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鄉羊肉

東鄉羊肉

東鄉羊肉又稱“佛跳牆”,是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的過渡地帶東鄉地區的一種美食,另有說法是鎮江市丹徒區的大路鎮、姚橋鎮以及大港一帶,鎮江東鄉的一種美食風味。

美食簡介

東鄉羊肉東鄉羊肉

東鄉羊肉又名“佛跳牆”。東鄉羊肉不僅具有營養豐富,滋補溫中,強骨壯陽的功效,而且肉質細嫩,不膻不膩,醇香可口,鮮美無比。久病虛脫者或婦女產後,幾頓“東鄉手抓”可恢復元氣,有常吃習慣的人,幾天不吃會想得發慌,就是生在東南沿海吃不慣羊肉的人,一經得食“東鄉手抓”,美食美味也使人流連難忘。

傳統意義上的東鄉羊肉是紅燒羊肉,其肉質細嫩,肥而不膩,可以養胃補虛。東鄉羊肉主料選用的是當年的本地山羊,而這些山羊又是吃田邊、堤岸、山丘上的青草長大,所以東鄉羊肉又堪稱“綠色食品”。

產地簡介

東鄉地區位於黃土高原青藏高原的過渡地帶,海拔2500米左右,地勢高而切割深,屬於黃土高原淺山丘陵區,氣候溫涼,四季不甚分明。夏涼夏短,冬冷冬長,具有冬乾夏溫的大陸性季風氣候和高原邊坡氣候特色。土質屬於山地大白土、白麻土、紅粘土,含有多種微量元素,雖然降雨量少,只有300毫米左右,但牧草卻有8000多種,屬於乾旱草原植被。草類以本氏茅、小白蒿、引果芥、百里香為主,加雜有許多野蔥蒜等調味草類。東鄉羊原為蒙古羊種,公元三、四世紀,從東北遷至河州的遊牧民族吐谷渾、鮮卑等,帶來了大量的蒙古羊種,以及以後歷代由於政治、經濟原因大量輸入蒙古羊種,在這裡的水土、氣候、飼草及自然條件下,各族人民特別是東鄉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與差異性很大的藏羊雜交,培育出兼有蒙藏混血型的優良品種。

東鄉縣委、縣政府將“東鄉手抓羊肉”和“東鄉洋芋”作為開發東鄉的兩大拳頭產品之—,打向臨夏,打向蘭州,打向北京及全國,號召大力發展畜牧業,為繁榮東鄉經濟服務。

製作工藝

東鄉羊肉從選料到烹製直至加工羊肉的火(豆稈燒的文火),都十分有講究。東鄉羊肉講究囫圇下鍋,先用猛火猛攻,待水沸騰時打盡帶有許多雜質血液的沫子,放置花椒、胡椒、薑片、草果、蒜苗、紅辣子、青鹽等佐料,而後再施以慢火、血水將乾,撈取剁塊食用,或打成股份,吃“平伙”。其中,“站羊羔子肉”是肉中“極品”。

歷史淵源

東鄉羊肉在歷史上就很有名氣,早在南北朝前後,是帝王的貢品,到了明代還有“貢湯羊87隻”的記載(明嘉靖《河州志》卷1),稱之為“枹罕赤髓羯羊肉”,也叫“枹地羊”,就是枹縣境(包括今東鄉地區,當時尚無稱為“東鄉”的地名,“東鄉”二字產生於清康熙末的紅骨骨髓的羯羊,朝廷指名要食赤髓的“枹地羊”。東鄉羊也叫“枹地羊”由此而來。

相關傳說

傳說之一

東鄉羊肉還有美妙動人的傳說。很久以前,姚橋鎮北的一個村上,住著個無兒無女的寡婦,平日裡靠養兩隻羊相伴為生,生活難以維持,只得外出討飯。轉眼到了冬天,寡婦牽著羊討飯時,被一個流氓當眾調戲,寡婦被人侮辱後越想越氣,回家後便要上吊。麻東鄉羊肉圖片二繩剛掛到樑上,羊兒“咩咩”叫了起來。她想我死了羊也沒人餵了,不如殺掉,飽吃一頓再去見閻王吧。於是燒水宰羊,剁成塊狀,放進鍋里,又把家裡的破桌子,壞凳子,劈了當柴燒,邊燒邊哭,也不知燒了多長時間。只燒得肉爛骨酥,才想起放鹽,誰知罐里沒有一點鹽,只有幾根香蔥,幾片生薑,放進鍋里燒了一會,想到還有半瓶醬油,幾兩陳酒,也倒進了鍋里,又燒了一會,記起還有一些紅糖,一把大蒜,不如一起放進鍋里,就這樣邊哭邊燒邊放佐料,直燒得鍋里羊肉噴香撲鼻,但寡婦卻沒有一點食慾,想想羊跟他影形不離,吃了也實在不忍心,還是死了吧。剛剛把頭伸進樑上的繩扣里,恰巧這時門前經過一個雲遊和尚,聞到這股誘人的肉香,見屋裡沒有動靜,就跳上矮牆,想杴鍋看個究竟。猛見寡婦吊在樑上,和尚忙喊來鄰眾;救活寡婦,左勸右導,切勿輕生;寡婦感謝大家的好意,就用鍋里的羊肉招待大家;哪知不吃便罷、越吃越要吃,一鍋羊肉很快被吃得精光。那跳牆過來的和尚說:“我到過八方四海,從未聞到過這香味,紅燒羊肉真是美食。”眾人進一步勸寡婦,你有這等燒羊肉的絕活,到鎮上開爿羊肉店,不愁日子難過。於是,出錢的出錢,出力的出力,幫他開起了羊肉店,專實紅燒羊肉。店一開張,生意興隆,羊肉也越燒越好吃,名氣也越來越大。有人提議給這萊起個名字,寡婦想起當初連信佛的和尚也要跳牆吃這羊肉,就叫“佛跳牆”吧。從此,東鄉羊肉就這樣傳開了。東鄉用羊製作的食品除魚湯紅燒羊肉鮮外,常見的還有梅花羊腿、原汁羊湯、桂紅羊羔、白品羊肚、翡翠羊肝、鸚鶻羊心、羊血面等品種,色香味型俱佳,堪稱席上珍品。西安的羊肉泡饃,北京的涮羊肉,新疆的烤羊肉串,早已名聞遐邇;東鄉羊肉與之媲美,毫不遜色。

傳說之二

鎮江東鄉羊肉鎮江東鄉羊肉

東鄉羊肉是鎮江的特色風味,盛產於江蘇省鎮江市大港新區的大路鎮、姚橋鎮以及大港一帶。這一帶地處鎮江市的東郊,是為“東鄉”。烹製東鄉羊肉最富盛名的是姚橋鎮的儒里,這個原名朱家圩的小集鎮,傳說系由乾隆皇帝御賜方有現名的,而乾隆賜名的因緣,正是起於東鄉羊肉。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聽聞鎮江朱家圩一帶的羊肉味美至極,遂差人前去採辦。孰知差去的採辦既貪婪又好色,在朱家圩採辦羊肉時居然調戲村姑,最終被當地鄉人痛毆致死。得知此事後乾隆大怒,決定微服前往探個究竟,以做出最終的懲罰決定。然而,到了朱家圩後這位皇帝發現,當地人無論男女老少,個個知書達禮,於是賜名“儒里”。

江蘇省特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