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雲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

南京雲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

南京雲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是中國傳統手工技藝之一。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絲織新品種不斷湧現,服飾面料更新換代加速,市場對雲錦的需求量減少,加之“雲錦”的學藝周期長、勞動強度大,青年人多不願從事此項工作,妝花手工織造技藝已瀕臨失傳。

基本資料

南京雲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南京雲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

文化遺產名稱:南京雲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

所屬地區: 江蘇 · 南京

遺產編號:Ⅷ-13

遺產類別:傳統手工技藝

申報日期:2006年

申報人/申報單位:江蘇省南京市

遺產級別: 國家

概述

南京雲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主要分布在南京市的秦淮、建鄴、白下、玄武、棲霞五區。在古代絲織物中,“”是代表最高技術水平的織物。南京雲錦,集歷代織錦工藝技術之大成,因其絢麗多姿,燦若雲霞而得名。又有一說,因其圖案文飾多套用“雲紋”而得名。南京雲錦濃縮了中國絲織技藝的精華,居古代三大名錦(雲錦宋錦蜀錦)之首,系中國織錦工藝中的一種傳統提花絲織錦緞,素有“中華一絕”和“世界瑰寶”之美譽。

歷史溯源

雲錦工藝雲錦工藝-拽
雲錦是南京這座著名古都和歷史文化名城獨特的文化遺產之一,它的產生和發展與南京的建都史緊密結合,又與南京作為中國東南地區重鎮的歷史地位密切相關。

南京雲錦發源於公元3世紀的吳國,到東晉末年,大將劉裕先後攻克洛陽和長安,滅後秦,並將長安的“百工”全部遷到建康(即南京)。公元417年(義熙十三年),設立了中央一級的管理織錦的官署--錦署,其地點就在都城東南秦淮河畔的斗場市,故又名“斗場錦署”。考慮到後秦“百工”中的織錦工匠是繼承了兩漢、曹魏、西晉、以至“十六國”前期的織錦傳統技藝,而“十六國”前期的少數族統治者尤其鍾愛織金錦,這正是雲錦的主要特徵之一。因此,專家一般認為東晉在417年(建康正式設立錦署的這一年),標誌著南京雲錦的正式誕生,也就是說南京雲錦已經有了1580多年的歷史。

到了元代,蒙古人入主中原,統治者用真金妝點官服,加之當時國力擴張,黃金開採量增大,使以織金夾銀為主要特徵的雲錦脫穎而出,後來居上,成為最珍貴、工藝水平最高的絲織品種。受到封建君主和豪門貴族的寵愛。也受到蒙、藏、維吾爾等少數民族人民的喜愛。此後,三朝都指定雲錦為皇室御用貢品。歷代統治者相繼在南京設立官辦織造局,專門管理雲錦的生產並壟斷了雲錦的銷售。這在客觀上又進一步推動了雲錦的發展和繁榮。

康熙雍正年間,南京雲錦生產達到高峰,秦淮河一帶機戶雲集,機杼聲徹夜不絕,雲錦產量空前。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祖上三代四人曾任清代江寧織造官達65年之久。雲錦織造鼎盛時擁有3萬多台織機,近30萬人以此和相關產業為生,是當時南京最大的手工產業。

藝術特色

雲錦工藝-掏雲錦工藝-掏
雲錦的織造工藝高超精細,富有創造性,特點是通經斷緯,挖花妝彩。雲錦採用的織機叫大花樓木織機。它機長5.6米、寬1.4米、高4米,設計非常科學合理。每台織機分樓上樓下兩部分,織造時,樓上拽花工根據花本要求,提起經線,樓下織手對織料上的花紋,妝金敷彩,拋梭織緯,一根緯線的完成,需要小緯管多次交替穿織,自由換色,工藝十分複雜,上下兩人配合,一天僅能織5-6厘米,所以古人有“寸錦寸金”之說。據說,錦在古代曾作為貨幣流通過,故“錦”字,從“帛”從“金”。這種織造方法的優點是:一根緯線,通過多次挖花完成,配色自由,不受色種限制,相同的單位紋樣,可織成不相重複的色彩,使整件產品典麗和諧。這種獨特的織造技藝,仍無法用現代化機器替代。

挑花結本,是雲錦的又一大工藝特點。由於紋樣複雜,往往織1寸錦要有1尺長的花本。形象一點來說,挑花結本就好似現在的電腦軟體,它將花紋圖案色彩用棉底線,按照最古老的結繩方法,編成程式,完成後上機織造。樓上拽花工拽花時相當於在敲電腦鍵盤,樓下織手根據織造面,相當於電腦螢幕顯示,再妝金敷彩,整個工藝,妙不可言,充滿神奇色彩,仍屬國家保密範圍。

機上坐著的人,稱作“拽花工”,只要按過線順序提拽即可,相當於在敲電腦鍵盤。機下坐著的人,稱“織手”,他使用“通經斷緯”的技術(緯線由不定數的彩絨段拼接而成),挖花盤織,妝金敷彩,就能織出五彩繽紛的雲錦來,他面前的織造面即相當於電腦顯示屏,這種工藝,尚不能被機器所替代。

雲錦的織造工藝除前面介紹的“挑花結本”、“通經繼緯”以外,夾金織銀也是雲錦的一大特點。織物顯得雍容華貴,金碧輝煌,滿足了皇家御用品的需要。正因為長期是宮廷用品,在製作中不惜工本代價,才使雲錦後來居上,達到織錦工藝登峰造極度的地步,雲錦主要有“織金”(用黃金打成箔,切成絲,捻成線織就)、“庫錦”、“庫緞”、“妝花”四大類品種,用於皇帝龍袍、皇后鳳衣、霞披、嬪妃的麗裝靚服、宮廷裝飾及坐、褥、靠墊、枕被等實用品。雲錦有時還作為朝廷禮品,饋贈外國君主和使臣以及賞賜大臣和有功之人。前三類已可用現代機器生產,惟妝花的“挖花盤織”、“逐花異色”仍只能用手工完成。

織造工藝

織金

織金,又名“庫金”,也因織成後即入內務府的“緞匹庫”而得名。織料上的花紋全部用金線織出的,曰“庫金”;全部用銀線織出的,叫作“庫銀”。庫金、庫銀專織雲錦的大花樓木織機同屬一個品種,被統名為“織金”,多採用“七則”、“十四則”花紋單位,門幅二尺一寸(70厘米)。

織錦

“織錦”與“妝花”,易被混淆。相似的地方:原料都是用精煉過的熟絲,染色後織造,都是多彩緯提花織物。區別的地方:“妝花”花紋配色是挖花妝彩,配色自由,色彩變化豐富,但織料厚重,厚薄不勻;“織錦”花紋配色是用不同顏色彩梭,通梭織彩,每段花紋最多只能配四、五個顏色,色彩不豐富,因製作工藝不同,織料厚薄均勻,背面光平伏貼。雲錦中屬於織錦類的織物,習慣上又分“二色金庫錦”、“彩花庫錦”、“抹梭妝花”、“抹梭金寶地”、“芙蓉妝”等。

庫緞

庫緞,是在緞底上起本色花紋或其它顏色的花紋,又名“花緞”、“摹本緞”,是清代御用貢品,織成後即入內務府的“緞匹庫”,因此得名。庫緞每匹長二丈一尺(7米),門幅二尺二寸半(75厘米)。花紋單位有“八則”、“六則”、“四則”。根據工藝,又分“起本色花庫緞”、“地花兩色庫緞”、“妝金庫緞”、“金銀點庫緞”、“妝彩庫緞”幾種。

妝花

“妝花”是雲錦中織造工藝最為複雜的品種,也是最有南京地方特色並具代表性的提花絲織品種。在織造方法上採用各種顏色的彩絨緯管,對織物圖案作局部的盤織妝彩,沒有限制,在一件織物上可以配二、三十種顏色。品種有“妝花緞”、“妝花羅”、“妝花紗”、“妝花錦”等,但解放後被繼承下來的只有“妝花緞”一種。織物組織有“五枚緞”、“七枚緞”、“八枚緞”之分;花紋單位有“八則”、“四則”、“三則”、“二則”、“一則”之別。

傳承意義

清朝時期繁盛

南京雲錦中包含的文化、科技內涵十分豐富,可以為中國工藝史、科技史、文化史提供實證材料。清朝康熙至嘉慶年間,南京雲錦生產規模巨大,木織機達到三萬多台,有二十餘萬人以此為業,年產錦緞上百萬匹,產值在3000萬兩白銀以上。

光緒末年雲錦業開始走向衰落,1949年南京解放時全市能生產的雲錦織機只有4台。

新中國成立後得以傳承發展

1949年後,經搶救、扶持和保護,雲錦技藝得到傳承。現在,雲錦研究所確認的傳承人有24人,都是具有多年雲錦設計、織造經驗的技藝人員。應保護和利用好這一資源,使南京雲錦技藝得以傳承和發展。

南京雲錦是中國織錦技藝最高水平的代表,具有1590多年歷史,1957年成立的“南京雲錦研究所”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形成了雲錦技藝傳承保護、文化傳播與展示,產品創新與市場發展的一體化道路。

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9年9月,由南京雲錦研究所作為申報主體,南京雲錦技藝入選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江蘇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