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蘇燈](/img/9/907/nBnauM3X4UzMykDMxcTM2ETM4ITMxkDNzYDOwADMwAzMxAzL3EzLyU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蘇州燈彩工藝宋代就已聞名,當時宮中元夕張燈,以蘇燈為最。明清時期,每逢歲尾年頭,蘇州閶門內吳趨坊、皋橋一帶,燈彩遍張,不見天日,燈鋪多達100餘家,花色品種精奇百出。蘇燈以裝扎、裱糊、剪紙、刻紙、繪畫等多種技藝巧妙結合,具有造型優美、結構精巧、色澤鮮艷、裝飾華麗、畫面工致、花樣出奇的藝術特色。走馬燈最能體現蘇燈特色,點燃時光華璀璨,引人入勝。現在的蘇燈在繼承、吸收傳統技藝的基礎上運用現代科學,借用影視藝術和舞台藝術,配上光、聲、電效果,達到了新的境界。
我國民間,歷來有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賞燈"的風俗,所以早在宋代,燈彩在蘇州已成為獨立的工藝行業。當時流行的花燈有"萬眼羅"、"琉璃球"等。尤其是城內吳趨坊、皋橋一帶,制燈的店雲集,每逢春節前夕,燈市興旺。
溯源
![蘇燈](/img/4/d2a/nBnauM3X0QjM4YTO3IjN4ETM4ITM5EDM3kzMwADMwAzMxAzLyYzL0U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特色
![蘇燈](/img/c/a1e/nBnauM3XxMjM5YzMwMjN4ETM4ITM5EDM3kzMwADMwAzMxAzLzYzL4c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發展
![元宵節](/img/5/3d1/nBnauM3X1AjM0AjN3MjN4ETM4ITM5EDM3kzMwADMwAzMxAzLzYzL1U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前景
![元宵節](/img/2/b6b/nBnauM3XwgjM0QjNwQjN4ETM4ITM5EDM3kzMwADMwAzMxAzL0YzLxI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2005年第八屆蘇州國際旅遊節,以蘇州水城為題,做足“水”文章。組織了大型水上情景表演暨彩船巡遊作為開幕式最精彩的一項表演——《水之韻》,環古城河水面上,一條條彩船實際上就是一組組大型的藝術燈彩景組。《干將莫邪》、《美女採蓮》、《七里山塘,八面吳風》、《喜慶龍風》等十四組燈彩組景,也就是十四隻彩船。那五彩繽紛,造型各異的條條彩船,那五光十色,絢麗光彩的大型藝術燈彩景組,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水上的藝術,流動的燈彩”。每一隻彩船,每一組燈彩均出自蘇州燈彩藝人的巧手,在運用傳統燈彩藝術的製作技巧“扎、糊、剪、繪”與現代技術手段“聲、光、電、動”相結合融為一體。 每隻船的設計,各具特色,精工細作,動作技巧處理十分合情合理恰到好處。燈藝技法之精,動作幅度之大,藝術效果之佳,令人稱奇,拍手叫絕。通過《水之韻》彩船巡遊,讓人們看到了當今的蘇州燈彩藝術,展示了“蘇燈”的藝術前景。彩船的設計、製作,使蘇州燈彩在原來小體量的“精、細、美”上,有了極大的突破,形成了“大、亮、動”的蘇州藝術燈彩新格局。這是蘇州燈彩史上的一大創舉,也贏得了“蘇燈”在歷史文化名城——蘇州的藝術分量。
種類
![蘇州燈彩](/img/c/06b/nBnauM3X4cjNzIjMzcTM2ETM4ITMxkDNzYDOwADMwAzMxAzL3EzLwU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蘇燈製作歷史悠久,形成了精巧秀麗的藝術特色。它以花色繁多,燈畫工致,色彩鮮艷,結構精巧,造型優美,富麗堂皇而譽滿全國。蘇燈的質料,有無骨燈、珠子燈、羅帛燈之分;燈的形制,有桌燈、吊燈、壁燈、座燈、提燈之別;燈的製作工藝,便是紙紮、裱糊、剪紙、刻紙、繪畫等多種工藝的巧妙結合。蘇州古典園林的建築藝術和明代吳門畫派的繪畫藝術,薰陶了蘇燈工藝,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以亭台樓閣為造型主體,燈內配以人物、山水、花卉,鳥獸等彩色畫面,集中體現了江南水鄉的民間風味。在形形色色的彩燈中,走馬燈最具巧思。它的外型有如碧瓦飛甍的亭台,燈壁用雙層暗花,由於燭燃燒後引起空氣對流,燈的內壁能自動轉動,使其燈上的人物故事,走馬似地循環往復展現在人們眼前,引人入勝。今天,蘇燈製作技藝日益精湛,並有電轉燈,電動燈、大型壁燈和座燈問世。
民俗
"賞燈"習俗目前在許多農村已逐漸消失,但是,蘇燈仍然為民眾所喜聞樂見,外地來蘇州選購和預訂彩燈的人也絡繹不絕。蘇州民間工藝廠除生產傳統風格的各種花燈外,大膽創新,設計了"紅樓夢故事燈"、虎丘風景電轉座燈"、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大型電動壁燈",更使古老的蘇燈藝術,"賞燈"習俗別開生面,大放異彩。
![蘇州木瀆景區最大仕女蘇燈](/img/f/15c/nBnauM3X4QjM5MzM4gTM2ETM4ITMxkDNzYDOwADMwAzMxAzL4EzL2M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2009年3月,高3.5米的蘇州最大仕女蘇燈正式亮相木瀆景區,專為木瀆景區定製向三八婦女節獻禮的西施燈彩將長期置於戶外供市民觀賞。據燈彩藝人朱師傅介紹,蘇燈工藝主要套用於室內壁燈,最常見的大小只有15厘米左右,人物大多以打擂台、紅樓夢人物為主,採用硬紙板、鉛絲、竹子等製作人體,而面部則大多使用泥料製作。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起,蘇燈開始尋求創新,採用鋼筋等製作人體,面部材料則改良為玻璃鋼以求逼真效果,並將製作的規格從手掌大小增加到1.7米左右。而木瀆古鎮西施燈彩則是目前蘇式仕女蘇燈中最大的,並創下燈彩與真人比例2比1的新記錄,突破了蘇燈仕女像1比1的常規。除了人體比例縮放難度加大外,超大燈彩長期放置在戶外,也使得製作工藝難度加大,這也是民間燈彩藝人作出的大膽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