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豐村[浙江省桐鄉市崇福鎮五豐村]

五豐村[浙江省桐鄉市崇福鎮五豐村]

五豐村位於桐鄉市西南部,東與新益村接壤,南與利順村相鄰,西與芝村村相毗,北與聯豐村相連。1998年,京杭運河改道後,運河穿村而過,全長一公里,可通過500噸位船舶。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五豐村位於浙江省桐鄉縣西南部,東與新益村接壤,南與利順村相鄰,西與芝村村相毗,北與湯家橋村相連。

五豐村下轄罱魚濱、太子塘橋、越茂橋、南長浜、北長浜、蓮花浜、夏路水、田心裡、東南浜、白鳥浜、匠人橋、魚船埭、陳家浜、陸家埭、八字橋、莫家兜16個自然村。五豐村因境內有五豐庵而得名。村委會駐地罱魚濱。2013年,全村33個村民小組,947戶(其中三戶為重慶三峽移民),總人口4093。水田2936畝,旱地1110畝,水域808.7畝,人均耕地0.988畝。境內河、港縱橫交錯。以崇新港為最大,可通過100噸位船舶,自西至東橫貫全境,與東部鄰近的京杭大運河連線,杭申公路離村頭3公里而過。

村名來歷

五豐村[浙江省桐鄉市崇福鎮五豐村] 五豐村[浙江省桐鄉市崇福鎮五豐村]

五豐村位於桐鄉市西南部,東與新益村接壤,南與利順村相鄰,西與芝村村相毗,北與聯豐村相連。1998年,京杭運河改道後,運河穿村而過,全長一公里,可通過500噸位船舶。1974年在越茂橋遺存處,發現雲雷紋,曲折紋組合的陶罐殘器和其他屬春秋,戰國時期的陶片數件。另有南宋時吏部尚書陸德輿墓葬一處,墓址在太子堂橋北堍西側,墓葬封土已毀,現神道兩側石獸尚存。2007年在魚船埭北側(小地名強盜墳頭)發現良渚文化部落遺址,出土石斧,石錛,玉珠(鄉下稱釩石),漢代戰國陶罐等等。越茂橋還有一處夏商周墓葬(本地稱子墳頭),(現為桐鄉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考證,早在西周時期, 此地已形成村落。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境內曾有個規模很大的庵,稱五豐庵,“五豐”因此庵而得名。

歷史沿革

五豐村在西周時代形成。1974年,在越茂橋遺存處,發現由雲雷紋、曲折紋組合的硬陶罐殘器和其他屬春秋、戰國時期的陶片數件。另有南宋時吏部尚書陸德輿墓葬一處,墓址在太子塘橋北堍西側,墓葬封土已毀,神道兩側石獸尚存。50年代初為芝村鄉第五村,1956年為先鋒社和五豐社。1958年,先鋒社、五豐社分別歸屬大麻人民公社第10、11管理區,1959年先鋒社改名先鋒大隊,五豐社改名五豐大隊,均屬芝村人民公社。1961年下半年,先鋒大隊和五豐大隊合併,稱五豐大隊。1983年為芝村鄉五豐村。

解放初現五豐村區域北片(除魚船埭、越茂橋外),為羔羊鄉,後歸上莫鄉。南片為崇德鄉,後歸大麻鄉。1954年至1956年,成立農業高級合作社,為先鋒社,北片為五豐社。1958年,先鋒社,五豐社歸屬於大麻人民第10,11管理區。後先鋒社改名為先鋒大隊。五豐社改名為五豐大隊,均屬芝村人民公社。1959年 ,先鋒大隊和五豐大隊合併為五豐大隊。1983年人民公社改制為鄉時為芝村鄉五豐村。2002年撤鄉並鎮後為崇福鎮五豐村。轄區有蓮花浜,罱漁浜,夏露水,田心裡,西南浜,東南浜,越茂橋,西莫家,東莫家兜,陸家埭,八家村,夏家浜,陳家浜,茶安橋,白鳥浜,太子堂橋,匠人橋,周家角,沈家浜,南長浜,魚船埭,五豐新村22個自然村。全村總面積為4.41平方公里。村委會駐地在五豐大橋西側。2013年統計全村有947戶,(其中三戶為2004年遷入的重慶三峽移民)(在白鳥浜),人口4093人,耕地2936畝,桑園1110畝,水域808.7畝。現有糧經比例2.6:1.人均耕地面積為0.988畝。

新村建設

五豐村[浙江省桐鄉市崇福鎮五豐村] 五豐村[浙江省桐鄉市崇福鎮五豐村]

五豐村新農村建設新村規劃工程於2009年4月份開始進行征地工作,共徵用土地62畝,投入資金219.5萬元。7月份,我村委託桐鄉設計院進行了規劃設計,共規劃農戶65戶,每戶面積160平方米。8月份完成土地平整和臨時道路、臨時用電、臨時用水等設施。同月底,其中51戶已經竣工,9戶還在建設中,還有5戶已經簽訂新建意向,遷入農戶來自蓮花浜、南長浜、沈家浜、周介角、匠人橋、漁船埭、北家村、木家兜和越茂橋等9個自然村。為確保工程合理有序地建設,村委會與建房農戶簽訂了《五豐村農戶進新村建房協定書》。整個新村配套用電、用水、通訊、綠化等設施有序進行,整個新村建設工程已投入資金286.5萬元,預計新村建成村委會還需投資155萬元,總計投資441.5萬元。

雲浮行政區劃百科

雲浮市位於廣東省西雲浮市部,西江南岸。總面積7779平方千米。總人口261萬人(2003年)。市人民政府駐雲城區,郵編:527300。
五豐村
圍頭村
旺水村
衛星村
灣邊村
望天村
五龍村
碗窯村
圍底鎮
旺沖村
泰安村
桐油村
潭北村
棠棣村
塘沖村
塘屋村
塔腳村
通門鎮
太平鎮
潭陽村
棠梨村
鐵場村
天堂鎮
六都鎮
黎明村
黎源村
良田村
蘆村
羅壩村
六祖鎮
留村
連灘鎮
羅鏡鎮
勵志村
黎少鎮
羅平鎮
羅平農場
龍灣鎮
龍甘村
葵洞村
金雞鎮
金田村
金灘村
逕心村
建城鎮
加益鎮
文崗村
五和村
烏龍村
旺洞村
灣中村
舊村
鏡坡村
金河村
江尾村
鏡西村
河背村
橫水村
會龍村
合江村
紅陽村
合河村
東一村
黃豆坪村
黃灣村
紅衛村
港口村
官坑村
思勞鎮
三合村
周村
振興社區
寨塘村
中圍村
鎮安村
竹圍村
中安村
腰古鎮
雲禮村
大地村
大窩村
大甲村
木林村
民強村
馬蘭村
馬路村
滿南村
龍慶村
南盛鎮
南山社區
南安村
南瑤村
高梘村
高嶺村
石牛村
石城鎮
石岩村
石坳村
石台村
石崗村
葵洞村
羅定市
龍鳳村
良官村
羅沙村
六馬村
燎原村
羅坪村
龍坪村
靈凡村
里午村
連城村
羅周圍村
羅溪村
馬塘村
馬崗社區
牧羊村
民安村
民福村
磨山村
木衝口村
滿塘鎮
木利村
木頭塘村
民樂村
松木村
石牌村
雙脈村
山田村
水擺村
思甲村
石龍村
羅平鎮
龍灣鎮
龍甘村
廟山村
馬安村
木坪村
水東村
上沙村
三坪村
宋桂鎮
司馬村
上台村
泗盆村
素龍村
泗盆村
上台村
司馬村
宋桂鎮
三坪村
上沙村
水東村
石巷村
十里村
沙沖村
石大村
水源村
石碑村
生江鎮
三和村
昇平村
三家店村
雙龍村
雙蓮村
雙東街道
合村
上賴村
沙口村
土門村
棠下村
太西村
水台鎮
四村
石底村
水塘村
雙鳳村
雙豆村
素龍街道
泗綸鎮
石淇灣村
梅竹村
木寨村
雲城街道
雲城區
永昌村
鬱南縣
雲安縣
永樂村
夜護村
雲龍村
雲浮市
永坑村
雲良村
楊村
新沖村
新朗村
新江村
西鎮村
新西村
西岸村
星光村
新樂村
逍遙村
許村
下沙村
新興縣
新城鎮
小洞村
西良村
新中村
新城村
西安村
新屋村
西水村
新星村
六都鎮
黎明村
黎源村
良田村
蘆村
羅壩村
六祖鎮
留村
連灘鎮
羅鏡鎮
勵志村
黎少鎮
山河村
石咀村
稔村鎮
瑞平村
青桐村
前鋒村
千官鎮
清水村
慶豐村
平台鎮
平北村
東星村
大眾村
大社村
丁村
東南社區
杜村
都楊鎮
衝口村
洞心村
大雲村
大樂村
東成鎮
大朗村
東壩鎮
大灣鎮
大河村
都門村
大石村
大圍村
大未村
都近村
大旺塘村
大慶村
大林村
大方村
大方鎮
東北社區
澳塘村
矮嶺村
辦田村
步賀村
布坪村
步朗村
布馬村
古范村
古勇村
高峰村

江門行政區劃百科(二)

江門市,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西側,全市總面積9541平方公里、人口410萬,江門市屬河流三角洲沖積平原,沿海有大小島嶼96個,海岸線總長328.7公里。

浙江名村

村是一個基層單位,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研究單位。1964年,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研究現代史,不能不去搞家史和村史。從研究最基層的家史、村史的微觀入手,這是進而研究整個巨觀社會歷史的基礎。無疑,這是很有見地的論斷。從不少村的形成、發展、變化中,可以看到整個社會生活、生產組合、家庭結構在發生變化。素稱"方誌之鄉"的浙江,歷史上修過的村志卻不多。
文昌村
村坑村
里商村
隱將村
三合村
大章村
中沙村
中秋村
龍門村
四聯村
民強村
場口村
昌東村
口村
峴口村
何雲村
南四村
城東村
城西村
望仙村
蔣家村
石門堂村
西湖村
里葉村
嶺後村
桐子源村
乾潭村
梅塘村
新安江村
新葉村
馬溪村
宮裡村
仇嶺塢村
孫家村
里湖村
城關村
深澳村
橫山村
梅蓉村
東恩村
尖山下村
杜家村
航民村
浦聯村
犁頭金村
湖山村
湘湖村
建設村
歡潭村
老虎洞村
龍虎村
鳳凰村
山一村
民豐村
向陽村
吳王村
金星村
姚家埭村
張堰村
唐公村
梧桐村
聯盟村
超山村
東河村
楊家村
相士地村
青雲村
黃賢村
舒前村
滕頭村
力洋村
長街村
瓦窯山村
西店村
南門村
峽山村
前童村
橋頭胡村
冠莊
黃壇楊村
梅林村
大徐村
東陳村
北門村
牆頭村
爵溪農村
爵溪漁村
上李家村
邱二村
三官村
上張村
小溪口村
馬家村
井村
五鶴村
長潭村
雙一村
古城村
石龍村
田垓村
老石坎村
西畝村
阮村
杭垓村
羅村
統里村
曉墅村
高二村
梅溪村
鄣吳村
鶴鹿溪村
長潮村
父子嶺村
月明村
牛步墩村
白米村
白峴村
白溪村
西峰壩村
訪賢村
沈灣村
青草塢村
香山村
俞家盪村
前途村
高家墩村
新莊村
雉城村
水產村
火星村
士林村
東衡村
北代舍村
楊墩村
陸家灣村
鍾管村
湖墩村
新豐村
新塘村
北港村
陳板橋村
輯里村
新華村
黃龍兜村
朝陽村
鎮西村
漾東村
小梅村
大利村
馬塔塘村
西滸村
南鹿村
陶莊村
古竇涇村
金魚橋村
馬厙村
中華村
楊溪村
新橋村
豐盪村
陳匠村
五豐村
東田村
東浜頭村
石山頭村
范家橋村
河山村
桃園村
羔羊村
越豐村
灣里村
翔厚村
黎明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