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奧運五環
奧林匹克運動有一系列獨特而鮮明的象徵性標誌,如奧林匹克標誌、格言、奧運會會旗、會歌、會徽、獎牌、吉祥物等。這些標誌有著豐富的文化含義,形象地體現了奧林匹克理想的價值取向和文化內涵。
《奧林匹克憲章》規定,奧林匹克標誌、奧林匹克旗、奧林匹克格言和奧林匹克會歌的產權屬於國際奧委會專有。國際奧委會可採取一切適當措施使奧林匹克標誌、旗、格言和會歌在各國和國際上獲得法律保護。
當今流傳最廣的標誌要數奧林匹克五環了,隨著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它已成為奧林匹克精神與文化的形象代表,五環“轉”到哪裡,奧林匹克運動就在哪裡生根開花。
說起五環的來歷,曾經有一個有趣的故事。1936年第11屆柏林奧運會第一次舉行火炬傳遞活動,火炬的傳遞路線自奧林匹亞開始,從希臘北部出境,沿多瑙河穿過奧地利,最後進入德國。為了烘托這一具有象徵意義的活,奧運會組委會主席卡爾·迪姆及其同事幾乎完全按照古奧運會的情景來布置沿途經過的古希臘遺址。
火炬到達德爾菲帕那薩斯山的古代運動場時要舉行一個特別儀式,這時,迪姆突發奇想,在一個高約3英尺的長方形石頭的四面設計並刻上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五環標誌,放在了古運動場的起跑線一端。儀式結束後,火炬繼續北上,而這塊作為道具的石頭卻被留在了古運動場。
由於極少有人知道這塊刻有五環標誌石頭(後被稱做“迪姆之石”)的真實身份,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它被當做了“有3000年歷史的古代奧運會遺蹟”。這個以訛傳訛的錯誤直到20世紀60年代才被德爾菲的希臘官員指出。1972年5月,這個假文物被送到德爾菲的另一個地方——古羅馬廣場入口處。
事實上,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五環標誌出自現代奧運會創始人顧拜旦之手。顧拜旦認為奧林匹克運動應該有自己的標誌,這個念頭在他的腦海里盤桓已久。1913年,他終於構思設計了五環標誌和以白色為底印有五環的奧林匹克旗,打算在國際奧委會成立20周年之際推出這個標誌。
1914年6月15日~23日,國際奧委會在法國巴黎索邦學院舉行代表大會,同時慶祝國際奧委會成立20周年。在紀念大會上,顧拜旦興致勃勃地拿出自己設計的五環標誌和一面印著五環的旗幟向大家展示,並建議將它們作為奧林匹克運動的標誌。聽了顧拜旦的說明後,會議確定將奧林匹克五環和奧林匹克旗作為奧林匹克標誌。
奧林匹克五環標誌由5個奧林匹克環從左至右套接而成,可以是單色,也可以是藍、黃、黑、綠、紅5種顏色。最初的解釋是五種顏色代表各國國旗的顏色,後來又將5個不同顏色的圓環解釋為五大洲的象徵。奧林匹克官方網站提示,“每個環代表相應的一個大洲”的說法是錯誤的。(參見“奧運五環”詞條)
會旗長3米,寬2米,以白色為底,象徵純潔。藍、黃、黑、綠、紅五環,環環相扣。1914年,在巴黎舉行的奧林匹克大會首次懸掛了奧林匹克旗。1920年,奧林匹克旗第一次飄揚在安特衛普夏季奧運會體育場。這屆奧運會後,比利時奧委會贈送了國際奧委會一面同樣的旗,在奧運會期間懸掛,後成定製,歷屆奧運會開幕式上由上屆舉辦城市轉交此旗,由舉辦城市保存,比賽期間主運動場僅懸掛代用品。1952年,奧斯陸市贈送國際奧委會冬季奧運會會旗,交接、保存和使用方法與夏季奧運會相同。
1979年6月,國際奧委會正式宣布了會旗和五環的含義:根據《奧林匹克憲章》,奧林匹克旗幟和5個圓環的含義是:象徵五大洲的團結以及全世界運動員以公正、坦率的比賽和友好的精神在奧運會上相見。
起源
傳說: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是為祭祀宙斯而定期舉行的體育競技活動。另一種傳說與宙斯的兒子赫拉克勒斯有關。赫拉克勒斯因力大無比獲大力神的美稱。他在伊利斯城邦完成了常人無法完成的任務,不到半天功夫便打掃乾淨了國王堆滿牛糞的牛棚,但國王不想履行贈送300頭牛的許諾,赫拉克勒一氣之下趕走了國王。為了慶祝勝利,他在奧林匹克舉行了運動會。
關於古奧運會起源流傳最廣的是佩洛普斯娶親的故事。古希臘伊利斯國王為了給自己的女兒挑選一個文武雙全的駙馬,提出應選者必須和自己比賽戰車。比賽中,先後有13個青年喪生於國王的長矛之下,而第14個青年正是宙斯的孫子和公主的心上人佩洛普斯。在愛情的鼓舞下,他勇敢地接受了國王的挑戰,終於以智取勝。為了慶賀這一勝利,佩洛普斯與公主在奧林匹亞的宙斯廟前舉行盛大的婚禮,會上安排了戰車、角斗等項比賽,這就是最初的古奧運會,佩洛普斯成了古奧運會傳說中的創始人。
奧運會的起源,實際上與古希臘的社會情況有著密切的關係。公元前9-8世紀,希臘氏族社會逐步瓦解,城邦制的奴隸社會逐漸形成,建立了200多個城邦。城邦各自為政,無統一君主,城邦之間戰爭不斷。為了應付戰爭,各城邦都積極訓練士兵。斯巴達城邦兒童從7歲起就由國家撫養,並從事體育、軍事訓練,過著軍事生活。戰爭需要士兵,士兵需要強壯身體,而體育是培養能征善戰士兵的有力手段。戰爭促進了希臘體育運動的開展,古奧運會的比賽項目也帶有明顯的軍事烙印。連續不斷的戰事使人民感到厭惡,普遍渴望能有一個賴以休養生息的和平環境。後來斯巴達王和伊利斯王簽訂了神聖休戰月條約。於是,為準備兵源的軍事訓練和體育競技,逐漸變為和平與友誼的運動會。
希臘人於公元前776年規定每4年在奧林匹克舉辦一次運動會。運動會舉行期間,全希臘選手及附近黎民百姓相聚於奧林匹亞這個希臘南部的風景秀麗的小鎮。公元前776年在這裡舉行第一屆奧運會時,多利亞人克洛斯在192.27米短跑比賽中取得冠軍。他成為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榮獲第一個項目的第一個桂冠的人。
後來,古希臘運動會的規模逐漸擴大,並成為顯示民族精神的盛會。比賽的優勝者獲得月桂、野橄欖和棕櫚編織的花環等。從公元前776年開始,到公元394年止,歷經1170年,共舉行了293屆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公元394年被羅馬皇帝禁止。
1875~1881年,德國庫蒂烏斯人在奧林匹克遺址發掘了出土文物,引起了全世界的興趣。為此,法國教育家皮埃爾·德·顧拜旦認為,恢復古希臘奧運會的傳統,對促進國際體育運動的發展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在他的倡導與積極奔走下,1894年6月,在巴黎舉行了首次國際體育大會。國際體育大會決定把世界性的綜合體育運動會叫做奧林匹克運動會,並於雅典舉行第一屆現代奧運會,以4年一次,輪流在各會員國舉行。
到2004年,已經舉行了28屆奧運會。2008年,將在中國北京舉行第29屆。
1894年6月巴黎國際會議上通過了第一部由顧拜旦倡議和制定的奧林匹克章程。它涉及奧林匹克運動的基本宗旨、原則及其他有關事宜。1921年洛桑奧林匹克會議,制定了奧林匹克法,包括奧林匹克運動會憲章、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章程、奧林匹克運動會競賽規則及議定書、奧林匹克運動會舉行通則、奧林匹克議會規則等5部分。數十年來,奧林匹克法曾多次修改、補充,但由顧拜旦制定的基本原則和精神未變。
1900年,在巴黎舉行的第二屆奧運會上,有11名女子衝破禁令,出現在運動場上。國際奧委會經過數次爭論,終於在1924年第22次會議上,正式通過允許女子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決議。此後,女子項目成為奧運會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參賽的女運動員也越來越多。
隨著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國際奧委會還作出許多規定。1913年,根據顧拜旦的構思,國際奧委會設計了奧林匹克會旗,白底無邊,中央有5個相互套連的圓環,環的顏色為天藍、黃、黑、綠、紅,五環象徵5大洲的團結和全世界運動員以公正、坦率的比賽和友好精神在奧運會上相見。1914年為慶祝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恢復20周年,在巴黎舉行的奧林匹克大會上會旗首次使用。1920年安特衛普奧運會時,在運動場上升起第一面五環會旗,這以後歷屆奧運會開幕式上都有會旗交接儀式和升旗儀式。為了宣傳奧林匹克精神、鼓勵參賽運動員,由顧拜旦提議,1913年經國際奧委會批准,將“更快、更高、更強”作為奧林匹克格言。1908年倫敦奧運會舉行時,在聖保羅大教堂舉行奧運會的宗教儀式上,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大主教在其布道詞中說,奧運會“重要的是參與,不是勝利”,顧拜旦對這句話極為讚賞,以後多次引用,因此不少人認為,這句話應該成為奧林匹克理想。從1920年第七屆奧運會開始實施運動員宣誓。1968年第19屆奧運會又增加裁判員宣誓。1936年第11屆奧運會時,國際奧委會正式規定,在主體會場點燃象徵光明、友誼、團結的奧林匹克火焰。此後這一活動成為每屆奧運會開幕式不可缺少的儀式之一。奧運會開始前,在奧林匹亞希臘女神赫拉(宙斯之妻)廟旁用凹面鏡聚集陽光點燃火炬後,進行火炬接力,於奧運會開幕前一天到達舉辦城市。在開幕式上由東道國運動員接最後一棒點燃塔上火焰,閉幕式時火焰熄滅。
奧運火炬
古代的火炬傳遞作為一種神聖的象徵,火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史前。火在希臘歷史上代表著創世,再生和光明。在希臘神話中,火是赫菲斯托斯的神聖象徵,是普羅米修斯從宙斯手中偷得贈送給人類的禮物。
在每個古希臘城邦的中心,都有一個燃燒長明聖火的祭壇,而城邦居民每家每戶也都有長明聖火,以供奉女灶神赫斯提亞。火炬傳遞最早在古希臘是作為一種宗教儀式在夜晚舉行,時隔不久就逐漸轉變成了首先在青少年當中興起的一種團體競技運動,並最終演化成了最為流行的古希臘體育項目之一。
在古奧林匹亞城的議事大廳有一個供奉赫斯提亞的祭壇,祭壇的聖火是用凹面圓盤或鏡面聚焦太陽光點燃的。聖火永不熄滅。採集聖火的過程非常簡單,但是能夠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凹陷的光滑平面能夠將陽光匯集到焦點,最高女祭司將火炬伸到焦點處,就能夠將其點燃。
古希臘人舉行火炬傳遞比賽,參賽者須傳遞火炬直到終點。古希臘火炬傳遞的宗教儀式每四年舉行一次以祭奠女神雅典娜。聖火的力量由火炬手用最快捷的方式進行傳遞。火炬傳遞的起點是普羅米修斯的祭壇,終點是設於古雅典衛城的女神雅典娜祭壇。當時的火炬傳遞由40位來自10個雅典人部落的青年來完成,全程一共2.5公里。
現代奧林匹克聖火點燃儀式與古希臘的相同,也是由女祭司在奧林匹亞點燃的,同時宣讀運動員誓言。隨後奧運聖火將授予第一位火炬手,這也標誌著火炬傳遞的正式開始。至今,奧運火炬傳遞的力量仍然影響打動著千千萬萬人的心。
但現代奧運會的火炬接力的產生還要要拜納粹德國所賜:1936年柏林奧運會前,極端崇拜古希臘,尤其是斯巴達人的納粹元首希特勒授意下,柏林奧組委的頭頭卡爾·迪耶姆博士把古希臘的兩種風俗捏合起來,生造了沿用之今的一整套奧運火炬接力和聖火儀式。
1936年7月20日,在納粹德國的安排下,希臘祭司和14個當地處女身著傳統服裝,站在古奧運會體育場內,用鏡子的反射聚集陽光照射到一根木材上,直到木頭生熱起火,聖處女正在吟唱:“喔神聖的火焰,在古代和神聖的地方被點燃,開始你的奔跑。”
納粹最大的兵工廠克虜伯(生產著名的克虜伯大炮的地方)也為奧運火炬接力做出了貢獻,所有的火炬上都有克虜伯的商標。簡短的儀式後,這把聖火經過3075人的先後接力,穿過希臘、保加利亞、南斯拉夫、匈牙利、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於8月1日抵達德國柏林奧林匹克體育場的聖火台。
納粹德國宣傳機器也對這一聖火傳遞儀式大肆宣傳,希特勒御用的著名女導演萊妮·里芬斯塔爾1938年發行的大型紀錄片《奧林匹亞》中,最著名的是一個鏡頭就是一個希臘的接力手,在愛琴海的黃昏舉著後句慢慢奔跑。
雖然生活以適合納粹美學息息相關,但由於她兼具古典和崇高的儀式感,所以即便在納粹垮台後也繼續流傳了下來。1948年,曾被納粹反覆轟炸的的倫敦舉行了二戰後的第一屆奧運會,也繼續沿用了奧林匹亞舊址點火、火炬接力等一系列儀式。今天,火炬接力已成為全球團結的一種象徵,人們早就忘記了她的納粹起源。
奧運會會歌
國際奧委會在1958年於東京舉行的第55次全會上最後確定還是用《奧林匹克聖歌》作為奧林匹克會歌。其樂譜存放於國際奧委會總部。從此以後,在每屆奧運會的開、閉幕式上都能聽到這首悠揚的古希臘樂曲。
奧林匹克宣言
1892年11月25日,顧拜旦男爵在巴黎索邦大學舉行的慶祝法國田徑運動聯盟成立5周年大會上發表了一篇精彩演講。他號召人們“堅持不懈地追求、實現一個以現代生活條件為基礎的偉大而有益的事業。”這個內容極其豐富、熱情四溢的歷史性演講,後來被人們為《奧林匹克宣言》。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這份演講稿在戰亂環境中未能公開刊登,顧拜旦只能悄悄地把它藏匿起來。1937年,顧拜旦因心臟病急性發作去世,那份曾經令人振奮和激動的宣言,隨著演講稿的不知去向,也似乎漸漸被遺忘。但熱衷研究體育歷史的法國外交分析專家弗朗索瓦·達馬侯爵始終堅信手稿原件尚在人間,他通過當年報紙留下的點點滴滴間接信息,憑著蛛絲馬跡走遍歐洲、北美、非洲。最終,達馬侯爵於20世紀90年代初在瑞士一家銀行的保險箱中發現了它。由此,達馬侯爵成為了顧拜旦《奧林匹克宣言》傳播的唯一權利人。1994年,在紀念奧運百年活動期間,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以英文、法文在內部出版了僅1000本《奧林匹克宣言》小冊子,以此公布這份珍貴手稿的存在。2008年1月2日,為紀念顧拜旦誕辰145周年,中、法、英三種文字的《奧林匹克宣言》全球首發慶典在北京舉行。在《奧林匹克宣言》手稿遺失百年後,在中國進入奧運年時,經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羅格主席和著作權所有人法國達馬侯爵同意,文明雜誌社全球首次出版發行了中法英三種文字的《奧林匹克宣言》。
標誌
奧林匹克運動有一系列獨特而鮮明的象徵性標誌,如奧林匹克標誌、格言、奧運會會旗、會歌、會徽、獎牌、吉祥物等,這些標誌有著豐富的文化含義,形象地體現了奧林匹克理想的價值取向和文化內涵。奧林匹克五環標誌,它由5個奧林匹克環套接組成,有藍、黑、紅、黃、綠5種顏色。五環的含義是象徵五大洲的團結以及全世界的運動員以公正、坦率的比賽和友好的精神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相見。《奧林匹克憲章》規定,奧林匹克標誌、奧林匹克會旗、奧林匹克格言和奧林匹克會歌的產權屬於國際奧委會專有。國際奧委會可採取一切適當措施使奧林匹克標誌、旗、格言和會歌在各國和國際上獲得法律保護。
奧林匹克會旗於1913年由顧拜旦親自設計,長3米,寬2米。1914年為慶祝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恢復20周年,在巴黎舉行的奧林匹克代表大會上首次升起。1920年安特衛普奧運會正式採用。奧林匹克會旗上面是藍黑紅三環,下面是黃綠兩環。
該聖歌在1896年第一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上首次演唱,但當時並未確定其為奧運會會歌。20世紀50年代後有人建議重新創作新曲,作為永久性的會歌,但幾經嘗試都不能令人滿意。國際奧委會在1958年於東京舉行的第5次奧運會上最後確定還是用《奧林匹克聖歌》(《撒馬拉斯頌歌》)作為奧林匹克會歌。其樂譜存放於國際奧委會總部。從此以後,在每屆奧運會的開、閉幕式上都能聽到這首悠揚的古希臘樂曲。
奧林匹克格言(OlympicMotto)亦稱奧林匹克口號。奧林匹克運動有一句著名的格言:“更快、更高、更強(Citius,Altius,Fortius)”。這一格言是顧拜旦的好友、巴黎阿奎埃爾修道院院長迪東(HenriDidon)在他的學生舉行的一次戶外運動會上,鼓勵學生們時說過的一句話,他說:“在這裡,你們的口號是:更快、更高、更強。”
顧拜旦借用過來將這句話用於奧林匹克運動。他曾經對此作出自己的理解,這或許是對奧林匹克精神最好的闡釋:
"ThemostimportantthingintheOlympicGamesisnottowinbuttotakepart,justasthemostimportantthinginlifeisnotthetriumphbutthestruggle.Theessentialthingisnottohaveconqueredbuttohavefoughtwell."
(“奧運會最重要的不是勝利,而是參與;正如在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成功,而是奮鬥;但最本質的事情並不是征服,而是奮力拚搏。”)
1920年,國際奧委會將其正式確認“更快、更高、更強(英文:Swifter,Higher,Stronger)”為,在1920年安特衛普奧運會上首次使用。此後,奧林匹克格言的拉丁文“Citius,Altius,Fortius”出現在國際奧委會的各種出版物上。奧林匹克格言充分表達了奧林匹克運動所倡導的不斷進取、永不滿足的奮鬥精神。雖然只有短短的六個字,但其含義卻非常豐富,它不僅表示在競技運動中要不畏強手、敢於鬥爭、敢於勝利,而且鼓勵人們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不甘於平庸、要朝氣蓬勃、永遠進取、超越自我,將自己的潛能發揮到極限。
《奧林匹克憲章》指出,奧林匹克精神就是相互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的精神。奧林匹克精神對奧林匹克運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首先,奧林匹克精神強調對文化差異的容忍和理解。其次,奧林匹克精神強調競技運動的公平與公正。人人平等,實現更高、更快、更強的理想。正如已故美國著名黑人田徑運動員傑西·歐文斯所說“在體育運動中,人們學到的不僅僅是比賽,還有尊重他人、生活倫理、如何度過自己的一生以及如何對待自己的同類”。
《奧林匹克憲章》指出,奧林匹克運動的宗旨是:“通過沒有任何歧視、具有奧林匹克精神——以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的精神相互理解的體育活動來教育青年,從而為建立一個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作出貢獻。”
奧林匹克日
1948年01月,國際奧委會在第42次全會上將每年的06月23日定為奧林匹克日,舉行慶祝活動,紀念國際奧委會的誕生,宣傳奧林匹克理想和推動普及運動。自1987年起,國際奧委會發起了“奧林匹克日長跑”。吉祥物
在奧運史上,吉祥物第一次出現在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上。此後吉祥物就成為構成一屆奧運會形象特徵的主要成分。國際奧委會和歷屆奧運會組委會對吉祥物的設計要求都很高,每1屆奧運會吉祥物的揭曉都吸引了世界的關注,成為當屆奧運會的亮點。在吉祥物的藝術形式上,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會以前,奧運會吉祥物大多以舉辦國有特色的動物形象為創作原型,一般是一個物種。1992年後,奧運會的吉祥物出現了人物,或者是完全虛擬的形體,數量也有變化。1998年長野冬奧會吉祥物有4種,2000年悉尼奧運會吉祥物有3種,2004年雅典奧運會吉祥物有兩種,而2008年北京奧運會吉祥物更多達5種。不管是什麼樣的形式,其基本的創作核心是有利於表達當屆奧運會的主題,有利於表現主辦城市獨特的地域特徵、歷史文化和人文特色,同時有利於市場開發和保護。
現代奧運會產生了造型多樣的吉祥物。每個吉祥物都是獨一無二的,它們都有富有活力的性格,體現了友誼和公平競賽的奧林匹克理想。吉祥物首次在奧運會上發揮顯著作用是在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上。在近些年的奧運會中,吉祥物的作用得到了加強。吉祥物將奧運會價值擬人化了,為其賦予實際的形體並使之廣為兒童所接受,這是當今奧運會識別項目中其他形象所無法比擬的。
奧林匹亞德
奧林匹亞德是對每4年舉行一次奧林匹克競技會這一周期的稱謂。人們也常把奧運會稱為奧林匹亞德。古代奧運會的舉辦年都是閏年,現代奧運會亦沿襲舊制。1894年成立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時即決定舉行現代奧運會,但第一屆奧運會直到1896年才召開,就是因為這一年是閏年。現代奧運會始終遵循奧林匹亞德的原則,即使因戰爭無法按期舉辦奧運會,每逢閏年仍算一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1940年和1944年即沿襲此例。戰爭結束後延至1948年才舉行第14屆,也是因為這一年是閏年。這一周期的稱謂不適用於冬季奧運會,冬季奧運會是按實際舉辦次數來計算的。申辦流程
1、由申辦城市向國際奧委會提出書面申請。國際奧委會在奧運會舉行的前8年即開始招標,並規定明確的截止日期。意欲舉辦奧運會的城市須在此日期前以正式的書面形式向國際奧委會提出申請。申請報告必須經本國奧委會的批准,並由該國政府簽署表示支持。如果同一國家有兩個以上的城市擬申辦,由該國奧委會從中確定一個。
2、國際奧委會執委會,對提出申辦的城市進行初步篩選。
3、國際奧委會評估委員會對申辦城市進行實地考察。國際奧委會和負責奧運會項目的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發出對申辦城市各種條件進行調查的有關表格和問卷,這些問題非常具體而詳盡,涉及到舉辦奧運會的各個方面。評估委員會會會親自赴各申辦城市進行實地考察,並將考察的結果以書面報告形式呈交國際奧委會,發放給每一位委員,作為委員在最後的全會表決時的參考依據之一。
4、國際奧委會全會投票,確定舉辦城市。
5、國際奧委會與舉辦城市簽約。
備註
1、奧運會創立之初除擊劍外,其他項目均不允許職業選手參賽,20世紀80年代解禁,僅剩拳擊不允許職業選手參賽,因國際奧委會認為對抗性過高的職業拳擊有違奧林匹克精神。
2、奧運會男子足球項目的參賽選手除最多3名超齡球員外,其他球員不得超過23歲。也因此有了“國奧隊”一說。此規定是國際奧委會與國際足聯商議後的妥協結果,因為國際足聯擔心不加限制的奧運會男足賽事會損害男足世界盃的商業利益。
運動員入場
按照規定,凡被國際奧委會承認的國家奧委會均可派運動隊參加奧運會比賽。奧運會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和最有影響的綜合性運動會,通常情況下,國際奧委會主席和主辦國元首都出席大會的開幕式和閉幕式,並在會上致詞,由主辦國元首宣布大會開幕。以往奧運會參賽國家(或地區)由主辦國發出邀請,1986年9月國際奧委會執委會漢城會議決定,以後改由國際奧委會邀請。
國際奧委會章程規定,奧運會屬國際奧委會的專利。國際奧委會根據申請舉辦城市的組織能力和財力,由全體委員投票決定舉辦下一屆奧運會的城市,並由國際奧委會同獲得舉辦權的城市簽訂必要的契約。
古代項目
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競技比賽項目主要是田徑,後來逐漸增加了摔跤、五項全能、拳擊、賽馬、角斗,以及戰車賽、武裝賽跑等等,最多時達23項。大多數比賽項目為現代運動項目的原始雛形,比賽規則簡單,任意性很大,一些項目如最富有古希臘運動特色的角斗在現代運動中已經絕跡。
場地跑古代奧運會最早設立的競賽項目,也是從第1屆到第13屆運動會上的唯一競賽項目,距離是192.27米,這正好是運動場的長度。後來有了中跑和長跑,距離是192.27米的倍數。當時跑道無分道標誌,運動場的邊界鋪以石塊,就是起跑線,起跑姿勢千姿百態,比賽時也只是比個先後,不計時間。古希臘人愛好跑步,在奧林匹亞阿爾菲斯河岸的岩壁上保留著古希臘人的一段格言:“如果你想聰明,跑步吧!如果你想強壯,跑步吧!如果你想健康,跑步吧!”五項全能是運動會上的綜合性比賽項目,與現代田徑全能運動的比賽方法大不相同。例如,古代五項全能比賽有笛子伴奏,運動員路過時手持啞鈴,鐵餅實為石餅,標槍為當時的實用武器。前4項的競技場內進行,摔跤則在神廟旁進行。摔跤參賽者必須是前4項的優勝者,摔跤必須獲得第一名才能成為五項全能運動的冠軍。在古代奧運會中,斯巴達人一直在這個項目上占優勢,幾乎包攬了歷屆的冠軍。
角斗是古代希臘盛行的一種拳擊和摔跤相結合的體育競技項目,比賽十分激烈,常常吸引眾多的觀眾。
在古代奧運會期間,少年比賽項目是從第37屆才開始設立的,年齡的界限並不明確,比賽項目也只限於場地跑、摔跤、五項全能、拳擊、角斗也曾舉行過幾次,但不持久。
古代奧運會
希臘人於公元前776年規定每4年在奧林匹亞舉辦一次運動會。運動會舉行期間,全希臘選手及附近的黎民百姓相聚於奧林匹亞這個希臘南部風景秀麗的小鎮。公元前776年在這裡舉行第一屆奧運會時,多利亞人克洛斯在192.27米短跑比賽中取得冠軍,成為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榮獲第一個項目的第一個桂冠的人。後來,古希臘運動會的規模逐漸擴大,並成為顯示民族精神的盛會。比賽的優勝者獲得月桂、野橄欖和棕櫚編織的花環等。從公元前776年開始,到公元394年止,歷經1168年,共舉行了293屆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公元394年被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禁止。
傳說:有關古代奧運會的起源的傳說有很多,最主要的有以下兩種:一是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是為祭祀宙斯而定期舉行的體育競技活動,另一種傳說與宙斯(Zeus)的兒子赫拉克勒斯(Heracles)有關。赫拉克勒斯因力大無比獲“大力神”的美稱。他在伊利斯城邦完成了常人無法完成的任務,不到半天功夫便掃乾淨了國王堆滿牛糞的牛棚,但國王不想履行贈送300頭牛的許諾,赫拉克勒一氣之下趕走了國王。為了慶祝勝利,他在奧林匹亞舉行了運動會。發起和興盛(公元前776年至公元前388年):公元前776年,伯羅奔尼撒的統治者伊菲圖斯努力使宗教與體育競技合為一體。它不僅革新宗教儀式,還組織大規模的體育競技、活動,並決定每4年舉行一次。時間定在閏年的夏至之後。所以公元前776年的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就正式載入史冊,成為古代奧運會的第1屆。當時僅有一個比賽項目。即距離為192.27米的場地跑。這一時期各城邦之間雖有紛爭,但希臘是一個獨立的國家,政治、經濟、文化都較發達,是運動會的黃金時期。特別是公元前490年,希臘雅典在馬拉松河谷大敗波斯軍之後,民情奮發,國威大振,興建了許多運動設施、廟宇等,參賽者遍及希臘各個城邦,奧運會盛極一時,成為希臘最盛大的節日。
衰落:(公元前388年至公元前146年):由於斯巴達和雅典長期的伯羅奔尼撤戰爭(公元前431年至公元前404年),希臘國力大減,馬其頓逐漸吞併了希臘。馬其頓君王菲利普還親制自參加了賽馬。隨後亞歷山大大帝雖自己不喜愛體育活動,仍積極支持,並視奧運會為古希臘的最高體育活動開幕式,為其增添設施。不過,這一時期古奧運會精神已大為減色,並開始出現職業運動員。
消亡:(公元前146年至公元394年):羅馬帝國統治希臘後,起初雖仍舉行運動會,但奧林匹亞已不是唯一競賽地了。如公元前80年第175屆奧運會,羅馬經濟規律就把優秀競技者召集在羅馬比賽,而奧林匹亞只舉行了少年賽。這時職業運動員已開始大量出現,奧運會成了職業選手的比賽,希臘人對之失去了興趣。公元2世紀後,基督教統治了包括希臘在內的整個歐洲,倡導禁慾主義,主張靈肉分開,反對體育運動,使歐洲處於一個黑暗時代,奧運會也隨之更趨衰落,直至名存實亡。公元393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宣布基督教為國教,認為古奧運會有違基督教教旨,是異教徒活動,翌年宣布廢止古奧運會。公元895年,拜占廷人與歌德人在阿爾菲斯河發生激戰,使奧林匹亞各項設施毀失殆盡。公元426年,狄奧多西二世燒毀了奧林匹亞建築物的殘餘部分。公元522、511年接連發生的兩次強烈地震,使奧林匹亞遭到了徹底毀滅。從此順延了1000餘年的古奧運會不復存在,繁榮的奧林匹亞變成了一片廢墟。
奧運會復甦
1896年雅典奧運會。15世紀開始,教育家開始提倡幸福和健康的生活方式。17世紀,英國人約翰·洛克的“紳士教育”提出德、智、體,法國人讓-雅克·盧梭建議透過遊戲學習。公元1776年,英國考古學家在勘察中發現了古代奧運會遺址。1875年至1881年,德國庫蒂烏斯人在奧林匹亞遺址發掘了出土文物,引起了全世界的興趣。1858年,希臘發布了《奧林匹克令》,並於1859年10月1日在雅典舉辦了第一屆泛希臘奧林匹克運動會。1889年7月,在法國巴黎召開的國際田徑代表大會上,後來被人尊稱為“奧林匹克之父”的法國教育家皮埃爾·德·顧拜旦(Pierre de Coubertin)首次公開了他恢復奧運會的構想。1891年1月,顧拜旦以法國田徑協會聯合會秘書長的身份,向全世界幾乎每個體育組織和俱樂部發出邀請——參加於1894年6月16日在法國巴黎索邦神學院召開的國際體育運動代表大會,此次大會為第一屆奧林匹克代表大會。會議召開一個星期後,即6月23日,大會就通過了成立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的決議,而6月23日也就成了“國際奧林匹克日”(International Olympic Day)。當時,顧拜旦成為首任秘書長。大會決定在1896年召開首屆現代奧運會,希臘的歷史名城雅典獲得主辦權。1896年4月6日至4月15日,希臘雅典舉辦了第一屆現代奧運會。
奧運標誌
奧運五色環標誌象徵著五大洲團結。奧林匹克運動有一系列獨特而鮮明的象徵性標誌,如奧林匹克標誌、格言、奧運會會旗、會歌、會徽、獎牌、吉祥物等。這些標誌有著豐富的文化含義,形象地體現了奧林匹克理想的價值取向和文化內涵。
《奧林匹克憲章》規定,奧林匹克標誌、奧林匹克旗、奧林匹克格言和奧林匹克會歌的產權屬於國際奧委會專有。國際奧委會可採取一切適當措施使奧林匹克標誌、旗、格言和會歌在各國和國際上獲得法律保護。
會旗
奧林匹克會旗於1913年由顧拜旦親自設計,長3米,寬2米。1914年為慶祝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恢復20周年,在巴黎舉行的奧林匹克代表大會上首次升起。1920年安特衛普奧運會正式採用。奧林匹克會旗上面是藍黑紅三環,下面是黃綠兩環。五環代表五大洲的團結和全世界的運動員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相聚一堂。
會歌
國際奧委會在1958年於東京舉行的第55次全會上最後確定還是用《奧林匹克聖歌》(《撒馬拉斯頌歌》)作為奧林匹克會歌。其樂譜存放於國際奧委會總部。從此以後,在每屆奧運會的開、閉幕式上都能聽到這首悠揚的古希臘樂曲。
古代不朽之神,美麗、偉大而正直的聖潔之父。
祈求降臨塵世以彰顯自己,
讓受人矚目的英雄在這大地蒼穹之中,作為你榮耀的見證。
請照亮跑步、角力與投擲項目,這些全力以赴的崇高競賽。
把用橄欖枝編成的花冠頒贈給優勝者,塑造出鋼鐵般的軀幹。
溪谷、山嶽、海洋與你相映生輝
啊!永遠不朽的古代之神。
格言
奧林匹克格言(Olympic Motto)亦稱奧林匹克口號。奧林匹克運動有一句著名的格言:“更快、更高、更強(Citius,Altius,Fortius)”。這一格言是顧拜旦的好友、巴黎阿奎埃爾修道院院長迪東(Henri Didon)在他的學生舉行的一次戶外運動會上,鼓勵學生們時說過的一句話,他說:“在這裡,你們的口號是:更快、更高、更強。”顧拜旦借用過來將這句話用於奧林匹克運動。他曾經對此作出自己的理解,這或許是對奧林匹克精神最好的闡釋:"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the Olympic Games is not to win but to take part, just a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life is not the triumph but the struggle.The essential thing is not to have conquered but to have fought well."(“奧運會最重要的不是勝利,而是參與;正如在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成功,而是奮鬥;但最本質的事情並不是征服,而是奮力拚搏。”)
1920年,國際奧委會將其正式確認“更快、更高、更強”為奧林匹克格言,在1920年安特衛普奧運會上首次使用。此後,奧林匹克格言的拉丁“Citius,Altius,Fortius”出現在國際奧委會的各種出版物上。奧林匹克格言充分表達了奧林匹克運動所倡導的不斷進取、永不滿足的奮鬥精神。雖然只有短短的6個字,但其含義卻非常豐富,它不僅表示在競技運動中要不畏強手、敢於鬥爭、敢於勝利,而且鼓勵人們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不甘於平庸、要朝氣蓬勃、永遠進取、超越自我,將自己的潛能發揮到極限。
精神
《奧林匹克憲章》指出,奧林匹克精神就是相互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的精神。奧林匹克精神對奧林匹克運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首先,奧林匹克精神強調對文化差異的容忍和理解。其次,奧林匹克精神強調競技運動的公平與公正。人人平等,實現更高、更快、更強的理想。正如已故美國著名黑人田徑運動員傑西·歐文斯所說“在體育運動中,人們學到的不僅僅是比賽,還有尊重他人、生活倫理、如何度過自己的一生以及如何對待自己的同類。”
宗旨:《奧林匹克憲章》指出,奧林匹克運動的宗旨是:“通過沒有任何岐視、具有奧林匹克精神——以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的精神相互理解的體育活動來教育青年,從而為建立一個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作出貢獻。”
奧林匹克日:1948年1月,國際奧委會在第42次全會上將每年的6月23日定為奧林匹克日,舉行慶祝活動,紀念國際奧委會的誕生,宣傳奧林匹克理想和推動普及運動。自1987年起,開始舉行“奧林匹克日長跑”。
獎牌
1896年,在雅典舉行的第一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上,冠軍獲得的是一枚銀質獎章和一個橄欖枝做的花冠,亞軍獲得的是一枚銅質獎章和一頂桂冠。此獎章是由法國藝術家儒勒·夏普朗精心設計的。第二屆奧運會在巴黎舉行,競賽規程規定要頒發“特別富有藝術意義”的獎品,結果取消了獎章,而給每個奧運會參加者發了一枚長方形的紀念章,圖案是勇士手執橄欖枝。隨後幾屆奧運會,各自的獎章圖案設計各具風格,沒有形成固定的樣式。直到1928年,奧運會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舉行,獎章由義大利佛羅倫斯藝術家朱塞佩·卡西奧里教授設計,圖案是象徵友愛、和睦、團結的手抱橄欖枝的女塑像。這枚獎章不僅授予運動員,也授予與奧運會同時舉行的藝術競賽的優勝者。自此,以後各屆奧運會獎章正面的圖案保持不變,只把舉辦地名與屆數作相應的變更。
聖火
奧運聖火首次出現是在1928年阿姆斯特丹奧運會。當時是顧拜旦提出了這一想法,但僅限於在體育場附近的一個噴泉盛水盤上點燃聖火。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點燃聖火的儀式,起源於古希臘人類自上天盜取火種的神話,在奧林匹亞宙斯(Zeus)神前,按宗教的儀式在祭壇上點燃火種,然後持火炬跑遍各城邦,傳達奧運會即將開始的訊息,各城邦必須休戰,忘掉仇恨與戰爭,積極準備參加奧運會的競技比賽,因此火炬象徵著和平、光明、團結與友誼等意義。1920年,安特衛普奧運會為了紀念大戰結束,燃點了象徵和平的火焰;1928年,阿姆斯特奧運會期間在一座高塔上燃燒著火焰,而且火種由奧林匹克以聚光鏡取得。1934年,國際奧委會確認燃點聖火儀式並於1936年7月20日在奧林匹亞舉行了取火儀式(1936年柏林奧運會)。
宣誓誓詞
奧運會誓詞於1913年由國際奧委會通過,1920年正式實施(1916年奧運會因一戰停辦)。
運動員:“我以全體運動員的名義,保證為了體育的光榮和我們運動隊的榮譽,以真正的體育道德精神參加本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承諾不使用興奮劑,尊重並遵守指導運動會的各項規則”。
裁判員:“我以全體裁判員和官員的名義,保證以真正的體育道德精神,完全公開地執行本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職務,尊重並遵守指導運動會的各項規則”。
開閉幕式
開幕式
奧運會開幕式內容包括基本儀式和富有民族特色的團體操及大型體育文藝表演,其基本儀式包括以下固定程式:
1、奧運會組委會主席宣布開幕式開始,國際奧委會主席和奧運會組委會主席在運動場入口迎接東道國國家元首,並引導他到專席就座;
2、各代表團按主辦國語言的字母順序列隊入場(但希臘和東道國代表團例外,按慣例希臘代表團最先入場,東道國最後;2008年北京奧運會則是按照簡體漢字筆畫順序排列入場);
3、奧運會組委會主席講話;
4、國際奧委會主席講話;
5、東道國國家元首宣布奧運會開幕,奏《奧林匹克聖歌》,同時奧林匹克旗以水平展開形式進入運動會場並從賽場的旗桿上升起;
6、奧林匹克火炬接力跑進入運動場,最後一名接力運動員沿跑道繞場一周后點燃奧林匹克聖火,放飛鴿子;
7、各代表團旗手繞主席台形成半圓形,主辦國的一名運動員登上講台,他左手執奧林匹克旗的一角,舉右手宣誓;
8、主辦國的一名裁判員登上講台,以同樣的方式宣誓;
9、演奏或演唱主辦國國歌。
上述固定程式結束後,由東道國進行大型體育文藝表演。一般而言開幕式的成敗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大型體育文藝表演的效果。
閉幕式
閉幕式首先由各代表團的旗手按開幕式的順序一列縱隊進場,在他們後面是不分國籍的運動員隊伍,旗手在講台後形成半圓形。國際奧委會主席和當屆奧運會組委會主席登上講台,希臘國旗從升冠軍國旗的中央旗桿右側的旗桿升起,主辦國國旗從中央旗桿升起,下屆奧運會主辦國的國旗從左側旗桿升起。主辦城市市長登上講台,並把會旗交給國際奧委會主席,國際奧委會主席把旗交給下屆奧運會主辦城市的市長。奧運會組委會主席講話,國際奧委會主席致閉幕詞。緊接著,奧林匹克聖火在號聲中熄滅,奏《奧林匹克聖歌》的同時,奧林匹克會旗徐徐降下,並以水平展開形式送出運動場,旗手緊隨其後退場。同時奏響歡送樂曲。各代表團退場。最後,進行精彩的文藝表演。由主辦國把奧運會旗幟轉交給下屆主辦國代表。緩緩熄滅聖火。
頒獎儀式
在奧運會期間,獎章應由國際奧委會主席(或由他選定的委員)在有關的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主席(或其代表)陪同下頒發。通常情況下,在每項比賽結束後,立即在舉行比賽的場地以下述方式頒獎:獲得前三名的運動員身著正式服裝或運動服登上領獎台,面向官員席。冠軍所站的位置稍高,然後宣布他們的名字。冠軍代表團的旗幟應從中央旗桿升起,第二名和第三名代表團的旗幟分別從緊靠中央旗桿右和左側的旗桿升起。奏冠軍代表團的國歌時,獎章獲得者應面向旗幟。
發展歷程
公元前776年-公元388年
伯羅奔尼撒的統治者伊菲圖斯(古代奧運會的創始人)努力使宗教與體育競技合為一體。他不僅革新宗教儀式,還組織大規模的體育競技、活動,並決定每四年舉行一次。時間定在閏年的夏至之後。所以公元前776年的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就正式載入史冊,成為古代奧運會的第1屆。參加第一屆古代奧運會的國家僅有三個國家——伯羅奔尼撒、伊斯利、斯巴達。當時僅有一個比賽項目,即距離為192.27米的場地跑。
古希臘人於公元前776年規定每4年在奧林匹亞舉辦一次運動會,原因是為了和平和表示尊重奧林匹克眾神(即古希臘神話里的宙斯等神)。當時各個城邦有他們自己算年的方法,並沒有一個共通的紀元。但是各城邦之間每年度最重要的大事就是希臘的大運動會。這些運動會一共有四種:奧林匹克運動會、匹西亞運動會、尼米亞運動會與伊斯米亞運動會。這四個運動會以奧林匹克運動會為首,依照順序分別在四個地點舉行,這樣形成的一個四年周期,稱為奧林匹克周期(Olympiad),成為城邦之間計算年份的方法。
運動會舉行期間,全希臘選手及附近的百姓相聚於奧林匹亞這個希臘南部風景秀麗的小鎮。公元前776年在這裡舉行第一屆奧運會時,多利亞人克洛斯在192.27米短跑比賽中取得冠軍,成為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榮獲第一個項目的第一個桂冠的人。後來,古希臘運動會的規模逐漸擴大,並成為顯示民族精神的盛會,比賽的優勝者獲得月桂、野橄欖和棕櫚編織的花環等。
從公元前776年開始,到公元394年止,歷經1170年,共舉行了293屆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公元394年奧林匹克運動會被羅馬帝國皇帝狄奧多西一世禁止。
這一時期各城邦之間雖有紛爭,但卻是運動會的黃金時期。特別是公元前490年,希臘雅典在馬拉松河谷打敗波斯軍之後,民情奮發,興建了許多運動設施、廟宇等,參賽者遍及希臘各個城邦,奧運會盛極一時,成為希臘最盛大的節日之一。
有關古代奧運會的起源的傳說有很多,最主要的有以下兩種:一是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是為祭祀宙斯而定期舉行的體育競技活動,另1種傳說與宙斯(Zeus)的兒子赫拉克勒斯(Heracles)有關。赫拉克勒斯因力大無比獲“大力神”的美稱。他在伊利斯城邦完成了常人無法完成的任務,不到一會兒功夫便掃乾淨了國王堆滿牛糞的牛棚,但國王不想贈送300頭牛給他,赫拉克勒斯一氣之下趕走了國王。為了慶祝趕跑了小氣的國王,他在奧林匹克舉行了一場盛大的運動會。所以才有了奧運會。
古代奧運會項目:5項全能(包含鐵餅、標槍、跳遠、賽跑;摔跤和拳擊)、賽跑、拳擊、摔跤、拳擊角力(拳擊和摔跤的混合運動)、4輪馬車賽跑、騎馬。
公元前388年-公元前146年
由於斯巴達和雅典長期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公元前431年至公元前404年),希臘國力大減,馬其頓逐漸吞併了希臘。馬其頓君王菲利普還親自參加了賽馬。隨後的亞歷山大大帝雖自己不喜愛體育活動,仍積極支持奧運會,並視奧運會為古希臘的最高體育活動開幕式,為其增添設施。不過,這一時期古奧運會精神已大為減色,並開始出現職業運動員。
公元前146年-公元394年
羅馬帝國統治希臘後,起初雖仍舉行運動會,但奧林匹亞已不是唯一競賽地了。如公元前80年第175屆奧運會,羅馬經濟規律就把優秀競技者召集在羅馬比賽,而奧林匹亞只舉行了少年賽。這時職業運動員已開始大量出現,奧運會成了職業選手的比賽,希臘人對此失去了興趣。公元2世紀後,基督教統治了包括希臘在內的整個歐洲,倡導禁慾主義,主張靈肉分開,反對體育運動,使歐洲處於一個黑暗時代,奧運會也隨之更趨衰落,直至名存實亡。公元393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1世宣布基督教為國教,認為古奧運會有違基督教教旨,是異教徒活動,翌年宣布廢止古奧運會。公元395年,拜占廷人與歌德人在阿爾菲斯河發生激戰,使奧林匹亞各項設施毀失殆盡。公元426年,狄奧多西2世燒毀了奧林匹亞建築物的殘餘部分。公元511、522年接連發生的兩次強烈地震,使奧林匹亞遭到了徹底毀滅。從此順延了1000餘年的古奧運會不復存在,繁榮的奧林匹亞變成了一片廢墟。
公元15世紀至公元1896年
15世紀開始,教育家們開始提倡幸福和健康的生活方式。17世紀,英國人約翰·洛克的“紳士教育”提出德、智、體,法國人讓-雅克·盧梭建議透過遊戲學習。公元1776年,英國考古學家在勘察中發現了古代奧運會遺址。1875年至1881年,德國庫蒂烏斯人在奧林匹亞遺址發掘了出土文物,引起了全世界的興趣。1858年,希臘發布了《奧林匹克令》,並於1859年10月1日在雅典舉辦了第一屆泛希臘奧林匹克運動會。
1889年7月,在法國巴黎召開的國際田徑代表大會上,後來被人尊稱為“奧林匹克之父”的法國教育家皮埃爾·德·顧拜旦(PierredeCoubertin)首次公開了他恢復奧運會的構想。1891年1月,顧拜旦以法國田徑協會聯合會秘書長的身份,向全世界幾乎每個體育組織和俱樂部發出邀請——參加於1894年6月16日在法國巴黎索邦神學院召開的國際體育運動代表大會,此次大會為第一屆奧林匹克代表大會。來自9個國家37個體育組織的78名代表到會,當時,顧拜旦成為首任國際奧委會秘書長。通過決議復興奧運會,通過了第一部由顧拜旦倡議和制定的《奧林匹克憲章》。它涉及奧林匹克運動的基本宗旨、原則及其他有關事宜。6月23日,大會通過了成立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的決議,而6月23日也就成了“國際奧林匹克日”(InternationalOlympicDay)。顧拜旦起草國際奧委會章程,闡述了奧林匹克運動的哲學基礎、教育和美學意義,奠定了奧林匹克運動的理論基礎,使奧林匹克運動發展成為持久的體育與和平運動。這次大會標誌著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誕生。顧拜旦則被人們譽為“現代奧林匹克之父”。
大會決定在1896年召開首屆現代奧運會,希臘的歷史名城雅典獲得主辦權。
1896年至今
1896年4月6日至4月15日,希臘雅典舉辦了第一屆現代奧運會。周恩來曾說過:“友誼第一,比賽第二。”
第1屆現代奧運會當希臘雅典舉辦奧運會的時候,距羅馬皇帝狄奧多希一世下令禁止舉行的古代奧運會已經過去了1500多年。1896年4月6日下午3點,在經過重修的雅典帕那辛尼安體育場,希臘國王喬治一世宣布:第一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喬治一世在開幕詞中說:“但願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復興能增進希臘人民與各國人民的友誼;但願體育運動和它所崇尚的道德觀念有助於造就新一代的希臘人,無愧於他們的先輩。”
1900年,第二屆奧運會來到了繁華之都——法國巴黎。這屆奧運會比賽時間持續5個多月,可謂曠日持久。
在巴黎奧運會上,有11名女子衝破禁令,出現在運動場上。國際奧委會經過數次爭論,終於在1924年第22次會議上,正式通過允許女子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決議。此後,女子項目成為奧運會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參賽的女運動員也越來越多。
首屆雅典奧運會成功舉辦後,希臘方面曾希望將雅典作為奧運會的永久舉辦地,但遭到了國際奧委會主席顧拜旦等人的反對,顧拜旦認為奧運會是全人類的遺產,不應只屬於希臘。最終,第二屆奧運會花落顧拜旦的家鄉法國。
當時的巴黎,已經成為世界聞名的繁華都市,但奧運會在這裡卻遭到了冷遇。由於此屆奧運會被作為世界博覽會的一部分,比賽時間也從1900年5月中旬持續到10月28日。比賽日程很不緊湊,如擊劍比賽在6月舉行,田徑和體操比賽在7月舉行,游泳比賽在8月舉行,堪稱一次“馬拉松”式的運動會。比賽場地分散在不同的城鎮舉行,設施也十分簡陋,再加上組織不力、宣傳不夠、觀眾不多,這屆奧運會遠不如首屆雅典奧運會那樣緊張、熱烈。本想利用博覽會來提升奧運會知名度的顧拜旦對此非常失望,他在日記中寫道:“世界上有一個對奧運會非常冷淡的地方,這就是巴黎。”
不過,巴黎奧運會也有其自身的特點。一方面,巴黎名勝眾多,交通便利,這對許多參賽選手很有吸引力。參賽國家從上屆的13個增加到22個,運動員人數從311名增加到1344名。值得一提的,共有來自法國、英國、美國和波希米亞的11名女選手參加了高爾夫球和網球比賽,這也是女性運動員首次登上奧運殿堂,而夏洛特·庫珀(CharlotteCooper)則成為奧運會歷史上第1位女性冠軍(女子網球單打冠軍、男女混合雙打冠軍)。
1904年,第3屆奧運會落戶美國密西西比河沿岸城市聖路易斯,這是奧運會首次在歐洲之外的國家舉辦,也表明奧運會在國際化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聖路易斯戰勝芝加哥舉辦了第3屆奧運會,一個主要原因是世界博覽會將在這裡舉辦。這也是奧運會歷史上首次以競爭形式決出舉辦城市。由於與博覽會相互交叉,比賽從7月1日持續到10月底,與上屆巴黎奧運會一樣拖沓冗長,而奧運會的風光也被世界博覽會搶走了。顧拜旦對此深感失望,從此奧委會便將奧運會的選址與世博會分開,以免再次出現這種情況。
這屆奧運會只有12個參賽國家,成為歷史上最少的一屆。由於遠隔重洋,加之東道主沒能兌現派船接送歐洲選手的承諾,導致許多歐洲選手未能參賽。參賽運動員共629人,其中美國隊就達533人,許多項目參賽隊員都是清一色的美國人,加上美國隊實力強大,奪走了絕大多數獎牌,因此有人說這屆奧運會是“美國的奧運會”。
1921年在瑞士洛桑奧林匹克會議中,制定了奧林匹克法,包括奧林匹克運動會憲章、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章程、奧林匹克運動會競賽規則及議定書、奧林匹克運動會舉行通則、奧林匹克議會規則等5部分。至今,曾多次修改、補充,但由顧拜旦制定的基本原則和精神未變。
2007年7月5日,國際奧委會在瓜地馬拉城的第119次國際奧委會全會上同意創辦青年奧運會,運動員的年齡需在14歲至18歲之間。首屆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在新加坡舉行。中國南京於2014年舉辦第二屆青奧會。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於2018年舉辦第三屆青奧會。
國際奧委會摩納哥全會於2014年12月8日通過重要決議,除允許不同國家或地區、同一國家的不同城市聯合申辦奧運會外,國際奧委會未來要打破奧運會大項數量上限,允許東道主自主提議增加一個或幾個小項,但需要國際奧委會批准才能入選奧運會。
允許增加項目也就意味著奧運會未來要打破夏奧會28個大項和冬奧會15個大項設定的數量限制,但運動員數量不能增加,要保持目前夏奧會10500人和冬奧會2900人參賽的標準。
國際奧委會通過了開設奧運頻道的提議,這個頻道預計2015年在全球推出,24小時不間斷播出,由奧林匹克廣播服務公司(OBS)運營。這個奧運頻道將展示體育運動——但並非直播奧運會,而是投身蓬勃發展的互動市場,試圖吸引全世界青年的目光。該頻道的基地將設在瑞士和西班牙,首先通過網際網路播出,然後進入到主流廣電系統,內容包含新聞、專題節目、重大賽事等。
比賽項目
在奧運會的歷史上,共出現了35個大項(sport),53個分項(discipline)和超過400個小項(event)。而其中夏季奧運會包括28個大項和38個分項,冬季奧運會包括7個大項和15個分項。1896年第一屆現代奧運會只有9個比賽項目,如果划船項目沒有因為惡劣的天氣而被取消的話,那么第一屆現代奧運會上的項目就會達到10個。此後,隨著奧運會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其規模越來越大,比賽項目也越來越多。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比賽項目已增至28個。2005年,國際奧委會在新加坡全會上決定,2012年倫敦奧運會只設26個大項,且今後每屆奧運會最多不得超過28個大項。由此傳遞出一個信號: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延續了幾十年的“擴張主義”已經結束。2007年,國際奧委會又通過一項改革決議:從2020年起,奧運會將確定25個核心項目,之後每屆奧運會固定設這25個大項,另外最多可以增設3個臨時項目。這意味著,繼棒球、壘球被“逐出”後,現有28個奧運項目中還有一個要離開。
夏季奧運會比賽項目:田徑、籃球、足球、摔跤、柔道、舉重、射擊、射箭、擊劍、賽艇、馬術、拳擊、手球、網球、棒球、壘球、跆拳道、羽毛球、皮划艇、桌球、曲棍球、腳踏車、帆船帆板、體操、排球、游泳、鐵人三項、現代五項、女子拳擊。
冬季奧運會比賽項目:速度滑冰、短跑道速度滑冰、高山滑雪、自由式滑雪、越野滑雪、北歐兩項、跳台滑雪、現代冬季兩項、雪撬、雪車、花樣滑冰、冰壺、冰球、滑板滑雪
基本條件:夏季奧運會:至少在四大洲75個國家和地區的男性以及三大洲40個國家和地區的女性中廣泛開展。
冬季奧運會:至少三個洲25個以上國家中開展的體育運動項目才能被列為冬季奧運會比賽項目。
男子足球
奧運男子足球限制23歲或以下的運動員參加(可加入3名超齡球員)。這是國際足協為了要保持世界盃足球賽的權威性。(從前奧運足球限制只容許業餘球員參加,但奧委會和國際足協在“業餘球員”的定義上有不同意見)。
即使國際足協放寬年齡限制,由於奧運會舉行的時間,正值歐洲各國足球聯賽球季開始的時段,因此難以吸引更多職業足球員,放棄球會季初的比賽去參加奧運。
足球水平較高的歐洲,國家隊在世界盃占有近一半席位,但在奧運足球各洲席位平均分布下,不少歐洲足球強國沒有取得參賽資格。現在歐洲足協乾脆用歐洲21歲以下青年足球錦標賽的前三名作為奧運男子足球參賽資格,而歐洲各國都視奧運男子足球為鍛鏈青年球員的練習場地。反而世界盃足球賽和奧運會同年舉行的歐洲足球錦標賽才是歐洲各國的目標。
世界盃足球賽(四年一度的國際賽)、歐洲足球錦標賽(四年一度的國際賽)、歐洲冠軍杯(一年一度的球會級賽事)無論在規模和吸引力都較奧運男子足球為大。
在這樣的環境下,奧運男子足球的去留問題一度成為話題。
網球
國際網球運動有四大公開賽——澳網、法網、溫布爾登、美網,這四項賽事即人們通常說到的“大滿貫系列賽”;無論是從賽事的規模、歷史、獎金、積分還是影響力來說,大滿貫系列賽都堪稱職業網壇最重要的賽事。
網球四大公開賽(澳網、法網、溫布爾登、美網)頭銜,對每個職業網球選手來說都是最終的夢想,被視為至高無上的榮耀。
棒球
棒球比賽項目已被118屆國際奧委會(義大利都靈)排除在2012年倫敦奧運之外。
國際奧委會批評美國職棒大聯盟(MLB)不容許球員參加奧運棒球比賽,加上例行賽和奧運會的舉行時段有衝突,讓奧運棒球比賽的可看性下降,最後導致棒球項目進入了奧運會的瘦身行列。
美國職棒大聯盟(MLB)為主舉辦的世界棒球經典大賽可以說是世界最高水平的國際棒球比賽,此項賽事於2006年起舉行,此項賽事是否能像世界盃足球賽一樣受到歡迎仍有待觀察。
奧運會中運動小項是運動項目或分項中的一項比賽,在奧運會中需要產生名次,並頒發獎章和獎狀以作為獎勵。運動小項在被列為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之前,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要求是在世界範圍內有足夠的開展這個項目的人數和地域,並且已經舉行過至少兩次洲際錦標賽。主要依賴機械動力推進的項目、分項和小項不能被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除正式比賽項目外,國際奧委會還授權東道國,可將本國開展較為普及的非奧運會正式項目的1—3個列為當屆奧運會的表演賽,其他國家亦可派隊參加。作為非正式比賽,獲勝者不發給獎牌。
古代奧運會比賽項目:五項全能(包含鐵餅、標槍、跳遠、賽跑;摔跤和拳擊)、賽跑、拳擊、摔跤、拳擊角力(拳擊和摔跤的混合運動)、四輪馬車賽跑、騎馬。
第一屆奧運會比賽項目首屆奧運會比賽項目有田徑、游泳、舉重、射擊、腳踏車、古典式摔跤(當時稱希臘--羅馬式)、體操、擊劍和網球9個大項,原計畫中有賽艇項目,後未舉行。東道主沒有設200米跑項目,這在奧運會史上是僅有的一次。
《奧林匹克2020議程》
改革建議簡要
1、邀請全球城市申辦奧運會;
2、從機遇和風險上對申辦城市進行評估;
3、降低申辦費用;
4、將“可持續性”理念引入奧運會的方方面面;
5、將“可持續性”理念引入奧林匹克運動日常項目;
6、加強與其他運動會運營組織的合作;
7、加強與各種體育運營組織的合作;
8、打磨與職業聯賽的合作;
9、確定奧運會項目框架;
10、從大項封頂管理向小項封頂管理轉化;
11、提倡男女平等;
12、降低奧運會運營成本,增強運營的靈活性;
13、最大限度地配合奧運利益相關者;
14、在奧林匹克主義第六款中強調拒絕性取向歧視;
15、保護“乾淨”的運動員;
16、使用2000萬美元的國際奧委會基金來保護“乾淨”的運動員;
17、褒獎公平競賽的運動員;
18、加強對運動員的支持;
19、開通奧林匹克頻道;
20、與國際組織建立戰略合作關係;
21、擴大國際奧委會的支持範圍;
22、加強奧林匹克價值觀教育;
23、強化社團活動;
24、評估“體育希望工程”;
25、重新定位青奧會;
26、進一步加強體育與文化的融合;
27、遵循良好管理的基本原則;
28、擴大自主權;
29、增加透明度;
30、加強國際奧委會道德委員會的獨立性;
31、設定幹事崗位,完善工作規範;
32、加強道德規範;
33、吸引贊助商更多參與“奧林匹克行動”;
34、制訂全球授權計畫;
35、促進頂級贊助商與國家及地區奧委會的合作;
36、允許更多的對奧林匹克品牌的非商業性使用;
37、放寬國際奧委會委員年齡限制;
38、實施國際奧委會委員的定向增補計畫;
39、增進奧林匹克運動與社會的溝通;
40、重新定位國際奧委會的工作範圍和職責。
國際奧委會通過
本報蒙特卡羅12月9日電(記者李永群、邢雪)8日下午,國際奧委會全體成員在第127次全會上一致通過了《奧林匹克2020議程》的40條建議。體現了奧林匹克大家庭的高度凝聚力和對奧林匹克運動未來發展戰略的全力支持。
此次通過的改革議程中,主要內容包括:在正式申辦之前,國際奧委會向有潛力的城市發出邀請,變“申辦”為“邀請”;國際奧委會決定減少申辦費用,如減少申辦城市自我展示次數,國際奧委會將自行承擔部分差旅費用等。
9日會議閉幕後,北京2022年冬奧會申辦委員會主席、北京市市長王安順在會議結束後對本報記者表示,北京會按照國際奧委會的要求,扎紮實實做好2022年申辦冬奧會的各項工作。
舉辦場地
夏季奧運會
屆數 | 賽事名稱 | 舉辦國家 | 舉辦城市 | 舉辦時間 |
---|---|---|---|---|
第1屆 | 1896年雅典奧運會 | 希臘 | 雅典 | 1896年04月06日-1896年04月15日 |
第2屆 | 1900年巴黎奧運會 | 法國 | 巴黎 | 1900年05月20日-1900年10月28日 |
第3屆 | 1904年聖路易斯奧運會 | 美國 | 聖路易斯 | 1904年07月01日-1904年11月23日 |
第4屆 | 1908年倫敦奧運會 | 英國 | 倫敦 | 1908年04月27日-1908年10月31日 |
第5屆 | 1912年斯德哥爾摩奧運會 | 瑞典 | 斯德哥爾摩 | 1912年05月05日-1912年07月22日 |
第6屆 | 1916年柏林奧運會 | 德國 | 柏林 | 1916年(一戰停辦) |
第7屆 | 1920年安特衛普奧運會 | 比利時 | 安特衛普 | 1920年04月20日-1920年09月12日 |
第8屆 | 1924年巴黎奧運會 | 法國 | 巴黎 | 1924年05月04日-1924年07月27日 |
第9屆 | 1928年阿姆斯特丹奧運會 | 荷蘭 | 阿姆斯特丹 | 1928年05月17日-1928年08月12日 |
第10屆 | 1932年洛杉磯奧運會 | 美國 | 洛杉磯 | 1932年07月30日-1932年08月14日 |
第11屆 | 1936年柏林奧運會 | 德國 | 柏林 | 1936年08月01日-1936年08月16日 |
第12屆 | 1940年東京奧運會 | 日本 | 東京 | 1940年(二戰停辦) |
第13屆 | 1944年倫敦奧運會 | 英國 | 倫敦 | 1944年(二戰停辦) |
第14屆 | 1948年倫敦奧運會 | 英國 | 倫敦 | 1948年07月29日-1948年08月14日 |
第15屆 | 1952年赫爾辛基奧運會 | 芬蘭 | 赫爾辛基 | 1952年07月19日-1952年08月03日 |
第16屆 | 1956年墨爾本奧運會 | 澳大利亞 | 墨爾本 | 1956年11月22日-1956年12月08日 |
第17屆 | 1960年羅馬奧運會 | 義大利 | 羅馬 | 1960年08月25日-1960年09月11日 |
第18屆 | 1964年東京奧運會 | 日本 | 東京 | 1964年10月10日-1964年10月24日 |
第19屆 | 1968年墨西哥城奧運會 | 墨西哥 | 墨西哥城 | 1968年10月12日-1968年10月27日 |
第20屆 | 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 | 西德 | 慕尼黑 | 1972年08月26日-1972年09月11日 |
第21屆 | 1976年蒙特婁奧運會 | 加拿大 | 蒙特婁 | 1976年07月17日-1976年08月01日 |
第22屆 | 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 | 蘇聯 | 莫斯科 | 1980年07月19日-1980年08月03日 |
第23屆 |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 | 美國 | 洛杉磯 | 1984年07月28日-1984年08月12日 |
第24屆 | 1988年首爾奧運會 | 韓國 | 漢城 | 1988年09月17日-1988年10月02日 |
第25屆 | 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會 | 西班牙 | 巴塞隆納 | 1992年07月25日-1992年08月09日 |
第26屆 |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 | 美國 | 亞特蘭大 | 1996年07月19日-1996年08月04日 |
第27屆 | 2000年悉尼奧運會 | 澳大利亞 | 悉尼 | 2000年09月15日-2000年10月01日 |
第28屆 | 2004年雅典奧運會 | 希臘 | 雅典 | 2004年08月13日-2004年08月29日 |
第29屆 | 2008年北京奧運會 | 中國 | 北京 | 2008年08月08日-2008年08月24日 |
第30屆 | 2012年倫敦奧運會 | 英國 | 倫敦 | 2012年07月27日-2012年08月12日 |
第31屆 | 2016年裡約熱內盧奧運會 | 巴西 | 里約熱內盧 | 2016年08月05日-2016年08月21日 |
第32屆 | 2020年東京奧運會 | 日本 | 東京 | 2020年07月24日-2020年08月09日 |
冬季奧運會
屆數 | 賽事名稱 | 舉辦國家 | 舉辦城市 | 舉辦時間 |
---|---|---|---|---|
第1屆 | 1924年夏慕尼冬奧會 | 法國 | 夏慕尼 | 1924年01月25日-1924年02月04日 |
第2屆 | 1928年聖莫里茨冬奧會 | 瑞士 | 聖莫里茨 | 1928年02月11日-1928年03月18日 |
第3屆 | 1932年普萊西德湖冬奧會 | 美國 | 普萊西德湖 | 1932年02月04日-1932年02月15日 |
第4屆 | 1936年 加米施帕滕基興冬奧會 | 納粹德國 | 加米施-帕滕基興 | 1936年02月06日-1936年02月16日 |
第5屆 | 1948年聖莫里茨冬奧會 | 瑞士 | 聖莫里茨 | 1948年01月30日-1948年02月08日 |
第6屆 | 1952年奧斯陸奧運會 | 挪威 | 奧斯陸 | 1952年02月14日-1952年02月25日 |
第7屆 | 1956年科蒂納丹佩佐冬奧會 | 義大利 | 科爾蒂納丹佩佐 | 1956年01月26日-1956年02月05日 |
第8屆 | 1960年斯闊谷冬奧會 | 美國 | 斯闊谷 | 1960年02月18日-1960年02月28日 |
第9屆 | 1964年因斯布魯克冬奧會 | 奧地利 | 因斯布魯克 | 1964年01月29日-1964年02月09日 |
第10屆 | 1968年格勒諾布爾冬奧會 | 法國 | 格勒諾布爾 | 1968年02月06日-1968年02月18日 |
第11屆 | 1972年札幌冬奧會 | 日本 | 札幌 | 1972年02月03日-1972年02月13日 |
第12屆 | 1976年因斯布魯克冬奧會 | 奧地利 | 因斯布魯克 | 1976年02月04日-1976年02月15日 |
第13屆 | 1980年普萊西德湖冬奧會 | 美國 | 普萊西德湖 | 1980年02月13日-1980年02月24日 |
第14屆 | 1984年塞拉耶佛冬奧會 | 南斯拉夫 | 塞拉耶佛 | 1984年02月08日-1984年02月19日 |
第15屆 | 1988年卡爾加里冬奧會 | 加拿大 | 卡爾加里 | 1988年02月13日-1988年02月28日 |
第16屆 | 1992年阿爾貝維爾冬奧會 | 法國 | 阿爾貝維爾 | 1992年02月08日-1992年02月23日 |
第17屆 | 1994年利勒哈默爾冬奧會 | 挪威 | 利勒哈默爾 | 1994年02月12日-1994年02月27日 |
第18屆 | 1998年長野冬奧會 | 日本 | 長野 | 1998年02月07日-1998年02月22日 |
第19屆 | 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 | 美國 | 鹽湖城 | 2002年02月08日-2002年02月24日 |
第20屆 | 2006年都靈冬奧會 | 義大利 | 都靈 | 2006年02月10日-2006年02月26日 |
第21屆 | 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 | 加拿大 | 溫哥華 | 2010年02月12日-2010年02月28日 |
第22屆 | 2014年索契冬奧會 | 俄羅斯 | 索契 | 2014年02月07日-2014年02月23日 |
第23屆 | 2018年平昌冬奧會 | 韓國 | 平昌郡 | 2018年02月09日-2018年02月25日 |
第24屆 | 2022年北京冬奧會 | 中國 | 北京 | 2022年02月04日-2022年02月20日 |
張家口 |
夏季青奧會
屆數 | 賽事名稱 | 舉辦國家 | 舉辦城市 | 舉辦時間 |
---|---|---|---|---|
第1屆 | 2010年新加坡青奧會 | 新加坡 | 新加坡 | 2010年08月14日-2010年08月26日 |
第2屆 | 2014年南京青奧會 | 中國 | 南京 | 2014年08月16日-2014年08月28日 |
第3屆 | 2018年布宜諾斯艾利斯青奧會 | 阿根廷 | 布宜諾斯艾利斯 | 2018年10月01日-2018年10月12日 |
冬季青奧會
屆數 | 賽事名稱 | 舉辦國家 | 舉辦城市 | 舉辦時間 |
---|---|---|---|---|
第1屆 | 2012年因斯布魯克冬季青奧會 | 奧地利 | 因斯布魯克 | 2012年01月13日-2012年01月22日 |
第2屆 | 2016年利勒哈默爾冬季青奧會 | 挪威 | 利勒哈默爾 | 2016年02月12日-2016年02月21日 |
第3屆 | 2020年洛桑冬季青奧會 | 瑞士 | 洛桑 | 2020年 |
存在問題
抵制
1956年墨爾本奧運會,在墨爾本舉行的夏季奧運會第一次在國家層面上被抵制。儘管當年因為澳大利亞宣布了嚴格的動植物進口檢查制度,馬術比賽被迫改在瑞典舉行,但這還算不上風波——因為蘇伊士運河危機,埃及、伊拉克和黎巴嫩宣布不願和英法兩國同時出現在奧運賽場,拒絕參加奧運會。同時,荷蘭、西班牙和瑞士三國為抗議蘇聯鎮壓匈牙利暴亂,也宣布拒絕參加奧運會。最後中國在奧運會召開前兩周也宣布拒絕參加墨爾本奧運會——國際奧委會只承認台灣的蔣介石政府為合法政權。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和1976年蒙特婁奧運會遭到了大多數非洲國家的抵制。在此期間,大多數非洲國家威脅國際奧委會,迫使南非、羅得西亞(辛巴威的舊稱)和紐西蘭禁止參加奧運會。原來,此前紐西蘭划艇聯合會組織了一場紐西蘭和南非選手之間的友誼比賽,而南非代表隊是由清一色的白人選手組成。在推行種族隔離政策的南非,黑人選手被剝奪了參與國際比賽的資格。為了抗議紐西蘭划艇聯合會的舉動,大多數非洲國家宣布拒絕參加1976年蒙特婁奧運會。事後國際奧委會辯解說,紐西蘭划艇聯合會是一個社會團體,並非紐西蘭官方組織,也不能代表該國的對外政策;此外同南非白人選手組成的體育代表隊進行比賽的國家也不僅僅是紐西蘭。無論如何,大多數非洲國家沒有參加本屆奧運會。
同樣是在1976年蒙特婁奧運會,由於此前國際奧委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加拿大告知當時的台灣的蔣介石政府不能使用“中華民國”這一名稱參加奧運會,台灣政府直到1984年一直拒絕參加奧運會,直到同意使用名為“中華台北”這一名稱和使用另一面特殊的旗幟。在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和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由於美國和蘇聯間的“冷戰”,均遭到了強烈的抵制。1980年的莫斯科奧運會遭到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抵制。為抗議蘇聯入侵阿富汗,美國宣布不參加莫斯科奧運會。當時的西方媒體曾報導說,在1980年1月1日的北約峰會上,西方國家商定集體抵制這一屆奧運會。但實際上在蘇軍入侵阿富汗前,就有人提議抵制蘇聯舉辦的奧運會,例如英國此前就以蘇聯鎮壓異見人士為由,拒絕派出運動員參加莫斯科奧運會,而以色列總理貝京也因為蘇聯限制猶太人前往以色列定居,在美國和西方國家支持下也宣布抵制莫斯科奧運會。除美國以外,中國、以色列和沙烏地阿拉伯等國也因為蘇聯入侵阿富汗拒絕參加莫斯科奧運會。
英國、法國和希臘雖然公開宣布抵制莫斯科奧運會,但沒有禁止本國運動員參賽,當年英國的奧運會代表團是西方國家中最大的一個,有170名運動員參加了莫斯科奧運會。鑒於官方宣布抵制莫斯科奧運會,澳大利亞、比利時、丹麥、英國、愛爾蘭、義大利、瑞士、安道爾和西班牙等國運動員在開幕式和閉幕式入場式上,打出的不是本國國旗,而是奧林匹克的五環旗,這些國家運動員在獲得金牌時奏響的也不是本國的國歌,而是奧林匹克會歌。最終只有80個左右的國家派出運動員參加了莫斯科奧運會。四年之後,蘇聯宣布抵制洛杉磯奧運會,作為對西方抵制莫斯科奧運會的回應。這一次輪到以蘇聯為首的國際陣營抵制洛杉磯奧運會,參加抵制行動的國家包括保加利亞、民主德國、越南、蒙古、寮國、捷克斯洛伐克、阿富汗、南葉門和古巴等。而中國、羅馬尼亞和南斯拉夫參加了洛杉磯奧運會,這也是中國建國以來首次參加奧運會。唯一一個既沒有參加莫斯科奧運會,也沒有參加洛杉磯奧運會國家就是伊朗,原教旨主義的伊朗將美蘇兩國均稱為“惡魔”。
興奮劑
興奮劑早在奧運會初期,參加比賽的某些運動員為了取得好成績,引用一種有酒和適地靈混合而成飲料以增加中樞神經的興奮,這是最原始的興奮劑。到了20世紀的中期,運動員為提高成績而服用的藥物種類也在不斷的變化。1988年漢城奧運會百米飛人詹森因服用能增強體能,增長肌肉的合成內部醇康利龍而被取消冠軍資格。在奧運會中對運動員進行興奮劑檢查的開銷相當驚人。1988年漢城奧運會興奮劑檢查了1600名運動員,耗資300萬美元,約合每人1875美元。由於國際體育組織堅定了反興奮劑的立場,並不斷加大反興奮劑的力度,這就使服用興奮劑的人轉而使用不會被查獲的其它類藥物。今天的興奮劑也許並不比20年前興奮劑能更好的提高成績,但卻更能隱蔽自己。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表示:“使用興奮劑的事還會在奧運會上發生。國際奧委會要讓每個人知道,對於使用興奮劑的運動員,國際奧委會絕不姑息。”
政治化
柏林奧運會獎牌政治曾經多次干預奧運會,其中最著名的是1936年柏林奧運會。納粹黨徒上台後,對奧運會的態度來了一個180度的大轉變,由反對到支持奧運會,其目的是想利用奧運會,給法西斯德國蒙上一層和平的面紗。他們印了成噸宣傳納粹德國“繁榮與昌盛”的材料,耗費了巨額資金建立比賽場館。而在這屆奧運會上,來自兩個存在著嚴重種族歧視的國度,一個黑人,一個白人,傑西·歐文斯和盧茨·朗,在納粹的監視之下,坦誠互助。這兩位跳遠選手真摯友誼造就的畫面,成為這屆令奧林匹克蒙羞的運動會上最感人的一幕。由於當時奧委會領導人眼光的局限,導致柏林奧運會逐步成為德國法西斯的宣傳工具的奧運會。它違反了奧林匹克精神,為德國法西斯粉飾和平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大會過去3年多一點的時間,1939年9月,德國法西斯即發動了侵略戰爭,給包括德國人民在內的全世界人民帶來了災難。1954年慶祝奧林匹克運動60周年時,國際奧委會不得不為自己的錯誤進行檢查,並發表了公報,認為軍國主義和納粹主義的喧囂氣氛籠罩了這屆奧運會,產生了可悲的後果。
托米·史密斯因提倡改善黑人處境被取消金牌在1968年墨西哥城奧運會上同樣發生了較小的政治抵制。托米·史密斯(TommieSmith)是本次奧運會200米賽跑奧運金牌得主,因為在頒獎台上提倡改善黑人處境,就被取消金牌。伊朗和以色列的政治問題也反映在奧運會上。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兩次獲得柔道世界冠軍的伊朗運動員阿拉什被伊朗國內認為是最有可能為伊朗隊奪得第一枚金牌的運動員,但是他卻因為不願意與以色列選手對壘,用自己的行動宣布退出了本屆的奧運會。
暴力
慕尼黑奧運會儘管顧拜旦一直盼望著奧運會能給人民帶來和平,但總的來說奧林匹克沒有給世界帶來和平。事實上,由於戰爭的干預,奧運會曾經停辦三次: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1916年的奧運會被迫取消;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1940年和1944年的夏季和冬季奧運會都被迫取消。恐怖主義也成為了對奧運會一個新的威脅。在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上就發生了一起震驚世界的“慕尼黑大血案”。8名全副武裝的巴勒斯坦“黑九月”恐怖分子趁著漆黑的夜色,突然闖入奧運村以色列代表團駐地。以色列舉重教練、運動員約瑟夫·羅曼被擊斃而倒在血泊中。恐怖分子劫持了以色列9名運動員和兩名教練作為人質,提出在上午9點前,釋放關押在以色列監獄的256名巴勒斯坦政治犯的要求。以色列政府拒絕了釋放政治犯的要求,但同意考慮埃及將人質轉移到開羅再進行談判的建議。與此同時,國際奧委會也授權國際奧委會埃及委員艾哈邁德·圖尼與恐怖分子談判:在釋放人質條件下,保證恐怖分子安全離境,並支付他們巨額資金。但遭到拒絕。晚10時許,西德同意“黑九月”的撤離要求,用直升飛機將恐怖分子和人質運往斯滕費爾德布魯機場,然後轉機離境。警方原擬乘換機之機,營救人質,但未成功,9名人質全部喪生。8名恐怖分子也被擊斃。西德在這次營救中也犧牲了1名警察和1名飛行員。大會被迫停辦一天,使原擬9月10日閉幕的奧運會,延期至9月11日,這在奧運會歷史上也是第一次出現。
在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中,百年奧林匹克公園(CentennialOlympicPark)被炸彈擊中,造成2人死亡,111人受傷。2003年5月31日,經過長達5年的追捕,公園爆炸案的主謀,反猶太分子埃里克·羅伯特·魯道夫(EricRobertRudolph)被捕。2002年鹽湖城冬季奧運會是2001年美國“9.11事件”後第一屆奧運會。從這屆奧運會後,奧運會被要求必須建立極高的安全保衛以防止有可能的恐怖主義襲擊。
批評
收益
自第一屆現代奧運會舉辦至今,大多屆奧運會均由歐洲和北美洲城市舉辦,僅有很少的幾屆奧運會是在其他地區的城市舉辦。時至今日,南美洲和非洲從未申奧成功過。許多人認為,奧運會應該擴展到更為貧困的地區。經濟學家指出,大規模的基礎設施投資能為舉辦城市在奧運會後帶來更高的GDP產值。然而,許多舉辦城市因舉辦奧運會而感到後悔:高成本的投資卻沒有帶來高收益,甚至沒有利潤可言。
獨裁
以前,國際奧委會作為一個整體而龐大的組織經常受到批評,數位議員在此工作直至年老,甚至死亡。國際奧委會前主席胡安·安東尼奧·薩馬蘭奇(JuanAntonioSamaranch)更是飽受批評。在他的任期中,奧林匹克運動雖然有所進展,但一直被視為是獨裁和腐敗的體制。薩馬蘭奇與時任西班牙國家元首弗朗西斯科·佛朗哥(FranciscoFranco,1939-1975年在任)的政權相互勾結,在國際奧委會主席的位置上穩坐了21年,直到他81歲高齡才卸任,這更受到了世人的強烈指責。
賄選
2002年猶他州鹽湖城賄選案曝光於2000年。當時有人指出,申辦委員會的兩位高級官員被控犯有包括賄賂欺詐、密謀等在內的15項重罪,59歲的湯姆·韋爾施是當年鹽湖城申奧時的負責人,44歲的戴夫·詹森是他的助理,兩人被指控以現金、禮物等方式送給國際奧委會成員100萬美元,以此為鹽湖城贏得了2002年冬奧會的主辦權。更可笑的是,鹽湖城醜聞案中受賄委員不但拿現金,還接受天堂般的招待,連整形、醫療費用以及子女醫療費用都包括在內。
為了儘快解決這起醜聞,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胡安·安東尼奧·薩馬蘭奇表示將改革現行的奧運會申辦機制。為了便於控制和掌握重大的決定,以後改由擁有11名執委的執委會投票來作出,而不再由近百名全體委員參與決定。申辦2008年夏季奧運會的程式就將運用了這種新方法。為根除賄賂選票現象,奧委會的委員將被禁止到申辦奧運會的城市進行參觀訪問。薩翁還堅決表示,如果國際奧委會委員中的任何一人被查出和醜聞有關,將被“清除出去”。
2003年12月5日,由於法庭認為“證據不足”,鹽湖城冬奧會賄選案得到了一個“沒有結果”的結果——法官宣布,針對冬奧會申辦委員會兩名主要領導人的“行賄、詐欺以及串謀”指控就此撤消,不得抗訴。但“受賄”的人已經受到了懲罰——國際奧委會開除了7名委員,還有3人自行辭職,但“行賄”的人卻獲得“撤消指控”的豁免。
醜聞引發了進一步改革,將奧運會主辦城市的選舉方式改為民選,以避免進一步受賄。一些知名的老運動員被允許加入國際奧委會,而且設定了成員人數上限。
“聖火下的交易”
英國廣播公司(BBC)花了一年的時間制播紀錄片《聖火下的交易》(BuyingtheGames),以偷拍的方式,拍攝到“金錢控制奧運”的證據。BBC刻意選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開幕前兩天首播《聖火下的交易》,震驚全球。在這部長達60分鐘的紀錄片中,BBC記者設立了一家空頭公司──“新倫敦創投顧問公司”——作為幌子,接觸所謂的“申奧專家”。由於當時的倫敦正是2012年奧運承辦城市候選者之一,“新倫敦創投顧問公司”與各掮客秘密會面,詢問若爭取倫敦出線需要多少代價。前奧委會共有124名委員投票決定主辦城市,買票成為行之有年的“傳統”。
《聖火下的交易》播出後,國際奧委會主席雅克·羅格(JacquesRogge)公開承諾,將針對該紀錄片指控的2012年奧運會申辦活動賄選事件,採取任何必要的措施調查。但是,奧運申辦的公正性,無疑已經蒙上了陰影。
歷屆奧林匹克運動會
奧林匹克運動會(希臘語:Ολυμπιακοί Αγώνες;法語:Jeux olympiques;英語:Olympic Games)簡稱“奧運會”,是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主辦的世界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運動會,每四年一屆,會期不超過16日,分為夏季奧運會(奧運會)、夏季殘奧會、冬季奧運會(冬奧會)、冬季殘奧會、夏季青年奧運會(青奧會)和冬季青年奧運會。奧運會是各個國家用運動交流各國文化,以及切磋體育技能,其目的是為了鼓勵人民的運動精神。 | ||
---|---|---|
1896年雅典奧運會(第1屆) 1900年巴黎奧運會(第2屆) 1904年聖路易斯奧運會(第3屆) 1908年倫敦奧運會(第4屆) 1912年斯德哥爾摩奧運會(第5屆) 1920年安特衛普奧運會(第7屆) 1924年巴黎奧運會(第8屆) 1928年阿姆斯特丹奧運會(第9屆) 1932年洛杉磯奧運會(第10屆) | 1936年柏林奧運會 (第11屆) 1948年倫敦奧運會 (第14屆) 1952年赫爾辛基奧運會 (第15屆) 1956年墨爾本奧運會(第16屆) 1960年羅馬奧運會 (第17屆) 1964年東京奧運會 (第18屆) 1968年墨西哥城奧運會 (第19屆) 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第20屆) 1976年蒙特婁奧運會(第21屆) 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第22屆) |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 (第23屆) 1988年漢城奧運會(第24屆) 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會(第25屆)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第26屆) 2000年悉尼奧運會(第27屆) 2004年雅典奧運會(第28屆) 2008年北京奧運會(第29屆) 2012年倫敦奧運會(第30屆) 2016年裡約熱內盧奧運會 202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第32屆未舉辦) |
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第6屆、第12屆、第13屆奧運會因戰停辦。 |
綜合運動會列表
綜合運動會類型 | 綜合運動會名列表 |
奧林匹克運動會(Olympic Games) | 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Paralympic Games) 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Special Olympics) 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Deaflympic Games) 青少年奧林匹克運動會(Youth Olympic Games) |
有年齡限制的綜合運動會 | 世界大學生運動會(World University Games) 世界中學生運動會(World Middle School Games) 世界青年運動會(World Youth Games, en:World Youth Games ru:Всемирные юношеские игры) |
地區類綜合運動會 | 中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運動會(Central American and Caribbean Games) 大英國協運動會(Commonwealth Games) 葡語系運動會(Lusofonia Games) 亞洲運動會(Asian Games) 東南亞運動會(South East Asia Games) 東亞運動會(East Asia Games) 中亞運動會(Central Asian Games) 地中海運動會(Mediterranean Games) 非洲運動會(African Games) 泛美運動會(Pan-American Games) 泛阿拉伯運動會(Pan-Arab Games) |
其他綜合運動會 | 世界運動會(World Games) 友好運動會(Goodwill Games) 世界同性戀運動會(Gay Games) 紅色運動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