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錦

宋錦

中國漢族傳統的絲製工藝品之一。開始於宋代末年(約公元11世紀),產品分大錦、小錦、彩帶等數種。大錦又稱“仿古錦”,花色有40多種。宋錦,它的產地主要在蘇州一帶,故又稱“蘇州宋錦”。宋錦色澤華麗,圖案精緻,質地堅柔,被賦予中國“錦繡之冠”,它與南京雲錦、四川蜀錦一起,被譽為我國的三大名錦。2006年,宋錦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承單位為蘇州絲綢博物館。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又將宋錦列入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2014年11月在北京雁棲湖召開的APEC晚宴上,參加會議的領導人們及配偶身著中國特色服裝抵達現場,統一亮相一起拍攝“全家福”。他們穿的宋錦“新中裝”面料,便是產自蘇州吳江的鼎盛絲綢。

基本信息

起源

宋錦起源於宋代,主要產地在中國的蘇州,故又稱之為“蘇州宋錦”。宋高宗為了滿足當時宮廷服飾及書畫裝裱大力推廣宋錦,並專門在蘇州設立了宋錦織造署。蘇州是我國著名的絲綢古城,為錦繡之鄉、綾羅之地。蘇州宋錦,色澤華麗,圖案精緻,質地堅柔,它與南京雲錦四川蜀錦一起,被譽為我國的三大名錦

發展

宋錦宋錦
蘇州宋錦是在唐代蜀錦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晉末,因五胡亂華導致漢人衣冠南渡。南朝宋郡守山謙之從蜀地引用織錦工匠在丹陽(與南朝劉宋都城南京相鄰)建立東晉南朝官府織錦作坊斗場錦署,使蜀錦技藝傳到江南。五代時吳越王錢鏐在杭州設立一手工業作坊,網羅了技藝高超的織錦工300餘人。北宋初年,都城汴京開設了"綾錦院",集織機四百餘架,並移來了眾多技藝髙超的川蜀錦工作為骨幹。另在成都設"轉運司錦院"。
南宋朝廷遷都杭州後,在蘇州設立了宋錦織造署,將成都的蜀錦織工、機器遷到蘇州,絲織業重心逐漸南移。兩宋時在蘇州、杭州、江寧等地設織造署或織造務。宋代,江南絲織業進入全盛時期,蘇州出現了一種非常細薄的織錦新品種,是理想的書畫裝裱材料。從宋代留傳下來的錦裱書畫軸子來看,宋錦在當時已有“青樓台錦”、“納錦”、“紫百花龍錦”等40多個品種。
蘇州宋錦最初是專供裝裱書畫之用的。《天水冰山錄》記嚴嵩家中收藏的宋錦計有大紅、沉香、蔥白、玉色種種。其中有三種織金錦,名目是:青織金仙鶴宋錦、青織金穿花鳳宋錦、青織金麒麟宋錦。
織錦到了宋代,主要是宋高宗南渡以後,為了滿足當時宮廷服飾和書畫裝幀的需要,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並形成了獨特的風格,以至於後世談到錦,必稱宋。宋錦,可分為重錦、細錦、匣錦、小錦四類。重錦有四五十種花樣,均為明清流傳下來的底本,如龜背龍紋、金線如意、雙桃如意、福壽全寶、梅蘭竹菊、定勝四方等。重錦又稱“大錦”,花作退暈,金勾輪廓,是宋錦中最名貴的品種;細錦在四方連續、六方連續、八方連續骨式內添加小花,分別稱四達錦、六達錦、八達錦,用作衣物;匣錦最薄,又稱“小錦”,顏色素淨,用作書畫、錦匣裝裱。

明代宋錦發展到上百餘種。如:明代宣德年間織有“晝錦堂記”,精妙絕倫。現故宮博物院收藏的蘇州織造府織造的宋錦作品有“明·盤絛花卉宋式錦”、“獅紋錦”、“龍紋球路錦”、“寶蓮龜背紋錦”、“四合如意定勝錦”、“八合、四合如意天華錦”、“靈鷲路紋錦袍”等,其中“極樂世界重錦織成錦圖軸”堪稱稀世珍寶。蘇州織局的"盤條花卉紋綿"以質地柔軟,經面整潔而著稱,至今故宮博物院尚藏有明洪宣年間蘇州織造的淺豆沙團龍麒麟天華錦及隆崇年間的淺豆沙五彩串枝梅蝶錦。

經明末清初戰亂,宋錦圖案一度失傳,康熙年間有人從泰興季氏處購得宋裱《淳化閣貼》十秩,揭取其上宋裱織錦二十二種,轉售予蘇州機房模取花樣,並改進其工藝組織重新生產,遂使失傳多年的古宋錦在蘇州又恢復生產。

同治年間,蘇州機台最多的為李萬隆,以後又有孫萬順、徐隆茂、周萬和、筱興昌、陸萬昌等,其中陸萬昌的產品質量最好,曾獲得清政府1910年在南京舉辦的“南洋勸業會”金銀質獎章。
這時期宋錦的代表作有加金纏枝花卉天華紋錦、雲地寶相花紋重錦、瑞花龜背錦、艾綠地雙獅球路錦、藍地矩紋鏡花錦、水粉地折枝花蝶雜寶錦、黃綠地四合天華錦等。
14世紀到19世紀是宋錦最鼎盛的時期,20世紀初,因為受西文現代化工業的衝擊,以及多年的戰亂,傳統宋錦一度衰落,宋錦的製作技藝幾乎失傳。由於宋錦流傳下來的畫樣本就很少,技法也大多失傳。明清以後織出的宋錦稱為“仿古宋錦”或“宋式錦”,統稱“宋錦”。
民國初年因軍閥混戰,宋錦業逐步萎縮,瀕臨失傳。到新中國成立前夕,宋錦業已奄奄一息,瀕臨絕跡,僅剩織機十二台,不少織錦工人都只好改行度日。建國以來,成立宋錦生產合作社(宋錦漳緞廠、織錦廠),使蘇州宋錦得到了恢復和發展。上世紀80年代初蘇州織錦廠專門成立了設計室和科技組,著手研究擴大傳統宋錦織物的生產,並已設計生產出了織有環球、龍鳳、如意等圖案的新花樣,他們還不斷挖掘內部潛力,將普通絲織機改為宋錦織機,生產量有了大幅度提高。該廠設計的宋錦1979年被評為信得過產品,1981年榮獲江蘇省百花獎。

製作用途

宋錦宋錦
宋錦不僅具有不菲的鑑賞收藏價值,還有個很大的優勢,它解決了任何絲綢類手工藝品都無法達到的實用性問題。通常在我們感念中藝術品只能小心翼翼的用畫框裝裱展示,那與一般的書畫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而宋錦的工藝決定了它的實用性,質地非常堅固,可以適用於任何所能想到的用途,因為它可以反覆的洗滌。結合了傳統的製作工藝和現代的審美觀念,勝百傑成功的將宋錦套用到了商務禮品、家庭裝飾、工程裝飾、家紡系列、男女服飾及仿古藝術品等眾多領域。

宋錦的實用性非常強,它質地柔軟堅固、圖案精美絕倫、耐磨且可以反覆洗滌適用面非常廣泛。勝百傑多年來在秉承傳統宋錦工藝的前提下充分融合了現代審美需求,與諸多知名企業強強聯手合作開發出大量的實用型宋錦手工藝品。宋錦的製作工藝較為複雜,一般採用“三枚斜紋組織”,兩經三緯,經線用底經和面經,底經為有色熟絲,作地紋;面經用本色生絲,作緯線的結接經。

宋錦圖案一般以幾何紋為骨架,內填以花卉、瑞草,或八寶、八仙、八吉祥。八寶指古錢、書、畫、琴、棋等,八仙是扇子、寶劍、葫蘆、柏枝、笛子、綠枝、荷花等,八吉祥則指寶壺、花傘、法輪、百潔、蓮花、雙魚、海螺等。在色彩套用方面,多用調和色,一般很少用對比色。

工藝特色

宋錦宋錦
宋錦織造工藝獨特,經絲有兩重,分為面經底經,故又稱重錦。宋錦圖案精美、色彩典雅、平整挺括、古色古香,可分大錦、合錦、小錦三大類。大錦組織細密、圖案規整、富麗堂皇,常用於裝裱名貴字畫、高級禮品盒,也可製作特種服裝和花邊。合錦用真絲與少量紗線混合織成,圖案連續對稱,多用於畫的立軸、屏條的裝裱和一般禮品盒。小錦為花紋細碎的裝裱材料,適用於小件工藝品的包裝盒等。其製作工藝多採用“三枚斜紋組織”,兩經三緯,經線用底經和面經,底經為有色熟絲,作地紋組織;面經用本色生絲,作緯線的結接經。

緯線三種;一緯紋與地兼用,二緯專作紋緯,分段換色織造。其紋樣多為幾何紋骨架,其間飾的團花或折技小花,規整工致。幾何紋有八達暈、連環、飛字、龜背等。色彩多用調和色,不用對比色。用三枚斜紋組織、兩種經紗、三種色緯織成。常在格子藻井等幾何紋框中加入折枝小花,配色典雅和諧。宋錦主要用作書畫裝飾和官員服裝。

近代也生產結構簡單的盒錦(小錦),是緯二重小提花織錦,多用環形和萬字形花紋。宋錦又稱“宋式錦”、“仿宋錦”。現代以蘇州所產著名,有“大錦”、“合錦”、“小錦”等品種,各有不同的特點和適用範圍。

主要產地

宋錦宋錦
宋代絲綢最著名的品種就是宋錦,它的產地主要在蘇州,故又稱“蘇州宋錦”。蘇州宋錦是在唐代織錦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織錦到了宋代,主要是宋高宗南渡以後,為了滿足當時宮廷服飾和書畫裝幀的需要,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並形成了獨特的風格,以至於後世談到錦,必稱宋。宋錦色澤華麗,圖案精緻,被賦予中國“錦繡之冠”。

宋錦的主要產地除了蘇州之外,還有成都的蜀錦。蘇州宋錦,蜀錦和後來明代南京的雲錦,並稱為中國三大名錦。成都蜀錦自漢代就已經相當繁榮。史載西漢初年,成都地區的絲織工匠在織帛技藝的基礎上發明了織錦,“錦”,就是用多種彩色絲織成的多彩提花織物。漢代時,成都已有專門的錦官,並建有錦官城,將作坊和工匠集中在一起管理,成都也因此而名為錦城,錦官城,濯錦的河流也被稱作錦江

唐代,蜀錦業更加興旺發達,果州(今南充)、保寧府(今閬中)等地所產的生絲源源不斷地湧向成都,用這些地區的生絲製作的蜀錦質紋細膩,層次豐富,色澤瑰麗多彩,花紋精緻古雅,尤以團花紋錦、赤獅鳳紋錦等最為珍貴。唐玄宗身穿的五彩絲織背心,被視為“異物”,安樂公主出嫁時的一條單絲壁羅龍裙,“飄似雲煙,燦如朝霞”。日本正倉院和法隆寺也珍藏有“蜀江水幡”,“蜀江太子御織傘”等許多唐代蜀錦的殘片。而且由於唐太宗對王羲之書法的推崇,蜀錦開文字之先河,織出了“蘭亭序”,被作為“異物”送入皇宮。四川竇師倫設計的“陵陽公樣”,自唐初起流行百年而不衰。北宋時,成都轉運司在此設立了錦院,專門生產上貢的“八答暈錦”,“官誥錦”,“臣僚襖子錦”,以及為廣西各少數民族喜愛的“廣西錦”。到南宋時,成都錦院還生產各種細錦和各種錦被,花色更加繁複美麗,這些絲織錦在後來通過商貿等方式逐漸流傳到全國,成為知名的傳統品種。

追溯歷史

宋錦宋錦
成都蜀錦自漢代就已經相當繁榮。史載西漢初年,成都地區的絲織工匠在織帛技藝的基礎上發明了織錦,“錦”,就是用多種彩色絲織成的多彩提花織物。漢代時,成都已有專門的錦官,並建有錦官城,將作坊和工匠集中在一起管理,成都也因此而名為錦城,錦官城,濯錦的河流也被稱作錦江。到了唐代,蜀錦業更加興旺發達,果州(今南充)、保寧府(今閬中)等地所產的生絲源源不斷地湧向成都,用這些地區的生絲製作的蜀錦質紋細膩,層次豐富,色澤瑰麗多彩,花紋精緻古雅,尤以團花紋錦、赤獅鳳紋錦等最為珍貴。唐玄宗身穿的五彩絲織背心,被視為“異物”,安樂公主出嫁時的一條單絲壁羅龍裙,“飄似雲煙,燦如朝霞”。日本正倉院和法隆寺也珍藏有“蜀江水幡”,“蜀江太子御織傘”等許多唐代蜀錦的殘片。而且由於唐太宗對王羲之書法的推崇,蜀錦開文字之先河,織出了“蘭亭序”,被作為“異物”送入皇宮。四川竇師倫設計的“陵陽公樣”,自唐初起流行百年而不衰。北宋時,成都轉運司在此設立了錦院,專門生產上貢的“八答暈錦”,“官誥錦”,“臣僚襖子錦”,以及“廣西錦”。宋皇室規定,對文武百官按其職位高低,每年分送“臣僚襖子錦”,其花紋各有定製,分為翠毛、宜男、雲雁、瑞草、獅子、練鵲、寶照(有大花、中花之分)等。到南宋時,成都錦院還生產各種細錦和各種錦被,花色更加繁複美麗,這些絲織錦在後來通過商貿等方式逐漸流傳到全國,成為知名的傳統品種。宋錦的圖案風格、組織結構和織造工藝等已和蜀錦有所區別。它以緯面斜紋顯示主體花紋,經面斜紋為地紋或少量陪襯花,其錦面勻整、質地柔軟、紋樣古樸,大都供裝裱之用。

鑑別

宋錦宋錦
辨別緙絲及宋錦真偽有一種很直觀的方法,圖案看上去應有強烈的層次感,但手感卻是很平滑的,沒有凹凸不平的感覺。至於上等的精品要從幾個方面觀察:

1、觀察整幅作品的密度,越是緊密的,做工越是精細。
2、看看色彩圖案是否失真。
3、仔細觀察色彩的漸進過度,好的作品非常自然,很難找到明顯的過度色。
4、絲線的粗細,越上等的作品,絲線越細。

保護

1995年,蘇州成立了中國絲綢織繡文物複製中心,對傳統絲綢的織染工藝和古代織錦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複製,為宋錦的搶救保護創造了條件。

2006年5月20日,該織造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7年6月5日,經國家文化部確定,江蘇省蘇州市的錢小萍為該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並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兩種含義

宋錦宋錦
宋錦是用彩緯顯色的絲織物。宋錦有兩種含義:一是指宋代由官府錦院主持生產的織錦,二是指明、清時期由蘇州織造府主持生產的宋式錦

宋代官府錦院主持生產的宋錦以四川成都的蜀錦最著名。北宋在成都設轉運司錦院,到南宋改為茶馬司錦院,所產蜀錦花式繁多。據元代費著《蜀錦譜》記載,有土貢錦、官誥錦、臣僚襖子錦以及輸送去廣西、黎州、敘州、南平軍、文州交易的錦和較貴重的細色錦。其花式有:八達暈、盤球、簇四金雕、葵花、六達暈、翠池獅子、雲雁、大窠獅子、大窠馬打球、雙窠雲雁、宜男百花、七八行錦、瑪瑙錦、天下樂、青綠瑞草雲鶴、青綠如意牡丹、真紅穿花鳳、真紅宜男百花、真紅雪花毬路、真紅櫻桃、真紅水林禽、鵝黃水林禽、紫皂緞子錦、真紅天馬、真紅飛魚、真紅聚八仙、真紅六金魚、真紅及四色或二色湖州百花孔雀和大孔雀錦、秦州細法及中法真紅錦。元代戚輔《佩楚軒客談》記載蜀有十樣錦:長安竹、雕團、象眼、宜男、寶界地、天下樂、方勝、獅團、八達暈、鐵梗襄荷。宋代織錦實物出土至罕,僅在蘇州虎丘雲岩寺塔發現幾件五代時的織錦。但前述宋代蜀錦花式,有些可在明錦中找到。

品種分類

宋錦宋錦
明清時期中國絲織生產的中心已經轉移到江南地區,織錦生產以蘇州最有名。蘇州織錦織工精細,更因花色具有宋代典雅的遺風而得“宋錦”之名。清康熙年間,有人從江蘇泰興季氏家購得宋代《淳化閣帖》十帙,揭取其上原裱宋代織錦22種,轉售蘇州機戶摹取花樣,並改進其工藝進行生產,蘇州宋錦之名由是益盛。此時蘇州宋錦用雙經軸將地經與特經(紋經)分開,以地經織經面斜紋或平紋的地組織。特經每隔二、三、六根地經牽入一根,在花部與紋緯平織或織成緯斜紋,無花處織入背面,用以固結浮緯。緯絲由長織梭與分段換色的短跑梭配合,從而達到色彩豐富的效果。蘇州宋錦根據工藝的粗精、用料的優劣、織物的厚薄及使用性能,又分為重錦細色錦匣錦3種。

重錦是明清宋錦中最貴重的品種。選用優質熟色絲、捻金線、片金線,在三枚斜紋的地組織上,由特經與紋緯交織成三枚緯斜紋花。花紋一般用很多把各色長織梭來織,在某些局部用短跑梭配合。例如北京故宮博物院保存的清康熙“雲地寶相蓮花重錦”,地經和特經是月白色的,長織紋緯用墨綠、淺草綠、湖藍、玉色(帶有蛋青色的白)、寶藍、月白(極淺的淺藍)、沉香(發黃的棕色)、黃色、雪青(淺青蓮色)、棕黃、粉紅、淺粉、白色、捻金線等14把長織梭與1把大紅色特跑梭(每隔一段距離才織的)來織制,色彩絢爛壯觀,這種重錦是宮廷製作鋪墊及陳設的用料。

重錦也用來織制繪畫掛軸和佛像畫,如遼寧省博物館保存元代織成的儀鳳圖軸、西藏布達拉宮保存的清代織錦弟斯桑結嘉措像、北京故宮博物院保存的清代乾隆《彩織極樂世界圖軸》等。《彩織極樂世界圖軸》高448厘米,寬196.5厘米。從畫心到寶相花裝飾的幅邊及上下裱首和綬帶部分,均為通幅長跑梭所織,在石青地子上用大紅、木紅、粉紅、水粉、深藍、月白、葵黃、鵝黃、米黃、桔黃、墨綠、淺綠、玉色、黑色、白色、茄紫、雪灰、赤圓金、黃圓金等19把長織梭織出278個不同神態的人物。畫幅中段織出佛、弟子、菩薩、力士、伎樂天人等。下段織九品蓮池、轉生人物,上段是莊嚴富麗的建築配景。人物和建築都用平塗設色,細線勾勒。在對比色銜接的地方運用3層或4層退暈的方法,外淺內深逐層過渡,取得整體的協調。

細色錦的組織與重錦相似,也採用特經來結接紋緯和背組織。地經與特經的配置有3∶1、6∶1、2∶1等3種。多以分段換色的短跑梭來織主花,用長跑梭織花葉枝莖或花的包邊線及錦地幾何紋。花紋色彩有時多達20餘種,按照花紋分布來變換顏色,有“活色”之稱。

匣錦又稱小錦,常見的組織有兩種:一種配有特經,經斜紋地,緯斜紋花;另一種是不用特經,而在不規則六枚經緞紋地上起長緯浮花。匣錦紋樣多為小型幾何填花紋或小型寫實形花紋。緯絲一般用兩梭長跑緯與一梭短跑緯作紋緯,另有一梭地緯。經緯配置稀鬆,常於背面刮一層糊料使其挺括,專作裝裱囊匣之用。

織造技藝

宋錦宋錦
文化遺產名稱:宋錦織造技藝
所屬地區:江蘇·蘇州
遺產編號:Ⅷ-14
遺產類別:傳統手工技藝
申報日期:2006年
申報人/申報單位:江蘇省蘇州市
遺產級別:國家

藝術特色

宋錦宋錦
蘇州生產的宋錦,織工精細,藝術格調高雅,具有宋代以來的傳統風格與特色,與元明時期流行的光澤艷麗的織金錦、妝花緞等品種有著明顯的區別。傳統宋錦的生產製作,工序很多,從繅絲染色到織成產品前後要經過二十多道工序。其產品的基本特點是採用了經線緯線聯合顯花的組織結構,套用了彩拋換色之獨特技藝,使織物表面色線和組織層次更為豐富。這一技藝特徵被後來的雲錦所吸收,並一直流傳到當代的織錦技藝上。
在藝術風格上,以變化幾何形為骨架,內填自然花卉、吉祥如意紋等,配以和諧、對比的色彩,使之艷而不俗,古樸高雅。正因此,自宋代起,宋錦便取代了秦漢時期的經錦、隋唐時期的緯錦,並在宋、元、明、清得以蓬勃發展。

江蘇省特產

中國服飾

四大名錦

中國織錦的產地很廣,品種繁多,其中最為著名的有雲錦、蜀錦、宋錦和壯錦,合稱“四大名錦”。
名稱產地簡介
雲錦南京也稱南京雲錦,是南京傳統提花絲織物的總稱,雲錦以其華貴、多彩燦爛,變換如雲霞而得名。
蜀錦四川成都蜀郡所織造的錦,多以經向彩條為基礎起彩,並彩條添花,其圖案繁華、織紋精細,配色典雅。
宋錦杭州、湖州、蘇州起源於隋唐,因興盛於宋代而得名。宋錦紋樣繁複多變,圖案靈活多姿,題材廣泛多意。
壯錦廣西廣西傳統的著名絲織物,產生於宋代,在宋代,壯族稱為僮族,故壯錦又稱僮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