才能穿得起。
中文名 南京雲錦 地理標誌產品 GB/T21930-2008
外文名 Nanjingbrocade 遺產級別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地區 南京 批准文號 Ⅷ—13
傳承 宜貢坊 宜貢坊人物 黃林

歷史發展

南京雲錦南京雲錦
雲錦起源於距今1500多年的六朝。在古代絲織物中“錦”是代表最高技術水平的織物。而南京雲錦則集歷代織綿工藝藝術之大戊,位於中國古代三大名錦之首,元、明、清三朝均為皇家御用品貢品,是龍袍冠帶、嬪妃衣飾的主要用料,亦是饋贈國外君主、使臣和賞賜朝廷大臣、皇親國戚的高貴禮品。因其豐富的文化和科技內涵,被專家稱作是中國古代織錦工藝史上最後一座里程碑,公認為“東方瑰寶”、“中華一絕”。亦是中華民族和全世界最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之一。

自元朝以來,封建王朝在南京專設官辦織造局來督造雲錦,用做帝王龍袍冠帶,嬪妃霞帔麗服和宮廷飾物,同時還作為朝廷禮品,饋贈外國君主和使臣,亦是賞贈王公大臣的珍品。南京開始有絲織,可以追溯到三國東吳時期。南京的織錦,則始於南朝宋在建康設“錦署”以後。南朝的織錦,是官辦的“錦署”里生產的,劉宋覆滅後,錦署隨之消亡。六朝以後,南京的紡織品織業開始復甦。到了宋代,特別是宋王朝高渡以後,全國高級錦緞的生產中心南遷,北方大批移民和技術力量相隨涉,中國高級錦緞的生產中心轉移到了江南,曾經是六朝和南唐故都的建康(即南京),當時已成為一個政治地位很高,經濟富庶繁榮的城市。

南京雲錦南京雲錦
用金來裝飾織物,雖起始雖早,並在某些歷史時期有所套用和發展,但在當時社會條件的制約下,是不可能得到特殊發展的。用金裝飾絲織物,直到元代才盛行起來。而南京雲錦就是在元代著名的織金錦基礎上逐漸發展起來的。現在,南京雲錦仍保持著大量用金、善於用金的鮮明特色。雲錦花紋,或全部織金,或部分加金,或大面積地套用各種金、銀線交織於一件彩錦上,使整件織物形成一種金彩輝映、瑰麗燦爛、典雅精美的藝術效果。到了明代,由於雲錦已經成為宮廷專用織錦,在製作中往往不惜工本代價,一味求精、求好,藝術水平及工藝技術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明代的雲錦,除織金品種外,雲錦藝人又創造了通經斷緯的“妝花”織造新技法,織造出加金妝彩的“妝花”錦緞。“妝花”是明代錦緞中藝術成就最高的提花絲織物。

清代以來,雲錦的紋樣用色更加豐富,技巧細緻,形成精細華麗的風格。龍鳳歷來是封建統治權威的象徵,因而也成為古代裝飾藝術的重要題材。藏於南京雲錦博物館的一件“龍鳳蓮”原屬清代宮廷用料,紋樣表現龍、鳳雙雙遨遊在純潔的蓮花之間,設計者匠心獨具,藉助龍身的曲折翻騰,雲勢的凌空流卷,鳳尾的婀娜飛舞,纏枝的婉轉迴旋,表達了從物象自身性格中尋求韻律節奏的美感,凝鍊、集中、明確、概括,可謂氣度非凡,落落大方,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的精神素質。康乾盛世期間,沿襲元、明兩代體制,在南京設立“江寧織造局。”至道光、鹹豐年間,除了官辦織局織造御用雲錦外,民間織機作坊也發展得很快。至鹹豐三年,南京全城有雲錦織機三萬多台,近30萬人以此為業,秦淮河一帶機戶雲集,機杼聲常常徹夜不絕,雲錦生產規模和工藝創新都前所未有。後來因太平天國戰火影響,南京雲錦織造業受到重大損失,元氣挫傷,生產每況愈下。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江寧織局奉旨裁撤,自元代以來歷代王朝在南京設立的官辦織造,至此宣告結束。江寧織局撤銷後,清代宮廷所需的雲錦,每年委派官員來南京向民間作坊採辦。清末民初,民間作坊曾生產過一些不加金線的雲錦織物,如靠墊、提包、琴條等實用品,其主要銷售對象為外國人和華僑,因而被稱之為“洋莊貨”。當時織造的品種主要有“織金”、“庫錦”、“庫緞”、“妝花”四大品類。

南京雲錦南京雲錦
所謂“織金”,是用金線在織料上織出花紋,金線為真金打成金箔再切割成絲。“妝花”織物的特點是用色多,五彩繽紛,有的也織金,且採用特有的挖花妝彩工藝織造。這種極其複雜的工藝現在尚無法用電力織機操作。抗日戰爭爆發後直至解放前夕,南京雲錦因戰爭而瀕於奄奄待斃的境地。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對南京雲錦這一寶貴民族遺產極為重視,於1951年成立了以陳之佛教授為首的包括一些雲錦老藝人在內的雲錦工作研究組,又於1957年成立了南京市雲錦研究所、南京雲錦博物館。它們除了收集、整理歷代雲錦資料,總結織造技藝,培養青年藝徒外,也創新設計製作了一批雲錦精品。

牛郎織女的神話傳說在中國家喻戶曉,而在有關雲錦的傳說中,織女是雲錦的業神,稱為雲錦娘娘。過去每逢農曆九月十六日,雲錦藝人都要祭拜雲錦娘娘,祈求心靈乖巧,織出美如雲霞的錦緞。“牛郎織女妝花緞”採用中國畫的表現形式,風格新穎典雅,是現代雲錦的創新品種。“孔雀牡丹錦”則突破了雲錦傳統圖案的束縛,以雙孔雀代表雙鳳,孔雀造型生動寫實,別有創意。紋樣配合充分體現了雲錦妝花“逐花異色”的特點,每朵花的顏色各不相同,千變萬化,絢麗奪目,是現代雲錦的代表品種。在雲錦的“妝花”織物中,還有一種叫作“金寶地”的織物,這是雲錦中比較獨特的品種。它是用圓金線織滿地,在滿金地上織出五彩繽紛、金彩交輝的圖案花紋,整個織品極為輝煌富麗。雲錦研究所年輕藝人創作的“百花金寶地”在滿金地上鋪滿牡丹、玉蘭菊花杜鵑等花卉,花果飽滿健康,枝葉纖長秀美,彩蝶翩翩起舞,反映出百花盛開、萬紫千紅的春天景象。無論是紋飾、色彩,還是織造技藝,都反映了我國傳統絲織工藝的極高水平。

南京雲錦南京雲錦
南京雲錦崇尚用金作主題表現。在元代,不僅皇家和百官袍服用織金,三品以上官史的帳幕也用織金。元代織金錦的銷費之大,產量之多,可說是空前絕後的,明代以後,雲錦開始取代蜀錦和宋錦成為中國第一名錦。明代官辦織造的雲錦,用材更趨廣泛,金、銀、銅等金屬,長絲、絹絲,各種鳥獸羽毛等也都用來織造雲錦。圖案內容包羅萬象,除皇室御用的龍、鳳等圖案外,最流行的就是八寶、八仙、八吉祥等吉祥圖案。北京定陵出土的神宗萬曆皇帝陪葬的雲錦中,絕大多數織的是有吉祥內容的圖案紋樣。清朝乾隆一代,開始吸引西洋花式和織法,雲錦的創作達到了一個鼎盛的階段。一般來說,明清時期的雲錦大多由官辦的織局織造,即使是民間機坊生產的,其錦緞的末尾也織有當時督造雲錦官員的名字,以示負責。

南京雲錦一直保留著傳統的花式提花木機織造。每台織機須有提花工和織造工兩人配合,前者在上,後者在下,上下協同生產。在上者提經線,稱拽花工,只要按過執行緒序提拽就可,相當於在敲電腦鍵盤。在下者,織緯線,稱織手,他使用“通經斷緯”的技術,挖花盤織,妝金敷彩,他面前的織造面就相當於電腦顯示屏,這種工藝至今不能被機器取代。兩人勞作一天,僅能織造雲錦五六厘米長。

雲錦婚紗雲錦婚紗

申遺成功

南京雲錦南京雲錦
國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1年,南京雲錦正式申報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名次排於古琴之後。2006年5月20日,南京雲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8日,江蘇省金文雲錦名人工作室獲得國家文化部頒布的首屆文化遺產日獎。

獨特工藝

南京雲錦南京雲錦
雲錦的誕生應歸功蘇州的緙絲,它實際是蘇州緙絲衍生出來的附屬品。南京雲錦工藝獨特,用老式的提花木機織造,必須由提花工和織造工兩人配合完成,兩個人一天只能生產5-6厘米,這種工藝至今仍無法用機器替代。雲錦主要特點是逐花異色,從雲錦的不同角度觀察,繡品上花卉的色彩是不同的。由於被用於皇家服飾,所以雲錦在織造中往往用料考究、不惜工本、精益求精。雲錦喜用金線銀線銅線及長絲、絹絲,各種鳥獸羽毛等用來織造雲錦,如在皇家雲錦繡品上的綠色是用孔雀羽毛織就的,每個雲錦的紋樣都有其特定的含義。如果要織一幅78厘米寬的錦緞,在它的織面上就有14000根絲線,所有花朵圖案的組成就要在這14000根線上穿梭,從確立絲線的經緯線到最後織造,整個過程如同給計算機編程一樣複雜而艱苦。

南京雲錦,技藝精絕,文化藝術蘊義博大精深。色彩艷麗,暈色和諧,民族紋樣,奇異變幻,自然天成。它具有鮮明的中國吉祥文化的深厚底蘊。皇帝御用龍袍上的正座團龍、行龍、降龍形態,代表“天子”、“帝王”神化權力的象徵性。與此相配的“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的十二章紋,均有“普天之下,莫非皇土,統領四方,至高無上”的皇權的象徵性。祥禽、瑞獸、如意雲霞的仿真寫實和寫意相結合的紋飾,以及紋樣的“象形、諧音、喻意、假借”等文化藝術造型的吉祥寓意紋樣、組合圖案等也無一例外。雲錦的紋樣圖案,表達了中國吉祥文化的核心主題的設計思想是:“權、福、祿、壽、喜、財”六字要素,表達了人們祈求幸福與熱情嚮往。這就是南京雲錦紋樣服飾不但具有珍稀瑰寶、昂貴的歷史文物價值,而且它亦是雅俗共賞、典藏吉祥如意的民族文化象徵。

主要用途

南京雲錦南京雲錦
南京雲錦在元、明、清王朝皇室御用龍袍冕服,官吏士大夫階層的貴婦衣裝,以及民間宗室,喜慶、婚禮服飾等套用的範疇里,它是最華貴、最精美的工藝美術品之一。它匯集了以絲質(材料、組織)肌理美、色彩和諧美、紋樣情愫美的裝飾美化特徵,以“質與紋”、“巧與藝”、“意與象”三者結合的內容與形式,達到科技與文藝,兩者完善統一的形態美感。從雲錦品種繁多,所表達的審美藝術觀念的實質來看,它可以歸納為三種美的形式:即宮廷王室之美,是追求昂貴奢侈性的雍容華貴之美;士大夫、宗主儒生之美,是顯示抒情雅潔之美;民間喜慶禮儀之美,是實用與華麗結合的純真民風之美。因此,雲錦妝花所特有的儀表裝飾美,都能適應於人們對審美情愫性的高雅藝術價值的享用。這就是雲錦作品真、善、美統一的藝術風格,它代表著民族服飾文化的時尚性和民俗性,亦是具有世界性的歷史文化遺產之一的佐證。

在中國傳統戲劇的舞台上,凡有帝王將相、王妃公主出場,他們身上光彩奪目的服飾,總會讓人們的眼睛為之一亮。它們有力地烘託了人物,渲染了劇情氣氛。這些雍容華貴的戲劇服飾,是以明清帝王后妃和高官貴婦及千金們的服飾為藍本,經過藝術加工製成的。而這些古代帝王們的服飾,其中許多就是用南京雲錦縫製而成的。所以在“南京雲錦”的製成品上也就打上了深深的“階級烙印”。帝王服飾體現了“王權神授”的觀念。歷代帝王自命“真龍天子”,受命於天,駕臨人世,統治眾生,於是在服飾上大量使用傳說中的神獸“龍”的形象,非帝王不準用,以示君臨天下,唯我獨尊。

美麗傳說

南京雲錦南京雲錦
仙鶴街位於江蘇省南京市秦淮河新橋西北端,南起集慶路,北至仙鶴橋。顧名思義,這條街名字的由來和美麗高貴的仙鶴有關,關於它的動人傳說在民間廣為流傳。一位“老南京”繪聲繪色地向記者說起他從祖輩那裡聽來的傳說。相傳,古南京城內西邊有一間孤零零的小草房,裡面住著一位替財主幹活的老藝人,他的名字叫張永。每天公雞叫頭遍張永就開始下機坑織錦,一直要忙到半夜三更才停手。一年下來,汗水淌幹了,眼淚流盡了,織出來的雲錦放開來好像長河一樣。可是財主反過來倒說張永欠他的債更多了。有一次,財主要過生日,逼著張永趕織一塊“松齡鶴壽”的雲錦掛屏。張永只好拖著骨瘦如柴的身子跳下機坑拋梭子過管織雲錦。可憐老人白髮蒼蒼,哪裡有力氣!熬幹了燈油,一夜才織出五寸半,眼看財主就要來逼貨,老人急得直淌眼淚,他伸開雙手,面向門外巍巍高山自言自語悲憤地嘆道:“雲錦娘娘,人家都說你是保佑我們織錦窮人的神仙,現在財主把我們窮人往死里逼,你怎能見死不救……”張永疲勞過度,話未說完就暈倒在織機旁。

就在這時,高山上的彩雲豁然開朗,閃出萬道金光,接著浮雲翩翩,陣風颯颯,張永家的門“咯吱”一聲開了,走進來兩個美麗的姑娘,她們把張永扶上床,自己就坐到機坑裡面熟練地織起雲錦來。霎時間,織機連聲響,花紋現錦上。天快亮了,張永從昏迷中醒來,一看滿屋子金光,一個姑娘在機坑裡飛快地甩梭子織錦,另一個坐在花樓上拽花。他忙問:“你們是誰?”姑娘們指了指天邊的雲彩。張永順著她們的手望去,只見彩霞萬朵,回頭一看,兩姑娘都不見了,只留下機子上織好的雲錦熠熠閃光。雲錦上面的花紋好像仙境一樣,青松蒼鬱、泉水清澈,兩隻栩栩如生的仙鶴丹頂血紅非常耀眼。

南京雲錦南京雲錦
張永喜滋滋地把雲錦往機子下卷,沒想到這神奇的雲錦猶如山上的瀑布一樣拉了一幅又一幅,卷了一匹又一匹,怎么也拉不完、卷不盡。街坊鄰居都跑來看稀奇。正在大家興高采烈的時候,財主帶著一幫打手前呼後擁地討債來了。他把腰一叉,手一揮,打手們一擁而上,如狼似虎地搶這台神奇的織錦機。張永哪裡肯依,死死護著織機不肯放。可狠毒的財主一腳把又老又病的張永踢倒在地,老藝人頓時口吐鮮血昏死過去。這邊十幾個打手七手八腳地想把織機抬走,誰知平時幾十斤重的木頭織錦機,此刻竟然銅鐵鑄的一樣,動它不得。財主急了,伸手又去扯織機上的雲錦,卻聽見“叭”地一聲響,織錦的木梭子好像活了一樣,跳起來狠狠地追著財主打,疼得他哭爹喊娘地亂叫。惱羞成怒的打手們氣急敗壞地燒起房子來,正在這時,天上“轟”地響起一聲炸雷,暴雨傾盆而下,澆滅了大火,洗淨了天空。

財主和打手一看不好,掉頭想逃。這時,雲錦上的兩隻仙鶴突然長唳一聲飛了出來,圍著張永飛了兩圈,翅膀扇了兩下,老藝人一下子容光煥發地坐了起來。兩隻仙鶴又追著財主,撲到他的臉上猛啄不放,財主疼得亂叫。張永和眾人趕來時,只見滿天紅霞,城外高山頂上的金色光輪忽隱忽現,兩隻美麗的仙鶴翩翩起舞。大家異口同聲地叫好,只有財主鬼哭狼嚎地捂著臉,原來他的眼睛被仙鶴啄瞎了後來人們傳說,那天夜裡幫張永織錦的兩個美麗姑娘就是雲錦娘娘身邊的兩個仙女,奉雲錦娘娘之命,特地到人間來幫助窮人整治老財,為了紀念雲錦娘娘,人們就把張永住的這條街取名“仙鶴街”。

歷史傳人

南京雲錦南京雲錦
金文從1973年就開始從事雲錦的研究製作工作,對這門傳統工藝的傳承與保護傾注了他畢生的精力。在金文大師看來,雲錦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所以在金大師的眼中,雲錦工藝的每一個花紋,每一個圖案,甚至是每一絲、每一線,無不浸透著華夏民族多少年的歷史文化底蘊。欣賞雲錦作品,不光是欣賞她富貴華麗的表面圖案和巧奪天工的製作工藝,還應該透過她去品味其後的文化特色。比如由金大師設計創作的雲錦“一品麒麟補”,作品的圖案表現的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吉祥動物——麒麟。其外部形狀是麋身,牛尾,馬蹄(史籍中有說為“狼蹄”),魚鱗皮,一角,角端有肉,黃色。在古代傳說中麒麟被稱為“仁獸”。雲錦作品中的麒麟周圍有很多草,麒麟腳下卻清爽無物,這是因為麒麟有一個重要的品性“不折生草,不殺生靈”,即有生命的草都不去踩,何況是人呢。這就有個矛盾了,麒麟是一品武官補,武官哪有不殺人的呢?但中國的傳統文化就是要愛惜生命,要“以德服人”,以智慧、智謀戰勝敵人,就如諸葛亮之“七擒孟獲”,不是靠武力,而是用智謀和品德折服敵人。傳說,孔子的母親夢見過麒麟而生孔子。於是就有了“麒麟送子”之說,且送的都是棟樑之材。於是“麒麟送子”就成為一種“早生貴子,子孫賢德”的美好祝願。唐代武則天時,以麒麟作紋飾繡於袍服,名曰“麒麟袍”,專門賞賜給三品以上的武將穿用;清代時,將麒麟繡於武官一品的“補子”上,將這種“仁獸”作為武將官服的紋飾,不僅代表權力地位,更暗喻要“以德服人”。雲錦“一品麒麟補”,這件作品曾被南京市政府作為禮品,贈送給前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讚頌他為世界體育事業作出的貢獻。
南京雲錦南京雲錦
金文大師每年都要為廣大的民眾所需所愛的“生肖禮品”,設制一款民俗文化蘊味極濃,寓意生動,精緻獨特又有時代感的雲錦鏡掛。今年他創作的“生肖福豬”不僅憨態可掬,更是表達了幾重寓意:豬身肥碩,表示“旺年”、“肥年”;耳大有福,做成招風耳,寓能招財納福;牡丹被稱為“百花之王”,象徵著富貴,福豬的身上再加上牡丹花,表示福貴上加福貴;福豬的腳上套銅錢,諧示“奔前(錢)程”;福豬的背上飾串錢,則寓意“輩輩有錢”。這五點合在一起,就是“五福臨門”,過肥年(富裕年)的象徵。金文大師認為:中國傳統的藝術品應有崇高的地位,古代的藝術品因為代表了當時的時代特徵,充分體現了那個時候的社會和文化生活面貌,流傳下來就成了今天的文物。同樣,現在的雲錦若能與現在的時代生活充分結合,那就是未來的文物。雲錦工藝要傳承和發揚光大,必須根植於人們的傳統文化,在此基礎上貼近生活,不斷創新。這也是金文大師矢志不移長期堅持與前進的方向。為了更好地傳播雲錦文化,金文在新成立的江蘇省工藝美術館(愛濤藝術中心)內設立了大師工作室,今後將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平台開展更多的雲錦文化推廣活動,讓雲錦走進生活,走向世界。

中國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聯合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規定,“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表演藝術、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以及傳統手工藝等,不但世代相傳,還在人和歷史、自然的影響互動下,被不斷地再創造。目前總共有76項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占了22項,加上此前入選的崑曲、古琴、新疆維吾爾木卡姆和蒙古族長調民歌,中國已擁有26項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數量位居世界第一,充分說明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燦爛輝煌。 >>>進入文化百科
中國蠶桑絲織技藝福建南音南京雲錦安徽宣紙貴州侗族大歌廣東粵劇
《格薩爾》史詩浙江龍泉青瓷青海熱貢藝術藏戲新疆《瑪納斯》蒙古族呼麥
甘肅花兒西安鼓樂朝鮮族農樂舞書法篆刻剪紙
雕版印刷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端午節媽祖信俗崑曲古琴
新疆維吾爾木卡姆和蒙古族長調民歌

中國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崑曲 古琴藝術 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 中國端午節 中國書法
篆刻 中國剪紙 雕版印刷 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 媽祖信俗
中國蠶桑絲織技藝 福建南音 南京雲錦 安徽宣紙 侗族大歌
廣東粵劇 《格薩爾》史詩 浙江龍泉青瓷 青海熱貢藝術 農樂舞
新疆《瑪納斯》 蒙古族呼麥 甘肅花兒 西安鼓樂 中醫針灸
京劇 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 活字印刷 麥西熱甫 珠算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各個群體和團體隨著其所處環境、與自然界的相互關係和歷史條件的變化不斷使這種代代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創新,同時使他們自己具有一種認同感和歷史感,從而促進了文化多樣性和激發人類的創造力。非物質文化遺產又稱口頭或無形遺產,它包括各種類型的民族傳統和民間知識,各種語言,口頭文學,風俗習慣,民族民間的音樂、舞蹈、禮儀、手工藝、傳統醫學、建築術以及其他藝術。
中國蠶桑絲織技藝 | 福建南音 | 南京雲錦 | 安徽宣紙 | 貴州侗族大歌 | 廣東粵劇 | 《格薩爾王傳》 | 浙江龍泉青瓷 | 青海熱貢藝術 | 藏戲 | 《瑪納斯》 | 蒙古族呼麥 | 甘肅花兒 | 西安鼓樂 | 朝鮮族農樂舞 | 書法 | 篆刻 | 剪紙 | 雕版印刷 | 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 | 端午節 | 媽祖信俗 | 崑曲 | 古琴 | 新疆維吾爾木卡姆和蒙古 | 比利時巨人和巨龍遊行 | 法國巨人和巨龍遊行 | 比斯萃薩巴比 | 斯洛伐克新兵舞 | 多聲部民歌 | 埃爾切神秘劇 | 喬治亞復調演唱 | 塞梅斯基文化空間與口頭 | 立陶宛十字架雕刻及其象徵 | 西西里木偶劇 | 亞塞拜然木卡姆 | 班什狂歡節 | 基努文化空間 | 托缽僧舞蹈儀式 | 波羅的海歌舞慶典 | 帕特姆流行節日 | 伏佳拉 | 阿爾巴尼亞民間低聲部復 | 歐隆克 | 卡魯斯儀式舞蹈 | 亞美尼亞杏木雙簧管音樂 | 塔奎勒島及其紡織工藝 | 巴亥瑞康卡烏圓圈森巴舞 | 帕蘭克-德-聖巴西里奧 | 哥斯大黎加牧牛傳統和牛車 | 庫庫魯舞蹈戲劇 | 瑞賓瑙-艾基舞劇 | 艾爾-圭根斯諷刺劇 | 加利弗那語言舞蹈和音樂 | 奧魯羅狂歡節 | 梅拉鎮孔果聖靈兄弟會文 | 扎巴拉人口頭遺產與文化 | 安第斯卡拉瓦亞宇宙信仰 | 瓦雅皮人口頭和圖畫表達 | 巴蘭基亞狂歡節 | 奧連特兄弟會法國鼓樂 | 土著亡靈節 | 摩爾鎮馬隆人傳統 | 奈及利亞艾法預言體系 | 維布扎治療舞蹈儀式 | 姆班德或耶路撒勒瑪舞 | 邁基石化妝舞會 | 烏干達樹皮衣製作 | 朝比木琴音樂 | 亞饒-戴高文化空間 | 古勒-沃姆庫魯祭祀和舞 | 吉馬·埃爾弗納廣場文化 | 熱萊德口頭遺產 | 塔格巴納橫吹喇叭音樂及 | 尼亞加索拉索索·巴拉文 | 中非阿卡俾格米人口頭傳統 | 黑拉里亞史詩 | 扎菲曼尼里木雕工藝 |坎科冉或曼丁成人禮 | 巴勒斯坦希卡耶說書 | 坦坦地區木賽姆牧民大會 | 佩特拉和維地拉姆貝都人 | 伊拉克木卡姆 | 薩那歌曲 | 阿爾及利亞古拉拉地區阿 | 蘭瑙湖瑪冉瑙人達冉根史 | 德拉邁茨鼓樂面具舞 | 斯貝克托姆高棉皮影戲 | 銅鑼文化空間 | 《羅摩衍那》 | 印度尼西亞配劍 | 馬克-揚戲劇 | 歌舞伎 | 宮廷宗廟祭祀禮樂 | 博遜地區文化空間 | 伊夫高族群哈德哈德聖歌 | 能樂 | 鳩提耶耽梵劇 | 高棉皇家舞劇 | 板索里史詩說唱 | 吠陀聖歌傳統 | 哇揚皮影偶戲 | 淨琉璃文樂木偶戲 | 吉爾吉斯史詩彈唱阿肯藝術 | 馬頭琴傳統音樂 | 拉卡拉卡-湯加說唱舞蹈 | 邁達赫藝術 | 萬那杜沙畫 | 雅樂 | 沙士木卡姆音樂 | 游吟歌師歌曲

江蘇省特產

中國服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