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時間:2003
地區:拉 美
國別:哥倫比亞
類別:禮儀與節慶活動
哥倫比亞的巴蘭基亞是一個擁有十分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的城市。它位於加勒比海岸和全國最大的河流——馬格達萊納河的河口,雖然在1813年才立為市級行政單位,但其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其在19世紀和20世紀都是哥倫比亞第一經濟中心。因此其他城市和村落的居民也被吸引而來,他們也有自己鮮明和悠久的地方傳統。巴蘭基亞市的商城特點,使它的居民可以接觸新潮流和新思想。況且,當時該城並沒有自己的文化傳統,這使它非常容易與移民帶來的文化相融合,成為本土、非洲和歐洲文化遺產的大熔爐,而這些文化多數情況下都已經在其發源地消亡,所以它又對之起著保存作用。
巴蘭基亞市在每年基督教大齋期的前四天,都要舉辦狂歡節,這時該城各種文化傳統混合到巴蘭基亞狂歡節之中。時至今日,土著的、非洲的和歐洲的傳統仍滲透到狂歡節的各個方面,特別是舞蹈(例如源自美洲的、非洲剛果的和西班牙的舞蹈)、各類音樂以及民間樂器。狂歡節的音樂由鼓樂隊或由各種管樂器組成的樂隊演奏。手工藝類的物質文化十分豐富,包括彩車、服裝、頭飾和動物面具。舞蹈者、演員、歌手和器樂演奏者都戴著千奇百怪的面具,為人群表演戲劇和音樂節目。表演的內容均取材於歷史和現實事件。他們用嘲諷演說和歌曲譏諷時政和當代的政界人物,為狂歡節增添滑稽氣氛。
歷史
巴蘭基亞市在每年基督教大齋期之前的4天,都要舉辦狂歡節,舉辦獨特的舞蹈、音樂、熱烈的舞台表演等慶祝活動。巴蘭基亞市位於哥倫比亞卡里比恩海岸,是在殖民期間作為商業城市建立的。該市形成了一種由歐洲、非洲和土著等藝術交織而成的文化傳統,它是一種特殊的內容豐富多樣的文化傳統。在這裡,這些不同文化的流傳、交融和變化,便形成了巴蘭基亞狂歡節。
土著和非洲的樂器和鏇律通過各種音樂形式一直流傳至今,在舞台表演或狂歡活動前,舞蹈演員、演員和演奏員們都要進行煞費苦心和極其誇張的化妝,表演的靈感都來自於歷史和現實事件。他們用嘲笑的語言和抒情歌曲的方式來譏諷當代的政治生活和人物,烘託了狂歡節的喜慶和滑稽的氣氛。
巴蘭基亞市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的起源,應該追溯到殖民期間歐洲的狂歡習俗傳到了這裡。在19世紀,原始的天主教狂歡節逐漸與前西班牙傳統和西非奴隸的音樂傳統不斷融合,使狂歡節變成了一種所有巴蘭基亞人都可以參與、深受大家歡迎、蔚為壯觀的狂歡活動。
瀕危現狀
瀕臨消亡的危險性
在20世紀,該狂歡節舉辦得越來越成功,成了一項專業活動,受到了國內及其周邊國家媒體的廣泛關注。儘管這種發展能給低收入家庭帶來收入,但商業化程度的提高卻給這種藝術的生存帶來了潛在的威脅。該狂歡節越來越有可能成為廣告陣地,贊助商們看重的不是狂歡節的傳統意義,而是它的轟動效應,他們要利用狂歡節宣傳他們的產品。哥倫比亞政府熱切地要保護這種古老的藝術,並於2001年將巴蘭基亞狂歡節列為國家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