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5
國別:土耳其
地區:歐 美
類別:表演藝術,禮儀與節慶活
起源
Mevlevi是蘇菲派的苦行修士會,於1273年在康尼亞創立,並從那裡傳遍奧特曼帝國。今天,全世界許多土耳其社區仍有蘇菲派苦行修士,其中最為活躍和著名的地方仍是康尼亞和伊斯坦堡。
蘇菲派苦行修士以其圈舞著稱。在舞蹈儀式(Sema)上,每次都要演奏“阿音”,它是特別的保留曲目。音樂包括四個部分,器樂部分是對比的節奏型,至少由一名歌手、一名長笛演奏者、一名定音鼓鼓手和一名鐃鈸手來表演。最早的音樂作品發源於十六世紀中期,結合了波斯和土耳其音樂的傳統。保留曲目被不斷擴展,在20世紀早期之前形成雛形。
概述
舞蹈者將在一處修道院中接受1001天的隱居式的訓練,在那裡通過祈禱、宗教音樂、詩歌和舞蹈,學習倫理觀、行為準則和信仰。訓練之後,他們仍是教會中的一員,但是回到他們的工作和家庭中,將世俗生活與靈性結合在一起。
在數小時的禁食後,鏇轉者開始以左腳為支撐,用右腳作為動力腿做短暫的鏇轉。鏇轉者的身體應該是柔順的,眼睛睜開但不能聚焦,以免視線模糊、流動。舞蹈儀式在巨大圓形的房間舉行。1925年還俗政策的結果是所有的修士會教堂被關閉。許多教眾在私人聚會中仍保留了他們的傳統。30年後,土耳其政府又開始允許這種表演,但只能在公共場合舉行。上世紀90年代後,約束鬆懈,私人團體再度出現,這些私立團體希望能重建原有的精神和該舞蹈儀式的隱秘特色。
相關評論
土耳其地跨歐亞,東西方文明的影響,讓它魅力獨具。來自土耳其的《舞之王“熱情之火”》,曾被比喻成伊斯坦堡(土耳其著名城市)。看這場舞蹈,就如同行走於那座城市,隨時能感受到東西方文化的碰撞與交融。
托缽僧們沉著自若又生生不息的鏇轉中,十餘位舞者身著螢光舞衣,帶領觀眾進入曼妙的舞蹈王國……隨後,古老的神話故事、宗教儀式,現代的文化碰撞,一一展開。在兩個小時的表演中,主創人員將全力展現波斯、阿拉伯、拜占庭、奧斯曼、中國文化和西方文明的融合過程。
“熱情之火”精緻細膩,緊湊靈活。其中最值得一提的,當然是其拿手好戲———“肚皮舞”。在宛如舞神的女主演帶領下,眾多舞者一起舞動她們的身體,既性感又極富生命韻律,給人健康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