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阜寧大糕 ,已有400多年歷史,糕片白如雪,薄如紙(單片可點燃),甜如蜜,柔如雲,上口香甜、滋潤。主要以糯米粉精製而成,製作出白如雪、軟如棉、薄如紙、甜如蜜的阜寧大糕。春節時,親朋來訪,蘇北民俗是一定要吃雲片糕的,寓意“步步登高,平步青雲”。一杯清茶,幾塊雲片糕,賓主言笑言笑晏晏,多少祝福都在其中了。原料
原料配方
(成品49.5公斤)炒糯米粉15公斤、綿白糖15.75公斤、核桃仁15公斤、飴糖1公斤、麻油0.7公斤、開水2.25公斤製作方法
製作基本和雲片糕製法相同。炒米粉與濕糖拌勻擦透過篩。核桃仁略加切碎,加入飴糖拌勻(飴糖主要是增加其粘性)。
先將過篩後的粉的十分之八,拌入核桃仁內,再將余粉的一半平放在糕模內,隨後放入拌勻的核桃仁,按緊,再用另一半粉覆蓋表面,用“銅奈”壓平,越堅實越好。然後將模內糕坯切成三條,連同糕模放入水鍋中燉製8分鐘,復蒸(回氣)也需8分鐘,其燉製過程與保藏方法同雲片糕
製作工藝
民間美食師傅總結了地方做大糕的經驗,選用優質糯米、純淨白糖、精製油脂及高級蜜餞,按其比例加工而成。先將上等的整齊糯米在溫水中浸泡一天一夜撈起,在熱鍋里爆炒後篩淨,讓它又脆又白,然後粉碎成細粉;再與洗過的青菜或漲飽水的蠶豆放在一起,不斷勻拌一晝夜,使米粉均勻窨水,乾濕合適。兩次過篩後,再與攪拌成漿糊狀的白糖液,適量的麻油、花生油等來回拌勻,中間放進青梅、紅綠絲、桂花、青果等蜜餞配製成的芯子,做成長方形糕坯,在溫水中適當加熱燉後,放進籠中蒸煮,並焐一晝夜,然後就可切成薄片包裝。其條形完整,稜角清晰,厚薄均勻,大小一致。吃法
1、撕成薄片後直接享用。如果不撕,幾片一起咬,會失去其“軟如綿”的口感,也有失文雅。
2、撕成薄片後用適量開水泡成迷糊後食用。如果不撕就泡,大糕吸水不均勻,容易出現“硬心”。此法尤其適合嬰幼兒和老年人。
3、撕成薄片後油炸。大糕一放入熱油便會變得非常軟,這時只要用竹筷沿中部夾一下,原來的片狀就會變成美麗的蝴蝶結,等大糕稍微變黃就夾出來,放在盤中涼一涼就可以吃了。
另外,阜寧大糕放久了水分會丟失,不好撕,也影響口感,所以應該密封保存。
大糕剛出爐時是最好吃的,真正“白如雪,薄如紙,軟如綿,甜如蜜”,因此,儘快享用美味才是上策。
文化習俗
阜寧、射陽及周邊一帶在新年以及婚慶佳節都要借阜寧大糕祈福,含有步步高升之意。 且在大年初一有不吃大糕不能說話這一習俗。
歷史
清乾隆年間,乾隆南巡江南,住宿淮安府,阜寧縣令以糕點進貢皇帝,乾隆吃後,讚不絕口,賜名“玉帶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